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葆与皮皮鲁
——张天翼与郑渊洁童话中顽童形象的比较

2010-08-15 00:55:15叶志芬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王葆张天翼皮皮鲁

叶志芬

(泉州市鲤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泉州362000)

王葆与皮皮鲁
——张天翼与郑渊洁童话中顽童形象的比较

叶志芬

(泉州市鲤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泉州362000)

张天翼和郑渊洁是当代两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们的童话作品受到儿童文学界和广大孩子的欢迎。本文主要通过对两位作家塑造的顽童形象的分析比较,结合作家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通过对“好孩子”的不同定义、对人物塑造的不同关注点、对儿童幻想的不同态度以及感性化的不同程度这四个方面探微张天翼和郑渊洁童话创作的不同之处。

王葆;皮皮鲁;张天翼;郑渊洁;顽童形象

说起王葆和皮皮鲁,大部分中国读者都不会陌生。他们分别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与郑渊洁童话中的顽童形象。这两位顽童陪伴着不同时期的中国孩子度过了他们的童年。但是,对这两位影响着中国一代甚至两代人成长的顽童,孩子们的态度可不大一样。

王葆,是我国儿童文学界的泰斗张天翼的长篇童话作品《宝葫芦的秘密》里的主人公。他曾是个好逸恶劳的顽童,经过和宝葫芦的一连串纠缠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坚决地与宝葫芦决裂,成为一名发奋学习的好孩子。《宝葫芦的秘密》是一部充满了童趣和幻想、带有浪漫梦幻色彩的作品,一问世就受到了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但是,看了《宝葫芦的秘密》之后,有不少小朋友对那个能满足人一切愿望的宝葫芦一直念念不忘,而对王葆最终成为“好孩子”的身份根本无法释然。

皮皮鲁,是当今中国孩子们心目中的“童话大王”郑渊洁童话中最酷的男一号。他和王葆一样是个善良正直的孩子,但他比王葆更加调皮捣蛋,是一个聪明、爱玩、胆大逞能、敢于冒险、勇于反抗、极具“叛逆”精神的顽童形象。郑渊洁的童话作品以全新独特的面貌征服了全国亿万小读者,在中国,30岁以下的人不知道皮皮鲁的已经不多。皮皮鲁已经融入到广大读者的心中,成为读者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样是作品一问世就在中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同样是人们耳熟目详的顽童形象,为什么孩子们大多无法接受王葆的身份,而皮皮鲁这迥异于传统儿童形象的当代“顽童形象”却能受到孩子们的喜爱,甚至影响了两代人的成长呢?笔者通过对两位作家塑造的顽童形象的分析比较,结合作家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探微张天翼和郑渊洁童话创作的不同之处。

一、对“好孩子”的不同定义

张天翼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坚持着教育理念的文学家。他强调童话的教化功能,把教育儿童作为他童话创作的根本目的。《宝葫芦的秘密》创作于五十年代。五十年代的中国,是个百废待兴、祖国建设热情高涨但是阶级矛盾依然存在、左倾政治色彩浓厚的特殊年代。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张天翼所关心的是教育孩子不能被“坏思想”腐蚀,教育孩子“劳动光荣”、教育孩子不能被不劳而获的思想腐蚀。

张天翼塑造了王葆这个人物形象,主旨是批评不劳而获的思想。王葆有不劳而获的思想萌芽,他天天盼望着得到一个宝葫芦,他觉得,“不管张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1]当他终于拥有了这样一个宝葫芦的时候,却并不能得到幸福:王葆心里的一点点微妙的自私的念头都让宝葫芦给放大而变成现实,这就让他经常陷入尴尬之中;有了宝葫芦而不敢说出宝葫芦的秘密,导致他越来越孤独;宝葫芦变出来的东西其实都是宝葫芦“偷”来的,害得他不能和大家享受“普通的幸福”;最后甚至怀疑爸爸、妈妈、同学都有可能是宝葫芦变出来的虚幻形象,他为此感到恐怖。王葆开始痛恨宝葫芦,一心想摆脱它,宝葫芦却如影随形地纠缠着他……王葆陷入了一系列的烦恼之中,宝葫芦变出来的一切东西都是靠拿别人的,是靠不劳而获得到的,“宝葫芦”成了一种难以甩掉的“好逸恶劳、不劳而获”思想的象征。王葆不愿意宝葫芦偷别人的东西,这就使王葆与宝葫芦之间产生了矛盾,作品的主题直接指向批判“不劳而获的资产阶级思想”。可以这样说,张天翼是抱着“治病救人”的教育主义思想来塑造王葆这个人物形象的。

