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中的神话意象

2010-08-15 00:53田慧玲王友胜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神女巫山神话

田慧玲,王友胜

(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苏轼词中的神话意象

田慧玲,王友胜

(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神话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瑰宝,300多首苏词中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意象,可概括分为神女意象、神物意象、神境意象三大类。这些神话意象的大量运用丰富了苏词的色彩,增添了苏词的神韵,使苏词充满浪漫气息。

苏词;神话意象;神女;神物;神境

神话是华夏民族文化中最瑰丽最宏伟的篇章,绵延数千年的神话传说满载多姿多彩的神人、神物、神兽、神境……先民们对自然、对世界最初的瑰伟神异的想象给后人创造和提供了无尽的幻想空间与创作动力。从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对巫山神女美丽形象的着力塑造,到曹植《洛神赋》对洛水女神动人风姿的精细描摹,从李白的“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到李商隐“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众多的诗词歌赋对神话意象的运用使文学充满了浪漫之色、奇幻之美和飘逸之气。天性放旷多情的一代巨匠苏轼,创作了众多或豪放或婉约的美词,其传世的词作共有300余首之多,其间使用了神话意象的词就有三十多首。这些词对神话意象的运用圆融适意、别具一格,颇值得我们加以关注。在这些词中,所关涉的神话意象,可分为神女、神物、神境三大类型。神话意象的大量运用,不仅丰富了苏词的色彩,增添了苏词的神韵,而且使得苏词充满浪漫气息,更具审美意蕴。

一、神女意象

神女是苏词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类神话意象。在苏词中或显或隐出现的神女意象有巫山神女、湘水女神、姑射仙人、缑山仙子。

苏词共有9首借用了神女意象,而以巫山神女最具代表性。巫山神女,传说为天帝之女,一说为炎帝(赤帝)之女,本名瑶姬(也写作姚姬),未嫁而死,葬于巫山之阳,因而为神。宋玉《高唐赋》叙述楚怀王游高唐,昼寝,梦与其神相遇,自称“巫山之女”。巫山神女皎若明月的美貌固然是诗词使用其意象的重点,神女与楚王缠绵悱恻的人神恋情更为人称道。苏词中的巫山神女意象别具特色,大都以苏轼的爱妾王朝云为比喻对象。苏轼与王朝云的爱情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朝云原是苏轼侍妾,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她爱苏轼,懂苏轼,理解苏轼“一肚皮的不合时宜”,因而苏轼给她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巧的是,“朝云”正是神话中巫山神女的名字,这样的暗合让人抚掌,也为苏词运用巫山神女意象构造虚实相济的情境埋下了伏笔。

有词借神女意象状写王朝云的美丽风姿,如《南歌子·云鬓裁新绿》:

云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趁拍鸾飞镜,回身燕漾空。莫翻红袖过帘栊,怕被杨花勾引,嫁东风。[1]

这首词,是苏轼因秦观的《南歌子》(以襄王与巫山神女之事喻苏轼与王朝云之情)而作,词中先写王朝云的外貌,云鬓乌黑,舞衣晓红,并用“新绿”、“晓红”、“翠筵”、“彩云”一系列美丽的色彩涂写朝云,塑造出一位绝代佳人形象,继而说王朝云来自巫山十二峰,却原来是神女下凡,王朝云的形象顿时与巫山神女重叠。那么下阕写朝云的舞姿,美丽如鸾凤飞镜,轻盈如春燕舞空,这样的飘逸灵动自然非神女不能为之了。词的结尾戏谑诙谐,既是对秦观词的回应调侃,也体现了苏轼对爱妾朝云娇娆美态的自豪,钟爱之情溢于言表。

有词借缠绵的人神恋情叙述苏王的深情爱恋,如《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此词中的神女意象未曾直露,暗含在“梦”、“高唐”词语中,借用宋玉《高唐赋》中“人神遇合”的典故,含蓄地道出男子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思恋,那曾经的情景历历在目,爱恋的人顾盼巧笑仿佛就在身边,柔情似水。

他还借人神恋情的有始无终感伤阴阳两隔的孤独苦痛,如《雨中花慢·嫩脸羞娥》:

嫩脸羞娥因甚,化作行云,却返巫阳。但有寒灯孤枕,皓月空床。长记当初,乍谐云雨,便学鸾凰。又岂料,正好三春桃李,一夜风霜。丹青□画,无言无笑,看了漫结愁肠。襟袖上,犹存残黛,渐减余香。一自醉中忘了,奈何酒后思量。应算负你,枕前珠泪,万点千行。

