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维佳 ,陈 冀,潘勤奋
(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
从“共同经验范围”探讨新闻背景的运用
胡维佳 ,陈 冀,潘勤奋
(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
“共同经验范围”是传播学大师威尔伯·施拉姆提出的重要概念。他认为,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双方必须具有共有的经验,才能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在新闻报道中,提供背景材料有助于构建和扩大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共同经验范围,为有效传播创造前提条件。本文以施拉姆的这一概念为指导,探讨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的主要作用及运用。
共同经验范围;新闻背景;作用;运用
“共同经验范围”(a field of experience)是施拉姆传播模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1954年,“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W ilbur Schramm)提出了信息交流的三个模式。在介绍其第二个传播模式时,他提出了这一重要概念。在施拉姆看来,只有当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双方具有共有的经验,信息的有效传播才能得以实现。
新闻是一种面向受众的传播行为,在这一传播过程中,由于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收者存在于不同的国度和文化之中,或由于信息传播者试图借助信号(即新闻报道)达到特定的传播效果,传播者就需要借助新闻背景,来构建与扩大传受双方的“共同经验范围”,以提高传播的效果。本文以施拉姆的“共同经验范围”为指导,分析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从中总结新闻背景的主要作用及运用。
在传播学理论建设过程中,人们提出了许多传播模式来研究传播的过程、效果以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1954年,威尔伯·施拉姆改进了前人的香农——韦弗单向线性模式,提出了信息交流的三个模式。其中,第一个模式比较简单,而第二个模式与前人成果的一大区别便在于其中包含的“共同经验范围”。施拉姆认为,“两个试图交流的个人必须积累有相当的共同经验。即在信源和目的地之间,只有在其共同的经验范围之内才真正有所谓的交流,因为只有这个范围内的信号才能为信源和目的地共享”[1],如图 1。
图中左边的椭圆代表信源 (source)的经验范围,右边的椭圆代表信宿/目的地 (destination)的经验范围,而两椭圆重叠的部分就是双方的“共同经验范围”,也只有在此“范围”内的信息 (signal)才能为双方所共享。施拉姆在其著作《传播学概论》中有如下总结,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理解这一概念:“因此,所有参与者都带了一个装得满满的生活空间——固定的和储存起来的经验——进入了这种传播关系,他们根据这些经验来解释他们得到的信号和决定怎样来回答这些信号”[2]。由此可见,传受双方的共同经验范围越广,信道就越宽敞,传播的进行就越容易。相较之前的单向线性模式,施拉姆的这一概念强调了在传播过程中,人们只能在自己的经验背景上编码(encode)和译码 (decode),由此进一步解释了传播过程中信息的表达与接受以及传受双方之间的关系,涉及传播的心理因素,所以较适合指导新闻传播过程的研究。根据这一概念,新闻记者应充分考虑读者的知识基础、年龄、动机、兴趣、经验等因素,借助新闻背景来构建或扩大双方的“共同经验范围”,来加强新闻传播的效果,而新闻背景在此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便是下文讨论的焦点。
图1 施拉姆模式示意图
郭兴华教授在其专著《新闻写作》中对新闻背景作了如下定义:“具体说来,它是指新闻报道中同新闻的主要事实有密切关系的历史情况、社会环境、政治局势、自然情况、人物简历、知识资料和基本数字等。简而言之,是有关新闻事实的历史和环境的材料”[3]。郭教授随后又进一步指出,新闻背景又可称为背景材料,其重要性不容忽视。那么,新闻背景的重要作用具体何在?许多论述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如许明武教授在其著作《新闻英语与翻译》中总结的六大作用[4],但各个方面之间多有重合,因此本文参照施拉姆“共同经验范围”的概念,从信息传受双方来概括背景材料的主要作用。
(一)增强新闻内容的接受性
对于新闻读者 (即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信宿)而言,背景材料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让他们觉得报道更具可读性。如前文所述,若信息的传受双方身处于不同的国家或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则意味着信息传播过程中有可能缺失必要的信道,即“共同经验范围”,这在对外报道中尤为常见。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报道人员就需要根据具体内容提供适当的背景材料,把在一国是家喻户晓而在别国却难以理解的内容解释清楚,即信源主动将其之前储存着的相应经验提供给信宿,从而使双方拥有共同或近似的语言与知识,为受众从“不知”通向“可知”架构一座桥梁。
