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探析

2010-08-15 00:55赵懂锋陈元芳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农民

赵懂锋,陈元芳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探析

赵懂锋,陈元芳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农村人力资源作为一种基础性资源,规模巨大,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加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有着现实指导意义。

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现状;原因;建议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1.农村人力资源数量状况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数量巨大,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统计结果显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32%,乡村人口为72 135万人。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的更加明显,加之国家对农民工进城的一些惠农政策直接导致非农业劳动人口呈逐年递增趋势,农村劳动力人口不断下降。尽管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基数较大,但在现有农业劳动生产率状况下,农村劳动力过剩也只是表现在农闲季节,农忙季节仍显人手不足[1]。

2.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状况

人力资源质量状况主要表现为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低下。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随着我国的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但是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资料表明,2007年我国人口粗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17%[2]。2002年我国农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6岁以上农村人口总数比例为6.57%,城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城镇总人口的31.83%;农村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到6岁以上农村人口总数的70.56%,城镇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到56.83%;农村的文盲率为12.87%,城镇的文盲率为5.44%。农村女性的受教育情况,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女性约占33%,文盲率却几乎占到了整个文盲率的70%[3]。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农村与城镇之间在受教育程度上差距很大,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城镇人口,农村女性平均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男性。

3.农村人力资源结构状况

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长期受阻主要成因。主要表现在:一是粗放式农村经营结构占主导地位,缺少基本的技术含量,导致大量人力资源的技术性闲置,同时也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如对环境的破坏,对可持续经济的制约等;二是农村人力资源性别及年龄结构失衡对提高农村劳动生产力的影响,如女性人口增加、“留守”儿童及老年现象的出现;三是农村人力资源知识结构矛盾突出,一些有创新精神和才能的优秀青年大部分外出从事非农产业,导致农村大量的可利用人力资源外流;四是地区人力资源结构不平衡,中部与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不均衡,平原地区与高原山区的人力资源结构不均衡等。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寻

1.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偏低

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偏低直接制约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持续性发展,甚至已经深刻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接受教育的意识淡薄,他们在农村千百年来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大背景下,缺乏发展意识,缺少竞争精神,对于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缺乏理解;二是政府财政投资力度不够,宣传工作不到位,造成了教育过程中的资金短缺以及重视程度的不足;三是农村教育体系不完善,从全国范围看,职业技能培训在发达地区的水平本来就不高,而在落后的农村则更低,至于农村高等教育更是为零,且文盲人口占有很大比重;四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教育投资并不理想,作为教育投资主体的家庭既缺乏应有的投资能力,也少有投资意愿,其重要原因是农家经济并不宽裕。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虽有较大提高,但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资料表明,2008年我国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 76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78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4%[4]。可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低,收入增长缓慢,而且农民消费支出的大部分用于食品支出,恩格尔系数达43.7%[5]。与此同时,我国教育费用屡创新高,农民的低收入和教育的高收费,限制了农民个人和家庭教育投资的能力。加上教育投资回收的长期性,更使农民对教育投资望而却步。

2.法制观念淡薄,思想意识相对滞后

一方面,农民长期缺少法律知识,虽然农村“普法”教育不断进行,但成效甚微,对于一些纠纷的处理常常运用旧有的传统方式,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解决问题,往往出现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尽管我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已经60年,改革开放也已走过30年,但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因循守旧的封建思想在农民中依然比较浓厚。他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对新生事物的适应性不强,融入现代经济社会的能力较差,不少人甚至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思维中,这些因素直接阻碍着农村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

3.对农村妇女地位重视不够

由于中国长期封建思想的影响,农村妇女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尽管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政府在提高妇女地位方面做了大量的政治宣传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但农村妇女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精神文化生活单一、生活积极性不高,仍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4.农村人力资源身体素质差

眼下,虽然各级政府正着力推进农村医疗合作改革,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身体素质,但是下列因素仍然阻碍着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发展:一是尽管政府的各项农村医疗政策很多,但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农村医疗卫生管理机制并不健全,医疗卫生管理秩序仍旧混乱;二是由于农村人口的不良卫生习惯导致一些疾病的产生、传染病的蔓延,极大地影响着农村人口的身体健康水平;三是农村医疗条件有限,医护水平不高,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四是地方政府和农民对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认识缺乏一定的高度。

