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会话中的语用模糊现象

2010-08-15 00:48□李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山西财经大学模糊性言语

□李 育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日常会话中的语用模糊现象

□李 育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作为一种交际策略,语用模糊是说话人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而有意识地使用模糊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以日常会话为例,就认知观、关联论、顺应论等方面讨论了语用模糊现象,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在交际中的积极作用,以及限制和消除模糊的手段。

语用模糊;交际策略;认知观;关联论;顺应论

语言的模糊性在交际中的动态表现,涉及人类认知层面和语境层面的许多因素。会话语境的客观存在性、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的差异性,使得人们在会话中遵照一系列的语用原则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模糊用语。这些模糊用语的出现正是说话人为了顺应言语交际的需要而做出的语言选择。

一、语用模糊的概念

语用模糊(pragmatic ambivalence)现象是指说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不确定的或模糊的话语向听话人表达数种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 forces)的现象,以达到让听话人来推测、决定、解释其话语之力的意图(J.Thomas,1995)。日常会话里的言谈大都是比较随意的,都不同程度地带有语用含糊的现象。这些模糊语在日常交际中特别是当说话人想表达模糊或隐含的意思或使用一些修辞技巧时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何自然,2000)。

二、语用模糊的成因

(一)内因。首先,从认知角度看,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实际上就是一种认知过程。由于说话者认知能力、认知方式的个体差异,人们在交际中对话语的表达和理解也各不相同。即使同样的事物和同样的表达对于不同的个体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心理表征。

例1:(一位母亲对自己三岁的孩子说)宝贝睡觉前必须刷刷牙,要不牙齿会生虫子的。

幼儿的母亲考虑到孩子的认知能力用“生虫子”这一模糊语来表达蛀牙的问题,起到了劝说孩子养成睡前刷牙习惯的作用。

例2: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电影《阿甘正传》

这是电影主人公甘·福斯特的母亲为了使低智商的儿子更好地理解人生而使用的一种模糊语言。作为智障人士,甘的认知能力只能达到小孩子的水平,因而母亲把未来的人生比作一盒巧克力更有效地达到鼓励儿子勇敢地面对未知人生的目的。

例3:A:How do you like her?

B:She is a woman with a dragon tongue.

例4:(A和B为多年未见的朋友)

A:你家那口子呢?

B:早就去见马克思,成为地下工作者了。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也会造成人们对事物认知的差异,形成言语表达的模糊性。“dragon”对于中国人来讲具有吉祥之意,但在英语文化中却指怪兽。例3中“dragon”的语用模糊意在形容该妇女是个如同母夜叉似的人。例4中B在回答中的模糊言语,回避了中国人所忌讳的“死”字,并幽默地表达了丈夫已去世的事实。

其次,人类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人们的想法是不能完全在自然语言中找到意义与之直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的(Sperber&Wilson,1995)。由于受到语言的限制,说话人不得不以明确的言辞表达模糊的思想(何自然, 2000)。如有一些语义模糊的词汇:高、低、快、慢;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颜色系列词等。

例5:A:You look so young that you don’t even have one wrinkle around your eyes.How do you keep that?

B:Oh,thank you.Ioften practice yoga.

"young"和"often"本身具有语义模糊性,是相对而言的。究竟什么样才算年轻,怎样算得上经常,人们对此没有精确统一的标准。更何况人的皮肤是不可能一个皱纹也没有的,两词的使用明显地言过其实了,但有效地表达了对听话人的赞美或讨好。

(二)外因。语境是语言交际的环境,它不仅制约着人们对言语的选择、表达和理解,也对交际中语言的推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语用推理的基础。模糊用语和语境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relevance)(Sperber&Wilson,1995)。社会语境的三个方面,即语场、语旨和语式,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影响着语言交际中的话语含义(Halliday,1978)。语境受到来自社会、文化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它随着交际过程的变化而变化。

例6:Would you like to come with me?

例6由于没有特定语境的支持,我们无从判断这句话是表达邀请、威胁还是命令。

例7:(In a restaurant)

A:Iordered a potato salad.

B:All right,I’ll get it for you right away.

