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现营
事业单位是不以生产经营和赢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性服务机构。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不以生产经营和赢利为目的的、政府投资兴办或社会投资创立的社会公益性单位,它的财务特性是合理的费用耗费,以合理的耗费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从管理内容、管理要素、管理层次上设计更能适应新形势的体系。
(一)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单位的领导不重视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内部控制系统尚不完善。内部审计是组成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但有些事业单位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的岗位,但却安排一些不懂财务和审计的人员来担任这方面的工作,有一些事业单位甚至没有设置内部审计岗位,这使得内部审计监督质量没有办法得到保证。一些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之间除了存在正常利益关系以外还存在其他利害关系,使得主管部门监管功能缺失,放松了对基层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由于对事业单位缺少了有效的监督,导致了一些事业单位出现很多违规现象,也导致了单位中的领导者和财务管理人员财经法纪观念淡薄,财务管理信息失真问题日益严重,这都不利于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
(二)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1、基层事业单位受人员编制、工作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往往对预算编制缺乏足够的重视,直接表现为预算编制时间仓促,预算编制程序简单,审批不严谨,程序缺乏规范性。事业单位未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财力可能,逐项计算编制,编制预算时未按轻重缓急测算每一级科目支出要求,造成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合理。
2、预算编制脱离实际,虚报、冒报。单位并没有根据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及本年度事业计划和财务收支状况,实事求是地提出本单位本年度各项收支的预算建议数,接受“两上两下”的审批,而是以同级财政部门界定的具体财政补助上限加上事业单位的其他收入和支出为标准编制预算,经费安排上缺乏可靠依据,预算编制数据脱离单位发展实际,造成执行与预算脱节。
(三)财务管理混乱,人员素质偏低
1、财务人员兼职太多。事业单位有明确的人员编制限制,由于职能设置、工作分析、人员配置等管理问题,一些事业单位内部出现一部分人员闲置、一部分人员多职兼任的问题,造成财务人员兼职太多太杂,任务重;如果编制人员中有几人不能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就会导致财务工作人员任务重,财务人员往往疲于应付各项工作,出现财务问题在所难免。
2、财务人员本身素质偏低。具体表现为学历层次不够高,专业技能水平欠佳,没有参加相关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应资格证,知识缺乏及时更新等。因此,工作仅仅停留在账表处理等日常事务上,按部就班,长此以往,责任意识淡薄,使得单位财务工作不能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
(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有效的控制。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投入,国家是事业单位净资产的终极所有者,但国家并不要求偿还其提供的资产,也不要求分享经济上的利益,而是将这些资产交给公共事业单位自行经营和管理。国家对其投资,但并不对其进行财务管理。事业单位一般对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投入表现积极,对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研究相对不足,造成投资的所有者缺位,资金使用管理薄弱,导致资源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少数单位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修费居高不下。
(一)适应环境,树立新观念。观念影响行为的方式,财务体制的变革需要与管理观念的更新相配合,否则,即使再好的制度设计也无法得到应有的运用。面对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应当形成“效益观念”,即以绩效为导向,树立开放意识、效益意识。既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再局限于预算资金收支的管理。那么,克服被动等待、一味依靠的思想就应该被遗弃,走积极开创新局面的路子,这就成为观念创新的重要方面。如事业单位中的高校如果能够具备效益观念,就会多方广开财源,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为加快教育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二)建立有效的相互约束机制。事业单位要在国家宏观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对现金的管理、财产的审批、审批权限的分配、财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制度制定要体现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即制度的制定必须结合单位实际,不能生搬硬套,内部财务制度的条文在表述上应尽量通俗易懂,操作方便,并与日常会计核算的实务紧密联系。应用完善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财务行为,减少或避免各种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发生。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不相容职务一定要分开,保证资金安全。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还应经常对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当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有变动和修改,或评价发现内部控制出现薄弱环节时,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
(三)做好财务会计基础工作
1、提高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单位领导对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是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根本保证。单位领导要不断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提高法制观念,增强执行《会计法》的自觉性,认真履行法律规定的职责;加强对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层层落实责任,使会计基础工作真正得到落实;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地位,保障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教育干部职工理解、支持、配合会计人员的工作,为财务部门实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和稽核制度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3、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会计基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计人员应加强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会计监督,坚决抵制各种违法违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