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理念的理性思考*

2010-08-15 00:54程幼金
关键词:理念学校发展

程幼金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理念的理性思考*

程幼金

(黄石理工学院,湖北黄石 4350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则纲要 (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引发学界对教育理念的思考。教育理念所起的作用是观念对实践的作用,它引领着高校发展的航向。文章从概念入手,论述了教育理念是长期教育实践的产物,是与社会进步发展同向的符合性选择;并提出教育理念应具有学校的个性特征,应从求知向求能转变,对新建本科院校树立个性特色的教育理念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理念;个性特色

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育人就不能没有教育理念。理念在《辞海》中的解释,同“观念”,基本含义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牛津英语大辞典》解释为“思想、构想、观念、概念”。所谓教育理念,是个人或学校在对教育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和信念,表现了教育发展的一种应然状态。“它是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精神性的和终极的范型。”[1]教育理念设定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方向、教育方法和路径选择。没有教育理念的学校,其教育状态是混沌的,其教育效果有很大的随机性。教育目标的实现受教师、学生、管理者和学校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如果教育者不清楚本校的教育理念,那么他们就不清楚教学方法、教育方法、管理方法和如何围绕教育目标改善,“等于失去了灵魂”[2]。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 ·韦伯说过,由思想所创造的世界观经常像扳道工一样,决定着受利益驱动的行动的轨道。教育理念有一种引向力,它为学校所有成员开辟出广阔的探索空间,使大家在各自的探索中寻求最大的同向力,从而把学校引向快速发展。教育理念又具有刚性,能抵抗各种干扰。从矢量数学意义上讲,教育理念决定学校教育的有效“分量”。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为教学型院校,尤其需要明晰教育理念,只有明晰了教育理念,才能推进内涵发展,教育过程才不致低效乃至无效。

一、教育理念:长期教育实践的产物

刘宝存等人[3-6]研究了一些著名大学的教育理念,认为大学教育理念需要回答几个问题:大学是什么?大学的职能以及人才培养在大学中的地位?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大学应该如何培养理想的人才?过去十年,我国 200多所新建本科院校专注于资源整合,不少学校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没有对教育理念这一立教也是立校之基进行深度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理念文化。

教育理念源于教育实践和对教育本质的哲学思考,它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独立探寻的实践过程。教育理念是学校的“思想”精华,它与人的思想形成过程类似。一个人没有自己的实践和思维过程,不可能产生自己的思想,这种人的典型特征是用他人的语言表达,模仿他人的行为和过程做事,但产生的往往不是和他人一样的结果。

国家的教育方针也不能替代学校的教育理念,因为国家的教育方针是针对整个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提出的,是宏观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是实施国家教育方针的主体,是微观的。例如,国家提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高校就还要研究解决发展方向、发展程度和发展的实现方法等问题。发展方向和程度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培养的人才要能够被社会接纳;发展的实现方法要与学生的个性需求和教育目标相适应。

目前,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在教育理念的确立上混淆了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以宏观替代微观,把抽象作为具体,用理论替代实践,难以对学校全体成员的实践起指导作用,不能有效地支持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新建本科院校这个层面,不仅要设立一个教育目标,更要探索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只有目标没有方法,教育目标就无法实现,而方法只有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形成。“通过实践学习 (learning-by-doing)”[7]是M IT教育理念的一部分,它为实现 M IT教育理念确定的教育目标提供实现方法。

《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8]。其他高校的教育理念不能替代自己学校的教育理念。我们通常把本科院校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三种类型,这意味着每类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和教育过程组织存在明显差异。即使是同一类,其教育理念也应该是有差异的。没有差异的教育理念,不同类型的学校培养同一类型的人才,这显然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现实需求相悖。完全依靠借鉴他校的教育理念,替代自己的探索实践,不可能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这是因为,“一所大学与另一所大学面临的任务和所处的环境肯定是大相径庭的”[9]。如果不经过自己的实践,借鉴的教育理念只能是“壳”理念,形似神不似。事实证明,经过多年的发展,同一类型的学校有的成长为著名大学,有的则销声匿迹。教育理念尽管不是影响这一结果的唯一因素,但它对学校发展轨迹、发展质量、发展速度和发展结果的关键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二、教育理念:与社会进步发展同向的符合性选择

教育理念产生于教育实践,而教育实践是在现实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无一不受现实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实践又是人类为未来生活作准备的一种基础性活动,它必须通过教育使人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包括基本思维能力和基本技能。教育在现实环境中进行,但它要满足未来的社会需求。因此,教育理念应是一个教育组织与社会进步发展同向的符合性选择。教育实践的动因是满足人对未来的预期的需要,它们的集合就是社会需要,这些教育实践的需要是人们基于过去的经验通过理性思考对未来社会中人的需要作出的判定。未来社会的这些需要是无声的,它并不能直接“告诉”学校,识别未来社会的需要就成了学校教育活动的起点,教育理念则是学校识别这些社会需要并作出选择的结果。M IT (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于 1865年,时值美国战争即将结束,硝烟未尽,百业待兴。美国高等教育的重心还放在“贵族心智的培养和性格的养成”这个古典层面,这种中世纪的教育理念与当时美国社会对“即刻有用”知识的崇尚相悖。首任校长罗杰斯敏锐地认识到这一点,倡导“有用知识的教育价值”,打破了学校的教育传统。他认为:“在一个工业社会,科学和技术是更高知识的重要基础,学生应该从努力获得有用知识的激励中受益。”[10]他还提出了社会责任、通过实践进行学习、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到了 1947年,为了应对二战结束后的新形势,由M IT教授会主要成员组成的教学调查委员会提出了四条新的教育原则,作为对原有教育理念的补充:教育为生活做准备;基础的价值;优秀和有限目标;教师的联合与合作。1998年 9月,M IT为迎接 21世纪的挑战,重新提出了三条教育原则:教学、科研和校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强烈的愿望、好奇心和刺激;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这些理念是M IT在过去一个半世纪不同发展阶段与社会进步发展同向的符合性选择,它们对 M IT成长为世界著名大学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三、教育理念:实现人的发展的本质要求

