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记者崛起的根源性思考

2010-08-24 06:35李立家
活力 2010年6期
关键词:根源思考

李立家

[关键词]草根记者崛起;根源;思考

2010年4月3日晚上,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了这样一条新闻,河南的一辆出租车不慎落水,车里五名乘客危在旦夕。生死关头,岸上的好心市民、出租车司机、检察院干部,奋不顾身投身冰河,把被困乘客一一救出。而一名热心市民用手机拍摄营救落水者的全过程。当并不清晰的手机视频画面出现在《新闻联播》的荧屏上时,让人感到了一个权威传媒对这个热心的河南人手机拍新闻的认可。 这引起了我们对草根记者的思考。

美国著名记者詹姆斯·赖斯顿曾经预言说,19世纪是小说家的时代,20世纪是新闻记者的时代。的确,人类自步入20世紀以来,在短短的100年间,跨越了从16世纪初期德国出现《新闻书》以来徘徊了近500年印刷新闻的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飞速发展的电子传播的时代。然而21世纪的今天又是个“草根记者”崛起的时代。

草根记者崛起的技术性思考。草根记者的崛起与电子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使用电报机。1844年,美国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莫尔斯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了第一封电报时,他的电报内容是《圣经》中的一句话:“上帝,你究竟创造了什么!”广播——战争给了它舞台。与二战的不解之缘证明了这一点。从它的宣传功能受到广泛重视到独自开辟第四战线,二战中的参战国利用广播达到他们的军事战略目的,而广播也靠着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使传统媒体报纸相形见绌。可以这样说,战争给了它崭露头角的机会同时也给了它生存壮大的理由,时势造就英雄,激烈的社会斗争形势造就了一些伟大的政治领袖,同时也把荣誉赋予了他们所使用的武器。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是电视媒体的出现和发展。电视作为“视觉炸弹”出现,冲击着“母语广播”。从50年代起电视由于报道新闻事件而拥有大量受众,电视集视听觉手段于一体,通过影像、画面、声音、字幕以及特技等多方面的传递信息,给受众以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和冲击力;它不仅是人们获得外界新闻和信息的手段,而且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生活的主要提供者。战后,电视步入发展黄金期。这与在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社会需求、心理需求有着一定的关系。就像二战后出现的婴儿潮一样,人们不仅需要嬉皮士、啤酒,还有电视。在如今互动电视的发展也为媒体与受众提供了沟通的桥梁,和许多草根记者一样,《第一现场》的百姓记者也在电视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体会到了信息共享的快乐,实现了自己的记者梦。20世纪后期,互联网络迅速崛起,发展成我们这个时代最为新颖、最为重要、最具有权威的信息传播系统。现在的大多数传播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同时,网络也为草根记者的成长提供了简单便捷的途径。处在发展与和平时代的网络,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而成长。网络媒体突显的商业价值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巨大的商业利益是网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除却商业利益,这也是因为网络的独特个性吻合了人们自我表达,争夺话语权的心理需求。谈到草根记者的崛起,不得不提的就是手机的智能化和录像机的便携式发展。以黑龙江电视台《第一现场》手机拍拍拍和DV观察员为例,他们传递新闻信息的武器主要是手中的手机和DV,响亮的口号是:“做记者你行我也行!”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记者,一些事件长留人们的记忆,并且不断地引起回味和反思。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数码产品狂速发展的年代,影像已经越来越草根。不再是高不可攀高高在上,简单到一个带摄像头的手机,你就可以有滋有味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影像。这样的记录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无疑充满了诱惑。不记得谁说过一句很颓废的话:在这个时代,要么自拍,要么被拍。或许现在已经进入一个全民导演的时期,很多很多人用自己的欣赏方式导演自己的影像生活,用越来越低廉的数码产品制造自己的作品。导演这个词语也不如从前那么神圣,长此发展下去,可能张艺谋都有被挤出娱乐圈的危险。对于很多人来说,不管是自拍还是拍别人,都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乐在其中。导演越来越草根,人民越来越娱乐。

草根记者崛起的非技术性思考。目前中国的传媒界,新老媒体并存,虽然报纸等传统媒体受到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威胁,但是正如BBC国际台总编在访谈中说的那样,不是技术能提供什么,人们就接受什么,媒体发展同样并不仅仅是由技术决定的。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速度并不意味着媒介的更新与发展速度。一种媒介的生存壮大与它的使用者,以及使用者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样草根记者的出现也并不仅仅是由技术决定的是社会需要的结果。社会的发展已经将人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互联网更是将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其次,既满足受众的需求是新闻事业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又是新闻工作的具体工作原则,受众需要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是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在这个信息速食的年代,人们需要的是使用有价值的信息。相比之下,传播途径、影像质量等外在要求求似乎要让路于新闻的时效性了。这也是草根记者滋生的土壤。再次,受众不仅仅是传媒信息的使用者和消费者,他们还是构成社会的基本成员,也是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的公众。当我们把受众看做是社会成员和公众的时候,受众就拥有了各种各样的权利。草根记者是新闻媒体的受众,他们同时也是享有大众传播权利的主体主要行使的是传播权。传播权是构成社会的每个成员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在传统上称之为表现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作为社会发展的记录者,不仅是身为社会公众而必然的一种使命所在,更是因为,本身属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其发展壮大也证明了人们的一种需要,有需要才会有发展。

这是一个草根崛起的时代,汹涌的草根意识从互联网蔓延至现实生活,无处不在的草根力量成为穿越公民社会的阳光。正如DoNews.com创建者刘韧在其博客《草根的感激》中说的一样“草根是相对的。有一种说法叫“合群之草,才有力量”。这句话有两种解释,第一就是不要孤芳自赏,要主动合作。第二人多力量大,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颗草是永远也长不成参天大树的,但野草却因植根于大地而获得永生草根。当然,有许多像黑龙江电视台《第一现场》一样,为草根提供大地的节目。存在主义者萨特说:英雄使自己成为英雄!那么我说,在这里草根也可以使自己成为草原!□

(编辑/穆杨)

猜你喜欢
根源思考
公共政策中社会排斥的产生根源及其防范对策
追课本知识本意,溯解题思维根源
CBA和谐赛场环境的意义与对策研究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国有老企业劳资纠纷现状及根源分析
An Analysis on the Cause of Babbitt’s Failure in Rebell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