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行话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2010-08-15 00:42曹旺儒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4期
关键词:语言学语言大学生

曹旺儒

(河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大学生校园行话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曹旺儒

(河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校园行话,归纳其特点,并分析它的生成原因、人们对它的态度及其对普通话的影响。认为大学生校园行话是语言变异的一种表现,属于一种语言变体。它具有识别功能和亲近功能,识别功能有助于区分行内行外,亲近功能有助于提高同行交流的效率。

大学生;校园行话;言语社区;社会语言学

俗话说:“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各有殊词。”这里的“殊词”就是“行话”。社会上的一些群体,由于工作、活动或其他目的的共同性,在相互交流时,会创造、使用一些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词汇、用语或符号。社会语言学把这种基于特定的语言社团的语言变体通称为“行话”。凡是语言社群,都有自己的行话。行话的产生和使用有赖于特殊而又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1]。行话是一种社会方言,而“社会方言是由于社会分化为不同的职业团体和社会集团而产生的语言的支脉。”[2]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观察和分析我们赖以生存的语言的变化,特别是语言中最敏感的词汇变化,去探究社会生活的图景和变动,从而概括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应该是社会语言学的艰巨而有意义的任务。社会生活的点滴变化都反映在语言里,因为语言是我们最重要的交际手段。大学生乃天子娇子,因此研究他们的语言意义重大。本文试图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种语言变体——大学生校园行话。

一、大学生校园行话的使用现状

为了解大学生校园行话的使用现状,我们调查了河南省几所高校的学生。调查的对象包括文科、理科,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使用行话的概率最低,约占15%。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使用的概率比较高,分别是75%和78%,大四的学生使用率为45%,因为采用的是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所以各年级的学生数据不是很均衡。只有以实际人数为基数来计算,用百分比的形式来量化。

调查结果表明:女生使用校园行话的频率明显低于男生。大一学生使用行话的比例最低,很显然他们入校的时间短,还没有完全融入这个语言社团;大四学生入校的时间最长,使用行话的比例也不大,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即将步入社会,他们有意在调整自己的语言;大二、大三的学生使用校园行话的最多。

二、校园行话的理论基础

言语社区是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许多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给其下了定义,这些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在第一类定义中语言学家们强调的是:一个特定的社团里人们相似的言语特色。Lyons认为它是“使用一种特定语言的人群。”[3]他的定义比较含糊。第二类定义不仅指出同一社区的人有相似的语言特点,而且还强调了他们对语言变体持相同的态度与评价。Labov和Hymes是第二类观点的代表人物。Labov对言语社区的定义强调了“共同标准”,正是这些共同标准使人们意识到他们属于同一群体。Hymes进一步指出言语社区具有相对性,因为言语社区就是一个集团,集团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有与相关团体相比较时才能确定。

大学生言语社区特色分明,这是因为从心理学和生理学角度看,大学生处于青春期,这是身体、心理成长速度最快的关键时期;从受教育的角度看,他们一般都已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受教育程度较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好像生活在一种与外界隔离的状态。语言学家 Bernard Spolsky指出“正是由于某一特定群体隔离于社会,他们的言语或方言相对而言才不会受其他群体影响。”[4]

三、校园行话的来源

行话指的是通行于某一行业之中的特殊用语[5]。从事共同的职业,具有共同的统觉基础,也有共同熟悉的交际对象,加之交际双方相互熟悉且交际是面对面进行的,因此,使用简单明了、富有表现力的词便成为习惯和自然,从而产生相应的职业行话。特定社会集团在一定语境下使用的行话,虽然是有声语言,但是同全民语言完全不同。因此行话虽是语言,其实却等于非语言符号[6]。可以说,行话的产生是群体意识的反映,是群体意识积极作用的产物。

校园行话的来源复杂,且在语体上不受限制。这种语言情感色彩丰富,在语言词汇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形成一定的体系。一些校园行话并不符合标准语规范,它们绝大多数都是表情词,它们的爱憎、雅俗、赞赏与讽刺意味较正式用语丰富和强烈。有些校园行话诙谐幽默,语言表现力更为强烈;有的校园行话用词粗野无礼,放肆不羁,甚至难登大雅之堂。尽管其冗杂,难于分类,但究其源头,不难发现它主要源自以下几方面。

1.源于网络与影视传媒

大学生追捧校园“行话”让老师也“汗”。大学生就连骂人的话,也变得越来越含蓄了,比如“用脚趾头去想想(不用脑子)”,“你长翅膀了吧(鸟人)”等。“萌女郎”(参照漫画上美少女的样子来打扮自己的女生);“男漫”指男子之间非同性恋的亲密关系。该词是英文单词“bromance”的意译词。“bromance”是由“brother”(兄弟)和“romance”(浪漫)两个词组合的。“脱网一族”(为了避免网络给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而选择尽量不上网的人)。此类语言在网络聊天中经常出现,精短、鲜活、生动,还能搞笑、减压,很快就流行于校园。尤其是一个最近风靡校园的词汇——“内秀”,来源于网络红人——“芙蓉姐姐”,在校园内时常可以听到一个不想表现自己的人说:“偶(我)是一个很内秀的人!”