例7的对话发生在饭店,由于有了具体的交际语境,我们可以肯定说话人A是一位在该饭店用餐的顾客,而说话人B是一名服务员。说话人A所表达言外之力介于提醒和抱怨之间,属于一种模糊用语。

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其交际特性,符合语境才能达到言语交际的目的。这种语言的顺应性(adaptatility)决定了说话人要根据语境的需要,灵活地选择语言。语境是随着交际过程的发展而变化的,模糊语言也具有动态顺应性。

例8:A:(Have you finished reading)The story?

B:No,I haven’t.

A:Why?

B:Mary came to me and we…

例9:A:(Have you finished reading)The story?

B:Of course.

A:Tellme about it.

B:Ok.

这两组对话展现了随着交谈过程中语境的变化,同一问句会发展成截然不同的问答内容。例8中B否定了A的语境假设,并构建了新的语境信息,A为了顺应这一语境的转变而改变了话题。例9中B的回答证实了A的语境假设,从而A就顺应同一语境继续交谈。

三、语用模糊的积极意义

语用模糊是说话人考虑到话题、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语言环境等各种因素不得不做出的交际策略,在交际中具有积极的意义。语用模糊可以帮助说话人维护面子,不失礼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语用模糊还可增强话语的表达效果,使话语更具感染力。语用模糊还可体现说话人的机智和幽默,使人化解难题,活跃气氛。

例9:A:I’m stuck with the math problem,mom.

B:You’re too tired,honey.

例9中妈妈为了鼓励在学习中受挫的孩子,维护其面子,使用了模糊语。

例10:A:How about going out for a walk?

B:I’ve gotmountains of dirty laundry.

例10中B用“mountains of”这一模糊语夸张地说明自己有一大堆脏衣服要洗,增强了话语的表达效果,委婉地拒绝了A散步的邀请。

例11:(In a staff meeting the boss is scolding each work2 er.)

Boss:And you,Tom,what are you doing?

Tom:Do you mean now,thisweek or the rest ofmy life?

例11中Tom针对老板的质问使用了模糊语,表现得既机智又幽默,逗乐了老板同时又化解了自己的尴尬。

四、语用模糊的交际失误

说话人为了达到自己的意图有意使用语用模糊的话语,听话人若不能正确破译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就会造成误解,产生尴尬的局面,甚至发生冲突。为了避免语用模糊造成交际的失误,听话人可以采用一些消除语用模糊的策略:使用元语用评论语(metapragmatic comments)来挑明对方话语可能隐含的言外之力;也可将对方的模糊性话语用自己的清晰明了的语言重新加以叙述或概括(李秋梅,2003)。说话人一方也可以借助语调、停顿和重音等语音特征的变化来消除或限制语用模糊产生歧义。

语用模糊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有时会被误解造成交际失误。只有充分地理解语用模糊现象,说话人才能更好地、更加巧妙地表达其隐含意义,同时听话人也能确切地理解其意图,从而成功地实现言语交际的目的。

[1]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M].Lon2 don:Edward Arnold,1978.

[2]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95.

[3]Thomas,J.A.Meaning in Interaction:An Introduction to Prag2 matics[M].London:Longman,1995.

[4]何自然.再论语用含糊[J].外国语,2000,(1).

[5]李秋梅.关于语用模糊的再思考-兼与语义模糊相对比[J].山东外语教学,2003,(1).

Pragmatic Ambivalence in Daily Conversations

L iYü
(Shanxi University of Fi nance and Econom ics,Taiyuan,Shanxi,030000)

As a communicative strategy,pragmatic ambivalenc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employed consciously by the speakerwith the purpose of fulfilling a certain communicative intentions.This article takes daily conversations as examples to discuss its causes,positive effects in communication,methods of restricting and eliminating vagueness, concerning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the cognitive viewpoint,the relevance theory and the adaptation theory.

pragmatic ambivalence;communicative strategy;cognitive viewpoint;relevance theory;adaptation theo2 ry

H03

A

1008—8350(2010)01—0075—02

本文责编 安春娥

2009—10—12

李 育(1974—),女,山西大同人,山西财经大学, 2008级研究生;山西大学工程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山西财经大学模糊性言语
山西财经大学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我国传统色名的模糊性
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第二届博士论坛召开
《刑法修正案(十)》中“公共场合”的教义学理解——兼论刑事立法语言的统一性和模糊性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学术论坛召开
法律英语中形容词搭配及其模糊性探讨——基于USC语料库的reasonable个案研究
关于冬天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