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由学生唱主角
——今后十年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必须做好的特别功课

2010-08-15 00:53满小螺刘济远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艺术专业

满小螺,刘济远

(1.广东深圳市宝安区民治第二小学,广东深圳 518109;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未来,由学生唱主角
——今后十年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必须做好的特别功课

满小螺,刘济远

(1.广东深圳市宝安区民治第二小学,广东深圳 518109;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未来10年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立足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大背景,针对当下教师在“学生为本”理念及教师修养及教育服务、教育个性化等专业成长内容缺失、教师素质的弱项及今后教育发展需要上特别下足功夫,如儿童教育能力、教师“身教”能力、美育、创新能力、国际视野、教育服务能力等,谋求教师专业成长契合教育目标。

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特别内容

21世纪全球发展的速度和幅度都是让人措手不及的,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多元化等给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冲击和挑战。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必须紧扣“学生——未来蓝图中的主角”来做好文章,才能适应世界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

功课,指的是一般的准备,如根据我们教师专业发展传统或常规的定义。一般指(1)专业理念;(2)专业知识;(3)专业能力;(4)专业态度动机等。本文所谓“特殊的功课”,在常规性的培训内容之外,结合未来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我们自身急需的若干方面,“缺什么,补什么”的特殊内容,以适应未来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即“特殊的功课”。

研究儿童,是教师的一大功课。

儿童观,也许是教师专业培养的长期作业。教师原来习惯把功夫下在自己身上,现在还要做好学生的文章——教师要在帮助学生成功的前提下取得自己的成功,而非“教师的成功 学生失败”,使小学的教育从成人化、分数化的教育回归到“儿童”,从“一厢情愿”的教育转变到“让学生有选择”的,全体儿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学校是学生的学校。学校虽然是由成人来办,但不是为成人而办的,而是为了教育的对象——儿童——来办的。但传统上成人往往用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意志、自己的需要强加在儿童身上,用自己的感觉代替学生的感觉,用自己的需要代替学生的需要,无视学生童年的价值,甚至会出现“幼儿园像小学、小学像中校、中学像大学、学校像政府”等乱象。

对小学来说,“人本”就是以儿童为本,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了解儿童,理解儿童,引导儿童”,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提供和儿童的身心特点适宜的有效教育影响。

孩子就是孩子,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也是教育规律。如一、二年级同学的阅读活动引入循序渐进的文质兼美的绘本阅读;严格执行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的规定;对于刚入学的孩子要告诉他,“在学校,下课时,第一件事要先上厕所。”不要养成憋尿的习惯;小学生的心理教育要以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基础。要照顾到他们的年龄特征,不要提出太高、太多的要求等。

孩子就是孩子,孩子要“乐”。教师要具备“童心乐育”的能力,不断探索“学生喜欢的课程”、“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喜欢的课堂”、“学生喜欢的环境”、“学生喜欢的活动”、“学生喜欢的同伴”。设计贯穿学期始终的毽球节、科技游园、学生个人作品专场演出、校园舞、小电影院游戏等;布置令孩子赏心悦目的校园。

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有“错”。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孩子因为不懂才需要进学校。由于孩子天赋不同,才会有的表现好、有的表现差,但对孩子来说,“犯错”是正常的,教育的价值和艺术就在于如何通过学生“试误”而进步,而不是简单的惩罚或者禁止孩子犯错。

孩子就是孩子,孩子会“反”。“反”是指学生的逆反或反叛。对青少年的“青春萌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时期的“反叛”是人生中必须的成长因素,就像融化了的冰川那样从山上流下,如果堵它,就会找缺口,堵的时间越长压力越大,一旦打开缺口,灾难就会接踵而至。如果正确疏导,它就会自然流淌,归入大海之后就自然地平静下来。在这个阶段我们应组织孩子阅读浪漫诗词或历史人物的经典爱情来体会爱的真谛或写作表达深沉的感情,让动物性上升到人性。

“学校:每日三问”应作为学校衡量自己办学的一把尺子。第一问:儿童在学校是最重要的吗?第二问: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是为了所有的孩子吗?第三问:当下提供的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有重要相关吗?一句话,我们要用心创造出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

