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探析

2010-08-15 00:46李荣华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保护能量

李荣华

(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技术创新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探析

李荣华

(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我国三十年来的“资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通过技术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不仅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生态环境建设也起着重要作用。技术创新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技术创新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技术创新有利于增加生态环境系统运转的生态资本。

技术创新;生态环境;经济增长方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相当程度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生态环境改善作为追求高质量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改善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技术创新的视角探讨如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一、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显著提高,据2009年的数据统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我国几十年来的经济增长方式是资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只重视经济的增长,很少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1]。

多种官方资料数据资料显示,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在对生态环境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目前有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2/3的草原有沙化现象,几乎百分之百的土壤有板结现象;随着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大幅度增加,废污水的排放量持续增加。全国江河水系70%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0%被严重污染,基本丧失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我国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并且主要水系的2/5已成为劣五类水;由于水污染,全国近一半的人口缺乏干净饮用水,3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水污染所导致的水危机在有些地方已超过了水资源短缺的影响,水质型缺水范围扩大。

全国一半以上城市空气不达标,其中,煤炭工业和重工业比较发达的山西省,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几乎全省的城市空气都不达标。由于工业快速发展,工业固体废物迅速增加,199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7.8亿吨,经过短短八年时间,2007年增加1倍接近16亿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世界银行报告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国占有16个。

三十年来的粗放式经济增长,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许多地方在土地利用过程中造成的土地损毁、沙漠化、荒漠化等,使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更加艰巨。煤炭、火力发电、有色金属、水泥、建材、造纸、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是我国许多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地方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所以许多地方的经济增长一直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高能源、高污染产业的过快和过度发展,严重透支了资源和环境。

基于对三十年来的以牺牲资源、环境这种“高消耗、低收益”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党在十七大报告中严肃而明确地指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这种依靠大量牺牲资源、环境的增长方式,还能继续下去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今后的经济发展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应该依赖技术进步。

二、技术创新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保证

无论政府、企业,还是全社会,都认识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实现经济增长的资源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或无污染,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本手段,技术创新不仅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增长,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改善。

(一)技术创新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

我国环境污染严重,除了技术的因素外,大众环境保护意识不高,也是其重要原因。大众由于对于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比较缺乏,对很多投资项目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缺乏足够的科学认识。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产生了许多新的知识,而正是这些科学的研究进展,深化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水平。如没有环境化学和分析化学的产生,就不可能很好地认识环境污染中的有害物质的浓度及其影响。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使人们对大气层监控、噪声测试、污水检测、土壤分析等获得精确的数据成为可能,没有这些相关的数据,人们无法了解生存的生态环境状况,对生态环境状况不了解,对环境的监管当然就无从谈起。此外,信息技术创新还在环境保护宣传和信息交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通过计算机网络,大众可以快速便捷地了解环境信息,可更有效地参与环境保护。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有了更多的认识了解,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才有提高。

(二)技术创新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污染的防治和根本解决最终还是要靠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在治理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生物工程技术、膜分离技术、遥感技术、核技术等新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广泛运用,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抗虫棉的开发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彩色棉的开发可以减少染料的使用等,不仅大大减轻了环境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促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生。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减少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如通过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不仅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消除了化石能源使用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是目前防治水污染的非常有效的措施。但污水厂的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较高,直接制约了污水处理厂的兴建和使用。通过在水利用方面的技术创新,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水的消耗,减少污水排放。如我国钢铁生产过程中,每吨钢的水消耗是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若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水消耗,不仅可以减轻我国水资源不足的压力,而且可以减少污水的排放和处理量。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污染乃至消除水污染的根本途径。可见,只有加强技术创新,才能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

