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慎花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 210097)
学会积极表露 促进孩子情绪健康发展
叶慎花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 210097)
家庭是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起点,家庭表露影响着儿童情绪的健康发展;父母要学会积极表露,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认知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为孩子情绪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情绪氛围。
家庭表露;幼儿;情绪
Denham等研究发现,能够产生较多表情和能够确认较多表情的儿童更受同伴欢迎[1]。Villanueva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越高,他们在同伴群体中越受欢迎[2]。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孟昭兰认为,情绪贯穿在人的一生,它是儿童呼唤亲人照料的信号,家庭和社会的感情呵护是儿童生存的安全基地,是儿童智慧发展、人格完善、健康成长的基础[3]。家庭作为幼儿情绪社会化的起点,家庭的教养方式、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子女情绪发展。家庭心理学的研究者们认为,个体很可能在家庭表露的大环境下,来组织自己对环境、他人、事件等的情绪反应,可能围绕家庭中频繁表露的特定情绪,如:高兴、悲伤、紧张、焦虑等发展其人格及情绪。本文探讨了家庭表露对儿童情绪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建立积极表露促进儿童情绪健康发展的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够对父母们有所启示。
家庭表露也称家庭情绪表露或情绪表达,是指家庭中口头和非口头的与情绪频繁相关的一种弥散性的特征及风格。也有的学者认为,家庭表露是指父母通过语言传达给孩子任何关于自己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内容包括性格、情绪、经历、观点、爱好等等[4]。家庭表露包括积极表露和消极表露两个方面,积极表露包括积极支配和积极从属,消极表露包括消极支配和消极从属。积极支配是指积极情绪的主动表达;积极从属则是指对他人指向自己的积极情绪或事件的积极回应;消极支配指主动发起指向他人的轻蔑、批评、指责、生气等情绪;而消极从属则主要包括对处于压力情境下的家人消极情绪的回应,如难过、哭泣、悲伤、尴尬等[5]。
Gamer等研究发现,积极的情绪环境有助于儿童获得更多的情绪知识,表现更多的积极情绪;反之,消极的家庭环境,则与儿童较少的情绪知识和较少积极情绪相连[6]。Bell认为,家庭表露代表了家庭环境的质量,对家庭中儿童的情绪表达、人格特点产生着重要影响[7]。Cassidy等研究发现,家庭表露对幼儿的情绪认知产生重要影响,可以显著预测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8]。国内学者邓赐平、桑标等人认为具有丰富情绪表露的家庭经历可能促进儿童的情绪认识,这种认识可能通过亲子互动或儿童模仿父母而获得;另外,父母富于情绪表露,孩子也有更多的机会认识自己的行为如何引发别人情绪反应[9]。刘爱芳的研究发现家庭中的消极情绪不论主动、被动,均对幼儿焦虑产生重要影响。消极表露得分高的幼儿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缺乏良好的情感交流和支持,家庭气氛紧张、压抑,缺乏表扬、鼓励和肯定,生活在这样的家庭表露环境下,幼儿容易感到无助、孤独,缺乏足够的爱及安全感,因此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10]。此外,还有许多研究表明,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及其同伴交往能力,与其父母的情绪调节能力密切相关,那些在同伴中情绪表现较积极的儿童,其父母的情绪表现也较积级。
综合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家庭情绪表露,无论是积极表露还是消极表露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若想促进儿童情绪健康发展,父母首先要学会积极表露,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情绪气氛,给孩子健康情绪的滋生和发展提供适宜的土壤。
1.父母要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
由于婴幼儿情绪调节能力有限,他们的情绪调节过程经常需要来自父母或看护者的外部支持,婴幼儿通过观察成人尤其是父母表达或控制自己感情的过程,逐渐形成自己的调节情绪的策略。Soami研究发现,母亲有情绪问题的孩子,在以后的社会学习任务中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绪和非常少的积极情绪,而且,儿童在情绪调节和控制方面表现出更多的不足,长期下去有可能置于情绪失调的危险中[11]。Cummings等研究发现当父母很难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和敌意时,儿童也往往具有同样的问题[12]。如一个父亲总是对着孩子大喊大叫,孩子会很快习得他的行为方式。每当父亲朝他大喊时,他也会以自卫的方式冲着父亲大吼:“你不能冲我大喊大叫,我要向妈妈告你的状。”可是,由于父母在生活中承担了太多的角色,他们内心充满着许多压力,有许多消极情绪在外面不能及时释放出来,许多父母便错误地把家当成释放消极情绪的战场,每当有愤怒和不快时家人便成了不快情绪的“替罪羊”。
