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维良 傅家林 郑明海 余承勇
(浙江菇老爷食品有限公司,开化 324300)
桑枝屑工厂化栽培金针菇配方试验*
余维良 傅家林 郑明海 余承勇
(浙江菇老爷食品有限公司,开化 324300)
配方试验;桑枝屑;金针菇;工厂化
为比较桑枝屑不同配方栽培金针菇的产量,进行了本项试验。试验采用3个添加不同比例桑枝屑的培养基配方和常规配方进行金针菇出菇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桑枝屑最佳配方,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1.1 试验材料 试验菌株 “K-1”,从上海引进;“K-2”,由开化县农科所提供。把蚕桑枝条加工粉碎后,过4目筛,晒干备用。
1.2 试验配方 配方①棉籽壳20%,米糠22%,麸皮14.5%,豆饼3%,桑枝屑40%,石灰0.5%;配方②棉籽壳20%,米糠22%,麸皮14.5%,豆饼3%,桑枝屑30%,杂木屑10%,石灰0.5%;配方③棉籽壳20%,米糠22%,麸皮14.5%,豆饼3%,桑枝屑20%,杂木屑20%,石灰0.5%;配方 ④(对照)棉籽壳 20%,米糠 22%,麸皮14.5%,豆饼3%,杂木屑40%,石灰0.5%。各配方含水量均为63%,pH值为6.5~7.0。
1.3 试验方法 4个配方分别接种 “K-1”和“K-2”两个品种各50%,常规拌料、装瓶、接种、菌丝培养、搔菌,并做好各项指标的记录。
(1)菌种制作。母种采用PDA培养基,扩接后置于20℃恒温箱内培养11~13天满管;二、三级种采用棉籽壳40%、桑枝屑30%、米糠30%的配方,用1 100 mL的塑料出菇瓶,自动装瓶、接种,在18~20℃下培养26~28天,菌丝满瓶。
(2)出菇瓶制作。2009年5月17日,按配方要求 (干料重0.33 kg/瓶)先把棉籽壳、桑枝屑分别提前12 h预湿;18日,将各配方的其他配料称重,分别倒入拌料机搅拌均匀,再按料水比 1∶1.35加水,并搅拌45 min;用自动装瓶机把4个配方的培养料分别装入1 100 mL的聚丙烯塑料瓶中,每配方装3 000瓶,每瓶料重0.84 kg;在1.5 KPa压力下灭菌2 h。出锅后,待冷却室温度降至18℃以下,通过臭氧消毒,用自动接种机接种,4个配方分别接入 “K-1”和 “K-2”两个品种,各1 500瓶。
(3)菌丝培养管理。接种后放入4号培养室培养,每个品种随机抽2筐32瓶,共16筐256瓶进行跟踪观察,记载不同配方的菌丝农艺性状和子实体商品性状。接种后1~10天,培养室控制温度在18~20℃,湿度在65%左右;待菌丝长至瓶颈时逐渐降低培养温度,15天左右菌丝由中间向外蔓延时,增强室内通风量 (CO2浓度不超过4 000 mL/m3),25天后把基本发好菌丝的出菇瓶逐瓶检查,观察各配方菌丝发菌及污染情况。
(4)出菇管理。6月14日,把通过检查的试验出菇瓶用搔菌机搔菌,放入2号出菇房,每个配方两个品种各放一层,共放8层。按工厂化栽培管理进行常规管理,28天后 (7月12日),当菇体高13~14 cm,菌盖直径在0.7 cm以内时采收。
2.1 不同配方培养料菌丝生长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K-1”和 “K-2” 两个品种在4个配方中发菌正常,菌丝长势良好,洁白,均匀;菌丝生长进度略有差异,配方①、②发菌较快,配方③、④发菌情况较接近;各配方间的接种成品率差异不大。
2.2 不同配方的子实体经济性状 从表1可知,菇盖直径、菇柄直径、长度和商品性比较一致,差异不明显。但有效商品菇根数有明显区别,配方②“K-1”总菇数达552根,为4个配方中最多,比同品种对照配方多50根,增幅为10%;“K-2”总菇数达538根,居第二,比同品种对照配方多38根,增幅为7.6%。
表1 不同配方栽培的金针菇菌丝、子实体性状、产量及生物转化率比较
2.3 不同配方的产量和生物转化率 从表1可以看出,配方②产量最高,其中 “K-1”品种平均每瓶为270 g,比对照高30 g,增产12.5%;生物转化率为81.82%,比对照的72.83%提高9百分点。“K-2”品种平均每瓶260 g,比对照高20 g,增产8.3%;生物转化率达78.79%,比对照的72.73%提高6百分点。
试验结果表明,在配方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桑枝屑栽培金针菇,与常规配方相比能缩短发菌时间,但搔菌后培养基容易失水,出菇时间比对照提前2天左右;出菇的密度和有效菇数均比对照多,但子实体的商品性状差异不明显。
浙江省科技厅优先主题重点农业项目 (计划编号2009C12099)的 《桑枝屑工厂化高产栽培金针菇的研究与开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