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中“论学取友”思想对现代大学教学中师生和生生关系的启示

2010-08-15 00:48孙家伦王安全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学记师生主体

孙家伦,王安全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银川 750021)

《学记》中“论学取友”思想对现代大学教学中师生和生生关系的启示

孙家伦,王安全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银川 750021)

《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誉为“教育学”的雏形。其教学思想对我国现代大学教学有许多值得继承、借鉴之处。在分析现代大学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现状后,得出《学记》中“论学取友”思想对现代大学教学中师生、生生关系的启示是:充分体现师生间的主体间性关系和加强合作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共事能力。

《学记》;“论学取友”;现代大学教学;师生;生生;启示

《学记》是儒家经典《礼记》49篇中的一篇,它兼采先秦各学派的思想观点,但它属于思孟的哲学和教育思想的范畴,所以“论学取友”思想是在孔子教育思想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在我国,儒家从孔子开始,一脉相承,都把朋友的辅助看成教育和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论语》开宗明义就提出了“以友辅仁”的教育思想,“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即把“友”作为一个环境因素,要求学生慎选居处以便受到良好风气的熏陶(《论语·里仁》)。《学记》全文 20章,凡1229字,讲交友的事凡七见 (如,“一年视离经辩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大学之法……相观而善之谓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等等)。荀况论“亲友”并见于《修身》、《劝学》、《性恶》、《大略》诸篇。并且在儒家经典中,如《易·兑》、《说苑·杂言》中都讲到了交友的问题[1]。

一、“论学取友”的含义

《学记》中“论学取友”思想的主旨是着重强调“友”对一个学习者的作用,其重要性的论述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的。从正面看,即“益友”对“论学”的促进作用。“益友”在这里指对自己有益的、好的朋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学相长”。陈桂生在《〈学记〉纲要》中说:“其中之‘教’,非限于教师之‘教’,其中之‘学’,亦非单纯向师求教,尚存在弟子之间的互学互教。因‘亲师’、‘取友’同为求学之道。”[2]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生生之间,如果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教学中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就可以实现教学相长。第二,“相观而善之谓摩”。意思是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间、朋友间的互相观摩,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起到促进学业和道德修养的目的。第三,“叩问之学”。它强调在教学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问答也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和答表明教学的主动权在教师一方,即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但也不排斥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和相互关系。

从反面看,即“损友”对“论学”的阻碍作用。“损友”在这里指对自己造成坏的影响的朋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表明在学生增长知识过程中,光靠书本还不能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有同学之间的辅助。如果缺乏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知识就不容易得到增长。第二,“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即平时安于与表现不好的同学结伴为非,就会违背师长的教诲;三朋四友,尽谈不正经的事情,就会走入邪道以至荒废学业,这同样表现出朋友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作用和力量[3]14。

简而言之,《学记》中“论学取友”思想表现为朋友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目的是通过选择好的朋友,使好朋友间相互切磋、相互帮助、相互影响达到“论学”的目的。而且有关交友的事实际上也是为师的事。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接近益友,也有责任使损友转化为益友。它反映了教学中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关系。

二、现代大学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现状分析

虽然在我国现代大学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一)现代大学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现状分析

现代大学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是主宰者,扮演着“绝对权威”的角色。其行为一般是指令性的,其“权威”的地位不容学生侵犯,其观点即为“真理”,其要求即为“法规”,其评价即为“裁定”。虽然在现代大学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有所减弱,教师的民主、平等意识有所增强,教师有时也以“启发”、“诱导”等方式取代“强制”,但运用这些方式的目的仍在于将学生的思维套入教师预设的价值框架,教师力图对课堂教学活动加以全方位的控制[3]26。第二,部分师生之间冷漠隔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学生不断增加,教师数量总体趋于紧张,使得教师教学工作压力增大,加之高校教师科研工作及其他工作的压力,很少有精力和时间来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正如日本中央教育学会在《改善大学教育》的咨询报告中提出的:“随着学生人数的急速增加,使得正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感情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此外,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不像中小学生那样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缺乏与教师之间交流、沟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之缺乏必要的交流时间和场所,使得学生疏于与教师交往和沟通。这种教学方式否定了教学的真实意义——交往与对话,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和主体性能力的发挥。

(二)现代大学教学中生生之间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大学为了迎合日益竞争的社会,在其教学过程中时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个人主义的、竞争性的教学特征是把一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其他人失败的基础之上,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起了“要么你上,要么我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一种被扭曲了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这种竞争意识和利己行为如引向极端状态就变成了敌对意识。由于优胜者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都会成为失败者,这些败下阵来的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或者委靡不振,或者习气不良,就会更加自卑、孤独、封闭、相互嫉妒,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健全发展。这种过分强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大学教育,注定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未来的世界,所需要的更多的是合作与共处,是双赢而不只是竞争。历史已经证明:现在任何一项重大成果的取得,已越来越需要集体的力量和共同的智慧。

