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标记性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2010-09-13 02:08马黎华
关键词:条件句母语层面

马黎华

(浙江海洋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舟山316004)

语言标记性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马黎华

(浙江海洋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舟山316004)

标记理论对母语和目的语差异研究、二语教学等方面均有启示作用。本文试图探讨标记性差异在语言学各层面的表现,标记性确立的标准及其在二语习得中的启示;对虚拟语气等标记性特征的研究表明在二语习得中标记性差异能够更好地解释和预测学习者的困难。

标记区分度假设;核心语法;条件句

标记性(markedness)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出现在布拉格学派Trubetzkoy的《音位学原理》一书中,用于描述音位的区分性特征[1]。此后,众多语言学家对标记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如Kellerman,Chomsky,Zobl,Halliday和Ellis[2]等。国内相关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如王立非,沈家煊[3]等。在70年的发展历史中,人们发现标记理论对诸多语言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标记理论的研究范围从最初的音位层面扩展到了形态、句法等其它语言学层面,而且不断发展并广泛应用于语言类型学和认知心理学领域;标记模式也由原来的二元对立模式扩展为多元模式。

本文试图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标记性差异在语言学各层面的表现,并阐述了标记性确立的标准及其发展状况,以期勾勒出一个相关领域的基本框架,并进一步探究从认知角度定义的标记性对二语习得研究的意义。

一、标记概念及其在语言学各层面的表现

语言系统中存在着两极对比现象(polar opposition),如音位的浊化与无浊化、名词的单复数等。在呈对比关系的成分中,一项较特殊、具体、复杂,因而频率低,被称作“有标记”项;另一项则较普通、笼统、简单,因而频率高,被称作“无标记”项。例如,在音位学中,/g/、/z/相对于/k/、/s/为有标记项(marked),因为前者有浊音标记;在名词的“数”这一语法范畴中,复数是有标记项,单数是无标记项,因为前者一般要加“-s”;在词汇系统中,“known”为无标记项而“unknown”为有标记项,因为后者有表示相反意义的形式标记“un-”。由此看出,有无标记一般是指是否具有某种特定的特征。

(一)语音层面的标记性研究

在上面提到的《音位学原理》一书中,Trubetzkoy指出:“一对音位对立中一个成分的

特点是具有标记而另一个则没有这种标记”,从而最先将有标记和无标记的对立运用于音位学,并对音位系统中的对立关系作了详细的描述。布拉格学派的另一位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核心音和边缘音的对立,见图1。[4]

图1 音系层级结构

从图1中可以看出核心音和边缘音处于对立关系:核心音是无标记的,边缘音是有标记的;在核心音中,主音与爆破音/鼻音相比是无标记的;爆破音与鼻音相比是无标记的。支持这种论点的证据是:儿童首先学会无标记的元音与辅音,如妈妈(Mama)和爸爸(Papa),这两个词包含了最自然最容易的无标记元音/a:/和辅音/m/,/p/。Jakobson同时提出了12对区别性特征以建立一套通用的最小对立体(minimal pair)来描述语言中所存在的音位对立[1]。在后来的生成音系学中,Chomsky等人大幅度地增加了区别性特征的数量,提出了39对普遍标记特征,以期更加全面地描写语音系统。他们给每一个区别性特征赋予一个标记值,如上文提到的“浊化”,有此特征被认为是有标记的,缺少则无标记。无标记的音有以下特点:缺少某一特征,如“浊化”、“圆唇化”等;出现频率较高;儿童最早习得等。

(二)形态和句法层面的标记性

在形态和句法层面上,标记程度取决于结构的复杂化。如上文提到的名词的复数形式相对于单数形式而言是有标记的,因其结构更加复杂。无标记项的意义要比有标记项的宽泛,可以包容有标记项的意义,如阳性词“waiter”、“male”是无标记的,阴性词“waitress”、“female”则是有标记的;不定冠词“a”是无标记的,“an”则是有标记的。

在句法学层次方面,动词的现在时相对于过去时和将来时而言是无标记的,主动语态相对于被动语态而言也是无标记的,以及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对立也都是无标记和有标记的对立。在功能语言学中,Halliday把主位theme分为“无标记主位”和“标记主位”两类。当句子的主位与主语不是同一个语言成分时,该主位是标记主位,如:

例1:He went to school yesterday.(“He”为无标记主位。)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气象现代化进程在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气象观测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气象档案的管理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利用大数据等现有的设备和技术促进气象数据的安全性,同时提高管理的能力已经成为气象部门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是大数据环境气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例2:Yesterday he went to school.(“Yesterday”为标记主位。)

在例2中为了突出标记主位,主语没有预期出现在句首,因而变得有标记。

(三)语义和语用层面的标记性

语义层面的标记现象较为复杂,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就一词多义和反义形容词的标记现象简述一二。

在一词多义现象中,各种含义存在标记性程度的差异。如:

例3:Tom broke a vase.(“broke”的含义标记性弱)

两例中的“broke”有本义与比喻义之分,前者外延宽内涵浅,后者外延窄内涵深,因而后种用法比前种的标记性更强。

在反义形容词“大”和“小”、“长”和“短”、“深”和“浅”的对立中,有消极含义的词项分布受到很多限制,因而出现的频率低,为无标记项,如人们拉家常时会问“你家小孩有多大了?”而不是“有多小了”;我们会问“你有多高?”而不会问“你有多矮?”;或者会问“有多深?”而不说“有多浅?”。

在语用层面上,初次相识时道声“How do you do”是无标记的,保持沉默则是有标记的。美国语言学家Givon认为语用层面的标记取决于语境:同一个结构可能在一个语境中是有标记的,而在另一个语境中是无标记的。上面提到的被动语态在科技语篇中出现的频率大于主动语态,因而在这类语境中是无标记的。Givon同时提出了衡量标记性的三条标准:

1.结构复杂性:有标记项比无标记项的结构复杂;

2.频率分布:有标记项出现频率较低,具有认知显著性;

3.认知复杂性:有标记项在思维努力程度、注意力要求和认知加工时间方面更复杂。

例如,与陈述句相比,疑问句是有标记的,因为后者结构较为复杂,出现的频率不如前者,在认知时需要较长的时间处理。

二、标记理论的发展

布拉格学派的“传统”标记理论的特点是绝对的二分:一个范畴只有两个成员的对立,一个是有标记项,一个是无标记项。这种用两分法分析语言现象的观点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大特征。事实上,一个词的词义是否有标记是一个程度上的问题,有些语境中甚至只是主观感觉问题;所以标记概念具有相对性。后来,Croft等学者发现,许多范畴的标记模式实际上呈现为级阶状(scalar),而非二元对立。标记模式是“多分的”或相对的,无标记和有标记的对立只是程度问题。

标记概念的相对性在Chomsky[3]的普遍语法理论框架中得到了诠释。该理论突破结构主义的束缚,在心智主义理论框架下对标记进行了研究。在Chomsky的标记理论中有标记与无标记语法规则不是绝对的、截然分开的,而是相对的,构成一个标记连续体(Markedness continuum),如图2所示。

图2 标记语与核心语法关系图[3]

Chomsky区分了语言规则的核心(core)和外围(periphery)部分。核心规则由相对无标记规则组成,边缘规则则全是标记规则。核心规则反映了所有语言共有的特征,如基本语序,受普遍语法的制约。边缘规则为特定语言所独有,反映了该语言独特的历史文化渊源,不受普遍语法的制约,如“themore…themore”结构是英语所独有的一个边缘规则。在标记连续体中,核心语法规则与边缘语法规则的标记程度只是个高低问题。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标记性概念的识别必须以其它语言特征为参照物。其结果是不同的语境中对语言特征的标记性可能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判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Kellerman[5]提出从认知学角度界定标记性,即参照本族语者对其母语结构性的心理直觉来定义标记性概念。标记模式的形成同人类的认知方式有关。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建立的各种范畴大多是“典型范畴”,而人们是通过“典型范畴”来认识新事物的,即从典型成员(无标记项)出发认识和推导出非典型成员(有标记项)。这是因为典型成员或无标记项具有认知上的“显著性”,在信息处理中最容易被储存和提取,在人形成概念时最接近人的期待或预料。Kellerman[5]将这种从认知学定义的标记性称为语言的“典型性”(Protypicality),它是指人们对同一语言范畴中各成员间的标记性的直觉反应。在一个词的多项语义中,一般有一项是无标记的、“语义透明的”,是该词的本义或核心义,如例3中“broke”的含义,Kellerman称之为“典型的语义”。语义的典型性指一个词项的某一语义被本族语者视为“核心”或“基本”的程度。在典型性的识别中,本族语者的心理认知起到了作用。