电影台词也为校园行话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弹药”,如“顶你个肺”“审美疲劳”“做人要厚道”“打死你我也不说”等都来自于近年贺岁影片里面的台词,也成为学生的常用语。因此,行话具有鲜明的时代标记,携带着一定的文化信息。

2.源于“异类”语言

“你看!前面那个就是‘飘飘’!”如果你不是学生,恐怕你很难明白他们在说什么。所谓的‘飘飘’就是同性恋。近来在大学校园里比女生还要懂得穿衣打扮之道,更显女性化气质的男生越来越多。他们被称为“粉雄”。“粉雄”一词来源于美国一档收视绝佳的电视节目《粉雄救兵》,指那些油头粉面且妖里妖气的男生。

如今,大学校园里新词很多,如“寂寞党”就是指热衷于使用“哥……的不是……,是寂寞”这一网络流行语的人,“闪玩族”指经常参加短期的融旅行和交友于一身的休闲活动的人,“人性”“甜蜜”“晒月亮”“青春必修课”都是指约会。

3.源于语音变异

许多行话都是某些语言社群新造的特殊词语。在校园里可以发现一种流行于学生中的秘密语,是通过在一句话的每个音节后有规律地嵌入另一个音节;嵌入的音节通常是以[n]或[l]为声母。如:“我们走吧”就会被说成“我nuo们nen走nou吧na”。目的就是为了传递一些不愿被别人听懂的话。

四、校园行话的特点

1.校园行话的隐秘性和排他性

校园行话的来源虽然较广,但它却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反映了一种团体心理和归属感,也反映了这种团体的利益和价值观念。它使用的场合、社群、语体都有一定的限制。这种语言不仅可区别于“外人”,还可掩盖交际的内容[7]。

2.校园行话范围的局限性

校园行话主要出现在一些思想活跃、开放,审美品位颇高且关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中。由于其新型性、层级性、反正统性以及非通用性,致使其流行的范围具有局限性。一般来说,文化层次越高,使用流行语的比例就越小,校园行话虽然在校园里颇为流行,但在大学教师的嘴里却很少听到。

3.校园行话的波及效应及其影响的多面性

校园行话刚开始可能只流行于一小部分人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波及到整个校园甚至社会上的年轻人中。有的校园行话一开始只流行于口头话语,逐渐会出现在书面语当中,甚至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以及他们一些观念的形成。

另外,校园行话还有简称多,温馨的称谓多,简洁的表达多,尖锐、诙谐、风趣的色彩多等特点,反映了使用者群体思维的活跃性与超前性。

五、校园行话的功能

1.校园行话的识别功能

不同职业,不同领域的人具有不同的行话。由于这些行话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外行极少接触,这就使语言具有一定的识别功能。行话则大大地强化了这种识别功能,凸显了行内人和行外人的言语差别,增强了“自己人”的亲近感。正所谓人以群分,群以言分。例如,在我国湖南江永发现的“女书”,就只在当地女子中流传。它虽然具有秘密性,但并不对社会产生危害。校园行话也如此。

2.校园行话的亲近功能

行话是进入某个社会群体的通行证。行话的使用将行内人和行外人区分开来。行话若出现在行内人和行外人之间的交流中,彼此之间将会产生一种无形的距离,成为交流的屏障。但是对行内的人或懂行的人来说,谈话双方不需太多解释,在交流中使用行话,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双方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也会增加彼此的平易感和亲昵感,从而具有一种亲近功能。

六、人们对校园行话的态度

行话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方言存在,是追求标新立异的心态使然[8]。语言总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语言的接触,必然引起语言的变异。时代变革引起心理激荡,反映在语言上是一种力求变化的创新心理。有人认为“行话之类的语言在社会上不起什么有益的作用。”[9]然而我国社会语言学家祝畹瑾则认为,变体是“由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表现形式。”[10]从这个意义上讲,一种语言表现形式如被确定为变体,就无对错或优劣之分,各种变体是平等的,不同的只是不同的人对待它的态度。

