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新变化及对策

2010-08-15 00:42黄安军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4期
关键词:领域变化核心

李 青,黄安军

(安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转型期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新变化及对策

李 青,黄安军

(安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针对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以及意识形态庸俗化、空泛化和淡化的倾向,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引领社会舆论导向,创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改革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模式,是加强和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应对意识形态新变化的重要途径。

转型时期;意识形态;新变化;对策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是好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也在社会上不断蔓延滋长。以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新消费主义等为代表的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观点卷土重来、甚嚣尘上,严重混淆了人民群众的视听,使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不少人开始在价值信仰、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困惑、迷茫、盲从、逆反,甚至抵触的心理现象。

一、不容乐观: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

改革开放的深入使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期。这种转型必然会从经济、政治领域反映到社会、思想领域中来,造成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

1.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挑战冲击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取向

转型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互相交融,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剧烈碰撞,科学文化与封建文化斗争并存,科学社会主义文化和非科学文化激烈交锋。这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严重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生活方式,甚至根本信仰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日益泛滥。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们在减少,信仰危机的人们在增加。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现时代面临着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严峻挑战。

2.“西化”“分化”“淡化”的影响加剧,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现象突显

从国际范围来看,敌对势力处心积虑地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妄图和平演变、不战而胜。另外,近年来部分政府、教育、科研部门和人们个体正在“淡化意识形态”,对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长期性缺乏清醒的认识,甚至对意识形态发展、变化听之任之,对意识形态建设不闻不问,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被严重削弱。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1],“四个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精神污染,我们不是没有讲,而是缺乏一贯性,没有行动,甚至讲得都很少”[2]。

3.意识形态庸俗化、空泛化倾向严重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庸俗化的问题始终存在。把马克思主义简单地归结为几条原理、几个具体的结论者比比皆是。比如,有人就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句话,“科学发展观”就是一句话,等等。通俗但不能庸俗,广泛但不能空泛。否则非但不能使人们真正领悟到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和本质,反而严重损害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导致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功能性遭到质疑。

二、错综复杂: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的原因

1.转型时期的特殊性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有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作为其文化支撑,相应的任何经济体制的变革也必然伴随着意识形态的适应性调整或整体性转换。”[3]因此,转型时期经济生活的多样化必然带来社会政治思想领域的变化,而且随着人们社会意识和政治、经济行为的分化与嬗变带来的政府职能转变,使得当代中国原来处于行政强力推动下的意识形态建设,因失去行政高度集权而显得苍白无力。社会变革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功利性不断增强。再加上各种新的社会阶层、利益主体的出现,必然产生他们在政治、文化、思想上的各种政治参与、利益要求和形象代言。这种变化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方式,从社会生活渗透进入到思想领域,进而影响人们正在转型但尚未成熟定型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情感方式、是非观念和价值追求。

2.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

西方国家凭借其在经济、政治上的主导地位,掌握了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在理论上鼓吹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在方法上则采取被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称为“软权力”的温和无形、像温水煮青蛙的方法,通过精神、道德诉诸影响、诱惑别人,向我国推销其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以期消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他们演变的主要对象就是作为国家未来、民族希望的青年人。

3.家庭、学校、社会育人功能弱化和制度缺失

家庭、学校、社会是对人们群众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但是,这些意识形态的教育媒介,在促进认同方面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同时,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与当代人们的认知和接受意识形态教化的特点不甚适应,没有尊重人们的主体性、探索性、怀疑性、自我选择性特征,久而久之使部分人对意识形态教育产生了反感情绪。

三、事不宜迟:应对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的对策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4]。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上的本质规定。因此,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价值是多层次和多样性的统一,既有核心价值又有一般价值。所以,要注重培养大众一般价值与核心价值的统一,把一般价值观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并举、并重,逐步引导人们从对一般价值的认同升华为对核心价值观的信仰,从而保证在人民群体中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的道德风尚。

2.创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文化层面上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

“文化就是意识形态再现的载体,再现和传播不同意识形态的模式”[5]。所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然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其价值实现的载体,再现和传播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因此,创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文化领域内的融合力和主导性,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不断加强和巩固其在人民群众中的指导地位的必由之路。要尊重文化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尊重人的本性,坚持以人为本。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推进文化创新。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用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3.改革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模式,由灌输式的说教转向“怀柔式”的体会

个性意识的突显与张扬和民主平等意识的逐渐增强,是当代人们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灌输式的说教方式向人民群众输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所谓“怀柔”方式,就是意识形态输出主体真正把输入者当做一种主体来看待的方式[6]。贯彻“怀柔”的体会式意识形态输出方式,首先,要坚持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的有机统一。其次,要坚持教育形态由单向灌输转换为平等对话,教育方式从“独白式内容范式”到“问诊式方法范式”向“对话式效果范式”转变。

四、结 语

总之,“意识形态工作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强化人民群众对意识形态的认同”[7]。因此,积极主动地拓展对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变化及其对策研究的视野和深度,深化对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加强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中的主导地位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 邓小平.中国不允许乱[M]∥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7.

[2] 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M]∥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5.

[3] 莫里斯.博恩斯坦.比较经济体制[M].王铁生,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10.

[4]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1).

[5] 黄书泉.论三种文化的互补与整合[J].学术界,2010, (2):5-17.

[6] 牟成文.关于目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农村建构的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2009,(6):80-83.

[7] 沈湘平.合法性与意识形态建设[J].天津社会科学, 2002,(1):36-40.

Reflection on Changes of Ideology for Chinese Society in Transitional Period

L I Qing,HUAN G A n’jun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With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tendency of vulgarizing,generalizing,and weakening ideology,the field of ideology in Chinese society has undergone new changes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It is proposed that,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o guide the national ideology construction,leading the direction of public opinion,creating an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and reforming the traditional ideology of education model,is an important way to strengthen and promote socialist ideology identity,and respond to the new changes in ideology.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socialist ideology;new revisions;countermeasure

D 643

A

【责任编辑 张耀华】

1008-9225(2010)04-0068-03

2010-04-04

李 青(1979-),男,安徽亳州人,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领域变化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从9到3的变化
领域·对峙
这五年的变化
鸟的变化系列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