这样的创作构思符合了当时社会对少年儿童培养的标准,即合格的务实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张天翼心中“好孩子”的标准。他塑造的王葆形象就是许多小读者要学的榜样——有缺点的孩子要勇于改错,要像王葆一样,争取进步,尽量使自己成为家长、老师眼中的“好孩子”,成为祖国建设合格的接班人。

五十年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十年。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高涨,都在为使我国在20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贡献力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帮助孩子提高认识和思想觉悟,教育孩子脚踏实地、认清不劳而获思想的危害,这是理所当然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宝葫芦的秘密》因其积极、健康的教育意义,得到了家长、教育工作者和成人读者的热情推崇,成为当时艺术性思想性完美结合的文学读物而持久热销。

而郑渊洁毕竟与张天翼处于不同的时代,八十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走向思想解放、体制解放的年代。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知识的膨胀,资讯的日益发达,儿童越来越趋向于早熟,他们的个性要求越来越强烈。这一代孩子们,思想开放、想象丰富,性格叛逆、不喜欢随波逐流,不喜欢接受呆板的学校教育。郑渊洁凭着对孩子们的关心、理解和爱,打破拘束,不畏世俗,毫不含糊地提出了他的“好孩子”概念:“好孩子绝不是那种四平八稳的小老头,也不是那种只会顺从听话的乖孩子,而是充满了蓬勃生命力的活泼欢实的孩子;是对一切充满热情、关切和善意的孩子;是敢于创造、敢做敢为的孩子;是能从有花纹的石头上看到流云在天上飘,小河在平原上流,鲜花在开在谢的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也是有着不少缺点但勇于承认、改正的孩子。”[2]

郑渊洁塑造的皮皮鲁,是一个体现着开放时代精神的具有开放心态的童话形象。“皮皮鲁完全不同于顺从、乖巧、听话、规矩、拘谨的好孩子形象,他身上表现出长期被忽视的孩子的强烈天性,爱玩,会玩,玩得痛快,洋溢着孩子蓬勃的生命力,探险,探奇,敢于创造。作为童话形象,更有不同于王葆的审美特征。他是一个具有丰富、活跃、非凡想象力的奇迹创造者,哪儿有皮皮鲁,哪儿就有神奇的事迹,集中体现了孩子们的幻想和创造力。在《皮皮鲁和童话节》中,他做出很多妙不可言的创举:为了把孩子们从袋装车拉的作业中解放出来,他创办了童话节,让大家到想象世界中去遨游;他组织了巧克力乐园,让美妙的乐曲和着巧克力的香味送进每户人家;他用泡泡糖吹出雪白的大泡泡带着残疾孩子去参加童话节,举行泡泡糖游行。在《皮皮鲁外传》中,他的大胆冒险,惊世骇俗:用大竹竿特制‘二踢脚’,乘着它飞上天;拨快‘地球之钟’,把地球变成一个童话世界。”[3]

皮皮鲁是八十年代中国孩子喜闻乐见的童话书中的好朋友,孩子们从他身上感受到了自己所熟悉的苦恼和喜怒哀乐。皮皮鲁使他们兴奋,使他们快乐,使他们轻松。由此 ,我们可以理解 ,郑渊洁的童话为什么会在少年儿童当中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了。

二、对人物塑造的不同关注点

在《宝葫芦的秘密》中,张天翼用他的妙笔生花描绘了王葆的形象,尤其在心理描写上,功底深厚,把一个贪玩、淘气、任性但是非常正直、诚实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变化描写得真实透彻。但王葆这个形象是按照作家的愿望塑造的,也希望通过这个形象思想上的转变而达到一个理想中的状态,即抛弃不劳而获的思想,让他成为一类人的“榜样”。应该说,以当时中国的国情,张天翼塑造的王葆这个孩子的形象是极有教育意义的。不过,现在看来,虽然张天翼塑造的王葆这个孩子的形象非常丰满,但是,“他所经历的故事是糟糕的——他所梦想的东西原来都是虚幻的,就算是想为别人做好事,也不能实现,反而只会给自己招来无数误解和麻烦,最后他发现自己经历的一切都是一场梦。这场容易醒来的梦,把所有脑子里满是各种稀奇古怪幻想念头的孩子的梦,都打碎了。”[4]

