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锈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2010-08-15 00:44姚锐君
山西林业 2010年2期
关键词:锈菌枣果枣园

姚锐君

(山西省临猗县林业局, 山西 临猗 044100)

枣锈病又称枣雾,是危害枣叶的一种流行性真菌病害。该病常在枣果膨大期至转色期引起大量落叶,导致树势衰弱,致使枣果不能正常成熟或提前脱落,造成枣果品质降低,多数不能食用。枣树发病后早期落叶并出现二次发芽,影响来年产量和品质。

1 发生情况

临猗县2009年枣锈病大发生,冬枣受害最为严重。据调查,8月5日,个别村见到锈病叶片;9月9日,大面积枣树落叶,枣果出现萎蔫症状,枣农不得不提前采收。一般而言,肥力不足、养分缺乏、树势衰弱的枣园发病重;枣园密闭、地势低洼、通风透光差、湿度大的枣园发病重。

枣锈病病原菌主要以夏孢子在落叶上和枣吊中越冬,也可以多年生菌丝在病芽中越冬,外来夏孢子也是初侵染源之一。6月~7月份雨水多、湿度大时,夏孢子开始萌发,然后从气孔侵入叶片。10 d左右出现病症,产生夏孢子,然后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7月下旬~8月上旬出现症状,8月中下旬出现少量落叶,9月上中旬进入发病盛期,叶片开始大量脱落;9月下旬~10月上旬开始出现冬孢子。此病发生先从树冠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老嫩叶均可发病。

2 原因分析

2.1 菌源广泛是引起病害发生的前提

枣锈菌是单年流行性病害,具有潜育期短(约10 d,温度高则短、低则长)、再侵染频繁(孢子堆形成到成熟大约5 d~7 d)、产孢量大(每个夏孢子堆能产生约3 000个夏孢子)的特点。夏孢子侵染需要较大的湿度条件,在降水或露珠环境极易侵染。

2008年冬、2009年春气候偏暖偏旱,利于枣锈菌越冬,虽然越冬菌源量不大,但分布广泛,是导致2009年枣锈病大面积爆发的因素之一。

2.2 适宜寄主是引起病害流行基础

大面积发病品种为沾化冬枣。大面积连片种植的沾化冬枣,在布局和品种上为病害流行提供了适宜寄主。

2.3 防治不佳导致病害快速蔓延

由于近年枣锈病发生较轻,且年份偏旱,因此多数枣农轻视了年份预防;7月和8月降水频繁而且集中,利于枣锈病发生与蔓延,给防治造成一定困难;多数枣农对枣锈病症状识别、发生原因及危害程度不了解,没有做到降水前预防和降水后防治;7月下旬~8月上旬枣锈病显症后,由于防治次数少、封锁措施未落实,药剂选择不对路,致使防治效果较差,人为加快了病害蔓延。

2.4 气候条件引起病害流行

2009年总体来讲是一个偏旱的年份,但降水相对集中,5月9日~16日连续降水8 d,28日、29日又连续降水2 d;6月气温偏高,平均达到26.30℃,6月17日~20日降水2次,相对湿度大于70%,这些条件适宜枣锈菌夏孢子萌发及侵染。7月平均温度27℃,总降水10次,平均相对湿度71.40%,几乎每天都适宜枣锈菌夏孢子侵染及再侵染。8月平均温度24.10℃,总降水6次,集中在16日~29日,相对湿度平均77.10%,同样几乎每天都适宜枣锈菌夏孢子的再侵染。也就是说,7月和8月适宜的温度、湿度造成枣锈菌夏孢子多次再侵染是引起病害流行的最主要原因。

4 防治策略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方针,以健康合理栽培为基础,加强前期预防,彻底封锁发病中心为重点。在病害流行期选准药物,实行群防群治,做到防治及时,叶片正反面喷匀喷透,不留死角。

5 防治措施

5.1 加强测报

6月上旬~7月下旬在枣园内采用孢子捕捉法,监测夏孢子数量,结合7月份降水预报,预测锈病发生趋势。

5.2 管理措施

5.2.1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合理修剪,行间不间种高秆作物,保持枣园通风透光,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条件。雨季注意及时排水,降低枣园湿度;秋季及时清理落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

5.2.2 施足底肥

及时追肥,喷好叶面肥,满足枣树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增强树势,提高抵抗力。

5.3 药剂防治

5.3.1 预防保护

枣树萌芽前,向全树喷施3°~5°石硫合剂,或12.50%烯唑醇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次。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各喷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次,或者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1次。如果雨水较多,则应增加喷药次数。

5.3.2 喷药治疗

枣锈病一旦发生后,可喷施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或者12.50%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2000倍液进行防治,连续喷3次~4次,间隔时间为5 d~7 d。

猜你喜欢
锈菌枣果枣园
不同时期施用不同肥料提高山地枣果维生素C 含量
禾谷锈菌转主寄主的研究进展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山地枣园节水保墒措施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16个枣树品种枣果营养成分分析
越南黄檀锈菌与锈菌瘿蚊关系*
一种杨树锈病天敌昆虫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微生物学
利用野生酸枣兴建大枣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