三、“论学取友”对现代大学教学中师生、生生关系的启示

要想理解什么是现代大学,就必须首先了解欧洲中世纪大学。因为现代大学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发展而来的。而且英国高等教育史学家哈罗德·拍金也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不理解过去不同时代和地点存在过的大学概念,他就不能真正理解现代大学。”[4]欧洲中世纪因其等级森严的封建制而为近现代具有民主思想的人士所憎恨,但当时的大学却又以教授自治或学生自治为后世称誉。时代发展到今天更应该要求现代大学以学生为中心。正如罗杰斯认为的那样:“学习活动要完全交给学生去支配,教师只为学生提供方便,提供咨询和平等的参加讨论。教师要做的不是考虑教给学生这样或那样的知识和技能,而是研究教学中的人际关系,设法调节好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学记》中“论学取友”思想对现代大学教学中师生、生生关系的启示是:

(一)充分体现师生间的主体间性关系

主体间性是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性与统一性,是在主体的活动中和谐共处的主体共同作用于客体而构建的主体间的关系属性[5]。课堂教学情境中提倡主体间性,既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中心说”,又对“学生中心说”是一种批判,而将教师和学生都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双方都以主体的身份出现在教育活动中,并且通过这种主体与主体间的教育活动促进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6]。把《学记》中“论学取友”思想应用到课堂教学情境中,是因为它把学生看做教学活动中的主人,教师则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确立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平等合作、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以及平等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生生关系。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是对话。当然,这种对话不仅限于一问一答,而是广义上的交谈行为,也包括教学中所有使用语言的互动行为。弗雷尔曾经说过:“通过对话,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不复存在,一个新名词产生了,即作为老师的学生或作为学生的老师。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持续发生变化,时而作为一个教师,时而成为一个与学生一样聆听教诲的求知者,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共同对求知过程负责。”[7]只有在这种学习方式下,交往双方的利益才能都被考虑到,双方才能够在没有任何外力强迫的情况下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且每个人试图获得的东西,也都可以在解释中重新定位、认识。其具体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正确的价值观(如择友观),并通过各种手段教育、引导、帮助学生转变思想,批判并放弃错误的价值观,接受正确的价值观。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完成思想转变,批判和放弃错误的价值观念,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并逐步重构自己的新的正确的价值观念[8]。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发挥出真正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学习上也就做了真正的主人。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虽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终究是外在的东西,是外因;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身心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依赖他们个人的努力,个人是内因。

(二)加强合作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共事能力

在我们所生活的现代社会里,越来越具有互赖、多元、冲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面对这种种的挑战,现代大学必须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的能力。因此,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 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其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重要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教育必须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即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事,学会生存。”我国现代大学里的大学生是由一些年龄相近、生理心理发展相似、受教育程度相同、知识结构均衡的青年组成的群体,他们作为学习者在整体上处于同一层次的知识水平,但是其个性、社会经验、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之间存在某些信息差距。正是这些差距提升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在合作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并为他们之间开展合作提供基础,从而学会理解、倾听、尊重他人,体会合作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合作是他们在社会、学习工作中生存的主要方式之一[9],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把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共处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形成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更是为了顺应现代教育更公平、更民主、更包容、更多样的趋势,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要求。

所以,把《学记》中“论学取友”思想引入现代大学教学中,并不是对目前教学中所采用的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进行彻底抛弃,而是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导向下,构建一种相互理解、相互欣赏而又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提高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又专注于生生互动的创造性运用。生生互动既可以使同等发展水平的同学之间达到有效的学习、互动;也可以使不同发展水平上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达到有效学习,提高发展水平,从而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

[1]高时良.学记评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72.

[2]陈桂生.《学记》纲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3):68.

[3]王秀丽.《学记》中“论学取友”思想对当代大学教学的价值[D].太原: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5]郭英,刘宪俊.师生交往:彰显教育主体间性的基本途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42.

[6]裴利萍,郭镜.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教育的关键——鉴于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思考 [J].平原大学学报,2006, (12):114.

[7]Freire.Pedagogy ofOppressed[M].New York,Continuum, 1970,(67).

[8]周晓三.《学记》的教学思想及其在当今大学教学中的发展[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2):87.

[9]靳玉乐.合作学习 [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110.

The Enlightenment ofXueji'sLun Xue Qu You Idea for Teacher-student and Student-student's Relationship in M odern Un iversities'Teaching

SUN Jia-lun,WANGAn-quan
(College of Education,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China)

Xuejiis the earliest academicworkwhich is devoted to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issues in ancientChina,which has been known as a prototype in the pedagogy.Its teaching idea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on teaching in modern universities.After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s between teacher-student and student-student in modern universities'teaching,it is proposed that the enlightenment ofXueji'sLunxuequyou idea for teacher-student and student-student's relationships in modern universities'teaching are fully embodying inter-subjectiv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awareness and cultivating the cooperative ability.

Xueji;lunxuequyou;modern universities'teaching;teacher-student;student-student;enlightenment

G40

A

1001-7836(2010)03-0032-03

(责任编辑:孙大力)

2009-11-30

孙家伦 (198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2008级硕士研究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王安全 (1967-),男,宁夏银川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

猜你喜欢
学记师生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游园学记——北京君谊中学国际部
《学记》的教育理想国——看《学记》教我们如何读经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麻辣师生
读懂《学记》,读通自己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