与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相比,在塑造人物上,郑渊洁更注重表现当下少年儿童的自然的生活状态,而不是理想的状态。郑渊洁注重将主人公的形象以原生态的面目出现,不需要这里的任何一个人成为“榜样”,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本真的活着。皮皮鲁是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碰到的一个很普通的男孩子,他的外貌、性格和行为都和现实中的孩子没有区别。他带着普通男孩的特征和缺点,在做好事的同时也闯祸,喜欢帮助女孩子又有种种心理障碍。

皮皮鲁和王葆一样是个善良正直的孩子:他坚决不当势利眼;他勇于承认错误;勇为三个受男孩子欺负的女孩撑腰;坚决抵制当兔子;懂得尊重别人的选择。他比王葆更加调皮捣蛋:把点着的鞭炮扔到妹妹鲁西西脚边,吓唬她;带着“部长”的牌子戏弄势利眼溜溜一家;偷偷拿纸团塞住音乐班同学的笛子孔,看着老师发火的样子偷乐。同时,他比王葆有更多自由:王葆的性格、行为全都被束缚在梦中的现实框子里面,他与宝物的之间存在一种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当王葆得到了宝葫芦时,并没有真的能够控制宝葫芦的“为所欲为”,反而被宝葫芦所奴役、压制,无法自由施展拳脚;而皮皮鲁则自由自在地遨游于自己的天地,皮皮鲁的宝物可以说太多了,但是皮皮鲁和宝物始终是平等的朋友关系,他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而不是成为宝物的傀儡。

可以说,郑渊洁的童话里,能把孩子们内心深处最期望的东西表现出来,让他们在现实生活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能够在故事中发泄情感,满足那些强烈的童年梦幻。他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无一例外都是孩子们心中最渴望的自己的样子,在这些故事形象中,孩子们找到了自己,找到了失落的梦。这些形象给孩子们的安慰和共鸣,已经超越了张天翼的王葆。

三、对儿童幻想的不同态度

张天翼的童话创作有着丰富的幻想,在《宝葫芦的秘密》这部童话中,张天翼在真实的场景加进幻想的成分,使童话的幻想渗入小说的真实生活,“虚幻和现实以王葆为切合点奇妙地组合在一起,它们之间本质的矛盾时时暴露出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的误会和笑话,使王葆处于尴尬的喜剧情境,散发出深郁的喜剧气息。”[3]在富有独创性的童话形象和富有童趣和幻想的故事情节中蕴藏着深刻的道理——靠幻想是得不到幸福的,靠宝葫芦是实现不了“四个现代化”的。这种创作方法在当代童话中是首屈一指的。

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深层积淀,中国儿童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一直是被教化的对象。由于时代的促动与干预,儿童的被发现还没有达到足够重视的程度,再加上创作主体本身等条件的制约,张天翼的童话还带着成人的谆谆教诲的面孔,传承成人式的对世界的渴望和幻想。张天翼一直关心和爱护孩子,与孩子们交朋友,并多次呼吁文艺作家为孩子们写作品。但他担忧的是儿童的不完美,老想着怎样通过作品来教育孩子,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别林斯基曾对儿童文学作家有这样的期望:“望大家莫把自己的注意力花在消除孩子们的缺点和恶习上,重要的是多费点心血,用富有生命力的爱来充实孩子们的心灵,因为有了爱,恶习就会消除。”[5]张天翼教育孩子改正缺点的儿童文学是缺少“富有生命力的爱”的。他在童话最后让王葆从梦中醒来,这种处理受中国传统文化对幻想的否认态度,也受作家要表达教育观念的作用。向孩子灌输教育者的教育理念,而漠视了儿童的感情,忽视儿童爱幻想的、淘气的天性。那个让很多孩子魂牵梦绕的宝葫芦,最后却是个虚无,原来一切都无法凭空而来,教育意义是有了,可是那些属于孩子的幻想空间也都支离破碎了。作家用梦象征儿童对宝葫芦的幻想不可能成为现实,也压抑了儿童的幻想,没有真正意义上尊重儿童。从客观上说,《宝葫芦的秘密》就是一部以幻想的方式引起儿童读者的兴趣为开始,却以教训来压抑儿童的幻想而结束的童话。

