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骏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 150080)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新时期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教师专业化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要想使教育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素养势在必行。
(一)教师专业化含义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师专业化的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目前我国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还处于举步维艰阶段,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化意识不强:当前我国不少教师还没有形成“教师职业专业化”意识,没有把教师职业当做一个实现自我的职业。不少教师从事教师工作的热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相当一部分教师把教学工作当做是一种枯燥的、重复性的劳动,工作缺乏主动、创造精神,更有甚者是得过且过。
2.专业化能力薄弱:部分教师教育基本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部分教师按部就班,安于现状,缺乏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对于作为教师应提高的基本能力,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教育手段,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组织教学与管理的能力、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班级偶发事件的能力等,不能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甚至将其理解为会给自己的工作增添负担。
3.专业化知识陈旧:当前我国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还是依靠师范院校的培养,由于较强的专业性划分,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从事教学工作后,只关心本专业的知识,对于教师所必需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既不愿去学也不愿去用。新教师如何从事教学工作、如何能够做好教学工作,主要是从老教师那里汲取经验。对于那些已步入正轨的教师来说,日常繁忙的教学工作及教学压力,使他们只能凭以往经验开展教学,对于自己专业化知识的更新和研究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往往关注不够,导致教学中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也空前高涨,因此这种通过经验的传授逐步掌握专业化知识的做法显然已跟不上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4.专业化研究不足:大部分教师教育科研意识较弱、教育科研能力较差,只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重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搞教育科研,甚至把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对立起来。不少教师每学期的教学总结流于形式,质量低下,缺乏理论指导,教学论文的写作也是敷衍了事。对于那些旨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教师再教育与培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或避免、或勉强应付,根本没有将其作为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机遇看待。
以上几方面是我国教师专业化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使我国的教师专业化水平滞后于其他国家。教师专业化能力的欠缺已严重影响到教师职业的未来发展,因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必须提到我们教育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否则将影响到教育乃至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
(一 )教师素质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且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其构成要素主要有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身心素质等等。
(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有高尚的师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树立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才能在更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上自觉要求自己、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要具有崇高稳定的职业理想。
2.加强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育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是一场从教育思想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深刻变革,教师作为具体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进一步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树立起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适应教育时代的教师应该具有合理的不断完善的专业知识。素质教育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应局限于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学知识,还要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教师应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师教育行为的科学性、艺术性和个人独特性。
4.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要适应素质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创新,教师专业能力也要创新。教师在具备传统基本教育能力的同时,还要有创新设计能力、分析教材能力、反思能力、准确评价学生能力、自主评价能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等等,教师要有复合型的能力才能使教育可持续发展,做素质教育新时代的教师。
第一,知识更新能力。教师是文化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应把握时代的脉搏和素质教育新课改的方向,要终身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第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掌握教育技术能力,还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第三,教育科研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角色要有转变,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反思实践者。教师要善于研究,要有教育科研的能力,加强自身专业化发展。
第四,善于合作交流的能力。合作交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师生合作交流、与家长合作交流、与专家合作等。要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合作的力量,对学生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第五,教师要有健康的身心素质。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身心素质是现代教师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健全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有健康的身心素质,教师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是一种教育才能,也是巨大的教育力量。有健康的身心素质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教师自我专业发展。
高尚的思想道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构成了教师素质的一个整体框架。当然,它们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有机联系的。教师整体素质直接影响了教育改革的成败和教育质量,因此,必须站在战略高度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专业化是一项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现代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做复合型能力的教师。教师要树立学习目标,与有经验的专家、老师多交流、多学习,在与学生共同探究中学习,在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中学习。学校应优化教师培养的环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空间和机遇。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我们应强调发展模式的多元化和成长方式的多样化。所谓多元化,是指从教师现有发展水平出发,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提出最切合实际的专业化发展要求,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教师的专业多元化和教师素质的多样化是现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徐宇清,张崇脉.现代教师素质略论 [J].教育探索,2001,(12).
[2]邓涛.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 [ 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3]乔仁洁.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析 [J].当代教育论坛,2007,(9).
[4]周卫东.略论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当代教育论坛,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