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消极情绪可能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要学习一些恰当的表达消极情绪的方法。当处于愤怒、痛苦或焦虑状态时,不要任由消极情绪支配,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升华、自我宣泄、理性化等积极的应对方式来调适自己的不良情绪。其次,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要随意互相批评或诋毁,更不能谩骂彼此,尽量以理智的态度去处理彼此间的矛盾,避免给孩子造成消极影响。最后,当父母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往往心烦意乱,焦虑不安,无心关注孩子。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也要明白地告诉孩子,自己现在心情不好,不过过一会儿就会好的。而且要强调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这不是孩子的错,让孩子不要太担心。
2.父母要尝试将自己对孩子的爱表露出来
5岁的妞妞在爸爸妈妈的印象中一直是个内向腼腆的小女孩,她很少通过热烈、外露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情,有时父母出差在外,打电话给她,她也不愿意去接。可是,每次和舅舅通电话,妞妞都有说不完的话,而且经常会开心地问:“舅舅,你什么时候来看我,我好想你哦。”妞妞在父母和舅舅面前情绪表达的方式为什么会不一致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妞妞的父母和舅舅表达情感的方式完全不同。妞妞的舅舅是位感情较开放的人,只要见到妞妞,就会热烈地拥抱亲吻妞妞,用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将对孩子的爱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而妞妞的父母情感较内敛,很少用语言把对孩子的爱表达出来。
父母如何向孩子表露自己的爱呢?首先,父母要增加与孩子进行身体亲密接触的机会。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语词表达出来的情感只有 7%的情感,50%以上的情感是通过身势语表达出来的,其余的 30%~40%的情感是通过话语的语调、声调和强弱的变化表达出来的。身体上的亲密接触是最有效、最容易让孩子感受到爱,也可以充分发挥父母对情绪调节“外部组织者”的作用,帮助孩子及时排解消极情绪,恢复正常情绪状态。如晚上入睡前一个甜甜的亲吻,孩子伤心难过时一个温暖的拥抱,遇到困难时一个有力的搀扶,都会带给孩子无尽的快乐和力量。通过身体接触,父母还可以向孩子表达其他重要的情感,表示同情(紧拉着孩子的手,轻轻拍拍他的手),给孩子以安全感(搂着孩子肩,手拉手),表示关心(给孩子整整衣服、抚摸孩子的小脑袋)等等。
其次,父母还要学着用口头语言将对孩子的爱说出来。如当孩子将心爱的糖果塞到自己嘴里时,一句“宝贝儿,你这么关心妈妈,妈妈好感动”会让孩子开心不已;孩子受伤时,一句“你受伤了,妈妈真的好心疼”,会让孩子温暖万分。父母细腻关爱的语言,不仅将自己的关心和爱明明白白传递给了孩子,还给孩子提供了一个积极模仿的榜样,让孩子知道怎样向他人适时表达自己的爱和关心等积极的情感。可是,有许多父母错误地认为爱孩子,就是给他吃好、穿好,尽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爱无须用语言表达出来。可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有些爱如果父母不表达,他是很难读出来的,父母的不轻易言爱有时甚至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认为父母不爱自己。
3.父母应该多与孩子交谈
一些心理研究人员认为,对全体年龄阶段的儿童来说能不能谈论自己的情感是衡量情商高低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孩子越是谈论自己的情感,越是尊重他人的情感,就越受同伴和成年人的欢迎[13]。最初婴幼儿与依恋对象之间情感交流的方式集中在拥抱、爱抚、以及简单的言语等,随着婴幼儿言语描述能力的不断发展,通过与依恋对象相互交谈进行情绪调节的方式不断得到应用。两岁以后,孩子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与父母谈起他们的情绪并尝试控制它们。父母经常与孩子交谈,孩子可以把情绪体验及时传递给父母。尤其是当孩子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时,父母的倾听可以给孩子的消极情绪提供一个突破口。另外,在与孩子交谈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具体情景、解释消极情绪对孩子的危害,以及如何采取简单的应对措施等,以后遇到消极情绪,儿童也才会有主动表达、积极求助的意愿。反之,当孩子处于愤怒或痛苦等消极情绪状态时,父母不允许孩子将消极情绪释放出来,而是一味地给予训斥或压制,这样孩子只能将不快情绪压抑在内心,或者以伤害自己的方式来排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如一位两岁多的孩子,经常拿自己的头去撞墙、甚至撞出血来。这么强烈的情绪反应背后是什么呢?是因为她有一个不善于和孩子沟通的妈妈。平时妈妈让她去刷牙,她不去,妈妈就强迫她去。妈妈说你要把玩具收起来,我们一家人要出去了,但她不愿意,玩得正高兴。当她有不开心、负面的情绪出来,小孩子不知道怎么化解,而她又想表达她心中的不满。她最后就运用头撞墙的方式表达内心的生气、不满和愤怒。
父母不仅要注意多抽出时间与孩子交谈,而且在和孩子交谈时还要注意自己说话时的语调和表情。如交谈时目光要专注地看着孩子,不要做与交谈无关的事情,说话的语气要放松、声音要温和自然,孩子在放松的环境中才会畅所欲言,消极情绪才会自然释放出来。
