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江
(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陕西 渭南 714000)
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的公益性社会文化机构,读者不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更是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参与者、体现者、宣传者、倡导者和监督者。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为了提高地方院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以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对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情况展开调查,以便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地方院校图书馆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提供借鉴。
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服务机构,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中,不仅是提供知识、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更是对读者进行健全人格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基地,对于培养具有人道主义理念、人文关怀、社会担当和团队精神的现代公民其作用不可低估。图书馆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决定了图书馆的一切活动要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最终目标,读者既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同时又是图书馆开展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体验者和支持者。图书馆馆读矛盾是图书馆管理的永恒话题,而馆读矛盾一直纠缠不休的根源,在于管理制度的设计、制定、执行中,没有真正执守“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于读者广泛参与的监督体制的缺失;在于管理者与读者之间知情权的不对称。失去了读者,图书馆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树立为读者服务的理念是图书馆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读者的广泛参与,既是图书馆性质的本质要求,更是图书馆最终服务目的的有力体现。
首先,图书馆相关制度制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制度执行成本和执行效果,都与读者的参与度和认同度密不可分。制度文明的核心就是基于事先约定或者共同约定的管理。管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说服的艺术。图书馆在制定有关制度时,需要广泛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读者的主人翁地位,尊重读者的话语权。一项制度制定的科学与否,与其服务对象的关注度、知晓度和参与度密切相关。
其次,图书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工作实际和发展需求,应在广泛征询读者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比较合理的规范,并对不适应图书馆发展要求的规范予以及时剔除或修补。图书馆不仅仅要服务读者,更要发展读者,读者的广泛参与能减少有关制度制定的模糊性、功利性,使管理制度的制定科学、透明、规范。从根本而言,图书馆一项制度制定的科学与否,读者有最终的裁判权,而读者监督权力的实现,必须要以严格的程序、信息的公开、畅通的表达与沟通渠道、广大监督主体的权利保护为保障。
第三,读者广泛参与图书馆的管理,构建图书馆与广大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及时了解读者对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及早发现问题,客观分析问题,高效地解决问题,为图书馆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持。读者的广泛参与,有利于图书馆科学地配置有限资源,节约资源和管理成本,实现管理高效;读者的广泛参与,有利于取得“参与一个,影响一片”的良好宣传效果,进一步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实现管理双赢。
美国的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曾对人的需要进行整理与分类,他把人类的需求分为精神和物质两大类,且人类的需求是从低级的物质需求发展成高级的精神需求。人除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外,更重要的是受人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现代倡导的通识教育核心理念,就是在日渐多元化的社会里,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有创造性的学生能自主地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甚至为自己创造位置[1]。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有利于读者进一步学习掌握文献资料的组织利用等知识,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培养读者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参与理念,读者通过服务感受甘苦,体验尊重感、成就感和满足感,为日后走入社会积累工作经验、社会经验,锻炼、发展和提高自己;有利于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管理的认同感,换位体验能使读者更深地理解图书馆管理的意义和内涵,减少管理者和读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实现信息沟通,缓解馆读矛盾,构建和谐图书馆。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原始数据。按照研究目标的要求,本次调研对象主要以在校学生为主,采取定点调研和随机调研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为了保障调查数据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我们分不同时段、不同区域、不同年级、系别,深入图书馆、自习室和学生宿舍等地点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人员现场指导,当场填写,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94份。
