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锦铌
(福建泉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女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以泉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为例
林锦铌
(福建泉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问题。艺术类女大学生的就业则进一步从侧面反映了国家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社会意识形态的认识程度等。那么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因素在影响艺术类女大学生的就业中起到什么作用,艺术类女大学生自身又应该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文章通过对艺术类女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促进艺术类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艺术类;女大学生;就业;因素;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率已经成为各高校办学的重要影响因素。我院美术学、音乐学等艺术类专业就业率也逐渐成为学生工作的难点,而学这些专业女性居多。女性与男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却存在一定差异,尤其突出的是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刻板、性别歧视,以及在男女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问题。面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现象,男女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有不同的评价和认识。
女大学生一毕业大多都处在第一阶段,虽就业参与率较高但自始至今都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来自社会的、学校的、个人的种种因素不仅使得女性在就业数量上深受影响,也使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难以提高。虽然,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男女两性生理及心理上几乎没有差别,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大学生自身,造成了女大学生在自我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低关注、低参与、低竞争、低成就。
性别刻板印象 (gender stereotype)是指人们有关男性或女性性别属性的相对固定的看法与观念。譬如,勇敢、坚定、临危不惧会被人称赞为具有真正的男子汉品格;温柔、贤慧、善良会被人认为具有女人味。人们有意无意的将这种性别印象应用于自身的行为和处事中,并以头脑中固有的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印象来分派男人与女人的性格特征、社会角色和职业等。性别刻板印象的普遍存在,会使人们对于性别群体的认知过分简单化,而且这种认知还有可能是错误的:它常常夸大群体之间的差异,而事实上,男性个体之间和女性个体之间的差异可能远比男女群体之间的差异大得多;它还往往被用来支持对某一群体的偏见和歧视,一方面使人们成为形式的奴隶,另一方面也很容易使得某一群体在自我证言中失去多彩的个性。
1.性别歧视普遍存在
西南政法大学最近组织的女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性别歧视。四成机关单位存在性别歧视,其中,政府机关居于首位,其次是事业单位,第三是国有企业。这种情况是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观念的影响。女大学生就业难不是表现在个体身上,而是在不愿意像接收男性工作者那样接收女性工作者一个潜规则的存在。这种观念的形成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已经形成一种固有的社会意识。
传统的女性社会角色和女性的家庭角色冲突。“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性别分工,造成女性的家庭角色教育和社会职业上的限定与充分就业选择之间的冲突。
2.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自新中国的成立以来,政府一直都在为改善妇女社会地位、生活条件、实施男女平等而做出努力,在相关的法律条款中也做了明文的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但它并没有明确规定若是不按此条规定执行会受到何种处分,一些企事业单位甚至有些政府部门依旧未执行。劳动市场所建立的“阶段就业”,虽体现的是对女性的一种人文关怀,但却在一定程度上给女性的再就业带来更多的困扰。
3.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
目前艺术类可以大致分为应用艺术类和纯艺术类,前者包括各种设计和制作以及表演等专业,后者则指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学、美术类专业。从市场需求上来看,应用艺术类人才的市场需求在增长,特别是动画、鞋类造型设计这类新兴行业需求较大;而传统艺术类毕业生特别是师范类就业渠道比较狭窄,目前市场上的这类师资需求比较有限。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促动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本科持续扩招。扩招现象出现后,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艺术类毕业生同全国一样承现大幅度增长趋势,以我院为例,2006年毕业生人数为 113人,2009年有 295名学生毕业,2009年和 2006年相比增幅达 161%。
4.缺乏全面系统的就业指导
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在大学生就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以及学院的职业规划和培训只是针对大部分人的情况,而未能很好地针对女大学生进行技巧、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没有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维护女大学生自身利益方面也缺少相应的保障机制。这些都构成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因素。
5.工资待遇低于男性
