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混交林建设主要模式

2010-08-15 00:44
山西林业 2010年2期
关键词:石质土石侧柏

朱 跃

(山西省造林局, 山西 太原 030012)

从目前我国北方地区造林绿化的综合效益看,大面积人工纯林,虽然在短期内实现了森林资源增长和局部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但由于多年营造的大面积纯林,正在导致防护效益降低、病虫鼠害频繁、火险隐患严峻、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不良后果。如何进一步提高林分质量,有效提升森林的综合效益,确保国家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除加强工程管理、夯实种苗基础、推广实用技术、严把造林质量关以外,必须按照现代林业理论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混交林建设力度,将营造混交林作为北方地区林业建设的主导技术路线。

1 混交林建设方向和原则

混交林建设方向:以防护林为主体,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布局,带、网、片、团、簇相协调,乔、灌、草相结合,全方位构建生物学稳定、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人工混交林生态系统。

混交林建设原则:首先确定主栽树种,依据主栽树种生态学特性选择伴生树种。伴生树种选择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在生态学特性上与主栽树种有一定差异,能够互补,具有一定的耐荫性;二是应有较强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特别是耐火性和抗虫性,不应与主栽树种有共同的病虫害或是转主寄生关系;三是有一定的经济和美学价值;四是在不良立地条件下有固氮改土作用;五是有较强的萌蘖力或繁殖能力。

2 混交林树种选择

海拔1 500 m以上土石山地适用树种:油松、华北落叶松(阴坡土厚处)、日本落叶松(阴坡土厚处)、白桦、山杨、五角枫、茶条槭、北京花楸(阴坡)、辽东栎等,以及灌木(或小乔木)如山杏、山桃、中国沙棘、胡枝子、黄刺玫等。在沟凹及坡下部可发展青杨、小叶杨、旱柳等。

海拔1 500 m以下石质山地适用树种:侧柏、油松、元宝枫(元宝槭)、刺槐(土层较厚处)、旱榆(灰榆)、刺榆(大果榆)等,以及灌木(或小乔木)如山桃、山杏、黄栌、连翘、中国沙棘、荆条、锦鸡儿、狼牙刺、野皂荚、黄刺玫等。土层稍厚处可栽种火炬等。

海拔1 500 m以上黄土丘陵区适用树种:以青杨、旱柳、油松、小叶杨、中国沙棘、连翘、山桃、山杏等为主。

海拔1 500 m以下黄土丘陵及川地适生树种主要有:青杨、北京杨、小叶杨、旱柳、刺槐、元宝枫、侧柏、油松以及中国沙棘、连翘、紫穗槐、山桃、山杏、黄栌、锦鸡儿、火炬等。一些地方可栽植臭椿、国槐、白榆等。经济树种如苹果、杏、桃、梨、葡萄、山楂、柿、核桃、桑等均可栽植。

海拔1 200 m以下可栽植花椒、红枣、山茱萸等。一些观赏绿化树种如园柏、龙爪槐、水杉、月季、玫瑰、紫丁香、华北珍珠梅、大叶黄杨、紫叶小檗,均可在城镇周边和庭院栽植。

3 混交林建设主要类型和方式

混交类型:把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树种搭配在一起构成不同的混交林类型。主要有:①乔木间混交。又分为耐荫与喜光树种混交和喜光与喜光树种混交,前者如我国北方高海拔地区的华北落叶松与云杉混交、白桦与云杉混交,喜光树种在上层,耐荫树种在下层,易形成复层林;后者如油松与栎类、杨与刺槐、侧柏与臭椿、油松与刺槐、侧柏与元宝枫及油松与侧柏混交等。②乔木与中小乔木混交。乔木主要树种如油松、侧柏、辽东栎等;较耐荫的伴生树种如槭、鹅耳栎、元宝枫等。③乔灌混交。如油松与沙棘、油松与柠条、油松与连翘、侧柏与山桃(山杏)、侧柏与火炬、侧柏与黄栌、侧柏与山皂角、侧柏与荆条、杨树与柠条、杨树与沙棘、华北落叶松与沙棘等。④综合混交。兼具上述三种混交类型特点,如河谷阶地的杨、旱柳和紫穗槐混交林,丘陵山地的油松、刺槐、元宝枫和紫穗槐混交林。