当然,并非只有在对外报道中才会使用背景材料。决定新闻价值的首要因素便是其时新性,这意味着其它报道中也会包含不少为受众所不知道或不熟悉的信息,换言之,信源与信宿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的信道,所以,信源便可以利用背景材料,为信宿提供类似的经验背景,以便其对新闻内容进行有效译码,比如下面这例。
(1)原始的单细胞海生动物,如海绵和硅藻,使硅沉积于整个海底,形成庞大的硅石层。在玉米和大麦茎秆中发现的硅成分表明,硅在有价值的作物的成长中有着重要作用[5]。
例 1选自合众国际社记者在参加一个有关硅的国际座谈会后撰写的一篇科技新闻。该记者考虑到硅虽然对于科学家而言也许非常熟悉,但对于读者而言或许过于专业,因此,就在报道中非常自然地揉入了以上这段背景材料,有效地增强了报道的可接受性。
(二)提升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如果说,对于信宿 (信息接收者)而言,背景材料能增强新闻内容的可接受性,那么对于信源(信息传播者)而言,背景材料则有助于加强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首先,记者在进行负面报道时可巧借新闻背景传达不便明言的观点。负面报道是新闻报道中不可回避的内容,但不可否认的是,负面报道很有可能产生负面效果。因此,为了降低负面效果,引导读者去发现和关注新闻中积极的一面,从而总体上有助于树立国家的正面形象,就需要背景材料“上场助阵”。通过插入背景材料,新闻记者能扩大传受双方之间的信道,让受众与传者一样对新闻事实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即在向读者澄清新闻事实的同时,还让他们知晓新闻的始末原委,尽量避免他们因负面报道中不良的第一印象而得出片面的结论,并引导他们联系实际情况,客观地思考和评价负面报道。
其次,记者还可利用背景材料突出新闻的价值。衡量新闻价值的标准除了其时新性外,还有其重要性。然而,读者在阅读了新闻主体后并不一定能立即领会这则新闻的重要程度。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就需要补充与新闻事实相关的历史的和环境的材料,让读者也具备与记者一样的经验范围,从而引导他们意识到新闻报道的价值所在。
新闻背景的运用并无固定格式,其位置依需要而定,换言之,哪里需要构建或扩大“共同经验范围”,背景材料就出现在哪里。一般而言,新闻背景的穿插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插入导语中
在新闻开头部分引导读者阅读的语言文字中,交代新闻背景,这种做法比较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即首先让信宿共享信源的“经验范围”,做好迎接新闻主体的准备。
(2)Ernest Hemingway must be reaching for a bottle of grappa in his grave.The snows of Kilimanjaro—inspirations for a Hemingway story of the same name—could be gone by 2022,a new study confirms.①选自国家地理新闻频道 2009年 11月 2日题为 Kilimanjaro’s Snows Gone by 2022的报道。
例 2选自一篇关于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将在2022年消融殆尽的报道,节选的这段是这篇新闻的导语。记者在导语的首句并无交代新闻的五要素,而是以对海明威的假想开篇,旨在别出心裁,唤起读者的注意。然后,在交代新闻要素的时候插入了背景材料 (“inspirations for a Hemingway story of the same name”),有助于读者理解导语的首句与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即“乞力马扎罗山的雪曾是海明威同名短篇小说的创作灵感 (新闻背景),而现在一项新近的研究证实,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在 2022年也许就将不复存在,所以此时此刻躺在坟墓里的厄纳斯特·海明威肯定伸手想要一瓶格拉巴酒来消愁了”。如果不添加这部分新闻背景,那么读者也许就会觉得报道前言不搭后语。因此,在新闻开头穿插背景材料有助于读者了解作者撰写文章的切入点,由此跟随作者的思路,带着与作者一样的经验去阅读新闻主体,最终能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
(二)插入主体中
一般而言,有两种方法可将背景材料插入主体之中:其一是在新闻主体中插入独立的背景段;其二是将背景材料化作句子的某种成分,自然地揉入新闻报道之中,俗称“天女散花式”。
(3)Web users have revealed a city government guide advising enforcement personnel on how to beat law violatorswithout leaving evidence.
