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峰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浙江台州 318000)
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农村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之我见
王益峰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浙江台州 318000)
在农村未成年人道德建设过程中,家庭环境差,教育问题多;学校教育重视智育忽视德育;农村社会文化设施落后,文化活动匮乏。为此,我们要提高家长素质,改善家庭教育环境,端正学校教育理念,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净化农村社会环境,积极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举全社会之力,共同推进农村未成年人道德建设。
道德建设;农村;未成人
清明回老家,见村头聚集着四五个流里流气的青年,叼着烟,头发染得黄黄的,衣着很是夸张,亲戚告诉我:“村里某某人的儿子王某和这几个人一起加入了一个犯罪团伙,在城关实施盗窃的时候,被抓获了,王某被判刑了,这几个人因为年龄没到,被放出来了。”我震惊了,因为我的老家是一个只有 40户人家的小村庄,全村的未成年人总共就只有 23个,再看看其他未成年人,称得上品学兼优的就只有一个,这一个,完全是凭借着自己天生的悟性、自觉成才的。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农村未成年人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为此,笔者以自己接触到的农村未成人道德建设的现状为出发点,概述了自己对农村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感悟。
(一)家庭环境差,教育问题多
1.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状况令人担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于是在中国出现了特有的农村留守子女现象。在我们台州,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或经商,他们的孩子主要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为抚养,也有的是将孩子寄宿在老师家。这些留守子女,尽管不会出现经济上的困扰,但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农村留守子女一方面在学习上因缺少必要的指导而感到无助,另一方面,与祖辈间因认知代沟、心理代沟而缺少沟通,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于是少数留守孩子厌学、逃学,乱花钱,爱上网,甚至有偷窃行为等,成了“问题孩子”。
2.农村的独生子女新一代的健康成长成为教育新课题。1978年以后,全国全面开始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浙江省农村的计生政策是:如果第一胎是女的,允许生第二胎。所以,在浙江农村的独生子女,以男性居多。再加上在农村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这个男丁就成了全家的香火延续的希望,所以这些独生子女们往往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长辈们过多的溺爱、纵容,使这些孩子从小就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私自利、游手好闲的恶习。
3.家长自身的素质、教育观念的落后使教育面临尴尬。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在农村家长的素质很难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我所在的行政村,65%的家长只上过小学,22%的家长上过初中,只有不到 3%的家长接受过高中教育,还有 10%的家长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的思想意识受到落后、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笔者问一些农村家长他们“最关心孩子哪方面的发展”的时候,50%以上的家长回答是学习好不好。其次,很多家长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在笔者与一些农村家长接触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就是:“我的孩子交给学校,就全靠老师教了。”最后,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始终信奉着祖辈们的至理名言——“棍棒之下出孝子”,对孩子动辄打骂,这严重伤害了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他们人格的扭曲。许多孩子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害怕和父母沟通,性格变得怪异,行为不羁。
这些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已经成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障碍。
(二)学校教育不力,重视智育忽视德育
一方面,绝大多数的老师和学生都认为读好书是将来有作为的唯一出路,而且在农村,一直以升学率来衡量学校的声望和地位,所以在农村的学校,学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校的教学也仅仅停留在学生的学知识上,忽略了德育。另一方面,农村周围的中小学受经济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学校基础设施薄弱,办学条件差,教师数量不足且整体素质不高。少数教师在对待学生问题上,动不动就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学生,不但没有做到言传身教,反而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心灵。
(三)农村的社会文化设施落后,精神文明建设匮乏
在很多农村,基本上没有书店或报刊亭 (栏),没有图书馆,没有专门的思想文化教育、宣传场所。农闲时,走进农村,看到最多的是三三两两的麻将桌,甚至可以看到有些妇女抱着襁褓中的孩子打麻将,难怪有些孩子长大后最先认得的是麻将牌上的字。生活在家庭与学校教育空白地带的孩子们,由于社会、文化生活的匮乏,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电视、网络上。由于未成年人分辨是非能力、控制自身行为能力较弱,父母又缺乏正确引导,电视、网络上的暴力、色情影响着他们骚动的思想。
(一)统一意识,使家长和社会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
我们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以及基层组织进行切合实际的宣传,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加强对子女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这种竞争,不只是知识的竞争,还是包含思想道德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取胜,不仅要有好的成绩,还要有好的思想道德和品质。所以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不够的,不少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最后走上吸毒赌博盗窃的犯罪道路,家庭德育的欠缺是其重要原因。我们只有在思想上说服农民家长,才有可能让农民家长们在对子女的思想道德培养上花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多的行动。
(二)成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培育良好的家庭环境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家庭生活在儿童生活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在人的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1]每个孩子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必须要肩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因此,政府、各级教育结构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联合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转变农民的教育观念。“家长学校”要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服务,主要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法制法规教育,比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便于家长对孩子进行遵纪守法的启蒙教育;二是儿童心理发展知识教育,帮助家长掌握儿童心理成长的规律,便于家长更好地把握、教育孩子;三是家长形象教育,教育家长要当好孩子第一任老师,教子育人,为人师表;四是经验信息交流,由他们互相交流学习心得育子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一致性,实现教育的全员性和全面性。
(三)端正学校教育理念,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
学校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首先,学校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制,做到每位教师、每个科目每节课都适时进行思想教育,确保德育工作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其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是非、美丑的判断,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影响。因此,也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教师的言行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四)移风易俗,净化农村社会环境
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台州是全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台州的很多乡镇是较富裕的,我们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去净化农村的社会环境。首先,政府要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这个包括一系列的文化下乡活动,可以是演出,也可以是知识讲座、画报展览等形式,倡扬积极、健康的文化理念;其次,要加大对农村的基础文化设施:比如电影院、图书室,一些体育健身器材,如篮球场、乒乓桌等。再有,可以组织一些农民的活动,比如村际之间的球赛、外出旅游等等,丰富他们的闲暇生活。当农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在麻将桌旁,电视、电脑旁流连忘返了,我们的农村社会环境也就可以净化了。
(五)积极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作用
自 2008年开始,浙江省就按照中组部的规定,选聘 30周岁以下的应届或往届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这些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能力,年轻而富有朝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由于他们刚走出校门,与未成年人极易沟通。所以,笔者认为,由他们负责、指导、参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会更有成效。建议大学生村官可以建立本村未成年人档案,成立一个德育工作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制定德育实施方案,同时监督德育方案的实施,从各方面保障德育工作顺利地开展,从而促进农村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大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更是大事中的大事。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由于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因此,我们要举全社会之力来共同完成这项事业!
[1]王川.西方经典教育学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250.
(责任编辑:孙大力)
D432.62
A
1001-7836(2010)03-0105-02
2009-12-21
2009年度台州市社科联立项课题《台州农村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研究》(09YB03)的阶段性成果,主持人:王益峰
王益峰(1977-),女,浙江三门人,讲师,法学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三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