著名的教育变革研究专家迈克尔·富兰指出:“我们几乎不知道学生怎样看待教育变革,那是因为从来没有人问过他们。”既然学校因为学生、为了学生而存在,学校变革也要回归学生层面,那么这种变革就不单单是教师努力为学生去做,也应使学生成为学校变革的受益者、行动者、贡献者。这给了我们另一个思考的角度,同时也指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身教的能力——“大做小学”,师表的力量是无穷的。

有人说:教育重在育;教师重在师,不在教。

目前,育人的效果不尽理想,有多个原因,除了不够重视育人以外,还有对育人的规律认识缺失。其实,德育和智育是两种不同规律的教育,智育要求“言教”,但德育要求“身教”强调“大做小学”,如果德育只停留在言教,效果一定不会好,甚至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在教育上老师如果说一套做一套,一定会给学生是“骗人的”或不可信任的感觉,其实育人的的秘密在于不只是“说一说”那么简单,而更多是“做一做”,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也是教师这个职业和其他职业的不同。比如,它要求老师不仅在上课分析课文的时候有“爱”,下课铃响起的时候,当他看到孩子面色苍白的时候,也要由衷地投以爱的、关切的目光,给予由衷的关照,这时真爱的种子才会扎根在心田中,否则就会枯萎。

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有样学样。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最强,而且教师的一句话都比任何人有分量,这应该是小学教师“身教”的价值所在。最好的老师都是从“身教”“心教”来“育人”的。

同时也只有身心和谐的老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和谐的学生,阳光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成长的根基,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保证,这样的老师才能长期的潜移默化地培养乐观、向上、开阔、从容的学生,引导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其实,古往今来凡能在历史留名的,大家公认的教育家,大都是身体力行在实践理想的“真君子”,如孔子、陶行知、蔡元培等,身体力行自己的理想而非“口是心非”,追名逐利之辈,他们或埋头硬干,或为民请命、或舍生取义,也正是他们成为中国人的脊梁。这也是为什么学问家如过江之鲫,而青史有名的、铮铮铁骨的实干家寥寥无几的原因吧,教育的真谛实在是知易行难!

教育的奇迹很多是爱创造出来的。朱小蔓教授曾说:“有了教师的爱,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情感,教师的人格和学生的人格就开始互动、影响和沟通,在潜移默化中教师的人格就转化成学生的人格,教师也就完成了人格化教育的目的。”

塑造“慈和、智慧、优雅”的教师形象,就是要求教师自身成为教育之源,提倡“学生养成教育——教师先养成”。教师实在是学生校园成长环境因素中的首要因素。

美育的能力,不可或缺,亟待提高。

21世纪就是美的世纪。

古老的印度教认为,世界就是梵天大神踏着舞步创造出来的。席勒在《审美书简》中谈到:“人由没有灵魂的动物变成有灵魂的个体,由灵魂混浊丑陋的人变成透明美丽的人,中间必须架起一座桥梁,那就是艺术教育”[1]。美的素养就是靠艺术教育来实现的,因为艺术的核心就是美。

目前,美已经和商业融合,而美与教育的融合则刚刚起步。由于“文革”的浩劫,中国人的审美、爱美、创美的能力元气大伤。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依然狭隘地把它作为培养少数艺术尖子、专业人才的教育,或是为了比赛、成绩而“艺术教育”,还没有把艺术教育。美育作为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建造、任何作为人之为人的艺术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走进中小学校园,教师本身“男教师藏蓝西装领带,女教师也是藏蓝西装领带”,这种审美上性别混乱的现象比比皆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的堆砌、陈旧、雷同甚至低俗得令人无奈叹息;美术课、音乐课下课铃声一响,美就没有了,美只在教材里、在“精英”学生比赛的作品里和奖牌上;看看我们的校园、教室、功能室的冰冷、单调、粗糙环境,再看看我们的学生形象上很多佝腰驼背、举止拘谨、气质不佳,哪里呈现了美的教育。

希望美育走出专业艺术教师进行艺术教育的局限,走出“政绩”或“少数精英”的误区,把艺术素养的培养延伸到所有教师身上,把艺术的美辐射到每个孩子的身上和校园的每个角落,把它上升到每一个学生精神世界的完善的高度,培养学生当下和未来享受幸福生活的能力,上升到人的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来。培养孩子的比例、分寸、协调、和谐的能力,慢慢培养孩子的品味,这才是孩子人生中最珍贵的东西,甚至于借艺术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光环——提升学生的存在感,从姿态、眼神、服饰、微笑、说话、品质、思想等多方面提升,使学生散发出非凡的轩昂、与众不同、从容自信的气度。让能拨动心灵琴弦的艺术教育落实在日常课堂和校园生活中,走进每一个孩子的生命。