表1 读者参与图书馆活动的态度
从统计结果来看,此次调查对象范围广泛,涉及面广,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表1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读者对参与图书馆活动普遍赞成,25.9%的读者愿意积极参加。对参与图书馆志愿者,72.4%的读者愿意参加,总的来讲,读者对参与图书馆的活动持赞成态度,热情是需要也是动力,这既是读者自我实现的需求,更是图书馆提高服务的不竭动力。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图书馆服务层次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表2 读者对图书馆的了解及利用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图书馆是学校与读者接触最广的机构之一,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程度比较高,达到76.9%。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目的也呈现多样化,除传统的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外,也出现了新的需求,上自习的同学达33.5%,这一点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率为75.9%,满意度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由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读者对图书馆的认识与我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读者对图书馆管理规定的了解仅为15.5%,而对图书馆管理规定的不了解者达到23.4%;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态度,认为轻松的达17.3%,除我们自身服务本身存在问题外,读者对图书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误解,不应忽视;读者通过咨询工作人员获取文献资料的途径仅占11.4%,读者利用图书馆检索终端的频率与我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一方面有读者自身因素的影响,但是与图书馆管理规定的宣传广泛度不够,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水平较低,与读者理解沟通欠缺,而导致读者对图书馆的认识不够或存在误区直接相关。
表3 读者参与图书馆志愿者的目的
表3显示,87.9%的读者认为读者参与图书馆志愿者需要一定的利益为前提,给一定报酬的比例达28.7%,由此可以看出读者参与的需求状态。心理学中,需求是指人体内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对维持发展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应。人的需求是由低级到高级的梯级发展过程,而人们最首要的需求是相关需求和现实需求,以满足自身发展。读者的需求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应理性分析,把尊重读者合理性需求和积极引导、培养读者健康的情趣和素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图书馆教育功能的体现。人们的需求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变化,我们研究和掌握读者需求的努力不能一蹴而就,而要以人为本,实时跟踪,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关注人们需求的变化。需求是发展的动力[2]。研究和把握人的需求,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图书馆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图书馆管理的高效与否,其关键因素在于是否能准确把握读者的需求,并积极健康地满足之。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近年来,本校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积极性比较高,对图书馆的了解与利用已有极大的改观,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目的更趋于理性化。同时,我们更应看到其中的不足,而问题的根源在于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程度比较低。基于此,我们对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应扩大读者的参与面,增强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热情,扩大图书馆感召力和影响力。设立多样性的参与形式,定期、不定期和临时性有机结合,读者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应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合理组织与规划不同的读者参与管理的活动。
4.1.1 图书馆可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征集读者意见
如设立读者意见箱、馆长信箱、网络信箱、留言板等;召开定期的或不定期的读者代表交流会、馆长接待日等活动,构建读者与图书馆信息沟通的桥梁,加强与广大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读者对图书馆的意见、看法和建议,以便快速高效地解决同学们反映的问题,并把处理意见和改进的有关措施通过有效渠道及时告知读者,使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构建和谐的图书馆氛围,实现图书馆管理与读者利用的双赢。