有人认为校园行话显得很“痞子气”,是年轻人故意利用谐音表达与原词相反的意思,玩文字游戏,是他们对现实社会叛逆心理的一种体现,它会影响母语的纯洁性。笔者认为这种忧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却没有必要放大。从语言的发展规律来看,语言从来都是一个有生有灭的动态体系。校园行话是会进步的,因为大学生甚至全民族的语文素质在提高。目前正处于一个开放、变革的时代,包括语言在内的文化意识、思想观念不断转型,扬弃、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其中,如饥似渴吸纳新知识,较少受固有观念束缚的大学生,理所当然会成为更简洁、生动、多元甚或幽默及调侃的新语言风格的创造者、尝试者与追随者。所以,即便我们不能认同校园“行话”可能会给处于发展变化中的汉语言注入某些新鲜、活泼的血液,至少,没有必要揣之以恶意。

从大学生成长的规律来看,我们也应该相信,随着大学生自身文化修养的提升,他们也会逐渐学会甄别什么是文化创新,什么是文字垃圾,最终保留并进入他们人生词典的不会是空洞、矫情、鄙俗的语言,而会是巧妙智慧而不失平实庄重,新奇时尚而不失理性传统,幽默调侃而不失人文关怀的新语言。

七、校园行话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新词新语的研究对语言观的更新具有冲击力。新词新语的涌现是同人们思想方法的更新一致的,它是人们思想活跃的产物,是某些新理论的实践[11]。校园行话与我们大众化的语言相互影响。俚语及行话的产生是语言学内部体系完善的需要,反映了时代特征[12]。行话包含了许多相关行业知识,体现出特定专业与领域的特点,其应用丰富了语言,提高了语言传递信息的效率。校园行话与社会和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它的文化含量和文化价值要比一般词语丰富一些。语言学家曾说过“词汇常带有特定的社会、历史痕迹,代表着不同群体的兴趣和价值观。”[13]通过对大学校园行话的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价值取向的某些变化和发展规律。

校园行话的存在和流行是客观事实,既是一个文化现象,又是一个语言现象,而且常常是一个临时的语言现象,对语言来说,它的存在并不说明它必然会成为语言的合法成员。从积极的一面来讲,它是词语丰富发展的一条渠道,也是某种社会文化和情绪宣泄的通路;从另一面来讲,由于它的不完美性,会给我们大众语言的纯洁性带来威胁。作为流行于特定群体的隐语行话,主要用于非公众性、非正式交际场合。它的“泛化”有碍语言生活的文明、健康。它无疑会给我们的语言带来冲击,因此应当对一些行话进行限定,原则上不应进入公众性场合或正式交际话语。所以,我们应以语言文字法为依据,正确引导规范隐语和行话的使用。

八、结 语

总而言之,行话在人们的工作与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交流。行话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工具,它不仅能满足特殊社会群体的内部交际需要,也能不断地为民族共同语的发展繁荣提供具有现实社会生活气息的语言材料。因此,我们对大学校园行话的现状和趋势应该有个比较正确的评价。它虽不是我们社会生活的主流语言,但却是校园言语文化的一道美景。同时它也给我们的语言带来了许多新的好的成分,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和文化,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同时,也对民族共同语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 戴庆夏.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7-62.

[2] 北京大学中文系.社会方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177.

[3] Lyons J.New Horizon in Linguistics,Harmondsworth[M]. England:Penguin Books,1970:326.

[4] Wardhaugh,R.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65-66.

[5] 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49.

[6] 陈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2:166-167.

[7] 孙汉军.行话研究[J].北京:中国俄语教学,2003(2):29 -33.

[8] 李金秀,黄清华.论计算机行话[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6):73-75.

[9] 张永言.词汇学简论[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2:84.

[10] 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19.

[11] 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13.

[12] 石威,李奕宏.俄罗斯俚语及黑话行话构成探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6):154-155.

[13] Gee J P.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Theory and Method[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杜,2000:85-86.

On College Jargons from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CAO Wangr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0,China)

The college jargons which have appeared in recent years are explored from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their feature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causes of its generation and influences on 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 are analyzed.It is considered that,as a linguistic variation,college jargons are one of language varieties.There are two functions of college jargons:distinguishing and relationship enclosing. The former is helpful to distinguish people’s fields,the latter is helpful to raise efficiency of language use.

college students;college jargons;speech community;sociolinguistics

H 0

A

【责任编辑 王立欣】

1008-9225(2010)04-0080-04

2010-05-18

曹旺儒(1978-),男,陕西渭南人,河南理工大学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语言学语言大学生
语言是刀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大学生之歌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社会语言学名词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