“女性占世界上人口 50%的比重,而她们的收入仅占全球收入的 1/10,对财富的拥有量还不到全球财富的 1%。”世界各地女性从事的工作不会比男子轻松,但收入低于男性。总之,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女性劳动者都比男性挣的少成为女性工作的特点。
1.女性本身特点
(1)女性肩负生育和照顾家庭的责任
女性因其生理机能而决定了一生中必然会经历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等特殊时。而女大学生毕业后,工作一段时间必然要面临着结婚生子的问题。女性一般参加工作没多久就结婚生育,尤其是怀孕期间工作不便,当孩子生下来后还要抽出大量的精力照顾孩子,这必然会影响企业工作正常运行,而男大学生上岗后却不存在这些问题。另外家务劳动也是现在大多数家庭女性所必须从事的。
(2)女性的心理弱点
大众网心理学家认为,女性在事业上容易失败,其心理占主导地位。最常见的四种是:过分的优越感;爱情取代事业;同性的嫉妒心理;不善于创造。社会认为女性不如男性,她们就默认这个事实,女性的这种自卑心理也导致工作中不敢突破创新,保守行事。在事业与家庭的天平上,女性的砝码往往向家庭倾斜。特别是结婚以后,女性会更多地沉溺于家庭生活,从而淡泊对事业、理想的追求。
2.艺术生本身的特点
(1)专业技能差距悬殊。在艺术类毕业生中,还出现了“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两个极端现象。专业素质过硬,创作思路清晰,又具有一定艺术才能和天赋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可以享受真正的“择业”。而另外一些学艺不精,大学期间度日如年的毕业生则很难找到意向单位,奔波于各类招聘现场。还有很多毕业生眼高手低,挑剔职业,因此错过了很多就业机会。
(2)严重脱离实际的心理预期。艺术专业的学生由于或长或短地经过一段时间的艺术熏陶,并且有强烈的专业优越感,再加他们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在就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有的甚至提出严重脱离实际的要求。例如,某艺术专业毕业生在和一所重点中学签约时,只因用人单位要求其第一年坐班,以加强与学生联系,而拒绝签约。因为他们不喜欢受约束,喜欢比较随性的生活。
(3)盲目自信与忧虑共存的心理。艺术专业大学生都要经过艺术考试和文化考试两关,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又使得自身的艺术修养得到很大的提高,他们在舞台经验、表现力、才艺秀等专业才能方面能有较突出的表现。在过高的就业心理预期驱使下,许多艺术专业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的条件与社会的需求,给自己合理定位,而是盲目追求高薪、高职或高福利。也有一些人云亦云,根据别人的建议未经过结合客观实际的思考使得理想与现实出现偏差。
但是同时大多数艺术生都讨厌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因为这样,他们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同时又由于她们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发展”和“为艺术而艺术”,从而阻碍了思想道德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所以在应聘中往往感觉自己的综合素质难以和文科、理科的学生相抗衡。他们一听毕业就发慌,还没有树立起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就业观。
(4)就业观念陈旧。有的女大学生受环境中陈旧的就业观念束缚,缺乏灵活的择业观念,导致了女大学生在择业中“高不成、低不就”,影响了就业的质量。很多女生把国家机关、学校等事业单位作为白己理想的工作单位,把“大中城市”作为理想的就业地区,不愿去偏远地区;部分女大学生认为只有高学历才能就好业,找到好工作。为了怕就业,考了研再考博。然而,目前即使获得高学历,如果没有真才实学特别是艺术类仍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从影响艺术类女大学生就业的各种相关因素看,女大学生的就业在相当长阶段中都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这类问题必须从角度思考,多方面入手,通过对国家法规的修改制定,对市场的监督,对教育制度的改革。同时,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是艺术类的女大学生也应该通过完善自身素质,转变就业理念,灵活就业渠道等方法来降低就业的压力。
加强女性自我意识与自身修养的培养,提高业务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女大学生在业务上如果不如男生,无论怎么宣传男女就业平等,强制用人单位接纳女生,他们总是不太情愿。囚此,学校要特别重视女生能力的培养,将她们与男生一同仁,不放宽要求。要让艺术生意识到自身的缺陷自觉投入的学习中需做到:
1.提高艺术类女大学生的思想觉悟。
①在艺术生中开展定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回顾与检讨;②在一定程度上自觉约束与控制自己的行为举止;③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摒弃低级的品位等从而提高自身修养。当然这决不是限制其个性的发展,而是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协调,促进艺术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有着自己的个性应该积极的倡导,同时也应该引导她们去适应这个社会,将自己的创造融入到社会中。
2.提高艺术类女大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花些时间与精力在文化科目的学习上,多思考,多探讨,多研究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与文化内涵,为祖国未来建设更好的出谋划策。
女性新观念主要指人的发展是以潜能的发挥为基础的;男人和女人共同承担社会发展的重任;女性的职业选择应以能力、爱好和社会需求为依据,而不是以家庭为依据。从整个性别角色的社会期待来看,法律上已确定了女性
的社会地位,社会观念上也逐渐接受女性对传统男性领域的冲击。女大学生自身要更新观念、自我完善。女大学生自己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被传统文化的“女性是弱者”的观念束缚,强化主体意识。在就业过程,应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机会。
正确定位、调整心态、把握机遇、瞄准长远发展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加入公务员队伍、去事业单位就业、去外企工作做一个白领,是多年来许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但在目前岗位需求总量萎缩的形势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单位同样也是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除了部分技术性岗位外,很多岗位并不一味强调专业的对口。
