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康盛
教育装备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政府在教育装备的投入方面变得谨慎,相当部分业内人士对教育装备效益也产生了许多困惑和质疑,学术界也纷纷反思和探讨教育技术的本质问题。为了保障教育装备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从技术变革的理念转向教育变革的理念,实现从任务驱动型向服务驱动型的发展模式,以提升教育装备对教育系统变革和创新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
为了解决湛江市教育装备在配置和应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对各县(市、区)的中小学校进行了调查研究。
湛江市高中现有物理实验室156间,化学实验室123间,生物实验室67间。尚缺物理实验室226间,化学实验室215间,生物实验室206间,共计647间。缺物理探究实验室103间,化学探究实验室102间,生物探究实验室95间。
湛江市初级中学现有物理实验室355间,化学实验室285间,生物实验室154间,共794间。尚缺物理实验室17间,化学实验室47间,生物实验室82间。
湛江市乡镇中心小学现有科学实验室170间,尚缺科学实验室13间。中学还缺通用技术实验室89间。中小学尚缺计算机室327间,语言实验室408间,功能室846间。
目前,湛江市小学音乐器材配备达标学校268所,美术器材配备达标学校261所,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学校612所,建立校园网学校133所,仪器设备总值达21 356万元。普通中学音乐器材配备达标学校122所,美术器材配备达标学校127所,理化生实验仪器达标学校184所,建立校园网学校121所,仪器设备总值达45 346万元。
湛江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信息网(www.zhjedu.cn)版面活跃、信息量大,各县(市、区)教育局信息网站的建成,实现了省、市、县、学校教育行政四级联网,并开展了电子政务活动。目前,湛江市已有1 490所中小学入网。湛江市基础教育信息网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应用更加广泛,教育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师、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教学已取得较好成效。
湛江市初高中都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目前高中、初中都能按课程计划开设信息技术课,部分乡镇中心小学也开设信息技术课。此外,还开展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等级考试。
当前,高中的计算机室的管理和使用比较好,使用率比较高。初中和小学计算机室的使用率较低,需改进。因此,需要加强初中、乡镇中心小学计算机室的管理和使用。初中和小学计算机室的使用率比较低,原因主要是三个:一缺少专业教师;二部分学校还没作为必修课开设,没有教材;三怕付维修费和电费。
针对这些情况,湛江市教育部门要求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全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要完成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与基础教育信息网的联网。
目前,全市共有计算机室724间,计算机40 755台。其中,高中为191间13 084台,生机比12:1(配备要求10:1);初中319间12 601台,生机比39:1(配备要求12:1);小学214间15 070台,生机比55:1。
湛江市有语言实验室327间,其中高中69间,初中86间,小学172间。有电教平台1 589套,其中高中910套,初中282套,小学397套。
根据本地的实际,确立目标,与时俱进,大胆创新,逐步形成湛江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
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在省内率先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998年,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湛江一中、廉江市一小被确认为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立湛江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31所。广东省电教馆在湛江市召开了广东省“九五”课题研究现场会,湛江市二中、廉江市一小作为示范学校,在会上作经验介绍,与会代表到两所学校参观学习。
全国第一个千兆校园网,开创校园网络新时代。1999年,湛江一中建成全国第一个千兆宽带校园网,被教育部列为全国校园网建设范例之一。校园网建成后,学校开设了初中、高中网络实验班,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网络学习环境。广东省电教馆在湛江一中召开校园网建设现场会。
开展课件评比,掀起多媒体辅助教学热潮。2000年,举办了全市中小学多媒体教学软件展评会,获得极高的评价。2001年,湛江市教师参加“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在全国46个入选软件中,广东省有12个,湛江市就有4个,居广东省地级市之首。2002年,广东省有8个软件进入全国三等以上奖项,湛江市有2个。
建设湛江教育无线网,探索教育信息化新模式。2001年,市教育局与市电视台合作建成了湛江教育无线网。2001年4月广东省电教馆在湛江市召开了“运用远程教育技术,实施‘校校通’工程现场会”。
以校园网群为主体,天网、地网、人网协调发展,成为全国实验区。2002年,湛江在应用无线网的基础上,探索宽带教育专网的可行性。经教育部电教专家组三轮的考察论证,确定湛江市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实验基地。
普及初、高中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广东省教育厅实行“卖方信贷”方式装备多媒体计算机室到每所初中,湛江市初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在高中、初中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现飞跃。2004年,湛江市有139所乡镇中心小学安装多媒体计算机室,并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使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实现了一次大飞跃。
