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正,袁小鹏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北黄冈 438000)
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改革探索
方 正,袁小鹏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北黄冈 438000)
以罗田县三里畈初中、高中为研究对象,通过座谈访问、问卷调查、数据处理等方式,分析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地方高师院校和农村中学教师共同体的方式,共同探索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方案与路径。
课程改革;农村中学;作文教学
2009年,黄冈师范学院、罗田县教育局在罗田县三里畈初中、三里畈高中共建农村中学新课程改革试点学校。三里畈初中在罗田县初中综合实力处于前三名,在农村初中独占鳌头;三里畈高中是黄冈市示范高中,在罗田县农村普高中名列前茅。黄冈师范学院以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鄂东教育文化研究中心为依托,通过校地共建,学科对接的形式开展研究,了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中学的现状,探索地方师范院校支持农村中学课程改革的有效路径,以提高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推动地方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高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自2009年 9月至 2010年 5月,笔者采取座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所学校作文教学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问题不少,困难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程设计的理念与农村中学实际之间的矛盾 基础教育新课标在作文教学的理念设计上,强调生活作文的价值取向,在教材编排上按照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来进行。但实际上,在农村中学的孩子,真正走向自然、社会的机会很少。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在学校,由班级组织开展的走向自然、深入社会的活动基本为零。农村学生大多数时间主要在封闭的校园和虚拟的网络世界。在家庭生活方面,农村孩子的父母绝大部分在外打工,一般是一年才见一次面,有的甚至几年才能见一次面,家成了一个空壳,亲情缺失。在作文训练的体系上,很多一线老师认为现在的新教材,过分强调作文设计上的开放性,没有系统的训练体系。在表达上,过分强调自由、个性表达,结果“自由”变成了“自流”,抄袭、模仿之风盛行,思维缺席,细节丢失。许多农村一线老师感叹现在的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出现了“四无”,即“作文训练无体系,教师指导无方法,作文教学无效果,面对现实很无奈”。
(二)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资源匮乏 这是我们在调查中两所学校老师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在问卷调查中,老师们在回答制约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时,初中有36.4%、高中 29.4%的老师认为是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匮乏;在我们所列出的制约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中选项最高。在我们调查“在作文教学中您利用的作文教学资源有哪些时”初中教师中 5.3%的选择教材,21%的选择图书馆或阅览室,63.2%的选择网络,10.5%选择无资源可用;高中教师中 34.6%的选择教材,38.5%的选择图书馆或阅览室,26.9%的选择网络。很多老师抱怨农村中学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缺乏,他们都羡慕城里的学校,有那么丰富的作文教学资源可用。
(三)作文训练的方式方法单一 根据我们的调查,学生在回答不喜欢作文的原因时,初中有55.6%学生选了“对老师出的作文题目不感兴趣”,高中是 37.4%,在我们所提供的选项中都是最高的。在我们调查“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作文训练方式”中,67.9%的初中生和 35.8%的高中生最喜欢的作文训练方式是“自由作文”;39.3%的初中生和 39.6%的高中生最不喜欢的是材料作文。
(四)考试指挥棒对作文教学的影响重大在我们调查“您认为平时的作文训练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语文成绩影响如何”时,初中教师中有94.4%的选择影响很大,高中教师中 92.9%选择影响很大。由此可以看出,中学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平时的作文训练对学生升学考试影响巨大。正因为如此,很多教师把平时的作文训练与升学考试紧密挂钩,出现了考什么就练什么,不考就不练,忽视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写作基本功训练,一味猜题和押题。另外,在我们调查“你对完成作文后的态度怎样时?”初中学生中 7.3%人选择只看重分数,71%的人选择关注老师的评语,21.8%人选择主动修改;高中生中 25.3%人选择只看重分数,69.2%的人选择关注老师的评语,5.5%的人选择主动修改。很多学生在给老师的建议中,都认为老师的作文评定不能只看华丽的词语,而是要看作文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通过一年多来合作开展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改革试验,我们初步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体验。
(一)立足农村实际,大力开发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资源 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上,我们不能盲目“向城市看齐”,照搬“城市模式”,而是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优势。罗田是著名的“板栗之乡”,境内山川秀美,民风淳朴,人文荟萃,生物资源尤其丰富。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作文教学资源开发:
1.自然资源。罗田是典型的山区县,“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其真实写照。为此,实验学校将组织教师和学生调查罗田的气候,地形,物产,风景。重点包括 (1)生物资源的主要种类的调查,珍稀植物,如珙桐、珍珠黄杨的形状、颜色、栽培、保护、价值等;保护动物,如黄羊、穿山甲、金钱豹等的生理特征、生活习性、生存环境、保护措施等;罗田的著名特产,如板栗、甜柿、茯苓的种植与利用;罗猪的饲养与价值;罗米的种植与价值;罗田楚香酒及其消费市场等;(2)旅游资源的调查,主要是天堂寨、九资河的红叶、青苔关、天堂湖、薄刀锋、笔架山、凤凰岭、哲人峰等;(3)水资源调查,罗田的水资源分布、重点水库、重点河流的现状、对人体有益和有害的矿泉水、农村饮水的安全调查。上述三个方面的调查的教师通过暑期作业设计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回归资源,实地调查,撰写短文,培养学生关爱资源,热爱农村,保护环境,健康生活,建设家乡的品格和情感。