人是需要发展的,也是可以发展的。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他认为:人的发展应当是一种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并且他强调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统一的,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由人类的自由自觉本性的全面发展所决定的。遵从这一观点,人类发展的目的就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作为各种角色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

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问题,又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教育是社会传递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手段,是培养人、生产人的素质的一种社会现象。马克思说:“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1]。由此,以人为核心,把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理应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

尊重人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的普遍价值观。提高人的素质,尊重每一个接受教育对象的充分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就是要义务地服务于人的发展教育。这一个理念,是教育提高社会人力资源,服务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满足国民自我发展、自我精神需要的体现。故此,《教育规划纲要》强调:“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规划纲要》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今天我们强调素质教育,是在新形势下把人的全面发展从教育理念转到教育实践,提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推行素质教育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从以往的知识教育观、能力教育观发展到素质教育观。

四、教育理念:学校个性特征的体现

在建设创新型社会的今天,高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就没有大学的个性;没有大学的个性就没有大学生的个性教育;没有大学生的个性教育就不会有大批创新人才的涌现。个性教育从根本上讲是要求教育适应人的科学发展。因此,学校的教育理念要以自己的方式主动探索适应人的教育。教育理念源于实践,独特的教育理念产生于有个性的实践,这需要高校注重教育实践的创新,包括教育教学体系的创新、学校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等,尤其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其保证创新的可持续性,是培育个性教育理念的制度基础。

个性教育理念需要简洁而又富有概括力的个性语言表达。为了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实践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表述应具有下列特点:(1)简洁、凝炼,语义与要表达的内容高度一致;(2)具有稳定性、继承性和个性化特征;(3)易于理解、有亲切感,忌用空洞口号。一些学校把校训作为教育理念的替代,又从古文典籍中寻章摘句,或套用流行政治术语,形式胜于内容,其结果是学生不懂、教师不用、决策时也搁在一边,难以起到教育理念的指导作用。“有些校训本身就很功利,有些校训毫无个性可言,不能进入人的心灵。理念不一定尽在校训中,校训中必有理念。然而,那种缺乏个性的校训体现的也必定是缺乏个性的理念。”[12]教育理念无须像校训那样工整,语言表述力求听得懂、传得开、用得上、有实效。

五、教育理念:从求知向求能转变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8]从求知向求能转变,是在对教育历史反思、对教育功能再认识和对中外教育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的,更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就业前教育,培养学生与可见的未来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能力,既是社会赋予这类教育的职责,又是学生利益实现所需。其中要义有三,一是教育为满足未来社会需求做准备,因此教育内容需要认真筛选;二是满足可见的未来社会需求,超越于这一期间的需求可能不是学校或这类教育承担的主要任务;三是倡导发展能力而不是止于知识。学生求能,因为他们要通过竞争赢得工作岗位;教师求能,因为要为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支持。

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 (ABET)具体制定了工程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标准[13]:有应用数学、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有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有根据需要去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能力;有多种训练的综合能力;有验证、指导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对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了解;有效地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学会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有关当今时代问题的认识;有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 11条标准中有 8条直指能力,只有 3条是“了解”、“懂得”和“认识”。这一标准的提出,已经证明实现从求知教育向求能教育根本转变的必要性,对于我国应用型本科确定教育理念有特殊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首要任务是探索和确立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此过程中,创新教育机制和方法,实现求知向求能的根本转变,形成自己的个性教育,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人的发展和社会需要。

[1] 刘济良.论大学的教育理念 [J].河南社会科学, 2004(5).

[2] 李萍,钟明华.教育的迷茫在哪里——教育理念的反省[J].上海高教研究,1998(5):22-25.

[3] 刘宝存.哈佛大学办学理念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3(1).

[4] 刘宝存.牛津大学办学理念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2).

[5] 刘宝存.洪堡大学理念述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

[6] 刘宝存.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理念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3(8).

[7] 何振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育理念的演进与启示[J].教育史研究,2005(3).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J].中共中央办公厅通讯,2010(8):9-43.

[9] 董云川.找回大学精神:第 3版[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10] Eltinge Morison.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Education Survey[M].Boston:the Technology Press of M IT,1949.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2] 张楚廷.大学理念的论理[J].大学教育科学,2005 (1).

[13] 李正.“大工程”背景下的研究型大学工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6(10).

(责任编辑 陈咏梅)

Thi nking on Educations Concepts of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

CHENG Youjin
(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ngshi Hubei 435003)

The issue of"The Guidelines forMedium-and-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hereafter called"Education Plan Guidelines")has evoked the thoughts on education on concepts in educational circles.Education concepts exerts influence on action and steers the developmentof colleges.The thesispointsout that education concepts originates from teaching practice and is acknowledged by socialprogress and development.In addition,the thesis advocates the shift from seeking knowledge to acquiring proficiency and proposes that education concepts should embody the characteristicsof each college.Thus it is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o develop their own education concepts.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education concepts;characteristic

G640

A

1671-7422(2010)05-0055-04

10.3969/j.ISSN.1671-7422.2010.05.016

2010-08-28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管理机制的理论重构与实践”(项目编号: 2009d038)。

程幼金 (1963— ),男,湖北新洲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理念学校发展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校推介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