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晖
“头化(发)、闹闹(姥姥)、的的(哥哥)、架(下)雨、朱(书)架……”不少低龄宝宝平翘舌不分,不会发卷舌音,日常交流全靠猜,听了让人直呼可爱,但其实,这可能是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构音器官先天性和后天性的结构异常,神经、肌肉、听力功能障碍所致的语言障碍。主要表现可能为完全不能说话、发声异常、构音异常、音调和音量异常与吐字不清。但不包括由于失语症、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听力障碍所致的发音异常。一般以功能性构音障碍比较多见。
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其咽部构音器官的形态并无异常,智力发育也正常,没有明显的生理缺陷,但却在发音方面存在障碍,主要症状为吐字不清,某些字词发音错误。例如把“短裤”说成“短兔”等。
有的家长认为这是舌系带过短限制了舌头的活动,或者孩子上学之后就能自愈。其实,构音清晰度与舌系带关系不大。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自愈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小,7岁以上儿童仅为22.2%。若家长不加以重视,将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言语沟通、社交和学习。
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孩子口齿不清,别人听不懂孩子说的是什么,各位宝爸宝妈要提高警惕了,一定要尽快为孩子进行专业的评估与治疗,明确孩子说话不清的原因与类型,早发现早干预。目前功能性构音障碍大多是可以通过正规的构音训练改善的,甚至可以完全治愈。发音不清首先给孩子带来的除语言障碍外,随之继发的是心理障碍,如不及时矫治,将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如语文的拼音、朗读,也会给孩子的生活和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医生提醒:构音训练需要长时间且不断重复的坚持,需要家长耐心的陪伴和引导。在幼儿的语言发展过程中,如果2岁半到3岁之间,大多数语言表达都有含糊不清的情况,就要进行早期语言训练干预。3岁半到4岁仍然不清楚肯定有构音异常问题。但如果2岁半至3岁之间表达的孩子本身存在生理结构异常而导致的语音缺陷则应到专业机构就诊,及时发现,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