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融入大学生时尚文化新思考

2010-08-15 00:51袁洪群范美香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时尚德育大学生

袁洪群,范美香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全面准确地把握新时期大学生时尚文化脉搏,是研究高校德育为什么要融入大学生时尚文化,怎样促进高校时尚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的前提条件。2009年5月、2010年5月课题组先后选择了成都大学、南昌大学、江南大学、南通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合肥师范学院、江苏工业学院、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7个省10所高校的在校生抽样调查、访谈。专业涉及文、理、工、医、农、艺体,调查对象分布四个年级。共发放18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33份。在统计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德育要融入大学生时尚文化,引导大学生鉴别、选择、创新时尚文化,让高校时尚文化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1 大学生时尚文化新动态

时尚具有时髦、短暂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时尚文化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根据广泛的调研、访谈,如今大学生中存在的流行时尚,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1 物质时尚

在吃的方面流行有事无事请友人上餐馆吃饭,吃喝既沟通了感情,又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50%的同学选择关注服饰时尚,淘宝网的服饰既便宜又时尚还能淘到品牌,课余饭后上网购服饰、聊服饰成了高年级女生的时尚文化。宿舍很窄的衣柜已塞不下她们的衣服饰品,但还是流行“女孩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当然男生染发、女生烫发穿耳洞、男生牛仔裤破洞,女生穿吊带装,手机频繁更换也被认为时尚,这些吃穿用方面的消费越来越社会化,虚荣攀比造成浪费,摆阔给家庭造成了经济压力。

1.2 行为时尚

现在大学生中流行说顶、囧、汗、纠结、郁闷、Out、靠、晕(ft)、非诚勿扰,当然还有网络上不文明和调侃的流行语TMD、SB、BT、“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等等。64%的同学认为流行语能搞笑、减压,61%的同学认为便于交流、营造和谐气氛。如此整齐划一的意象形态话语冲击着主流文化的语言表达,也冲击着大学生的个性表现。54%的同学选择喜欢唱听流行歌曲。周杰伦、东方神起、Super Junior还是受大学生热顶,有24%的表示追星,甚至全盘仿效,但有72%的同学表示不会受这些歌星艺人的影响。

特殊行为表现在流行校外兼职打工、自主创业,77%的学生这样认为既能锻炼能力、积累经验,还能赚学费。考研、考证、英语考级也受大学生热追,表明他们对自我实现的渴望,关注自身发展。做志愿者也成为大学生的时尚行为,尤其是为能做到奥运会、世博会的志愿者感到荣耀,从中也看出大学生愿意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具有爱心奉献精神。

大学生恋爱已不是时尚,但校外租房同居,周末开房已成为暗时尚,只有15%的同学认为是违背伦理道德的,51%认为这是现代人的开放,追求个性自由没什么异议的,大学生婚恋观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那些黑夜长灯、太阳升起睡觉;上课迟到、中午吃早点;没事发信息调侃,上课手机挂QQ;平时不看书,考前搞应试,再抄点小纸条等等,这样的学习、生活方式已成了大学生中见怪不怪的流行病。

1.3 网络时尚

网络世界流行聊天、游戏、播霸、写博转日志、看娱乐片与美韩剧。41%的同学上网主要为了玩游戏,51%同学明确表示网络游戏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熬夜旷课,对身心、学习造成很大影响。另外由此产生的“虚拟暴力”的兴奋,成为大学生的“黑色时尚”。魔兽争霸、植物大战僵尸、三国杀、杀人等从游戏名称看就充满暴力与恐怖,加之娱乐不理性的漫骂、恐吓、贬损、人身攻击,使网络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这种网路娱乐的暴力心理,己经开始威胁到现实中的同学、师生情谊。播客以音频和视频代替文字和图片,迅速在网络盛行,大学生自然也用来炫酷,但制作的视频大多是模仿恶搞,满足了他们反严肃、反权威的快感。

2 大学生时尚文化的利弊分析

时尚文化真实地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精神风貌和宣泄释放的方式,我们应该辨证地评价,分析利弊,找准问题,才能更好地去糟取精,给大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2.1 时尚文化既满足大学生消遣娱乐又淡化他们的理想抱负

