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岩
(福州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8)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范畴就是语言和性别二者之间的关系。英语是一种有性别的语言,存在大量带有性别歧视痕迹的语言现象。这体现在好多英语名词是分阴性和阳性的。本文主要从以下三大方面来探讨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1.1 构词法体现性别歧视
英语社会中男性的主导地位和女性的附属地位由来已久,女子依附于男子的文化可以追溯到西方的《圣经》。据《圣经》记载,上帝最先用尘土创造了男人-亚当(Adam),然后他在亚当熟睡后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取名为夏娃(Eve)。因此女人就这样成了男人的骨中骨、肉中肉,并且是作为男性的帮手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女人对男人的依附、从属便成了上帝的旨意。夏娃是由亚当的一根肋骨衍生出来的,因为她取自于“man”,是男人的妻子(wife of man),因此女人的英文单词为什么拼写为woman,我们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了。
英语中表示人的诸多词汇都是分性别的,分为阴性词和阳性词。而阴性词都是在原有的阳性词后添加黏着语素构成的,请看如下词例:阳性名词waiter,actor,hero,host,prince,count,usher等,这些阳性名词对应的阴性名词分别是waiteress,actoress,heroine,hostess,princess,countess,usherette。这种构词法与“夏娃是由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的”有某种吻合之处,体现出女性的从属地位。
其次从以下词汇也可窥见一斑:kingdom(虽然英国也曾由女人统治,却没有queendom);statesman,chairman;policeman,businessman,salesman,fireman,milkman等等,可以看出有职业的也都是男人:
我们从西方人的好多姓氏中也可以看出男权的影响,如下列姓氏:
Anderson,Blackman,Davidson,Donaldson,Harrison,Jackson,Johnson,Killman,Richardson,Silverman,Wiseman,Whitman,Wilson。
1.2 阴性名词与阳性名词语体色彩的变化
《圣经》中,夏娃受到撒旦的引诱违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智慧果,又引诱亚当吃,结果两人被上帝赶出伊甸园。夏娃成了罪恶之源,对人类的堕落负有责任,所以上帝用生育之痛和从夫之辱来惩罚夏娃。表现在语言中也有许多“褒阳贬阴”的现象。
在英语中,阳性名词向“褒化”方向发展,而阴性名词向“贬化”方向发展,使得阳性名词具有积极的意义,而阴性名词具有消极的意义。例如:callboy指“剧院中招呼演员准时上台的人”,而callgirl则指“应召女郎”。bachelor和spinster分别指未婚男女,但前者是指由于个人意愿而不愿结婚的“快乐的单身汉”,后者却使人联想到性格孤僻、无人追求的“老姑娘”。
即使是同一个词,指男性时为褒义,指女性时就可能变为贬义了。如:easy指男性是“容易相处”,指女性则是“水性杨花”。称男人为“professional”时,人们立刻会想到他是一个律师或医生等有身份的人,而称女人为“professional”时,人们很可能把她当成一个妓女了。
1.3 从给台风命名看对女性的歧视
在好多国家,给人们带来灾害的凶残的飓风常以女性名字命名。某年台风季节,墨西哥湾同时跳出两个台风,分别取名为“艾丽丝”(Alice)和“巴巴拉”(Babara)。曾经像一场战争蹂躏了新奥尔良的“卡特里娜”(Katrina)、在北卡横行得让人心惊胆战的“奥菲莉娅”(Ophelia)、其他还有“韦森特”(Vicente美国女士名)、“玛利亚”(Maria)、“妮妲”(Nida泰国女士名字)、“丽塔”(Rita)、“韦帕”(Vipa泰国女士名字)和“威尔玛”(Wilma)、“法茜”(Faxai老挝女士名字)等。飓风命名女性化,可以说是男性主导语言霸权的一个小小表现。但同时也从侧面反应出了西方国家受到《希腊神话》的一个影响。因为《希腊神话》里有一个叫做“潘多拉的魔盒”这样一个故事,故事梗概是: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尘世女子。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盗天火给人间后,主神宙斯(Zeus)为惩罚人类,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个年轻美貌、虚伪狡诈的姑娘,取名“潘多拉”(Pandora),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并给了她一个礼盒,然后将她许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Epimetheus,意为“后知”)。埃庇米修斯不顾禁忌地接过礼盒,潘多拉趁机打开它,于是各种恶习、灾难和疾病立即从里面飞出来。盒子里只剩下惟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后来(Pandora's box)“潘多拉的魔盒”就被用来代指惹事的根源,也指罪恶的来源。这暗示着女性的美貌是诱发犯罪的根源,这显然对女性极不公平。
2.1 传统观念与社会歧视的影响
传统观念也造成了女性的受歧视现象。如人们的观念里始终认为养家糊口是男人的责任,社会分工也是男主外、女主内。如果哪个男人靠女人吃饭,就会被认为是吃软饭而受到人们的嘲笑。另外在西方国家女性也经常被以二等公民来对待。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西方女性结婚后要改从丈夫的姓氏。女子婚前一般用父姓,婚后改用丈夫的姓,例如:在西方婚礼上,新郎新娘步入教堂时,牧师公布:“I nowpronounce you man and wife。”“婚后的男子依旧是man,而婚后的女子则由Miss变成了wife。”但是,不管怎么改,都不能超出如下选择:要么跟父亲姓,要么跟丈夫姓。这种以丈夫的姓冠之于前的称呼,表明妇女出嫁后就成了丈夫的私有财产,是属于丈夫的,因此无法得到与丈夫平等的权利。
2.2 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
英语国家受宗教的影响根深蒂固,尤其体现在基督教的经典著作《圣经》。圣经中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出夏娃,就是女人天生注定就要依附于男人存在的很好的证明。还有希腊神话也为女性受到歧视提供了些许依据,如前文提到的“潘多拉的魔盒”那则神话故事。前面已有所论述,这里就不再细说了。
近年来,由于妇女解放运动的盛行,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使用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现象。人们开始逐渐屏弃语言使用中带有歧视性的词汇和表达。
首先,人们创造出相应的阴性词如spokeswoman,chairwoman,womankind来替换阳性词 spokesman,chairman and mankind等的无标记使用。
其次,人们也创造出新的中性词去替换原有的具有性别区分的词汇:
New Terms Traditional terms
firefighter fireman
flight attendants stewards/stewardesses
mail carrier mailman
Ordinary people the common man
paper carrier paperman
police officer policeman/policewoman
presiding officer chairman/chairwoman
server waiter/waitress
World History Man and His World
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人在交际中谨慎选词,避免使用带有性别歧视的言语。人们使渐渐的去适应使用中性表达去代替具有性别歧视性的用法。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英语语言中的词汇如实地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单靠改变某些词的用法来消除对女性的歧视还远远不够。笔者认为要根除英语词汇中甚至是社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不是件易事,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广大的女性自己,只有她们不断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才能实现社会中男女的真正平等,才能根除人们思想中性别歧视观念。
[1]魏敏,王少杰.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语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78-81.
[2]朱文俊.人类语言学论题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3]李经纬.西方语言性别差异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11-15.
[4]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札记[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9.
[5]徐祥武.性别差异在英语中的体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6,(5):35-3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