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矿冶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现实启迪

2010-08-15 00:54余立国
关键词:黄石铜绿精神

余立国

黄石矿冶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现实启迪

余立国

(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武汉 430071)

黄石矿冶文化既是历史的文化,也是现实的反映;既有物质的载体,更有精神的内涵;既是中华矿冶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楚文化在黄石地区的独特反映。黄石矿冶文化体现了开采鼓铸、大兴炉冶的创业精神;体现了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体现了兼收并蓄、共铸辉煌的包容精神;体现了不畏艰险、惠通八方的奉献精神。弘扬矿冶文化精神,就是要以矿冶文化为城市形象定位,为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服务;就是要增强黄石人民的历史自豪感,为实现城市转型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就是要把大力发展黄石的文化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黄石;矿冶文化;精神内涵;启迪

黄石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以青铜、铁矿开采、冶炼为代表的矿冶文化,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技术成就之高,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极其罕见。深入挖掘黄石矿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对于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黄石矿冶文化的历史地位

任何一个地方、一座城市,在历史与现实的坐标上,都会有其特殊的位置。黄石因其独具特色的矿冶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书写了一段不朽的历史。

黄石是一部中华民族矿冶文明的百科全书。黄石矿冶文化的兴衰与整个中华文明发展轨迹一脉相承、紧密相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矿冶文明史在一个地区的高度浓缩和完整体现。主要表现为:(1)历史的连续性,从商周至今,黄石矿冶文化基本没有断裂;(2)典型的代表性,其矿冶技术、开采规模等代表了历史各个重要时期的最高水平;(3)资源的丰富性,矿冶资源丰富、矿产品种齐全,其它城市少见;(4)保护的完整性,矿冶文化遗址范围广阔,保存完整,保护完好。有学者研究后认为,黄石的矿冶文化历史经历了“商周铜都”、“汉宋铁镇”、“近代铁港”和“当代钢城”四个辉煌时期,是典型的中华民族矿冶文明百科全书。大约 2700年前铜绿山就有先民开矿冶炼,因“山顶高平,巨石垒峙,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于土石之上”而得名。隋唐时期就在黄石地区“大兴炉冶”,将冶炼地改名为大冶。北宋苏轼泛舟磁湖时,面对繁荣的冶炼景象,发出“日日热浪扑面,夜夜霞光冲天”的感慨。近现代的黄石更是建成了全国十大特种钢厂之一的大冶特殊钢集团公司、全国六大铜矿之一的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全国十大铁矿之一的大冶铁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代钢城”。

黄石是中华青铜文明的典型代表。商周是我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黄石则是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青铜时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祀与戎分別代表礼器与兵器,也就是说礼治与军事是国家最重大的事情。而祀与戎的载体就是青铜,代表着王权和国家实力。“以礼治国”是中国古代政治独特的领导艺术,礼治的重要载体是“器以藏礼”,青铜器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物质,被广泛用于祭祀、征伐、宴享、婚冠、丧葬等活动,成为一种国家制度、一种意识形态的象征。楚国为什么后来居上,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掌握了青铜的开采和冶炼。考古发掘表明,铜绿山在商代中期就开始了开采、冶炼,经过西周、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西汉,历时千余年,生产楚国半数左右的青铜器,为楚王“问鼎中原饮马黄河”的统一霸业奠定了战略物质基础。中科院院士、著名冶金史专家柯俊教授认为,铜绿山古铜矿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采铜炼铜技术。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发掘,提供了中国青铜文化起源的实物证据,证明了黄石是中华民族青铜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黄石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如果说,青铜是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质,那么,钢铁则是近代文明得以展开的重要战略物质。主政湖北 18年的张之洞曾说:“今日之铁,明日之剑;今日之铁,明日之轨 ”。光绪十五年 (1889年),张之洞兴建汉阳铁厂,开办大冶铁矿作为原料基地,大冶铁矿成为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盛宣怀合并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这是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揭开了中国近代冶金工业的新篇,黄石由此而成为我国的“钢铁摇篮”。1907年,慈禧太后御批在此兴建华记水泥厂 (华新水泥股份公司前身),后改为湖北水泥公司,当时生产规模“远东第一”,其“华新型”窑后来成为新中国水泥生产企业的样板,是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黄石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水泥故乡”。随后,湖北最早的铁路、最早的电厂、最早的煤矿,相继在黄石诞生,黄石在关键时期引领了中国工业文明的风潮。