女大学生价值目标的实现、事业的成功都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在择业与求职过程中要消除“就业恐慌症”、克服自卑心理、依赖心理和依靠心理等不良心态;在严峻的就业态势下,要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把就业压力变成择业和就业的动力,保持积极的心态,赢得就业市场的竞争;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准确进行自我定位,将个人愿望与国家需要及就业现实结合起来,作好到基层或边远地区工作的心理准备。要降低职业偏好,包括就业地区、行业和岗位的偏好以拓宽就业领域和增加就业机会。
面对当前金融风暴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大学生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继续深造,以避开就业的低谷,为将来就业市场的回暖做好准备。
艺术类学生宽口径就业同样可以实现。因为艺术教育实践性强、操作性强,学美术的人不仅仅是在搞美术专业,有些已经成为相关专业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形象这些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像鞋类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都特别好。
另外,从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看,近年来企业单位的设计人员对创意人才的需求成为主体,而不是停留在简单地模仿。另一些时尚类专业的毕业生有的会选择自主创业,音乐表演、舞蹈学专业的有些毕业生会组建自己的表演团体或者成立公司,有些艺术类毕业生会组建自己的音乐制作工作室,视觉传达的毕业生也可以开办自己的广告公司等。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在智商并不比男性差。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研究等领域,杰出的女性不胜枚举,大部分职业岗位上女性比男性丝毫不差。如企业各种生产技术和管理岗位,机关事业单位各项业务、领导工作岗位,社会各项服务事业岗位等等,女性和男性一样可以胜任。
女大学生要比男学生更细心更踏实,容易在一家单位长期干下去,跳槽的情况明显少于心气高的男学生,所以有些单位更愿意招聘踏实肯干的女大学生。同时更要看到,在许多领域,女性有着男性不可比拟的特点:如女性一般心灵手巧、耐心细致、遵纪守法,女性更适合于发挥自身的各种特长,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总之,艺术专业女大学生是高等院校中一个独特的群体,虽然所占的人数比例不大,但对于祖国未来的建设却仍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虽然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但由于特殊的行业背景,其发展前景应该是比较乐观的。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体制改革与努力,不断加强艺术类女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相信她们会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1]王春光.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弱势问题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师,2005,(1)97-98.
[2]姜晓琳.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综述[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1),(第 7卷 53-54).
[3]邹兴平,艾楚君.高校“艺术类学生个性”的内涵及成因解读[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第 7卷第 6期 112-113).
[4]王莹华,许文彬.当代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2007-8-29-30.
Analysis of The Occupational Gender Stereotypes Factors Affecting Employment of Female Graduates——Use Arts School of QZTC as Example
L IN Jin-ni
(School of arts,Quanzhou NormalUniversity,Quanzhou 362000,Fujian)
Nowadays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as become a socialproblem.The employmentof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of arts reflects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spiritual,the awareness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and so on.Then what is the role playing in employment ofOccupational gender stereotypes for arts female students and how to improve the employ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by themselves?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female graduates of arts,finally it proposes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rough their own efforts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of female graduates.
occupational gender stereotypes;arts;female graduates;factors;counter measures
G46
A
1671-5004(2010)01-0099-03
2010-01-25
林锦铌 (1983-),女,福建泉州永春人,福建泉州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