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捷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透过汉语电话的会话分析看人物性格
范 捷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在信息化社会中,打电话已成为人们沟通联系使用最广泛、最普及的一种方式,它不仅帮助人们传递信息,也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搭建桥梁。文章以电话会话为素材,利用会话分析中电话会话的开始部分、非优先结构的执行策略、话轮转换机制等理论,对录制的语料进行分析,探讨电话会话的特点规律以及所反映出的会话人性格,以便交流双方能正确使用电话进行良好的交流,提高交际效果。
电话会话;话轮转换;性格
Alexander Kang Bell在1876年发明了电话之后,人类就开始享受电话所带来的文明和方便,但是人类对电话谈话的研究却比电话的发明晚了近一个世纪。美国社会学家Sacks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从会话分析的角度对电话谈话进行了研究,随后Schegloff又在1968年对电话谈话的开始部分提出了最经典的模式。论文主要从电话会话的开始部分、非优先结构的执行策略、话轮转换机制等理论,对录制的语料进行分析,我们可以通过语料分析出电话会话的特点规律以及所反映出会话人的性格。
对电话谈话开始部分的最经典的模式是Schegloff在1968年提出的,此后,Schegloff在1979年和1986年进一步修改该模式。Schegloff提出的经典模式是以对美国人之间进行的500个电话序列研究为基础提出来的。该模式包括以下四个独立的序列结构:(1)传唤/应答序列;(2)身份识别序列;(3)问候序列;(4)起始问询序列。
电话开始部分的身份识别
(1)
01弟:喂,哥哥
02哥:嗯
03弟:你干啥了?
04哥:我在家了呀,你干吗了?
(2)
01雪:喂,磊磊
02磊:唉,雪飞
03雪:嗯嗯嗯,在哪了?
04磊:我在家
(3)
01史:唉磊磊
02磊:啊,你这是,在哪了
在上面的三个例子中,接电话者凭借电话的来电显示功能清楚地了解到打电话者的身份,我们可以看出,区别于我们以往传统观念打电话要先问好的习惯,三个接电话者均没有在第一行作出诸如“你好”、“请讲”等礼貌性问候,而是直呼打电话者的名字。相应在第二行话轮中,打电话者也用很口语化,甚至只用简单的语气词就完成了身份识别。这种电话谈话开始部分的组织结构远远偏离Schegloff的经典模式。究其原因,是因为打电话双方的社会关系造成的,三个接电话者分别是打电话者的弟弟、大学同宿舍同学,这种非常亲近的社会关系导致接电话者基本上不会进行自我身份的识别,而且打电话者也不会自报家门,交际双方基本上都是靠来电提示加上对方的声音进行身份识别的。
Heritage把那些被简单、不被拖延执行的行为定义为优先结构,而那些被修饰、被解释、被拖延执行的行为定义为非优先结构。交际者为了维持和谐的社会关系,在执行非优先结构的时候往往会采取以下必要的策略,诸如话轮间的沉默、话轮前的拖延、感激、形式化同意、弱化、细化等等。
所谓话轮间沉默是指在相对应的前件出现后,没有马上出现后件,而是在后件被给出之前出现了话轮间的沉默。这种沉默对于交际双方都是有意义的。
(4)
01弟:喂,哥哥
02哥:嗯
03弟:你干啥了
04哥:我在家了呀,你干吗了?
05弟:我——在——吃——馄饨
06哥:你咋现在才吃饭了?
07弟:现在几点啦?
(5)
01雪:喂,磊磊
02磊:唉,雪飞
03雪:嗯嗯嗯,在哪了?
04磊:我在家
05雪:嗯嗯嗯
(pause)
06磊:嗯
(6)
01史:唉磊磊
02磊:啊,你这是,在哪了
03史:我在哪?