大学生课余闲暇时间多,学习考试、竞争冲突、感情困惑、毕业就业等烦恼和压力也大,追逐时尚成了他们宣泄情感、缓解压力的合情合理的切入点。宽松、自由、娱乐成了大学生时尚文化的主流,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了身心和谐。但是思想理念中习惯以娱乐消遣、物质享受为主导,会带来感性欲望泛化,容易钝化思想情感、消解精神价值和人生理想信念。

2.2 时尚文化既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又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

社会化是从一个自然人转变为能适应社会文化、参与社会活动、履行社会角色职责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追逐时尚促进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纵观大学生的流行时尚,无论是物质享受、还是精神追求已基本与社会接轨,为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广阔的渠道,使大学生在了解社会的同时逐步适应社会,同时也使他们能够顺利地与他人及群体建立正常的社会关系。校外打工、自主创业、争做志愿者等时尚文化,使大学生在学习扮演各种社会角色中,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开放观念,掌握基本社会规范,拓宽了知识结构,锻炼了谋生的综合能力,加速了大学生社会化进程。

但是大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完善,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和批判意识。时尚文化良莠不齐,盲目追逐很容易受其糟粕影响。时尚文化的商业性、世俗性冲击着大学生的头脑,原有的政治认知被消解,对大学生的政治素质社会化造成很大影响。政治素质社会化是社会政治规范在个体心中内化而形成稳固的政治品质,政治品质是一个人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信念和政治行为习惯的统一,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沉溺暴力、色情等低级庸俗中,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会降低。

“主体性”主要指人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表现的自由、自觉的能动性、自为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特质。时尚文化自由、平等、宽松、新潮,大学生融入其中,突破陈规,坚持自己的主张和信念,个性得到最大张扬,创造才能和主体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主体意识迅速发展。

大学生离开家庭融入集体生活,希望得到周围同伴群体的认同和信任,从众和不甘落后的心理使他们崇拜同伴们公认的偶像,使自己能融入共同语言和话题,避免被同伴孤立、视为“另类”。追求的标新立异也只是从当下的流行再趋之若鹜与另一个时尚,为的是与大家保持一致,在所属群体中找到归属感,亦或说是心理上的一种安全感。时尚文化一边取悦尊重大众的主体性,一边让大众在愉悦、快感、刺激中,消解个性和理性反思。一味追逐模仿、复制,造成人格、趣味、行为方式惊人的趋同,使大学生失去批判精神,失去个性与创新。

3 高校德育融入大学生时尚文化的导向策略

高校德育以政治、理想信念和道德观教育为主线,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规避时尚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找准德育融入大学生时尚文化的切入点很关键。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挖掘隐性德育载体,融入大学生生活,发挥隐性德育功能是有效的导向策略。

3.1 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显性德育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它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要解决时尚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需要发挥高校德育显性功能,大张旗鼓弘扬主旋律,用先进文化占领大学生教育的制高点。价值观念的认同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充分发挥两课、校园标语、网页、广播、报纸期刊、党校、团校等校园宣传资源的作用,让学生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还要将大学生痴迷而又容易出现偏差的时尚文化材料引入课堂、学术讲座讨论,与他们日常行为和道德准则紧密结合,深入浅出,正确引导,提高他们鉴别和选择时尚文化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正确价值观,从而自觉抵制腐朽、颓废的消极时尚,让大学生时尚文化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3.2 挖掘隐性德育载体,发挥隐性教育功能

3.2.1 传统文化渗透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忧国忧民、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自省、慎独的修身为本思想,如何为人的观念和规范,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得到推崇,并随着学汉语的热潮在世界各地传播,具有全世界的普遍价值,中国的高等教育岂能让大学生漠视其中的经典。可以通过两课、选修课、名师经典导读等方式,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教育、灌输;也可以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民无信不立”、“君子爱财,取之以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传统文化经典,有选择的张贴于教室、宿舍楼道适当位置,同时在校园人文景观的石刻、碑刻、路牌等处宣传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甚至有必要给出内涵的解读,赋予现代精神的诠释,让广大同学在每天的目染中受到启迪、感化,提升人文修养;可以结合大学生的校外打工热、创业热,开设面试礼仪、职场社交、企业文化、团队精神的讲座、访谈,满足学生需要的同时予以教育引导。2008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社会热点流行,更是开展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鲜活题材。这些传统文化精髓的熏陶、感染与渗透,能厚积大学生人文底蕴,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理性审视、批评、取舍时尚文化,构建品位高雅的时尚体系。

