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客卿述论

2010-08-15 00:45胡孝林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范雎张仪李斯

胡孝林

(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苏州 215009)

秦国客卿述论

胡孝林

(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苏州 215009)

客卿是秦国从弱到强的一支重要力量。从百里奚到李斯,大批三晋和楚国士人西入秦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春秋战国时代背景以及秦国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密切相关,也有士人阶层自身的原因。这些客卿主要信奉诸子百家中的纵横家、法家两派,他们在服务秦国政治的过程中,既改变了秦国的选官制度,也促进了秦国的强大,同时在客观上还加剧了秦国内部的政治斗争。

秦国;客卿;客卿群体;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秦为六国中后起之秀。前770年秦襄王因护送平王东迁有功始得封侯开国;秦穆公时,已经“并国二十,遂霸西戎”;[1]孝公改革后,秦“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2]秦王政时,“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3]考其原因,宋人洪迈曾言:“其始与之谋国以开霸业者,魏人公孙鞅。其他若楼缓赵人,张仪、魏冉、范睢皆魏人,蔡泽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4]诚然,治国安邦,贵在知人善任。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这是秦并天下的关键。

今人探讨秦之崛起时,多倾向关注军功制、君主强力等重要因素,而对秦国客卿的关注还不够。本文拟从东方士人竞相客秦的原因、秦国客卿群体分析、客卿对秦的影响三个方面对秦国的客卿加以述论。

一、东方士人竞相客秦的原因

“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5]王图霸业的需要使各国诸侯竞相招纳贤才。对于山东六国而言,历来文化昌盛,不乏人才。但是秦地处蛮戎之区,虽“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6]分析历史,当时士人竞相客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春秋战国时期独特的社会背景,也有士人阶层自身的原因,还有秦国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

第一,尊重人才自由流动与崇尚功名利禄的社会风尚。顾炎武《日知录·周末风俗》中写道:“行不合,言不用,则去之楚、越,若脱履然”,以至于“邦无定交,士无定主”。虽然很多士人“朝秦暮楚”,但是并不为社会所谴责,这在于当时崇尚功名利禄的社会风尚。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观念,一方面他们鄙薄世卿世禄的富贵,批判“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行虽如桀纣,列从必显”,[7]另一方面,社会崇尚依靠个人的能力博取功名利禄,孔子曾希望“待价而沽”,孟子也曾言:“士之于仕,犹农夫之耕也”,[8]都希望把读书做官当成士人的理想选择。李斯在辞别老师荀卿时说:“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兽之视肉,……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过于穷困”,[9]此夫子自道,颇可玩味,对于李斯而言,正是由于提倡功名利禄、诟病卑贱穷困的社会风尚,使他“弃学从仕”的选择变得振振有辞。又如苏秦虽然被司马迁直言批判为“苏秦不信于天下”,[10]但在当时却能身佩六国相印,反而他由于游学不仕,回家之时却被家人视同路人。从苏秦的遭遇足见春秋韩国时期社会崇尚功名利禄的的风尚是何其浓烈。

第二,春秋战国时代士人的普遍贫困化与秦国优厚待遇的引诱。平王东迁以后,王室衰微,“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大批出身下层的士人应运而生。一方面,士人们多心怀大志,希望能“得君行道”。故有孔子所期待的“待价而沽”,李斯所言的“游者主事”。[11]但是,兴起于下层的士人多生活贫困,如范雎“家贫无以自资”,张仪被人认为是“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也”,[12]卜子夏,穷得“衣若悬鹑”,庄子住在“蓬户不完,桑以为柩”的房子,孔子在游学途中险些饿死,颜回死时连棺材也置办不起,如此窘迫,若要从社会边缘进入中心,故出任客卿,实乃首选之路。在当时各国而言,虽然对士人的待遇虽然都十分丰厚,但是相比之下秦国更加诱人。如秦孝公的求贤令中云:“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管,与之分土”,[13]商鞅因此赴秦后,孝公授予他当时最高的爵位——“大良造”,张仪三次拜相,一次为将;蔡泽历任昭王、孝文王、庄襄王、秦始皇四世丞相;据统计,从惠文公十年(前328年)到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的100多年间,历任的22位秦相一职,至少有15任授予了客卿,[14]能从白衣而位及人臣,秦国如此优厚的待遇对于穷困的士人也是不小的诱惑。

第三,秦国宗法制淡薄的历史传统。平王东迁洛邑后,对护驾有功的秦襄公说:“戎无道,侵我岐、丰之地,秦能逐戎,既有其地”。[15]秦不仅开国晚,正处于宗法制的衰落期,而且地处戎、蛮,文化落后,缺乏宗法制的传统。《公羊传》云:“何以不名?秦者,夷也,匿嫡之名也”,其意为秦国没有嫡庶之分,宗法制的淡薄为外来人才的引入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大批的士人纷纷客秦,立足生根。相比之下,山东六国处文化浸润之区,士人众多,但是他们周道中所推崇的“亲亲”原则往往成为人才引进的障碍。如晋国“昭旧族,爱亲戚”,[16]楚“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17]以至于范雎、蔡泽等早年游说诸侯,均不遇,其后赴秦一展雄才。故洪迈说:“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如齐之田忌、田婴、田文,韩之公仲、公叔,赵之奉阳、平原君,魏王以至太子为相。独秦不然,其他若楼缓赵人,张仪、魏冉、范雎皆魏人,蔡泽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皆委国而听不疑”。[18]