4.1.2 读者参与图书馆组织的有关活动
如优秀读者评选活动、图书馆读书月活动、读者有奖征文活动、馆情的介绍和宣传活动、邀请图书馆领域的有关专家举办与读者需求紧密的专题报告会等。创造友好、和谐的文化氛围,使读者深化对图书馆的认识,以便读者把选择性需求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在享受图书馆的服务时,体验贴心,感受温暖。
4.1.3 读者直接参与图书馆的管理
图书馆在确保基本需求稳定、有序、理性的基础上,科学规范地引导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倾听读者的意见,尊重读者的意见,扩大读者的参与范围;处理读者一般性的违纪情况时,在尊重读者意愿且不影响读者正常学习的前提下,让他们参与图书馆书刊的上架归类、内务整理及库内打扫等,这样读者在亲身体验图书馆工作甘苦中,不仅易于接受教育,而且能起到良好的宣传图书馆相关规章制度的作用。
保障读者服务范围的广泛性,读者可参与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书库的整理和保洁、信息化服务、网络咨询服务,宣传服务、信息沟通等;也可为特定的目的和任务,组织其参与阶段性的图书馆服务活动。在图书馆制度建设中可广泛开展读者意见的征集和信息的及时反馈;制度贯彻执行中应让读者广泛宣传和参与,使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贯穿图书馆工作始终。在当今开放的环境下,只有把握读者,尊重读者,与读者互动,只有主动作为,直面问题,取信于读者,才能赢得读者。这种主动态度,是一种气魄胆识,更是一种责任担当。那种不尊重读者,强权的思维和做法,必须坚决唾弃。
应坚持合理引导,制度规范,循序渐进,规模适宜,科学有序的发展原则。树立和谐服务理念,及时回馈读者呼声与满足合理需求,尊重读者即是对读者服务的认可。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做到读者帮忙不添乱,坚决避免盲目的、占用大量有限资源的低层次劳动。不可把读者的参与活动演化为面子工程。制度建设应具可操作性,广泛不可演化为混杂,多样不可转变为混乱,不同岗位的设置,要把满足广大读者需求与平等对话、理性开放、宽容异见和锻炼人、感化人、塑造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在保证一定读者参与数量的基础上,提高服务范围、服务层次。
制度的贯彻需要坚持以下几点:其一,加强对读者参与图书馆工作的管理,捍卫规章制度的严肃性,逐渐树立起管理的规则意识。制度的制定是为了维护公共的利益,是秩序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3]。我们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时,必须有一定的制度来保障,以规范来制约读者的行为,防止读者需求的浮躁性、随意性。规范不是约束,更不是限制。“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必要的规则,不仅有利于管理的科学高效,更是保障广大读者利益最大化的根本要求。其二,必要的道德建设尤为迫切。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成长的机遇与舞台,提高读者道德素养,培养读者的和谐服务理念,将服务读者与读者的自身发展相统一。
无偿服务是志愿者服务区别于其他服务的根本特征。一般来讲,图书馆志愿者活动为公益性的活动,图书馆不为其提供薪酬。志愿服务主要体现的是奉献精神,回报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图书馆通过引导、帮助志愿者,摈弃志愿行为的功利性、投机性,倡导无私奉献,培养志愿者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理念。同时,图书馆应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志愿者。志愿活动结束后,可由图书馆颁发志愿者活动证明,如果志愿者有需要,图书馆可提供相关见习证明、证书等,也可为志愿者提供文献资源利用的绿色通道。根据工作特征,也可适当地给予志愿者一定的补助等,尊重和认同志愿者的劳动,保障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健康发展。
图书馆职工要尊重读者的劳动,关心读者的生活,与读者交朋友,回馈读者呼声与满足读者的合理需求,解决读者的困难。与读者有交流、有沟通、有协作,增进馆读感情。尊重读者也是图书馆管理者尊重自己。图书馆管理者不能只喜欢作道德裁判,而在强调道德的同时,自身却并不讲道德。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为读者树立良好的形象。志愿者不是“劳动力”,管理人员与志愿者之间更不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志愿者是朋友,是图书馆开展活动的参与者、管理者和监督者。要尊重读者的劳动,关心读者的生活,与读者交朋友,解决读者的困难。通过读者的广泛参与,呵护读者的参与热情,呵护和培养图书馆公信力,图书馆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执行力和图书馆的形象与权威。图书馆公信力高,就会在读者中树立起良好形象,赢得读者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在现代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中,图书馆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力行者、捍卫者和倡导者,公信力的失守,对整个社会信用的损害将是致命的。
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中,人本理念日益深化。理念只有经过转化才能从口头走进生活,才能从期待走进现实。而这个转化的过程不仅需要理念的坚持,还需要制度的保障,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理念在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中就会遇到种种阻碍。图书馆作为一个民族精神与知识的堡垒,没有理由不在全社会先行一步,改革和完善图书馆既有的管理监督制衡机制,扎扎实实做好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竭尽全力坚守服务读者、教育读者、依靠读者和发展读者的理念,守护图书馆精神。为此,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1] 欧晓霞.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2-87.
[2] 丁清英.人本与物本的价值选择[J].图书馆,2008(4):34-35.
[3] 王萍丽.读者权利:保障与限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