三、标记理论对二语习得的启示

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来说,语言类型中的“标记”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学生在训练英语口语时经常会忘记给英语复数名词加(e)s或忘记给英语动词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加ed。在单复数和动词时态方面,汉语都是无标记的,而英语则是有标记的,这说明学生迁移了汉语中的无标记表达式。到目前为止母语迁移研究大多没有摆脱对比分析假说的影响,即通过对比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来预测学习难点和学习者的语言错误,而事实上应该将语言差异与标记性差异结合起来考虑才能进行科学地预测,特别是当两种语言在语音、句法、语义以及语用等层面均存在着标记性差异时,如英汉语言的标记性差异。Ellis[2]427从两方面解释了为什么类型标记性能够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其中一种解释是:学习者大脑中固有的语言知识就包含了标记理论,学习者是带着这种固有的标记知识去学习二语的,他们直觉地意识到无标记语言特征的可能性要大于有标记的语言特征。Eckman[6]根据标记理论提出的标记区分度假设(Markedness Differential Hypothesis)对二语学习的困难作出了具有更强说服力的预测和解释:

1.那些既不同于第一语言规则又比第一语言规则更有标记性的第二语言规则学起来困难。

2.目标语中比母语更具标记性的成分的相对难度与这些成分的标记程度呈正相关。

3.与母语不同,但不如母语有标记性的目标语成分不会引起学习上的困难。

该假设不再像传统的对比分析那样将差异与困难简单地等同起来,而是把学习困难与语言间的差异和标记程度联系起来,从而更加准确地描述了二语习得中可能存在的困难。根据Eckman的这一假设,我们能够准确地解释和预测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非真实条件句时遇到的困难。

英语的非真实性条件句是条件句的特殊形式,结构复杂,使用受限较多,属有标记或非典型的语法结构,而汉语的非真实性条件句在结构方面与真实性条件句没有两样,标记程度较低。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结论:英语的非真实性条件句比汉语的对应结构的标记性要大,它将成为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学习英语的一道难题,其难度与标记程度的相关性如图3所示。

图3 英语条件句习得难度与标记程度的相关性

当英语条件句表达的信息与事实不一致时,主句和从句的谓语动词要发生一系列屈折变化来表示这种反事实,因而反事实条件句在结构和涵义上比事实条件句要复杂得多,特别体现在主从句的时态变化上。从上图可以看出由上至下英语事实条件句一反事实条件句构成了从无标记到有标记过渡的一个范畴。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是先认识和掌握无标记或标记性较小的事物,然后再向有标记或标记程度较大的事物过渡。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的条件句比汉语的条件句更具有标记性,所以更难以习得。

标记性是人类语言的内在属性,它可以解释语言不同层面上貌似互不相关的大量事实;语言标记性研究对第二语言教学有着具体的指导意义,如确定语言结构的习得顺序,预测学习中的难点和可能出现的错误。由于标记理论涵盖的语言现象比较庞杂,目前这类研究还不十分完善,如标记概念本身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有些语言项目的标记关系不易确定等。但可以肯定,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标记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1]许菊.标记性与母语迁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2):47-52.

[2]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1994:315-462.

[3]沈家煊.类型学中的标记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9(1):1-10.

[4]盖淑华.标记理论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2):86-88.

[5]Kellerman,E.Transfer and non-transfer:Where arewe now?[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79,23(2):37-57.

[6]Eckman,F.Markedness and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J].Language Learning,1977,27(3):15-30.

Review on Linguistic Markedness Research

MA Li-hua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4,China)

Markedness theory has a lot of revelation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nativ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and also in the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Differential markedness displayed at different aspects of linguistics,and the establishing standard for itand its revelation in SLA are themain contents of the article;The research on themarkedness of subjunctivemood confirms that the differential markedness theory can explain and predicat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difficulty better than other theories.

Markedness Differential Hypothesis;core grammar;conditionals

book=9,ebook=75

H314

A

1008-8318(2010)03-0097-04

2010-04-21

马黎华(1967-),女,湖北武汉人,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条件句母语层面
母语
四部电影版《小妇人》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Hiddleston’s Causal Modeling Semantics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Forward-Tracking and Backtracking Counterfactuals*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