这首词是苏轼于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在惠州悼念王朝云所作[2]。“行云”取巫山神女“旦为行云,暮为行雨”(宋玉《高唐赋》)之意,是朝云之名,也是神女之名,然而传说中的神女与襄王相恋的结局终是分离,朝云仙逝,又化作彩云回到巫山之阳,只剩下苏轼形单影只,与“寒灯孤枕,皓月空床”为伴,唯有通过朝云的画像来睹物思人。见到朝云遗物上的“残黛”、“余香”,犹忆爱妾生前深情,殷殷难以忘怀。

此外,苏词《浣溪沙·傅粉郎君又粉奴》、《满庭芳·佳人》亦运用了巫山神女之典,均为宴聚为歌姬作,借神女形象暗喻歌姬美貌,但意象并不突出,亦无甚深情厚意,只一笔带过。与之相似的还有《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中的“缑山仙子”,《菩萨蛮·玉童西迓浮丘伯》中的“许飞琼”(传说中的仙女名,西王母的侍女)。以上诸词均远不如苏轼为王朝云所作的词情真意切,蕴藉深远。倒是《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用湘水女神意象,别有风味,其词云: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湘灵,古代传说中的湘水之神。《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西晋张华《博物志》中载:“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3]据苏轼词中之意,此处湘灵当指湘水女神,用以借喻弹筝的女子。此时苏轼与业已致仕的张先一同游幸于西湖之上,忽闻湖上舟中有女子弹筝,其手法高妙绝伦,情辞哀婉动听,仿佛是湘水女神在轻声弹奏。此处运用湘水女神意象既表现了琴音空灵不似人间声乐,使人如处仙境,更与女子一曲未终,悄然而逝不见踪迹的神秘气息暗合,余味隽永。

二、神物意象

神物,神灵、怪异之物。《易·繫辞上》:“探賾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苏词中的神物意象主要是神兽和神药。

(一)神兽意象

苏词中出现的神兽意象有:鸾、凰、鹏。鸾、凰意象在苏词中出现的频率最高。鸾鸟和凤凰,都是传说中的神兽,《山海经·西山经》中有:“女床之山,有鸟名曰鸾鸟。”《淮南子·地形训》上写道:“羽嘉生飞龙,飞龙生凤凰,凤凰生鸾鸟,鸾鸟生庶鸟,凡羽者生于庶鸟。”《广雅》:“鸾鸟,凤皇属也。”因而后世常鸾凤不分,往往并称。苏词中的鸾凤意象含义丰富,以下依次论述:

第一,借鸾凤意象喻恋情,表现男女两情缱绻和谐。《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鸾凤和鸣”这个成语早已成为我国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福。苏轼便在《雨中花慢·嫩脸羞娥》一词中写到“长记当初,乍谐云雨,便学鸾凰。”这是对与王朝云曾经两情相悦,夫妻和谐的幸福生活的美好回忆。又有《殢人娇·戏邦直》:

别驾来时,灯火荧煌无数。向青琐、隙中偷觑。元来便是,共彩鸾仙侣。方见了,管须低声说与。百子流苏,千枝宝炬。人间有、洞房烟雾。春来何事,故抛人别处。坐望断、楼中远山归路。

该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春(1076年),乃苏轼借“彩鸾仙侣”之典戏贺李邦直新婚。傅(傅干)注引《传奇集》:“大和末,有书生文箫游钟陵,因中秋许仙君上昇日,吴蜀楚越仕女骈集,生亦往焉。忽遇一姝,风韵出尘,吟诗曰:‘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箫驾彩鸾。自有绣襦并甲帐,瑶台不怕雪霜寒。’生曰:‘吾姓名其兆乎?此必神仙之眷侣也。’……遂入越王山,各乘一虎,登仙而去。”[1]163文箫与彩鸾因有“夙契”而成神仙眷侣,此处借喻李邦直与新妇佳偶天成。

第二,借鸾凤飞舞的情境喻歌舞,表现舞姿的灵动飘逸。如“趁拍鸾飞镜,回身燕漾空”(《南歌子·云鬓裁新绿》),以鸾鸟飞动时轻灵优美喻王朝云的轻盈舞姿。又有“因念浮丘旧侣,惯瑶池、羽觞沈醉。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该词是苏轼回忆与友人宴聚的情景,词中的青鸾当指善歌舞的歌姬舞女,美酒令人沉醉,而歌姬舞女声音清亮、衣裙随风摇曳,似鸾鸟歌舞,令人如处神境。