(三)技术创新有利于增加生态环境系统运转的生态资本

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是在经济系统中将经济物质和经济能量与生态系统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相互转化的循环过程中实现的。经济系统不断向生态系统输入经济物质和经济能量,再与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相互交换,维持生态系统的自然物流正常运转;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转化功能越强,自然物流和经济物流的转化效率就越高,转化的能量就越多,物质积累就越多,从而增加生态系统输出物质和能量的数量。这些物质和能量在经济系统内部通过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在内的总的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后,又交换为经济物质和经济能量,再输人生态系统来补偿其一部分输出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从而维持其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循环,为社会再生产的不断进行提供物质基础。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且随着食物链和生产链的各个环节进行传递和转移,呈现逐渐消耗和逐级减少的态势。因此,“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组合生产者、消费者和水、光、气等非生物环境系统,提高生态系统中的传递效率,以及经济系统中能量的有效利用率,增强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转化功能”[2],才能使自然物流和经济物流转化效率提高,转化的能量增多,从而也就促进了物质积累和价值增值,增加了生态环境系统运转的生态资本,提高了生态环境系统对经济发展的供给能力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能力。

三、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一)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环境污染的防治

生产和生活中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大量产生和排放,是环境污染的根源。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生产和生活中“三废”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不断增加,对环境的污染日益突出。要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必须进一步提高污染防治的技术水平,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1.加强技术创新,促进大气污染的防治。长期以来,我国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居高不下,导致大气污染严重,城市大气环境的质量难以好转。许多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处于中度或严重污染状态;由污染导致的酸雨现象经常出现,目前,我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2.6%,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通过加强烟气脱硫技术、除尘技术、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技术、节能技术等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推广,可以大大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2.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水环境污染的防治。随着工业和生活用水量的增长,我国的废水排放量呈不断增长趋势,导致水污染严重,如2006年度全国七大水系408个重点监测断面中,只有46%的断面满足Ⅰ-Ⅲ类水质要求,28%的断面属Ⅳ、Ⅴ类水质,26%的断面属劣Ⅴ类水质。全国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有70%被污染,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通过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尤其是用于发酵、医药、造纸、屠宰加工等行业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技术创新,可以大量减少工业污水的排放。通过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创新,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减少污水带来的环境污染。

3.加强技术创新,促进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大量堆存,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对其周围的大气、水体和土壤产生污染危害。此外,我国电子垃圾数量也在迅速增长,并正在形成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因此,必须加强对固体废弃物的合理利用与处置,实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通过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技术的创新及应用推广,可以大大减少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二)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环境保护模式的转变

“传统环境保护模式的思路是末端治理,应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环境保护模式由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3]。生产全过程控制的环保模式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环境保护成本,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佳途径。加强技术创新,开发和推广环境友好型技术,是实现环境保护模式转变的根本保证。

1.加强能源、原材料方面的技术创新,开发和推广环境友好型能源和原材料。环境友好型能源和原材料有利于从生产源头上防止或减轻环境污染。要积极推广洁净煤技术,降低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数量;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对环境无害的清洁能源。要积极利用新材料技术,开发可降解的环境友好型材料,如生物可降解塑料等,替代一次性再生塑料制品、餐饮泡沫塑料等传统材料,防止“白色污染”的危害。

加强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工业清洁生产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采用对环境危害小的原材料、工艺和技术,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的一种工业生产模式。清洁生产的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使用少废或无废的工艺和设备,生产物料能够再循环使用;清洁的产品,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无害,易回收和循环使用,易处理、易降解。要通过加强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以促进环境保护模式的转变,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三)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生态环境合理利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当然不是说不要经济发展,而是要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进行,既能保证使之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其核心是对资源和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使用,保持一定的限度,避免对环境的过度消耗,影响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要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求加强技术创新,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废物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各方面的技术水平,这些技术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依托。而我国目前现有的技术体系无法达到相应技术水平的要求,与世界先进生态技术差距较大。因此,只有加强技术创新,在上述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进展,通过技术推广,对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新建企业的技术水平,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为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提供保障。

[1]曲永义.资源环境约束与区域技术创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2-93.

[2]王雷.绿色技术创新的兴起及发展对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3):37-39.

[3]田军.生态技术创新的再认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6):33-34. [责任编辑 迪 尔]

F205

A

1000-2359(2010)04-200692-03

李荣华(1976—),女,河南内乡人,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主要研究技术创新管理和环境经济学。

2010-05-07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环境保护能量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能量之源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开年就要正能量
凝聚办好家长学校的正能量
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