3.2.2 审美教育陶冶载体

美育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精神境界的功能。开设美学、应用美学、文学、艺术作品赏析等相关课程与讲座,让大学生在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的赏析中领悟美学精神、激发审美情感;通过音乐会、美术、摄影、设计等艺术展演活动,让大学生在审美愉悦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启迪想象力与创造力。还可以举办“校园美的瞬间手机抓拍”比赛,使学生的日常体验向审美体验转化,进一步拓展大学生手机文化的内涵;通过举办“我设计我来秀服装时尚展示”大赛,让大学生在审美体验与互动中感知服饰美不在于品牌、奇异与炫多,而在于颜色的搭配、体型的修饰、大方得体,符合大学生的个性与气质;推荐优秀的电影、电视、音乐等作品,制作传统与精英文化的优秀DV,组织学生观看,交流观赏心得。这些时尚文化元素的利用,让大学生在互动情境体验中、在感性视听盛宴中体悟美的真谛,提高审美情趣、审美修养、审美品位,达到对思想情操、生活趣味、性情与心灵的陶冶塑造,从而以更高的品位去感知美、鉴赏美、表达美、传播美、创造美,彻底走出流行时尚的“以洋为美,以俗为美,以丑为美”的审美误区,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3.2.3 德育网站引导载体

如今的大学生已习惯于从网络获取信息,网络文化是流行时尚的主流文化。应该说现在有关大学生德育网站建设具有相当规模,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普遍的,时尚元素太少、内容更新太慢、人机界面设计需改善,学生参与互动不够。德育网站首先要解决吸引学生问题,培养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时尚感的隐性德育队伍是基本,德育专家与大学生网络高手的队伍组建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这样既有政治理论的指导与监管又能与大学生的时尚前沿结合,更能贴合学生的需要,吸引广大同学参与,才能真正发现问题,随时悄然解决问题,达到育人效果。用流行时尚文化的形式传播先进文化的内容是关键,既投其所好又高屋建瓴,可以开设新闻热点、学习释疑、考研必备、学术沙龙、就创业导航、流行时尚、文学经典、艺术赏析、专家访谈、生活帮手、实践挂职、心理咨询、礼仪服饰、消费常识等,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求职、情感、创业、健康等方面的问题,赢得信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3.2.4 全员参与活动载体

全员参与就是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给每位学生展示个性与创造力的机会。举办手机报大赛、将手机报彩信发送给每位学生,让大学生在了解社会、感受社会中学会反思,占领拇指文化的阵地;青少年的创新精神是国家发展强盛的希望,各种DIY(自己动手做)设计比赛,在发挥每个同学专长的同时又能让其加入到创造、创新的行列中;流行歌曲也有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理性反思、激励意志的好题材,让大学生喜欢的有教育意义的音乐在校园中放起来、唱起来。还可以举办校园流行歌曲创作大赛,从组队到歌词创作到谱曲到演唱到评选定能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能培养自信,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让这些好的全员参与的时尚活动载体成为宣扬主旋律的有利武器,让大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成长成才,使高校德育真正达到全面覆盖,全面影响。

3.2.5 身边榜样示范载体

榜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鲜活的人物感染大学生,能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政治经济领域的成功人士及全国道德模范,他们的深厚人文底蕴、改革创新、坚强意志、艰苦奋斗以及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尊老爱幼的模范事迹值得高校宣扬。当然同龄人的价值标榜更能取得大学生的高度认同,可以评选学习、才艺、科技创新、志愿者、创业、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标兵,张榜大力宣传,并组建宣讲团在各类活动中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选树这样的身边典型,以点带面影响整个大学生群体的精神面貌、人生价值观,从而使大学生自觉追求时尚文化的层次与品位。

[1]安桂清,刘宇.时尚文化·课程开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9.

[2]陈海燕,胡琦.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社会化的影响探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8(10):956.

[3]马克思,思格斯.马克思思格斯全集[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许东风,桑海云.苏北高校学生焦虑调查分析及建议[J].淮阴工学院,2009(8):79 -83.

[5]王俊.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8.

猜你喜欢
时尚德育大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只为写作的慢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