另外,父母在与孩子交谈过程中,还可以向孩子提供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教他们通过限制感觉输入(捂住眼睛或耳朵不去看或听令他们不开心的景象和声音)、自言自语(妈妈说她很快就会回来)或者转变目标(被排除在游戏之外时,寻找其他东西玩)等方式来减少消极情绪的唤醒(Thompson,1990a)。
[1]Dunn,J.,Brown,J.,&Beardsall,L.(1991).,Family talk about feeling states and children’s later understanding of others’emotion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7,448-455.
[2]Villanueva L,Clemente R,Garcia F.Theory of mind and peer rejection at school.Social development,2000,9:271-283.
[3]陈帼眉,邹晓燕,等.幼儿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谭锐,周晖.父母表露与青少年人际能力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
[5]Halberstadt,A.G.Family socialixation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nonverbal styles and skill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827-836.
[6]Gamer PW,JonesDC,Palmer DJ.Social cognitive correlates of preschool children’s sibling care giving behavior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4,30:905-911.
[7]Bell,K.L.Famliy Expressiveness and Attachment.Social Development,1998.
[8]Cassidy J,Park R,Butkovsky L,Braungart J.Famliy-peer connections:The roles of emotional expressivenesswithin the family and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emotions.Child Development,1992,63:603-618.
[9]邓赐平,桑标,缪小春.幼儿的情绪认知发展及其与社会行为发展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6 -10.
[10]刘爱芳.家庭表露与幼儿焦虑关系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1]Soami c,The development or emotional competence.The Guiford presNew York London:1999:79-130.
[12]Cunnings E M,Davies P.Emotional-security as a regulatory process in normal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pathology.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1996, 8(2):123-139.
[13]夏皮罗.孩子的秘密语言[M].白敬萱,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14]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M].吴颖,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561.
Active Expressiveness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Emotion
YE Shen-hua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NanjingNor malUniversity,Nanjing 210097,China)
Family i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s emotion and family expressiveness effect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emotion.Therefore,parents should actively express emotions and guide children to properly comprehend and express their feelings to build a good emotional atmospher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emotion.
family expressiveness;young children;emotion
G40-052.4
A
1001-7836(2010)05-0082-03
(责任编辑:侯秀梅)
2010-03-09
叶慎花 (1973-),女,江苏邳州人,2007级发展与教育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江苏教育学院运河分院心理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