上面的例子虽然不是经典的“邀请——接受/拒绝”式的相对邻,但也是交际者为了维持和谐通畅的电话会话而采用的非优先结构。打电话双方在身份识别成功后进行了简短而寒暄的对话,随之均出现了一秒左右甚至更长时间的沉默。此后,才真正开始进行电话会话。例4和例6中,相对邻的前件出现后,没有马上出现后件,而是出现了沉默,之后才真正作出了非优先的回应。这个沉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接听者对来电者的意图产生迷惑造成的。来电者在寒暄之后并没有直接说明来电的意图,可能是在等待来电人提出正式的话题,同时也留给自己时间以思考可能作出的回答。那么对于接听者来讲,这个沉默表示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要作出的是一种非优先的回应,而对于打电话者来讲,他也会从这个沉默推断出作出的后件应该是非优先,从而考虑话轮转换来继续沟通。
由于例4、例5、例6的来电者均是磊,所以我们在此把三位接听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话轮间沉默出现位置的不同来分析它所反映的人物性格。
例4、例5中的沉默分别发生在对话的第6行和第5行,但之前的交流也无非是些日常寒暄,也就是说,接听人为了保持沟通的顺畅并且维护来电者的面子,努力想把通话继续下去;而例6的沉默却出现在第2行,即第一个话轮之后。通过分析说明,弟和雪的性格比较细腻,待人亲切,善解人意,个性随和且喜欢安静稳定的生活。而例6中的史一定是爽朗开阔、个性比较急的人物,才会在会话的一开始便出现沉默,准备进入主题。
这部分通过统计三段会话中出现语调、(升调、降调、平调)出现次数的不同来分析人物性格,如图:
接听人 使用升调次数 使用降调次数 使用平调量弟4 3中等雪大量史7 1少数2 4
我们会发现,弟说话时的语调比较平均,说明弟的性格比较稳重、随和谦逊;雪使用升调的次数明显少于另外两个人,而降调的次数比其他人又略多,整个通话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平调,表明此人阅历较丰富,有着极强的意志力,说话做事比较稳重成熟;最有意思的是史对升调的运用竟然高达7次,相反他在对话中基本上不用降调,语调比较高昂,表明此人是健谈、幽默风趣的性格品质。
依照轮次进行活动是我们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要遵循的法则。这个法则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体育比赛、交通运输、服务餐饮业以及言谈应对上。上述这些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顺应于或受限制于各自的游戏规则。我们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来顺应这种依照顺序/轮次进行活动的生活规则,言谈应对也是如此。
由于电话会话言语行为的复杂性,其话轮转换的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话轮转换基本上可分为三个过程,即话轮的开始、话轮的保持和话轮的放弃。
(1)话轮的开始
开始发话不仅指发话人开口发话,而且指受话人如何运用某些技巧获取发话机会并开始发话。在社交性的电话会话中,开口发话通常以相互问候开始。但如果电话会话发生在熟人之间,通常在简单的相互问候后或直呼姓名,或不问候,双方便开门见山地进行交谈。有时候对话由发话的一方询问某事或发出请求开始。或者诸如例6中第9行,利用插入或打断的方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获得发话机会的方式,通常可通过相关言语实现。
(6)
01雪:喂,磊磊
02磊:唉,雪飞
03雪:嗯嗯嗯,在哪了?
04磊:我在家
05雪:嗯嗯嗯
(pause)
06磊:嗯
07雪:在实验室了,没事。
08磊:你晚上
09雪:啊,最近忙啥了
(2)话轮的保持
持续发话指的是发话人利用交际技巧来延续自己的发话。在实际会话过程中,由于涉及的一些话题比较复杂,说话人无法当即作出答复,因而在开始发话后会产生停顿或思考如何继续说下去的现象,这时听话人往往会误认为话语结束。说话人要想继续保持话轮,要设法运用一些技巧,如语气词、连接词或短语,再比如“让我想想”、“你知道……”等等,这些搪塞语起到了拖延的作用,让受话人感觉到是发话还在继续。如例7中第4行雪为了维持话题而使用的“噢”、“那是”、“后来内个”、“就”、“内个哪”以及“还有内个”,都是为了维持通话而使用的。
(7)
01磊:你不是,噢,前段时间是实习了是哇
02雪:是,实习,在呢个顺义,那会儿是假期的时候
03磊:哦,噢,就你那会儿说的那个假期实习的事
04雪:噢,那是,噢,本来是说内个啥,找个单位来不是!’hhh后来内个’hhh——我们——九月份——就——到内个哪,派出所,还有内个交警队,做国庆安保了么
05磊:噢
(3)话轮转化中的同步话语,重叠话语反映人物性格
比较三段对话中出现的同步话语和重叠话语的次数,在与弟的会话中总共出现了3次,与雪的会话中出现了2次,与史的对话中出现了7次。这说明前两位接听人的性格稳重,会话习惯按部就班,待人亲切,不喜竞争,一个话轮接另一话轮;而第三位接话人风度翩翩,而且十分健谈,在社交场合中非常受欢迎。
电话会话是一种互动的交际活动。在会话交际中,会话参与者只有在了解了会话的规律和特点,并正确得体地恰当运用相关的交际技巧,就能使交际更富有成效。分析电话会话,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电话会话规律,掌握相关的语言技巧,还有助于我们分析人物性格、心理,乃至来电话的意图等等,从而达到有效地进行沟通的目的。
[1]于国栋.会话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于国栋,侯笑盈.医患交际中极致表达的会话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2009,(11).
[3]刘慧琴.电话会话的话轮分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6).
H1
A
1673-0046(2010)6-01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