2.人文资源。(1)民风民俗资源,重点是婚嫁习俗,丧葬礼仪,建房与乔迁风俗,节日庆典等及其历史沿革和文化意蕴。(2)民歌,重点是罗田畈腔的曲目,如《放牛歌 》、《插秧歌 》、《摇篮歌》等的节拍、曲调、行腔的研究;九资河徐家冲民俗、特产、饮食;楚剧;东路花鼓;婚礼歌;上梁歌等。(3)名人,主要有徐寿辉的故事与传说;万密斋救死扶伤的故事;余三胜的梨园故事;④文化名人王葆心的勤学读书、爱国爱乡的故事;王葆心的经学、方志、史学、文学、编纂、教育等方面的学术研究。
3.图书馆与校园网络建设。发挥后发优势,建立电子阅览室,实现资源共享。(1)两所学校的图书馆 (至少图书室)建设,由罗田县教育局和两所学校完成。(2)校园网络和电子阅览室建设,黄冈师范学院网络中心、罗田县教育局网络中心共同完成。将由技术人员开发软件,为师生语文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做到让学生绿色上网。
在作文资源开发上,我们不能“怨天尤人”“消极被动”。德国青年卢安克在中国成功地进行了华德福教育模式实验,他说:“常常一提到素质教育,中国的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关键是否拥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而华德福教育却认为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至关重要”。他在反驳“很多农村学校手工课程被砍掉的理由是没钱”这种观点时说:“实际上,随处可见的黄泥就能捏出任何东西,而这样的课并不需要钱”。[1]从课程资源看,农村随处可见的“黄泥”和城市里的一些现代化教学设备在教育价值上则是同质的。
(二)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农村中学的实际出发,建立系统的作文训练体系 农村中学的作文训练体系的建立,既要满足升学教育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需要。在我们调查“你写作文的目的是什么”时,初中生中12.7%选择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30.9%选择为了升学、毕业考试,56.4%选择为自己所用、为将来就业服务;高中生中 28.3%的学生选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44.6%选择为了升学、毕业考试,27.1%选择为自己所用、为将来就业服务。调查结果与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是很相符合。因此,我们在建立农村中学作文训练体系时,在满足一部分同学升学的需要同时,要紧密结合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的实际,开发农村实用写作教程,作为学校的校本教材,培养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农民。回想我们的父辈、祖辈那一代人,念了几年私塾,读了几年小学,在农村就是了不得的人才,能写会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而现在的学生读了十几年的书,不会写字,更不会写简单的应用文,这样的教学现状亟待改革。
(三)改革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扎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在作文训练方式上,不能搞“一元化”。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想象文、自由作文等都要训练。根据我们的调查,无论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最喜欢的是自由作文训练,我们要倾听学生的呼声,要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其次,在作文批改上老师要有爱心和耐心。作文批改的过程实际上是老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过程,而不是给予学生冰冷的分数和机械的评语。不能为了完成批改任务,完成学校的量化指标,敷衍塞责,冷了学生的心。在我们调查“你完成作文后的态度怎样”70.9%的初中生和 69.2%的高中生选择的是关注老师的评语。我们在批改作文时要多用鼓励的语言和幽默的语言,鲁迅先生曾给许广平的论文《罗素的话》下过一段评语:“拟给 90分,其中给你 5分 (抄工 3分,末尾的几句议论 2分),其余的 85分都给罗素。”[2](P254)用这种幽默的语言既委婉批评了学生没有自己的见解,又保护学生心灵不受到伤害,比那种声色俱厉的责骂效果好得多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批改要有耐心,在这方面我们要向沈从文先生学习,汪曾祺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中写道:“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文章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3](P87-88)另外,要加强读写结合,突破作文教学中的难点。农村中学由于条件限制,学生的阅读面窄,这也是制约农村中学学生写作能力不高的原因。现行的中学教材,尤其是高中教材,除了教科书外还配有文学读本,文学读本选文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但我们很多老师,只教学生读教科书上的文章,把文学读本打入“冷宫”,或“束之高阁”,置大好资源不用。古人云“《文选》烂,秀才半”,强调的正是多读对写作的重要性。可见读写结合法依然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根据我们的调查,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农村中学的孩子,都怕材料作文,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学生阅读能力差,读不懂材料,我们老师要从读写结合入手,突破这一难点。
注释:
[1]曹保印.从儿童的天性出发 (下)—德国青年卢安克和他在中国的教育实验[J]中国教师.2003,(3).
[2]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汪曾祺.汪曾祺散文[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G623.24
A
1003-8078(2010)05-136-03
2010-09-09
方 正 (1973-),男,湖北浠水人,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
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黄冈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2010年度重点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肖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