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俊英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1170)
文化词汇的内涵差异与英语词汇教学
冯俊英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1170)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词汇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意义也存在文化差异。英语词汇教学中比较汉英文化词汇的内涵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词汇;内涵差异;词汇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Lyons曾指出:“对一种语言中语法,词汇意义的全面理解只能来自对运用该语言的文化的理解。”在每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词汇,有的学者称之为文化词汇(culturally-loaded words)。其特点是除了与一般词汇一样有指称意义,还有内涵意义,而内涵意义往往受到不同文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历史背景和民族心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具有独特丰富的内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写照。任何一种语言的背后都蕴含着使用该语言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沉淀下来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Sapir曾说:“语言既是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或传播工具,又是思想的具体表达形式。”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有重要的传承作用;而文化则体现语言的内容和意义。因此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学习不可分离,正如胡文中教授所说:“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2]
词汇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主要媒介。词汇是意义的载体,意义又体现文化内涵和差异,所以词汇带有鲜明的文化色彩。学习英语词汇,仅仅掌握单词的拼写和词典意义是不够的,只有深刻理解其文化内涵才能够准确得体进行跨文化的交际。《新编韦氏大学词典》把词汇的内涵意义定义为,“一个词的明确指称或描写事务之外的暗示意义”,即附加在概念意义之上的带有本民族文化和情感色彩的社会意义。由于各民族在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社会规范,风俗习惯和交往禁忌等方面的差异,词汇的意义就深深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例如,我们把“喜鹊”与喜事、吉利和好运联系,而英语文化里“magpie”指唠叨饶舌和喋喋不休。作者把英汉文化词汇的内涵差异进行了初步比较,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指称意义相同,内涵意义的感情色彩有别。英汉词汇由于长期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内涵意义已经约定俗成。我们习惯性的词汇意义对等思维,往往忽略其文化差异而导致语言应用的失误。下面的几个单词就是最好的例子。“Politician,propaganda,laborers,intellectual”等在汉语里分别为“政治家;宣传,如宣传部,宣传推广;劳动,如劳动光荣;知识分子,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脑力老动者”,都含有褒义。而在英语文化里 politician指“圆滑,耍手腕的政客”,propaganda指“政治团体为了影响公众所散布的信息,通常是夸大了的或虚假的信息”,laborer是“从事艰苦工作的人”,intellectual指那些“只知探讨理论而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的人”。由此可见它们的内涵意义都不同程度带有贬义,切不可简单的拿来对等。同理英语中视为褒义或中性的词汇如individualism,materialism,idealism常常翻译为“个人主义,物质主义和唯心主义”,因此被当作贬义词使用。
2.指称意义相同,在不同文化里产生的比喻或联想意义不同。这类词汇在英汉语言里占很大比例,尤其值得注意。如“daffodil”(水仙)在英语中是春天与幸福的象征,诗人作家常用它描写春天的欢乐情感,而在汉语里只象征纯洁。还有我们文化里描写春天的“东风”,在西方却让人联想到凄凉寒冷和萧条。这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海洋气候的欧洲国家迎来的春风恰恰来自西面,才有了很多关于“west wind”的文学作品,如雪莱的“Ode to the West Wind”。作者总结了英汉语言中表动物名称和颜色的词汇,具体说明其文化内涵的差异。
2.1 动物名称词汇。众人皆知西方人爱狗,视狗为好朋友甚至家庭的一员。“dog”普遍含有褒情善意,还可用来喻人,并非侮辱而表示亲昵。如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work like a dog(干活卖力)。但在汉语里“狗”多是贬义,如“狗仗人势,狗头军师,狗腿子”等等。再有蝙蝠(bat)被西方人视为邪恶的动物,总是与罪恶和黑暗势力相联系。如vampire bat(吸血蝠),as blind as a bat(有眼无珠),crazy as a bat(精神失常)等。但在汉语传统文化里,它的形象完全相反。因“蝠”与“福”同音,被视为幸福的象征,如红蝠(洪福),福寿图案上的五只蝙蝠象征“五福”。
与此类似,peacock,phoenix,dragon,tiger,tortoise,crane,goat在汉语里都有积极美好的比喻或联想意义,如孔雀代表美丽吉祥;凤凰喻皇后,龙凤呈祥;生龙活虎,虎虎生威;龟鹤象征长寿;山羊指老实巴交等。这些动物在西方文化里均无以上联想,相反有的还含有消极的贬义,如peacock指人得意洋洋炫耀自己,goat指的是色鬼,好色之徒。相反,英语国家代表庄严与智慧的猫头鹰(owl),象征勇敢气势和威严的狮子(lion),在汉语里找不到相似的比喻与联想,例如我们说“夜猫子进宅”预兆主人将遭不幸。
2.2 颜色词汇。颜色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但不同的文化赋予的内涵意义亦有差别,是深层的文化因素造成人们对某种颜色的联想。汉语里红色表喜庆吉祥,新娘传统上都穿红色礼服,相反西方新娘着白色婚纱,因为“red”让人想到流血和暴力。英语中“green”比喻嫉妒和病态,如(green-eyed)红眼病,汉语无此用法,但汉语里绿帽子的内涵也着实让西方人费解。我们把色情书刊称为黄色书刊,而英语里yellow press则指无所顾忌制造耸人听闻消息的报刊。美国人把色情电影称为blue movie,直译为汉语就变成“蓝色影片”。
