赵新华
控制心室率是慢性房颤的治疗措施之一,在我国洋地黄被广泛用于房颤控制心室率[1],洋地黄对活动后的快速心室率控制欠佳,而睡眠时缓慢心室率亦不少见。对于快速与缓慢心室率合并存在的慢性房颤患者,单纯药物调节十分困难,常需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因为几乎所有控制快速心室率的药物,均使缓慢的心室率进一步恶化。本研究比较稳心颗粒与地高辛联用和单独使用地高辛对特发性慢性房颤快速心室率和夜间缓慢心室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所有对象均为经常规临床检查无明确病因的特发性房颤患者,共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60.8岁±10.8岁。治疗前动态心电图以活动时快速心室率为主,伴有睡眠时缓慢心室率(2 s以上的暂停事件50/d以上,或最慢心室率50/d以下)。心脏超声检查射血分数(EF)65%以上。所有患者均为初治病例,显著缓慢心室率已有安置永久心脏起搏器适应证的患者除外。
1.2 方法 进行临床检查及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检查。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62.1岁±9.86岁。开始口服稳心颗粒1包,3次/日,地高辛0.25 mg/d。地高辛组18例,男9例,女9例,年龄61.8岁±6.85岁。为已口服地高辛0.25 mg/d两周以上的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后开始加服稳心颗粒1包,3次/日。两周后再进行一次动态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的评价项目包括,最慢心室率、平均心室率、最快心室率、R-R间隔2 s以上的暂停事件数,最长R-R间隔以及短R-R指数(R-R间隔0.5 s以下的心率数/总心率)。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为美国产Marquette8000T型仪。
2.1 联合治疗组治疗效果比较 稳心颗粒与地高辛联合治疗两周后,最慢心室率显示上升倾向,最快心室率、短R-R指数、平均心室率、暂停事件、最长R-R均显示有意义的改善。短R-R指数所有病例均呈明显减少,而且在治疗前该指数越高的患者,减少的幅度越明显。最慢心室率虽有两例呈减少趋势(HR从56/min到50/min,从 53/min到 45/min),但治疗前最慢心率小于49/min的5例患者均显示明显增加。最快心室率所有病例均呈明显下降。暂停事件明显减少,特别是治疗前200/d以上的5例患者全部减少。详见表1。
表1 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 ±s)
表1 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 ±s)
时段 最慢心率(/min) 平均心率(/min) 最快心率(/min) 暂停事件(/min) 最长R-R间隔(s) 短R-R指数(%)治疗前 51.3±10.3 86.6±8.0 155.6±12.5 184.3±172.6 3.06±0.84 16.6±7.8治疗后 56.1±9.6 76.3±7.8 118.6±13.6 78.6±74.6 2.41±0.36 7.9±4.6 P>0.05 <0.01 <0.01 <0.01 <0.05 <0.01
2.2 地高辛单独治疗与加服稳心颗粒后效果的比较 与单独地高辛治疗相比,加用稳心颗粒治疗后最慢心室率显示明显增加,单独服用地高辛显示缓慢心室率的病例全部有所改善。最快心室率较单独地高辛治疗明显减低。暂停事件明显减少、最长R-R间隔明显缩短,短R-R指数无统计学意义,但显示了改善的倾向。详见表2。
表2 地高辛与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
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房颤控制心室率与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两种治疗比较,在生活质量、住院次数及病死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不再强调对房颤患者首选转复心律治疗[2]。永久性房颤一般需用药物控制心室率,以避免心率过快,减轻症状,保护心功能,地高辛是常用药物[1]。洋地黄对活动后的快速心室率控制欠佳,而睡眠时缓慢心室率亦不少见。具有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比地高辛能更有效地控制快的心室率并改善夜间缓慢心室率[3-5]。稳心颗粒是中药复方抗心律失常制剂,对房颤快速心室率有一定疗效[6],但对缓慢心室率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以快速与缓慢心室率合并存在的慢性房颤患者为对象,观察了稳心颗粒与地高辛联用对特发性慢性房颤快速心室率和夜间缓慢心室率的影响,联合使用稳心颗粒比单独使用地高辛能更有效地控制快速心室率并改善缓慢心室率。
在动态心电图,作为房颤缓慢心室率的指标,R-R间隔2 s以上的暂停事件数被临床广泛使用,对快速心室率的指标主要把最快心室率作为指标,而对短R-R间隔的心搏数缺少关注。房颤R-R间隔的不一致将严重影响心脏做功的效率,减少房颤短R-R指数将有益于心脏做功的效率。本研究把短R-R指数作为新的评价快速心室率指标,短R-R指数所有病例均呈明显减少,而且在治疗前该指数越高的患者,减少幅度越明显,短RR指数可作为评价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指标。
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甘松等天然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功效。其是否亦有调节心脏自主神经作用而对慢性房颤缓慢心室率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抗心律失常治疗对策专题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323-336.
[2] 张澍,陈新.加强对心房颤动命名和分类的认识[J].中华心律失常杂志,2003,8:197.
[3] James MA,Channer KS,Papouchado M,et al.Improved control of atrial fibrillation with combined pindolol and digoxin therapy[J].Eur Heart J,1989,10:83-90.
[4] Ang EL,Chan WL,Cleland JG,et al.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of xamoterol versus digoxin in 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J].Br Heart J,1990,64:256-260.
[5] Channer KS,James MA,MacConnell T,et al.Beta adrenoceptor blockers in atrial fibrillation:T he importance of partial agonist activity[J].Br J Clin Pharmacol,1994,37:53-57.
[6] 周玉萍,冯玲.实用中西医结合心律失常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