第三,借骖鸾意象喻友人离别,表达对友人前途的祝愿。此类代表作为《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与王益柔游金陵赏心亭所作,傅注:“乘云、游雾、驾鹤、骖鸾,皆神仙之事。”[1]517鸾鸟本是传说中的祥瑞神兽,《山海经·海内经》云:“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词中以此喻友人骖鸾离去,寓有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第四,借乘鸾意象喻自己,通过塑造自己飘然欲仙的形象,表达超迈放旷的情怀,如《念奴娇·凭高眺远》: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这是一首中秋词,宋神宗元丰五年壬戌(1082年)作于黄州,此时苏轼仍在被贬中。与作于熙宁九年(1076年)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相比,“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似已脱去了对“又恐琼楼玉宇,高出不胜寒”的惶恐,这是一种自我的宽慰,也说明面对坎坷的人生道路,苏轼的心境已历练得更为豁达。此外,下阕还提到了鹏鸟意象,《庄子·逍遥游》有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意象在苏词中仅出现此一处:“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以对神话传说中大鸟的推拒反衬苏轼内心的洒脱,诗人只要凭虚御风便可潇洒归去,又何须借助传说中的神鸟呢?比之上阕的乘鸾来去又提升了一个境界,此间放旷超然的真意,也只有苏轼才能到达了吧。

(二)神药意象

苏词中出现的“蟠桃”、“千岁药”、“金鼎药”均不是凡俗之物,这些神话传说中的事物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典籍、诗词中,至今仍使人津津乐道,当源自于它们显著的功能性——使人长生不死。而这几种长生神物在苏词中的定位和作用却又各有不同,使苏词各具韵味。

首先,借用神药喻现实事物,侧重神药的功能性,强调现实中事物的养生作用。如《浣溪沙·罗袜空飞洛浦尘》:

罗袜空飞洛浦尘。锦袍不见谪仙人。携壶藉草亦天真。玉粉轻黄千岁药,雪花浮动万家春。醉归江路野梅新。

玉粉,指碾成粉状的上品茶,傅注:“《广志》曰:‘千岁老松子,色白黄,味似栗,久服轻身。’”[1]749此句谓茶、饮酒、服食松子是养生轻身之千岁良药。

其次,借用神物漫长的时间特性,反衬时光短暂。如《临江仙·九十日春都过了》: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阆苑先生须自责,蟠桃动是千秋。不知人世苦厌求。东皇不拘束,肯为使君留。

蟠桃,神话中的仙桃,傅注:“《汉武帝故事》:西王母尝以桃五枚噉帝,帝食之,留核着前,母曰:‘用之何为?’上曰:‘欲种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着子,非下土所种。’”[1]173词中说“蟠桃动是千秋”,侧重蟠桃意象所代表的时间概念,此词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四月在密州与友人赏藏春馆残花所作,虽然上阕中“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的春光美好可爱,下阕却以仙果的诞生时间之长反衬出人间春光易逝,不免带上愁怨之意,词末却笔锋一转,另辟天地,写到“东皇不拘束,肯为使君留。”司春之神不受拘束限制,使春色常驻人间,为使君而留,则今日游园有花可赏矣。苏轼与友人交游的欢愉调笑之景跃然眼前,哀怨之意一扫而空,其对情景的驾驭能力令人叹服。

第三,侧重神药的神话传说性质,亦即故事性,运用于词中,起塑造、烘托环境的作用。如《戚氏·玉龟山》中写到:“稚颜皓齿,绿发方瞳,圆极恬淡高妍。尽倒琼壶酒,献金鼎药,固大椿年。缥缈飞琼妙舞,命双成、奏曲醉留连。”金鼎药,仙人用丹炉炼取的长生药物,“尽倒琼壶酒,献金鼎药”,仙人之间殷勤欢聚,赏“缥缈飞琼妙舞”,绘制出一幅仙气飞动的神人神境图。

三、神境意象

神境,指传说中神人居住之地。苏词中出现的神境意象颇为丰富,既有神山海岛等自然生成的神境意象,又有“瑶台阆苑”、“玉堂金阙”等具有人文色彩的神仙居住之所。神境不似凡间,神宫仙阙,灵气缥缈,瑞兽歌舞,神人来去,踪迹杳然。丰富多彩的神境意象使苏词色彩斑斓,充满浪漫之味。苏轼对神境意象的运用主要可分为三类:

第一,以神境意象喻梦,表现美梦难舍。如《桃源忆故人·暮春》:

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著人无数。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华胥,传说中的理想国度。《列子》卷上《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於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疏物,不知亲己,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4]该词以传说中的理想国度“华胥”喻指美妙的梦境。“华胥梦断人何处”,从美妙的梦中醒来,故人不知何处,惟留人独自寂寞。

第二,以神境意象虚写欢聚场所,塑造热烈气氛。杜甫有诗云:“惜哉瑶池饮,日宴昆仑丘。”(《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瑶池”是传说中西王母居所,位于昆仑山上,《列子》卷上《周穆王》:“(穆王)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4]97-98苏词描绘与友人的欢宴多用此意象。如“因念浮丘旧侣,惯瑶池、羽觞沈醉。”(《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追忆与友人宴聚的美好时光。瑶池在词中成为宴聚欢会盛况的代名词。“海南奇宝,铸出团团如栲栳。曾到昆仑。乞得山头玉女盆。”(《减字木兰花·海南奇宝》)此“昆仑”亦与前词“瑶池”同。另外,“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更是借神境意象的描绘勾勒出元宵游会的盛况。