艺术教育不应只是艺术学科教师的职责,艺术教育也不应当只是艺术教师在课堂上的职责。教师的艺术素养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素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教师是科学与人文结合的教师,人文就是指教师在广博的知识支撑和崇高精神文化濡染下形成的艺术修养,包括感染力、亲和力、影响力等人格因素。教师应把教学变成引领学生体验艺术的探索之旅。培养学生的审美要从教师的审美培养开始。

教师需要信仰或坚守——独立不惧的精神。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的大师相比!于是就成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教育胆识、智慧和坚守何在?

“现在教育界拼体力的现象很严重……题海战术仍是教师惯用的手段,学习变成拼体力,造成的结果是学生知道怎么做,但却不知道在做什么。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2]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年代,很多老师相信“分数就是一切”并“为虎作伥”。

“别人怎样做,我就怎样做,以前怎样做,现在就怎样做”保守因循或抱怨无奈也是一些教育人的心态。有一次,在讨论如何“做教育家型校长”时,一位校长说“校长被考试压得没办法。总之,只能举手投降,缴枪不杀。”其实,现在的新课程给了学校创造的空间,校长要带头,从常规的教育教学中力求改善,“每天进步一点点”,想办法在不如意中寻求如意,或在“无能为力”中试图有所作为,才是教育者的天职,这样的教育才不会“死水一潭”。

其实,不必迷信什么“百年老校”“航空母舰”大规模学校或“荣誉”的光环。我们应尊敬那些有灵魂有追求有底蕴有作为有品味有坚守的学校。

教育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建筑大师贝聿铭说:“我们做事总免不了旁人的批评,但那要看是谁的批评,有的人的批评是没有什么价值的,而有的人的批评你应该想一想,但大半还是要靠自己,……普通人接不接受,对于我并不是最重要,我自己接不接受,这个比较重要。”他的助手讲:“我从没看过贝聿铭沮丧过,每次看到他都是保持着迷人的、独有的微笑,像许多了不起的大师一样的平和,并且不受外界巨大压力的影响。……有人说他设计的香港中银大厦像竹子,其实贝聿铭的人也像竹子,风来了,只弯一弯腰。”贝聿铭还说:“创新不是要否定过去,而是要保存和追求精粹……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往前走,在现代做建筑就要做现代主义建筑。”

其实办教育也是一样道理。高素质的教师是科学与人文结合的典范。科学既指教师的学科知识,又指遵循教育学科规律,以科学的知识按照科学的教育规律去开发学生的智慧,多用心力,少用体力;多思考,少蛮干。否则,方向错了,做多错多。

总之,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能一厢情愿,或泛泛而谈,不能“别人怎样做我就怎样做;以前怎样做现在就怎样做”,一定要切合教育对象的实际,切合当下或今后十年教育发展的需要,切合育人目标并针对教师队伍的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审视教师专业发展思路,以适应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教育要求,从而使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支撑“为全体儿童幸福和发展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3]之目标。

[1]沈致隆.亲历哈佛——美国艺术教育考察纪行[M].武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赵锋.跨界教师蒋云鹏[J].上海教育.2010,(9)A

[3]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R].2010.

On theTrend ofPrimary Education and Specialty Developmentof Primary SchoolTeachers

MAN Xiao-luo1,LIU Ji-yuan2

(Minzhi2nd Primary School,Baoan District,Shenzhen,Guangdong 518109;
2.Hunan FirstNormal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The specialty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should be rooted in the setting of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in the future 10 years.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lack of“student-oriented”concept,educational service,educational individuality,and weak qualitiesof the teachers,the developmentofeducation should orient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ability,creative ability,globalhorizon and service education ability of the teachersso astomeet the requirementsofmodern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specialty development;specialcontents

G625.1

A

1674-831X(2010)06-0026-04

2010-08-25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FHB070401)

满小螺(1965- ),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民治第二小学校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小学教育研究;刘济远(1958- ),男,湖南浏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小学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葛春蕃]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艺术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纸的艺术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