在如何对待儿童幻想的态度上,郑渊洁与张天翼不同。在《皮皮鲁和童话节》中,郑渊洁借那个远谋博士的口说自己的忧虑:“我们要培养的,是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学者,而不是造一些储藏知识的仓库,像现在这样搞下去,孩子们的想象力都被扼杀了。我们培养的都是没有想象力的学者,他们只会重复前人的知识,不能进行发明创造,将来,我们的社会怎能前进呢?”[6]正是这种忧虑将他的童话沿着推进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轨道运行。

郑渊洁将发展儿童的幻想作为目的,把幻想当作人的精神世界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加以赞扬。他认为,孩子的想象力最丰富,他们观察周围世界时,总是带上五光十色的奇特想象,这是孩子身上最宝贵的地方。因此,孩子喜欢看想象丰富、幻想奇特的童话,而不爱看想象力贫乏的童话。因此,他放弃了传统童话观念中对所谓生活逻辑的简单、机械的遵从,写出了一批天花乱坠的童话。在他的童话里,所有的孩子都能为所欲为地想象,所有的宝物都拥有无所不能的力量,所有的梦想都能够毫不费力地实现,主人公在亦真亦幻的世界中都能坦然面对着自己的成长经历。皮皮鲁满脑子尽是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尽做些奇特的、带浓厚冒险色彩的事情:骑了绑着鞭炮“二踢脚”的竹竿飞上天、在云端里调皮地拨快了地球之钟,使地球上的一切都失去了正常秩序;用巧克力糖制作乐器,演奏音乐会时又忍不住吃掉号嘴;吹着泡泡像乘着氢气球一样在空中游玩;让超级汽车“幻影号”替自己做家庭作业等等。“幻影号”不烧汽油,只用启动器启动,各种应急系统不会撞车撞人,甚至还能完好无损地“穿过”障碍,悄无声息地控制足球赛,放大粮食,一两米做出来十斤饭……皮皮鲁的经历难道不正是少年儿童们所神往的吗?皮皮鲁的行为刺激着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欲望,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身心,无怪乎孩子们把皮皮鲁当成自己的朋友了。

四、感性化的不同程度

张天翼的童话创作,一直奉行“文以载道”的传统,强调教化功能。张天翼的作品几乎没有一篇是夸奖孩子的幻想、淘气的天性,而是以一个的教育者居高临下的姿态批评孩子贪玩,不爱学习等孩子们普遍存在的缺点,而作品里的孩子也总是压抑自己的兴趣而接受批评改正。明显的理性化倾向导致张天翼把本来神奇、迷离的宝葫芦故事变成了一部说教式的教科书。孩子们虽然在故事中找到了乐趣,结果却发现这个乐趣是那么短暂,他们也找到了一些教育或者启发,结果却又发现了更多的困惑和无所适从。

《宝葫芦的秘密》确实是一部寓教于乐的故事,但是作家试图想通过幻想和想象来说教一些道理的企图,就大大降低了作品的感性化程度,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说教和教训的意味。很多孩子看了《宝葫芦的秘密》之后,都渴望像主人公王葆那样有个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宝葫芦,好让自己安逸享乐。这一点与张天翼的教诲本意完全相反。因为孩子们一般都是按照感情来理解世界的,而张天翼用一个充满了趣味幻想的故事去浇熄孩子心中想象、感情的火焰,让他们觉得自己仿佛在一个陌生的世界,无法真正体味到作者的真正用意。

郑渊洁进入童话创作领域不久,就比较迅速地抛弃了那种相对狭隘的文学教化观念,抛开了非要给孩子们一些教益不可的写作原则,全然以热闹、轻松——“玩”的面貌出现,使其童话在感性化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郑渊洁有句名言:“长大成就再辉煌,没有童年的人生也是不完整的人生。”[3]他创作童话的目的就在于此:把童年还给孩子们,把欢乐还给孩子们,把想象和游戏还给孩子们,这也是他更新童话的基础。他坦言,他写童话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觉得好玩,让他们在繁重的功课之外得到一个最自由的世界,放飞自己的心灵;就是要给千百万男孩子、女孩子们送去快乐、笑声。