春秋战国时期,乃“大争之世”。虽有孔子及其弟子再三批判“谋食者”的不仁不义,但是有崇尚功名利禄的社会风尚导向,使得士人竞相栖身于诸侯变得理所当然。同时,士人自身的贫困也限制了个体才能的发挥,历代秦君所提供的优厚待遇也为他们一展雄才打开了上帝之门。再者,秦国缺乏宗法制的宽松环境也为他们在秦国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改革变法创造了空间。从这三点来看,众多士人选择为秦国贡献才华,是必然之举。

二、客秦士人群体分析

据《史记·秦本纪》载,最早出任秦国客卿的是穆公时期的由余,此后又有张仪、通、寿烛、错、胡伤、烛、范雎等人。从整个客卿群体的知识背景来看,主要来自于纵横家和法家学派。从客卿群体的地理来源来看,主要来自于楚、晋二地,从客卿群体的性格来看,多具备江湖之气。

第一,客卿群体的知识背景分析。秦国客卿从学派上看,以纵横家、法家为主。“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19]苏秦,“其术长于权变”;[20]商鞅,“少好刑名之学”;[21]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22]犀首,“入相秦,尝佩五国相印,为约长”;[23]蔡泽,“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范雎,“游说诸侯”,[24]二人既是秦昭王时期的丞相,也是著名的纵横家。相反,儒家学者在秦国并不受欢迎,韩愈在《大鼓歌》中说:“孔子西行不到秦”。可见,客秦之人,多来自讲求“权术”、“谋略”的法家、纵横家二学派。

第二,客卿群体地域分布分析。从客卿群体的地源来看,多为三晋之人和楚人。“法家之发源地似以晋为中心,以卫郑为附庸”。[25]翻检《史记·列传》,出任过秦国客卿的三晋人士有九人,楚有四人,齐、燕各一人。据黄留珠先生的《秦汉仕进制度》中统计,自惠文王十年至秦始皇三十七年担任过秦国国相的22位客卿中,其中楚国有甘茂、屈盖、向寿、魏冉、芈、戎、昌平君、李斯等7人,三晋之地有张仪、楼缓、范雎、吕不韦、冯去疾等5人。司马迁说:“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26]

第三,客卿群体性格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六国士人与秦国客卿在性格志趣上面表现出极大的不同倾向。山东六国士人多信仰孔孟之道,“明礼义之统纪,绝惠王利端”。[27]其性格、为人,迂腐守道,少谋诈、刻薄。而秦国客卿则大不同于东方士人。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商君之少恩矣”;[28]张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倾危之士也”(指狡诈);[29]秦始皇时期的客卿甘罗“非笃行之君子”;[30]李斯,“阿顺苟合,威严酷刑”。[31]此类语言,在《史记·列传》中对秦国客卿的记载甚多,管中窥豹,可以看出秦国客卿群体在性格上多带江湖之气,少孔孟之仁。

三、客卿对秦国的政治影响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秦有客卿之官,以待诸侯来者,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也”。大量的客卿为秦国效力,既改变了秦国的选官制度,促进了秦国的强大,同时也加剧了秦国内部的政治斗争。

首先,客卿的大量涌入改变了秦国的选官制度。客卿入秦国之前,秦与其他国家一样,皆采用世官制,“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及其子孙也。……大夫以前皆世族,不在选举也”。[32]从最早的百里奚,到由余、蹇叔、丕豹、公孙支等人,他们的到来既打破了世官制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还保留了世官制的遗存,如百里奚之子孟明氏,蹇叔之子、孙皆为世官。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官僚多出自军功。《商君书·赏刑》云:“圣人以功授官予爵”,选官方式转变是“军功制。由于“计首授爵”带来的杀戮之灾引起六国仇怨,秦被视为“虎狼之国”,“天下之仇雠”。[33]为此,在吕不韦任相后,一方面提倡“义兵”,反对滥杀,另一方面,规定凡是俘虏敌人、掠夺物资,都可以授爵任官,从重视“军功”转向重视“事功”。秦朝建立后,在客卿李斯的建议下,采取“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治国手段,秦开始从“刀笔吏”中选拔官员,云梦出土的秦简律文中就有《置吏律》、《除吏律》,规定了详细的“择吏”和“除吏”的规定。从世官、军功任官、事功任官、重刀笔之吏,这一系列的变化,都与客卿密切相关。

其次,促进了秦国的强大。李斯在《答逐谏客书》中说:“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候,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李斯的陈述,虽然有夸大之词,但是也佐证了“客卿是秦国由弱变强的关键性因素”的结论。[34]

最后,客卿的到来也加剧了秦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商鞅最终也因太子的告发而死。在秦始皇时期,“秦宗室大臣皆言亲王:‘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35]从此可以看出客卿入秦国,在加强了秦国实力的同时,也加剧了内部的斗争。

[1][6][9][11][22][31][35]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2]贾谊.过秦论. [3]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4][5][18]洪迈.容斋随笔[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7]荀子.荀子·君子. [8]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10][20][23][26][34]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

[12][19]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 [13][15]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14]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M].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

[16]国语·晋语. [17]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

[21][28]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24]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25]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29]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30]司马迁.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32]愈正燮.癸巳类稿·卷三.乡兴贤能论.转引自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M].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

[33]左言东.中国政治制度史[M].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

胡孝林(1983-),男,湖北麻城人,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专门史200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献研究。

2010-04-18

猜你喜欢
范雎张仪李斯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long-snake moxibustion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due to kidney deficiency and cold coagulation
天下棋局
天下棋局
莫做挑拨离间之人
范雎报仇
张仪连横
李斯自食苦果
5000金为何大于500金
只爱黑白红
儿时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