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莲 钟华贵
(解放军第94医院神经外科康复中心,江西南昌330002)
痉挛性构音障碍是颅脑外伤常见的并发症,是指神经源性的言语运动损害,因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所致,表现为言语肌肉运动缓慢、无力、不精确或不协调,是言语产生的困难;不伴有言语理解、阅读障碍或表达时的找词困难[1]。可严重影响患者与他人之间的正常交流,给患者造成相当大的痛苦。而自然康复的效果慢且不理想。据报道[2],近30%的脑外伤病人开始有构音障碍,15%的病人遗留构音缺陷。我们对临床明确诊断的31例对颅脑损伤后痉挛性构音障碍患者实施了个性化言语康复训练,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为我科2007年3月~2008年12月治疗的31例痉挛性构音障碍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本组治疗排除全身状态不佳、重度痴呆、意识障碍、无训练欲望而难以配合训练者。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7~66岁,平均年龄(42.3±2.5)岁。
1.2 方法
1.2.1 评估 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及早进行语言的康复训练、评估是进行康复训练前的重要一环。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性格特征、有无方言、构音障碍的程度等。根据评估结果与康复师、患者、家属一起制定个人表格,注明构音障碍的声音学特征、程度、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爱好、康复指导方法、预期目标评价等,将表格夹于病历夹中,便于责任护士或康复师查看和参考并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5 d进行一次康复评定,及时调整康复方案,以达到预期目标。
1.2.2 言语训练 (1)呼吸问题:必须做好呼吸训练。呼吸是发音的动力,呼气必须要持续一定时间才能发音。能自主呼吸的患者应鼓励自主控制,尽量延长呼气时间,或者令患者仰卧位,治疗师的手放在患者的腹部,在呼气末推压腹部以帮助延长呼气;(2)冰刺激训练:用冰刺激软腭、唇周、舌和颊肌;(3)颈部按摩:按摩颈部,放松咽喉部肌肉;(4)唇舌技能训练:进行舌、唇、软腭、咽喉与下颌的单独运动、交替运动等多种练习,帮助改善口面肌肉的控制,可以进行吹气训练,如吹桌上的乒乓球、吹笛、吹口琴等;(5)发音训练:可从单元音、双元音开始训练,逐渐增加发音时间、增大音量及四声变换。元音发音正确清楚,可做辅音练习,元音辅音混合练习。利用照镜子时在视觉控制下把音节组成单词或短语。由简单到复杂,由短见长,由慢见快的练习词组、句子和短文。还可以借助语言障碍诊疗仪或语言点读机(家庭型),利用语音或语义提示来复述和朗读。
1.3 评价 由作者和康复治疗师共同评价,评价构音障碍治疗情况项目:只能发声、单词水平、句子水平、文章水平以及是否伴有口腔流涎、呛咳、口腔食渣残留、吞咽困难等。2个月言语训练后的疗效比较,有效:口腔流涎、呛咳、口腔食渣残留、吞咽困难症状明显减轻,构音水平达到了句子和文章水平;无效:与治疗前相比,仍然处于只能发声和单词水平。治疗前后进行统计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
表1 31例构音障碍患者治疗前后构音评定对比(例)
3.1 每个患者实际情况不一,如小儿训练时缺乏恒定性和毅力;老人的体能和对康复重视度上存在不足;具有情绪改变的患者不能耐受繁琐活动;而且言语的恢复与患者年龄、性格、智能水平、构音障碍的程度等相关[3],制定个性化的言语功能训练是必要和有效的。采用患者感兴趣的方式进行言语训练,避免了因忽视个体的独特性而采用千篇一律训练模式造成的疲劳感、无趣感。小儿训练中可以加一些游戏活动,老人训练时可以根据体能调整训练强度和时间节奏,有情绪改变的患者可选择简单熟悉的活动,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做到对患者严中有松,松中有严,取得进步要表扬和肯定,强化患者行为。
3.2 临床实践证明,言语恢复程度需要早期进行语言强化治疗[4],只要病情许可,应早期进行言语训练,对促进病人的整体康复过程具有一定的意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神经学症状稳定,即可进行早期构音训练,首先应取得患者的主动参与和家属的配合、支持,每一步训练方法都要向患者详细讲解并示范,与患者同做,每一动作可按被动—辅助—主动顺序。要求病人把训练时学到的言语交流能力有意识地找机会运用,这也是力求达到充分训练最有效的方法[5]。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每个患者语言康复程度,分别制订患者及家属协助训练时间,至少在4~6 h/d,保证20~30 min/次,限制在不至于疲劳的时间内,逐渐增加患者的耐受性。
3.3 维持心理治疗 颅脑外伤后患者在情绪、行为、性格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表现为悲观、自卑、尤其在康复效果进展不大时出现放弃、消极、不予配合的情绪。病人一般都需要家属陪伴,希望得到更多关心。患者虽无正常的语言交流,但是可以从非语言方式中获取到对方的信息,护士在为患者服务时不要过多指挥,应该做到热情、微笑、亲切,采取非语言方式在互相交流中建立起可信任的形象,还要鼓励其与周围人群进行有效交流。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及时为其提供生活帮助。经常联系指导家属一起参与到康复训练中。
3.4 通过对31例颅脑外伤后患者痉挛性构音障碍采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言语训练,治疗前大多数患者口腔流涎,呛咳,口腔食渣残留,吞咽困难症状明显减轻,构音水平处于发声和单词水平,治疗后87.1%的患者构音评定在句子和文章水平,12.9%的患者仍在发声和单词水平。另外,大部分病人的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恢复了自信。
[1]朱镛连.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01.
[2]李胜利.言语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47.
[3]林粉贞.失语症患者语言康复的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8(5):475.
[4]孙波,常俊玲.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的康复治疗[J].现代康复,2000,4(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