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贤
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海南 儋州 571700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符合中经络[2]的脑血栓形成和腔隙性脑梗塞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60例;平均年龄为:男性62±10岁,女性60±10岁。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治疗组) 给以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控制血压及对症治疗,疗程4周。
1.2.2 治疗组 (扎冲十三味丸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扎冲十三味丸口服,每次服用0.1×10粒,晚饭后服用,疗程4周。
痊愈:自觉症状消失、肢体活动功能恢复、肌力Ⅴ级、生活能自理;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肢体运动功能基本恢复、能独自行走、肌力提高3级或肌力恢复至Ⅲ级,生活能半自理;有效:症状好转、肢体运动功能好转、肌力提高1级或肌力恢复达Ⅱ级,生活尚不能自理;无效:症状及体征与治疗前无变化。
表1 临床疗效观察统计 {例 (%)}
如表1中所见,治疗组 (扎冲十三味丸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治疗组 (扎冲十三味丸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 (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意义 (p<0.01)。
脑梗塞的病理生理研究证实:脑梗塞后缺血中心区常常很快发生坏死,主要因缺血缺氧后能量供应中断,细胞内 Ca2+超戴、Na+、Cl-内流,细胞内水肿、线粒体功能丧失,从而神经细胞死亡。在缺血中心坏死灶的周围,存在着相对缺血区域,这个区域内的神经元仍可获得血供而存活,但不足以维持正常突触功能,称缺血性半暗区。缺血性半暗区如能迅速恢复正常血供,神经元仍可恢复功能,因此,临床如何挽救、保护缺血性半暗区的神经细胞,成为治疗学的关键之一。
脑梗塞属中医中风的范畴,中医认为脑梗塞病位在脑之脉络,病理基础是本虚标实,脏虚为本,痰瘀为标;痰瘀互结、阻络壅窍是中风发病的直接原因。中医辨证按脑梗塞病情轻重和病位深浅的不同,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1)中经络;主症为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舌强语謇。(2)中脏腑:主症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治疗原则以活血通络、散瘀祛痰、祛风通窍。扎冲十三味丸是传统蒙药治疗脑中风有效验方[3]:由诃子、木香、制草乌、石菖蒲、沉香、麝香、甘草、禹粮土、制珊瑚、丁香、磁石、肉豆蔻、珍珠组成;具有活血通络、祛风通窍、散瘀祛痰、镇静安神等功效。药理学研究表明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和增强纤维蛋白溶解,促进缺血性半暗区的神经细胞的修复。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治疗脑梗塞 (中经络)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扎冲十三味丸组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证明扎冲十三味丸治疗脑梗塞 (中经络)疗效肯定。该药用药安全,服用方便,用药次数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78.
[2]张仲景.金匮要略[M].第1版.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15.
[3]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标准〔M〕.199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