“正如三毛所极力赞赏的孩子该有一个快乐而糊涂的童年一样,郑渊洁极看重一个人的童年时代,他认为,童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玩’,那是儿童快快乐乐感受,理解世界的最佳方法,也是开拓儿童多种思维能力,增进儿童智力的最佳方法,在他的童话里就有着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法,郑渊洁提倡的‘玩’,是为了保存发展少年儿童想象力。”[2]他鼓励孩子们异想天开,他的童话里也充满了各种奇思异想,诸如《幻影号》、《病菌老大》、《遥控老师》、《罐头小人》。“光看篇名就可见他的想象的别出心裁,皮皮鲁能乘‘二踢脚’飞上天;一听肉罐头能进化出五个罐头小人;梦中人能走出梦境;病菌还能让死去的人复活;一匹彩色小瓷马放进微波炉一烤居然变成了小神马,而小神马又能变成设备齐全的‘幻影号’超级汽车……郑渊洁不仅把欢乐还给儿童,还巧妙地把‘教’化入‘乐’中。在‘玩’与‘笑’中,他让孩子们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好,什么不好。’郑渊洁借助于对现实生活的干预、借助于五花八门的‘玩法’,将寓意巧妙显露其间,于无意思的‘玩乐’之中透出教育的寓意来,真正做到寓教于乐。”[2]

总之,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和对童话功能的认识差异,张天翼与郑渊洁这两位不同时代的童话大王的童话创作各具风格,塑造的顽童形象各异。在特定的年代里,张天翼本着对新中国无限热爱,本着对儿童成长的关心和担忧,创作了《宝葫芦的秘密》,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小学生形象——爱幻想、想偷懒、虚荣心强、爱集体、乐于助人、勇于改错的王葆形象,教育、影响着一代孩子的人生观。只不过由于他的童话说教成分多,漠视了儿童的感情,忽视儿童爱幻想、淘气的天性,感性化程度自然大大降低了。而郑渊洁凭着毅然决然的反叛意识,大胆细心的独立特行,凭着对孩子们的关心、理解和爱,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变形为外部表现特征,以弘扬游戏精神和解放当代儿童心灵为内在艺术旨趣开拓了中国当代童话的艺术想象空间,把童话发展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成了孩子们能够在其中自由飞翔的梦想世界。由此,笔者觉得,郑渊洁似乎比张天翼更深入进了儿童内心的世界,更懂得怎么打动孩子们的心,这就不难理解,比起王葆,皮皮鲁更易虏获孩子们的心了。

[1]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M].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3.

[2]章 颖.郑渊洁的童话创作散论[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0(1):52.

[3]金燕玉.中国童话史[EB/OL].http://www.du8. coml/,1990.

[4]王 蕴.论郑渊洁的童话[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32.

[6]别林斯基.新年礼物[M]//俄苏作家论儿童文学.郑州: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1.

[7]郑渊洁.皮皮鲁和童话节[M]//郑渊洁.皮皮鲁遥控老师.北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106.

WANG Bao and Pipinu—comparison between Two Urchins Created by ZHENGYuan-jie and ZHANG Tian-yi

YE Zhi-Fen
(Quanzhou Licheng District Teacher Training School,Quanzhou 362000,China)

ZHENG Yuan-jie and ZHANG Tian-yi are well-known contemporary children’s literature authors.Their fairy tales are popular with the majority of children and children’s literature.This article probes their differences in their writing between the two authors in 4 aspects: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two naughty children shaped by them;through combining with writer’s person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and through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good boy”,different concerns on children’s characterization and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perceptual illusions.

WANGBao;Pipinu;ZHANG Tian-yi;ZHENG Yuan-jie;naughty children

book=81,ebook=65

I206.7

A

1008-4738(2010)02-0081-04

2010-02-20

叶志芬 (1970-),女,泉州市鲤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王葆张天翼皮皮鲁
宝葫芦的秘密(二)
宝葫芦的秘密(一)
宝葫芦的秘密(三)
我找到了宝葫芦的秘密
讲故事会联想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串讲之讲故事的秘诀
《皮皮鲁外传》读后感
习作点评
中国篆刻(2017年1期)2017-02-09 08:57:07
天上不会掉馅饼
徐书航给皮皮鲁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