3.相同的内涵意义,指称用不同的词语。这类词语多见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成语和谚语,分别有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如“懦夫,胆小鬼”,英语是“You chicken!”,汉语说“你真熊!”,某人很穷,英语为“as poor as church mice”,汉语为“穷得像叫花子”,“力大如牛”对应英语为“as strong as a horse”,这是因为中国历来用牛耕地,而英语国家多用马犁地。还有“睡得像死猪”“蠢的像猪”分别对应“sleep like a log”,“as stupid as goose”。
4.民族文化独特性产生的不可译词汇。在独特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事物,拿到另一种文化的语言中有时很难有对应内涵意义的词汇,这也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困难。学习这样的词汇特别需要探究其丰富文化内涵,方能准确理解和得体应用语言。例如,汉语中的“十二生肖,阴阳八卦,大字报,下海,炕”等,直译为英语恐怕颇令人费解。同样,英语文化里的某些词汇概念也是汉语中所没有的,要求我们追溯其文化内涵。60年代,西方出现的身着奇装异服,沉迷于毒品,对社会不满的颓废青年叫做“嬉皮士”(Hippies)。70年代初在英国发展起来的失意愤怒和厌倦社会的青少年帮派“朋克”(Punk),还有80年代成为企业成功者象征,富有且崇尚物质至上和炫耀消费方式的“雅皮士”(Yuppies)。
此外,英汉语言从文学作品、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中继承并演化而来的很多词汇也是不可译的。如“秦晋之好,齐天大圣”等等。英语中有如“Achilles’ heel”(阿基里斯的脚后跟),指“致命的弱点”。“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指暗藏的敌人或危险”。“a Judas kiss”(犹大之吻),比喻“背叛行为”。“to drink hemlock”(喝毒芹),比喻“自我毁灭性质的行为”。学习这类词汇不仅要掌握其内涵意义,还要知晓其来源出处及演变过程等因素。
1.词汇教学的文化导入。课堂教学中,凡涉及文化内涵的词汇(culturally-loaded words),如习语,谚语和俗语等,教师除了讲解其概念意义和语法搭配,还要及时告诉学生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并且举例说明在交际实践中的语用表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与得体性。
2.对文化词汇的内涵意义进行比较归纳。通过比较上文四类内涵差异的文化词汇,来引导学生培养其文化的敏感性。在归纳有类似文化内涵的词汇群,如表称谓、饮食和数字的英汉文化词汇,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和接受的灵活性。
3.利用语境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词汇和语境相互依存,紧密相连。因为“词汇是由词汇和词汇关系构成的一个网络,好多词汇有其特定的行为、行为环境及搭配对象。”在上下文中分析词汇的外延和内涵意义及社会文化意义,能使学生更准确和牢固的掌握词义。
4.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积极开展第二英语课堂。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具有丰富生动,形象多样的特点,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该利用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使之更好的服务于英语的词汇教学.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课外多看英美文学作品和原版电影,并积极寻找与外教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理解,提高文化能力,然后逐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比英汉语言中的文化词汇内涵差异有助于提高跨文化的敏感性,词汇教学的文化渗透,可以弥补学生交际中文化能力的欠缺,减少母语文化负迁移导致的语用错误,最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
[2]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5.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陈爱梅.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2).
[5]Lyons, Joh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6]Kramsch,Claire. Language and Culture[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Connotation Difference of 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closely related. As essential construction materials of language, connotation of words varies from culture to culture. The author attempts to compare the connotation difference of culturally-loaded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and propose some appropriate methods in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which will facilitat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as well as improve thei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ulturally-loaded words; connotation difference; vocabulary teaching;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冯俊英(1980-),女,河南许昌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201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