混交方式:①带状混交。一个树种连续种植几行构成一带,一个工程区内多树种呈带状排列。②块状混交。工程区内不同树种按规则或不规则的团块状进行配置。③植生组混交。在一小块地域内密集种植的同一树种与相邻小地域密集种植的另一树种混交。

4 混交林典型模式

4.1 乔灌混交

侧柏或油松与野皂角混交林:侧柏或油松等乔木树种的密度以1 650株/hm2(每穴1株或大穴每穴两株)为宜,隔行用小穴播种或栽植野皂角,密度以3 300株/hm2为宜,或大穴栽植1 650穴/hm2,每穴2丛。也可在野皂角占优势的灌丛地栽植侧柏或油松,密度1 650株/hm2。

侧柏或油松与山桃或山杏混交林:适用于石质山地及土石山地,其中油松、山桃或山杏混交林可高至海拔1 500 m以上。侧柏或油松大穴整地,密度为825穴/hm2,每穴栽2株;山桃或山杏小穴播种或栽植,密度1 650穴/hm2。在石质山地,可全部小穴栽植,密度为乔、灌各1650穴/hm2。

侧柏、元宝枫与锦鸡儿、荆条、狼牙刺或野皂角混交林:适用于石质山地,侧柏、元宝枫隔行混交,大穴整地,密度1 650株/hm2,行间种植同等或多1倍的灌木。

青杨或刺槐与沙棘混交林:青杨、沙棘林适用于土石山地或黄土丘陵区,海拔最高可以达到2 000 m;刺槐、沙棘林适用于海拔1 500 m以下的黄土丘陵区。乔木林大穴栽植,密度660株/hm2;灌木隔行小穴栽植,密度1 650株/hm2。

侧柏、黄栌与陕西荚蒾混交林:适用于石质山地或土石山地营造防护风景林,供防护和观赏兼用。侧柏大穴整地,每穴2株,1650株/hm2,隔行小穴栽同等数量黄栌和陕西荚蒾。

4.2 针阔混交

适用于石质山地或土石山地营造防护林或风景林。其优点是有利于防止森林火灾和病虫害蔓延,能更好地利用土壤肥力和林地空间,对改良土壤和涵养水源更为有利。

油松、辽东栎混交林:适用于海拔1 500 m~2 000 m土石山地,可以营造用材林。油松与辽东栎比例2∶1,密度3 300株/hm2,小穴栽植,行间或小块状混交。也可以营造防护林,二者比例为1∶1。

油松、山杨、白桦混交林:适用于海拔1 500 m~2 000 m土石山地阴坡,营造用材林或水源涵养林。实行油松与块状白桦、山杨混交方式,油松按3 300株/hm2栽植,其间栽植小片状白桦、山杨,密度1 650穴/hm2。或者利用天然更新白桦、山杨片状林组成混交林。

华北落叶松或日本落叶松与白桦、山杨混交林:适用于海拔1 500 m以上土石山阴坡,可营造用材林或水源涵养林。混交比例为落叶松与阔叶树3∶1或 2∶1,密度 3 300株/hm2,小穴栽植。行间混交或白桦、山杨小块混交于落叶松间。也可以利用天然更新的白桦、山杨形成混交林。

侧柏、元宝枫混交林:海拔1 500 m以下的干石山或土石山地,以营造防护林为主。一般混交比例为1∶1或2∶1,以行间混交为主,也可带状混交(带宽3行)或块状混交。密度以1 650株~3 300株/hm2为宜,在有灌丛时,1 650 株/hm2,否则 3 300 株/hm2。干石山以大穴栽植为主,土石山可小穴栽植。