第三,以神境意象写人,增添仙灵逸气。有的词缅怀友人,“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西江月·别梦已随流水》),傅注:“瑶台、阆苑皆昆仑之别名。”此谓徐君献已仙逝,升入瑶台仙境矣。[1]514有的词写自己,“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仙境任“我”遨游,超迈放旷的情怀油然而生。

而提到神境,就不得不说《戚氏·玉龟山》:

玉龟山。东皇灵媲统群仙。绛阙岧嶢,翠房深迥,倚霏烟。幽闲。志萧然。金城千里锁婵娟。当时穆满巡狩。翠华曾到海西边。风露明霁,鲸波极目,势浮舆盖方圆。正迢迢丽日。玄圃清寂,琼草芊绵。

争解绣勒香鞯。鸾辂驻跸,八马戏芝田。瑶池近、画楼隐隐,翠鸟翩翩。肆华筵。间作脆管鸣弦。宛若帝所钧天。稚颜皓齿,绿发方瞳,圆极恬淡高妍。尽倒琼壶酒,献金鼎药,固大椿年。缥缈飞琼妙舞,命双成、奏曲醉留连。云璈韵响泻寒泉。浩歌畅饮,斜月低河汉。渐渐绮霞、天际红深浅。动归思、回首尘寰。烂漫游、玉辇东还。杏花风、数里响鸣鞭。望长安路,依稀柳色,翠点春妍。

因为这是苏轼运用神境意象最为丰富、神人神物并聚、风姿独具的一首词,此词作于宋哲宗绍圣元年甲戌(1094年)正月。借咏周穆天子遇西王母事,对原本简单的远古神话传说加以想象虚构,改编成为离奇曲折的故事,从而营造出一种缥缈的仙境。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东坡戚氏词》:“东坡元祐末自礼部尚书帅定州日,官妓因宴,索公为《戚氏》词。公方与坐客论穆天子事,颇迓其虚诞,遂资以应之,随声随写,歌竟篇就,才点定五六字。坐中随声击节,终席不问他词,亦未容别进一语,且曰足为中山一时盛世耳。”[5]由于是咏神仙之事,所以在这首词中苏轼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典故,并以铺排的手法层层展开,使这首词独具神韵,读起来有种仙气萦绕之感。词中神话意象极为丰富,既有传说中的神境“玉龟山”、“瑶池”,又有神人“东皇”率领群仙,舞姿缥缈的“飞琼”仙子,更有保长生的“琼壶酒”、“金鼎药”,神境里神兽云集“鸾辂驻跸,八马戏芝田”。多姿多彩的各类神话意象群聚一堂,配合浪漫的神话传说,塑造出一个雄奇漫怪却又灵气逼人的神话世界,一场神灵欢聚的盛宴。苏轼大才,众多神话意象在他圆融的运用组合下声、色和谐,浑然一体。其对神境的大胆驰骋想象,构成一种奇谲的意象和虚幻的意境。此词作于宴饮上,以神之事烘托宴饮气氛,令人可以想见宴席中欢歌妙舞、觥筹交错的盛况,却又免于流俗,增添了一份雅意,充满了浪漫气息。

[1]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692.(本文凡引苏词如无说明均出自此集)

[2]高培华.苏轼《雨中花慢》是悼朝云[J].文学遗产,1987,(6).

[3](晋)张华撰,范宁校证.博物志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0:93.

[4]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41.

[5](宋)吴曾.能改斋漫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500.

103

A TentativeDiscussion ofMythological Imagesin Su Shi’sCiPoetry

TIAN Hui-ling,WANG You-sheng

(SchoolofHumanities,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Xiangtan,Hunan,411201)

Mythology is the treasure of Chinese culture.More than 300 Cipoemsw ritten by Su Shiare fullof variousmythological images.Three types can be summarized in these images,including images of goddess,god’s things,and land ofgod.Thesemythological imagesmade the Cipoemsof Su Shicharm ing,colorfuland romantic.

Su Shi’sCi;mythological images;goddess;god’sthings;land ofgod

I207.23

A

1674-831X(2010)06-0099-05

2010-09-03

田慧玲(1986- ),女,湖南湘潭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宋代文学研究;王友胜(1963- ),男,湖南常德人,湖南科技大学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宋代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刘济远]

猜你喜欢
神女巫山神话
东方神话
醉美巫山赏红叶
神女游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看桃花忆旧游
巫山
“神话”再现
巫山怪石——天岩记
唐诗接受巫山神女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