5.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

这与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偏低有直接关系,也是对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一种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劳动者自身的科技文化水平低,专业知识匮乏,不具备与城市职业相匹配的岗位素质;二是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秩序混乱,缺少必要的组织形式,造成我国农村劳动力市场秩序的混乱;三是受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与制约,城乡人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加剧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困难。

6.农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

农业技术地位的低下及农业生产中对农业科技的忽视,直接导致农业技术人员地位低下,少有的农业科技人员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形成农村基层农技人力资源短缺的恶性循环,不利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关资料表明,建国以来,我国农业院校培养了约130万大中专毕业生,只有40多万人留在农业系统,而在农业第一线从事农业技术的只有15万人[6]。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致使大多数农村科技研发成果停留在科技人员的“实验室”或科研院所的理论研究上,未能很快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其中的“瓶颈”,就是农民科普知识的欠缺,以及农业生产第一线科技推广人才的匮乏。

7.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体系不完善、欠规范

从制度建设层面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体系,缺少必要的制度引导和法规支持,已有法规缺乏系统性、规范性,未能“成龙配套”。在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盲目性,人才培训缺少计划性,人力资源开发与供需的脱节现象严重。

三、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建议

1.注重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关系到农村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从现阶段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基础教育:一是提高农民对教育的认识,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借鉴国际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做法,尽快实现12年义务教育;二是进一步完善办学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力争做到城乡教育的教学力量均衡、教学秩序稳定、教学方法科学;三是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只有政府出台政策,通过一系列措施,如教师工资的集中支付管理、实施扶贫工程、建立基础教育专项资金等,促进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逐步形成;四是重视边远地区的农村教育,使义务教育更加公平化;五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只有提高农民的职业教育程度,让农民掌握一技一长,为农村培养更多的实用科技人才,才会让农村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村人力资源就业减压

目前解决农村人口就业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必须加强和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建立相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盲目流动;二是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提供信息咨询、劳务输出、培训转移等各种措施引导农民实现充分就业;三是从农民自身条件出发,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民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竞争力;四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近安置;五是着力调整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村人力资源的转移渠道。

3.重视农村妇女就业问题

妇女在经济上的独立是提高社会地位的重要方面,农村大量的留守妇女是一支可以充分利用的人力资源。由于她们文化水平不高、职业技能欠缺,外加身体和生理条件,直接影响农村妇女就业。要探索出适合农村妇女的就业环境,提高农村妇女就业率。一是引导农村妇女从事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行业;二是积极支持她们从自身实际出发自主创业;三是政府通过专门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就业能力,拓宽就业面向,增强农村妇女的就业适应力。

4.加强农村人力资源资本化观念的“渗透”

通过有力措施,引导农民接受人力资源“资本化”观念,增强商品与市场意识,这对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将是一个质的改变与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与使用以“商品”或“资本”形式出现,对人力资源利用采取精确的货币计量,让农民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与使用得到实实在在的资本报酬,给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5.加强对农民子女的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素质

从总体上讲,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和切实有效的解决,这是导致农村人口整体素质低下的一个关键的隐形因素。要通过对农民子女的教育引导,提高农民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从根本上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大发展,从根本上治理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弊病,实现农村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1]陆 晗.对我国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技,2007(29):9423-9424.

[2]国家统计局.2007年我国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8.4年[EB/OL].[2008-3-18].http://www.tj.yc.gov.cn/.

[3]许荣祥,皮芳辉.我国人力资源资本投资积累的现状与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4(12):151-152.

[4]陈锡文.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元比07年增621元[EB/OL].[2009-2-2].http://www.china.com.cn/. [5]王为农.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变化趋势分析[EB/OL]. [2009-10-20].http://www.cei.gov.cn/.

[6]王疐瞳.透视人才结构失衡问题[J].党政干部学刊, 2004(7):1-2.

Analysis of th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Rural Human Resource

ZHAO-Dong feng,CHEN Yuan-fang
(School of Economics of 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434020,China)

China is a big country both at agriculture and human resources.For a long time,rural human resources,as a basic resource,are influenced by the dual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he traditional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And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 in rural areas are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u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rur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rural human resources;management development;status;reason;advice

book=47,ebook=53

F323.6

A

1008-4738(2010)02-0047-03

2009-12-20

赵懂锋(1985-),男,长江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推广、农业财会;陈元芳(1955-),男,长江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会计教育、内部控制。

猜你喜欢
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扶贫车间+儿童之家 助力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增收
饸饹面“贷”富农民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农妇与主妇: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村妇女
人力资源服务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