基础教育信息网初具规模。2005年,在市区校园网群的基础上,与湛江市电信分公司合作,建立了湛江市基础教育信息网,市教育局建成了较大规模的信息中心机房,联网学校由原来的57所增加到1 490所,增加了26倍,并做到了与省教育厅连通视频会议。
实现省市县学校四级连接的基础教育网。2006年,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各县(市、区)教育局相继建成了信息中心机房,开办了各个教育局网站。联网学校达到了1 490所,实现了省、市、县、学校四级联网,开展了办公自动化等电子政务活动。
“校校有网站、人人有主页”湛江市建站量全省最高。2007年,湛江市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校校有网站、人人有主页”活动。截至2008年5月,教师、学生建站超过40万,建站总量列全省第一位,受到省教育厅的表彰。
教育装备工作目前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经费投入不足,欠债过多;部分学校的领导及教师对教育装备认识不足,观念陈旧,功能室被挤掉,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仪器陈旧,跟不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布局调整还不确定,各种功能室无法落实;专业教师不足,实验人员、实验教师待遇差、流动大,队伍不稳定;管理不规范,装备部门的人员配备不足,业务水平不高,技术能力低,工作开展难度大。
项目推动是教育装备发展的基本手段,没有项目就没有装备,要根据需求确立一些项目。
湛江市地处广东省西南部,濒临南海,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其地域分散,有海岛,有山区,学校数量多,发展不平衡。受经济制约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装备部门积极寻找符合实际的的发展之路。
加强领导。湛江市教育局成立“新装备”工程领导小组和督查小组,由教育局长任组长,切实加强领导,有效地开展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形成级级有人抓的局面。
加强管理。各县(市、区)教育局,各学校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做到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政府采购。严格执行申请、审批、验收制度,教育部门的装备中心(电教仪器站)加强项目施工的指导和验收工作。在经费的使用中,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做到专款专用。在配备过程中,坚持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保证优质廉价教学仪器设备的供应渠道,坚决抵制销售环节中的不正之风,抵制低劣产品进入中小学校。
分层发展,分步实施。根据湛江市的实际,量力而为,分层发展,分步实施。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建设各种实验室,实现仪器设备的全面配置和各学科实验教学的全面实施。
建立和完善经费多元投入体制。根据“新装备”工程的测算,湛江市中小学要投入约3.5亿元,因此,必须多元投入,多方筹集资金。一加大财政的投入,各级财政切实做到《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安排一定比例的“新装备”工程专款;二完善成本分担机制,改革现行收费管理体制;三拓宽筹集资金渠道,鼓励公民和社会组织投资办学;四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加强专项经费的管理,反对重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使中小学实验教师、实验人员更好地掌握各科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熟练掌握各类设备的操作方法、应用技能和管理制度,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各县(市、区)教育部门执行相应的政策,落实教师法的规定,解决实验教师和实验人员的职称问题和享受应有的待遇及福利。加强教育装备中心(电教仪器站)的自身建设。各级教育装备中心(电教仪器站)逐步配备教学和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逐步完善电教仪器站的办公设备,补充所需的设备设施,把教育装备中心(电教仪器站)建设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的调度处理和服务中心。
加强中小学实验室装备和使用的检查。中小学的仪器设备配置、实验室的建造、管理、使用造册登记,建立档案。各县(市、区)教育局定期检查,发现好的典型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中小学的实验教学队伍必须有素质高、相对稳定的教师和技术人员作保证。
对教育装备过程的思考
观念上应从“任务驱动”转向“服务驱动”的发展模式。形成以教育服务需求为驱动,以服务能力和资源为核心,建立教育部门的决策服务和装备部门的实施服务的教育装备体系。
急需建立长效的教育装备投入机制。第一投入政策应得到有效落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粤财教[2007]54号文已有一些政策,但到了下面却无法落实,需要更明确、更清晰的政策;第二投入层面上下有别,要促使地市、县区级的投入增加,教育装备也要达到“三个增长”;第三投入方式单一,单靠政府投入不足。教育装备经费管理及投入机制要进一步改进。
以项目推动教育装备的发展。每推出一个项目,都必须有配套措施,从配套资金的投入、教师培训、配套教材等都要有相应的机制。各级政府资金投入,各种渠道资金,有明确的保障措施,保证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实验操作考核在考试制度中应有相应的位置。实行等级考核与考试招生制度,促使学生和学校重视实验操作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要平衡理化生等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规模和力度。要配套新课程标准的实验仪器,避免理化生实验室的荒废。要不断提高教育装备人员(含这方面的学校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落实他们在业务考核、职务聘任、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待遇,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稳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