侧柏、刺槐混交林:适用于海拔1 500 m以下土石山地和石质山地,以营造防护林为主。一般混交比例1∶1或2∶1,以带状混交为主,也可块状混交,密度为3 300株/hm2。在土石山地小穴栽植,石质山地大穴栽植。在长1.50 m大穴内,可栽植两株侧柏。

油松与刺槐混交林:适用于海拔1 500 m以下土石山地,可以营造用材林或防护林。一般混交比例为2∶1或1∶1,带状或块状混交,小穴栽植,密度 3 300 穴/hm2。

黄土丘陵区地形破碎,造林地零星分散,在发展乔灌混交林的同时,可以营造零星小片纯林。

4.3 灌木混交林

野皂角、荆条混交林:适用于石质山地营造防护林,以改善立地条件为目的。可以小穴播种或栽植,混交比例为 1 ∶1。直播密度 4 950 穴/hm2,栽植密度3 300穴~4 950穴/hm2。混交方式为带状或块状。

山桃、山杏、黄刺玫混交林:适用于土层很薄的土石山或石质山地,以营造防护、经济兼用或防护、观赏兼用林为主。小穴播种或者栽植,混交比例为1∶1∶1。直播密度4 950穴~6 600穴/hm2,栽植密度为3 300株~4 950株/hm2。带状或块状混交。

黄栌、狼牙刺、陕西荚蒾混交林:适用于海拔1 600 m以下干瘠的土石山或石质山地,以营造防护、风景兼用林为主。小穴播种或栽植,混交比例为1∶1∶1,直播密度为4 950穴~6 600穴/hm2。带状或块状混交。

酸枣、锦鸡儿混交林:适用于海拔1 400 m以下的沙化地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以防护林为主。也可以酸枣嫁接大枣,成为防护经济林。小穴直播,可根据地形采取块状造林,每公顷平均1 650穴~3 300穴为宜。块状混交,比例不定。

5 混交林建设途径

根据北方地区自然植被情况,结合“三北”防护林建设和防沙治沙工程多年的实践经验,可采取自然恢复型和人工营造型两种植被恢复方式。

自然恢复型是指以自然能力为主进行的混交林植被恢复,主要包括单纯封山育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在黄土高原地区的一部分宜林地内,灌木分布比较均匀,并有目的树种伴生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封山育林完全可以实现混交林建设目标。但必须严格封山,禁止一切人为和牲畜干扰。还有一部分宜林地上灌木分布比较均匀,但目的树种不存在,采取单纯的封山育林只能形成高郁闭度的灌丛林结构。如果在灌丛中采取大坑大苗进行目的树种点缀,再进行严格封山育林,3a~5a内也会形成混交林。

人工营造型主要是人工造林。人工造林包括稀植严封、常规造林和纯林改造。现存很大一部分石质山区的宜林地范围内,都簇状生长着许多灌木,由于过度放牧,灌木生长不良。在这种立地类型区内造林,应该采取稀植严封,每公顷可栽植750株~1 500株目的树种,通过严格的封山育林,促进灌木与目的树种同步生长。常规造林主要应用于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按照前文所述的混交林营造办法合理布局树种。此外,由于黄土高原地区人工林中针阔叶纯林面积达80%以上,这种林分结构隐患很大,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进行改造,砍针栽阔或砍阔补针进行混交。

猜你喜欢
石质土石侧柏
强风化地层上土石围堰的截流结构设计及施工
侧柏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漆涂层对题刻类石质文物的影响研究
伏羲庙,侧柏
露天石质文物表面苔藓的科学认知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市政道路高填方区域土石混填技术研究
陈卉丽:石质文物修复技惊世界
冬日清晨
斩断盗挖侧柏根的黑手
不同水环境下土石混填地基水平推剪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