The tipswere issued in a manual published by the Beijing branch of an agency—chengguan(urban management)—present in cities nationwide that enforces local ordinances and is controversial due to repeated reports of its staff using excessive,and sometimes deadly,force.…
The agency,which is not a police force,is generally tasked with making sure street peddlers and touts observe local ordinances.②选自《中国日报》网络版 2009年 4月 24日题为 Guide to beating law-breakers disclosed的报道。
例 3是一篇有关“城管秘籍”事件的报道,其中涉及的“城管”这一概念并非中国独有,但其职能和性质会因国家不同而有所差异。为了向受众解释清楚“城管”一词的含义,新闻编译人员作了特别处理。
首先,将部分背景材料以注释 (即括号内的部分)、形容词短语和定语从句的方式融入了句子之中,这是英语读者熟悉而且可以接受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上的接近性带领读者凭借其原有的“固定的储存起来的经验”[2]——即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共性部分——进入了传播关系。随后,还在报道的最后插入了一个独立的背景段,专门解释城管的性质和职责。前者为受众提供了信息传受方使用的语言,而后者介绍了与本新闻有关的那部分城管职责,这两部分介绍的是这一概念在中国背景下的特有含义。由此,“双剑合璧”构成了传受双方的“共同经验范围”,有助于国外读者正确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城管”一词的含义,使新闻通俗易懂。
(三)利用相关链接
在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背景材料可以不仅限于一篇报道内,这在记者进行深度报道时尤为常用。所谓深度报道,就是指“那些对重要社会问题 (热点、难点、重点)或重要新闻事件进行广泛跟踪、深入剖析的报道”[6],而在报道形式上,“多采用长篇报道和多篇连续报道 (系列、组合)的方式,夹叙夹议,全面说明社会问题的来龙去脉和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6]。仍以城管的报道为例。新华网英文版通过 2008年 1月 9日、1月 11日和 1月 21日的连续报道,把天门城管殴人致死事件的来龙去脉、事后处理、调查进展、市领导的表态和承诺以及国内其他城管执法人员对此的态度作了深度报道。这样的连续报道,尤其是把它们放在文末的链接里时,每一则新闻都可互为背景材料,让不太了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国外读者意识到,中国在认认真真地进行法制建设,问题虽然存在,但正在努力解决;困难的确不小,但并非无法克服。通过在链接中提供提示性背景材料,作为信源的记者拓宽了与读者之间的信道,并巧借事实说话:当记者把一个事实和另一个事实(即新闻背景)放在一起时,读者自然能从中悟出某种观点,那么新闻本身就成为了一种“无形的意见”,也即达到了新闻传播的效果。
新闻背景与新闻事实密不可分,“没有新闻,无需背景;没有背景,新闻事实也往往显不出光彩来”[7]。施拉姆的“共同经验范围”概念为我们深入理解新闻背景的作用和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之间共享的经验范围越广,信道就越宽敞,传播的进行也就越顺畅。顺着这一思路,我们若从信息传受双方来归纳新闻背景的诸多作用,便可知背景材料一方面有助于受众读懂新闻,另一方面则便于传者传播新闻。而在运用新闻背景时,也需巧妙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在需要的地方,通过背景材料建立或扩大“共同经验范围”,帮助信源和信宿更好地传播和接受信息。
[1]岳剑波.信息管理基础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95.
[2]威尔伯·施拉姆,等.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4.47.
[3]郭兴华.新闻写作[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190.
[4]许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194.
[5]曲雅铄.巧用背景出新闻[J].新闻传播,2009,(3):57-57.
[6]杨善清.新闻背景与新闻写作[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 45.
[7]康文久.实用新闻写作[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9.
The Application of Back-grounding in News Reporting in the L ight of“Field of Experience”
HU Wei-jia,CHEN Ji,PAN Qin-fe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Zhejiang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23,China)
Schramm’s communication model includes an important notion of a“field of experience,”according to which communication can take place if the source’s and destination’s fields of experience overlap.In news reporting,back-grounding is conducive to building and enlarging the field of experience shared by the news reporter and his target readers,thus paving the way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This paper,starting from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notion,and guided by the notion, summarizes the major functions of back-grounding and its application based upon illustrating examples.
“field of experience”;back-grounding;major functions;application
book=2,ebook=34
H159
A
1006-4303(2010)02-0211-04
(责任编辑:薛 蓉)
2010-03-07
胡维佳(1978-),女,浙江杭州人,讲师,硕士,从事翻译理论研究;陈 冀(1982-),女,浙江杭州人,硕士,从事实用翻译研究;潘勤奋(1970-),女,浙江绍兴人,讲师,硕士,从事翻译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