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成
(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 山西 临汾 041000)
吕梁山林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品种有白云石、红砂石、青石、煤炭,但以开采青石资源为主。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对处于山区的贫困县来说,是一个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解决部分劳动力的有效建设项目,也是林区开展多种经营,建设可持续性生态林业的经济保障。因此,矿产资源开采项目的确立就变得迫切起来。林区开采矿产资源难以避免要占用林地,破坏、毁坏森林植被的完整性,这与保护森林植被,维护生态平衡形成尖锐的矛盾。如何能缓解这一矛盾,既满足国民经济的需求,又保证森林各种功能的正常发挥,在此,笔者提出一些浅显之见。
在世界人口剧增、环境污染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等各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地球森林所处的自然环境正在恶化,消退的速度令人吃惊。当前人们对森林经营的要求,不仅仅是经济效益,随着社会发展更日益着重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资料显示,每公顷阔叶林每天消耗1 t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可供约1 000人呼吸,它的枯枝落叶层能有效减低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维护了生物的多样性,保持了森林健康生长,更重要的是它关系着人类生存的环境。正因为森林植被的生态功能非常强大,所以在采石矿区选址上就要做到科学合理,所选矿区应为立地条件差,植被较少,不必采伐林木蓄积,破坏灌木、草地的区域。应尽量选择石矿资源裸露,坡度较大、土壤贫瘠的暂难利用地。同时,还要避开风景旅游区、未来有可能开发旅游地区、名胜古迹区和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区。在生态区位重要地区,比如公路两旁、河流源头等地区一定不能开采。其次所确定的开采面一定要尽可能的小,道路最好不要新修,一般利用林间便道或者是沟底砂石河床,这样在林区开采石矿才能避免大面积毁坏植被和影响森林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
在林区作业,要严格按照设计所划定的界线施工。施工时不允许采用粗放型的爆破取石,而要求松动爆破或者是机械挖掘,这样周围植被及林木不会被碎石毁坏。在坡度较陡的地方施工,要做石坝拦墙,不要放任碎石乱滚。在矿区要有专人巡护监督,规划到哪里就采到那里,以免造成乱采、滥采和大面积破坏植被。开矿采石由于在林区作业,所以应当十分重视森林防火工作。一方面要对作业人员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要坚持巡山,发现火情立即报告,将损失降到最低。
由于石矿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经过一定时间的开采后矿区将变为废弃矿区。为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永续利用,在开采石矿之前就应该充分考虑废弃矿区的处理,为日后的植被恢复留有足够余地。经长时间开采与车辆碾压,矿区表层熟土将会减少,留下大量的矿石与废渣,没有了土壤的覆盖,植物就不能生存,林区内也会逐渐形成不毛之地。对此,可以采取生态恢复技术使植被逐渐趋于完整,这个技术遵循的原则是:适地适树原则;改地适树原则。如果开矿后对土壤破坏不太严重,那么就可以选择耐贫瘠的、耐干旱的乡土树种直接栽植在矿区,同时在雨季与熟土混合播洒草种或灌木种子,让这里的植被形成立体、多层结构状态,使植被的抗性进一步提高。如果矿区开采面积较大,土壤破坏较严重,自然恢复已是不可能,这种情况下,就要采取改地适树的人工措施。首先要改良土质,比如用化学药品处理土壤,使其酸碱度适中;水灌以滋生微生物。但是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很长,还必须对废矿区进行封闭式管理,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比较大。最快捷的方法是对矿区直接以熟土回填,土层保持30 cm~60 cm,覆盖熟土后再进行栽植或播洒灌草种子,并对矿区实行封山育林。
在矿区开采的同时,一部分植被就已经被破坏,造成森林的各项功能指标降低,所以植被异地恢复工程也应同时进行,而且应该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去抓。设计时,应将植被异地恢复面积定为开矿所占面积的两倍,主要设计在矿区周围生态脆弱地区,以增加这里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改善林地土壤条件,保证小气候微循环不被破坏。同时,也为害虫的天敌,本土动物、植物、微生物增加生存栖息的场所。植被异地恢复工程上补救矿区生态的重要途径,对于保持矿区水土,维持矿区生态平衡有着重大的意义。植被异地恢复工程要求合理选址、严格整地、规范施工、立体栽植,一般建议栽植混交林。栽植后要认真管护,确保成活,尽早发挥生态功能。
林区矿产资源审批不严格将会形成滥采、滥占的局面,森林植被将会遭受很大的破坏,给林业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所以,审批一定要严格、限量,对于规模小、效益差的项目应不予批准或停止开采。设计后划定的开采线一定要严格控制,不允许随意在林区开采。如果在同一地区开采,总体数量应该控制,以避免造成植被的大面积破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森林的生态效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仅是人类呼吸的氧源和人类生产资料的重要来源,更重要的是它调节着地球的气候,影响着人类生存的环境。当前由于人们需要利用森林中的各种资源,来满足生活的需求,所以在森林中进行少量石矿资源利用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保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要做到开发与保护并行,毁坏与弥补同步,使森林的各种生态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使小环境稳定性不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