二、黄石矿冶文化的精神内涵

黄石矿冶文化既是历史的文化,也是一个现实的反映;既有物质的载体,更有精神的内涵;既是中华矿冶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楚文化在黄石地区的独特反映。黄石矿冶文化的精神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开采鼓铸、大兴炉冶的创业精神。这是荆楚先人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在黄石地区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创业精神的真实写照。黄石的历史,就是一部开采鼓铸、大兴炉冶的创业史。夏、商之际,战火连年,楚先人辗转迁徙到荆楚地区。据《史记·殷本纪》记载,“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商为了对鄂实行绝对控制,加强对南方的统治,不择手段,将鄂侯处死。周昭王为获取制造武器及祭器的铜,于十九年伐楚,死于沔 (即今武汉以下的长江),据传或死于铜绿山与大冶城之间的天子湖。到西周中后期,楚人熊绎至熊渠,历经五代艰苦创业,至熊渠“伐庸、扬越、至于鄂”,“立其中子红为鄂王”,进军鄂东南地区 (即今大冶地区),当时大冶地区崇山峻岭,地质构造复杂,交通极为不便,国人推着车子,攻山穿井,开采铜矿,大量铸造礼器和武器。自此,楚国疆域才不断扩大,国力才不断强盛,发展成为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的大国、强国,创造了先秦发展史上的奇迹。开采鼓铸、大兴炉冶的创业精神,与楚人的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被千秋万代发扬光大。

第二,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铜绿山铜矿遗址充分反映了鄂楚先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也记载着中国古代矿冶业在地质、矿山开采和金属冶炼等方面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比如,在找矿技术方面,采用浅井和重砂分析找矿。在后来的考古发掘中发现,有一部分断面小的竖井,分布密集,这些竖井就是用来找矿的;还发现了一种船形木斗,利用矿物和岩石比重不同来找矿。在采矿技术方面,采用竖井、平巷、盲井联合法进行深井开采;在深井开采过程中,探索并解决了井巷开拓、井巷支护、矿井提升、矿井排水、井下照明、深井通风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并形成了系统的地下开采模式。在冶炼技术方面,探索出了采用鼓风竖炉炼铜技术,其技术水平代表了中国青铜时期冶炼的最高成就。铜绿山遗址中的古炉渣,含铜品位达到0.7%,说明当时已经掌握了配矿技术,而且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青铜冶炼技术方面的成就,甚至直接影响了中国铁器时代的发展。到西汉时期,出现了直径超过 2米的竖炉,比西方出现同类规模的炉型早 1 000多年。据考证,近代黄石地区的铁矿、煤矿、铁厂的设施和设备都是当时全省乃至全国最先进的,有的还居全省、全国第一。这些冶炼技术的光辉成就,充分反映了鄂楚先人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闪耀着人类科技发展的灿烂光华。

第三,兼收并蓄、共铸辉煌的包容精神。著名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合起来,统称为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1]。自强不息倡导的是一种阳刚向上的奋斗和拼搏精神,厚德载物提倡的是一种宽容宽厚、兼收并蓄的精神,二者刚柔相济、阴阳互补,形成中华民族的精神。黄石矿冶文化正好融两者于一体。矿冶之火,寓意阳刚向上、奋勇拼搏;熔炼之炉,寓意兼收并蓄、厚德载物。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既是一种寓意,更体现在青铜铸造的实际工作中。铸造青铜器有制模、翻范、熔铸等多道工序,需要有大量的人力进行科学的分工和密切的配合。目前发现的商代熔铜坩埚,一次能熔铜约 13公斤。司母戊鼎重 875公斤,铸造一件这样的大鼎,需要 70多个坩埚;如果以一个坩埚需要配备 3~4人计算,则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从考古发掘来看,以铜绿山为中心的古铜矿遗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规模的采矿和冶炼遗址。如此大规模的采矿、冶炼,如果没有团结合作的意识、没有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那是不可想象的。

第四,不畏艰险、惠通八方的奉献精神。1973年在铜绿山 40米深处勘探富矿带时,先后发现13把铜斧,最大的铜斧重 3.5公斤,有的还保留有长 80公分的木质把柄,这些铜斧就是古代工人在没有机械作业的恶劣环境和条件下采矿的主要工具。上世纪 80年代,黄石市曾将黄石人民的这种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精神喻为铜斧精神。这种铜斧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采矿战天斗地、不惜牺牲的拼搏精神;二是惠通全国、支援八方的奉献精神。从商朝中期一直到近现代,仅铜绿山古铜遗址累计产铜在 10万吨以上。而这些铜绝大部分输送到全国各地。细阅中国矿业开发史和冶金史可以发现,中国没有哪个城市、哪个地区的矿冶业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如此时间之长、数量之大的贡献。即使在建国以后,黄石为国家建设贡献的铜、铁、水泥等各种资源,亦为国内任何一座城市所少见。几千年来的过渡开采、冶炼,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黄石,现在变成了全国最为严重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正面临着艰难的转型。这也正是黄石人民的博大胸怀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具体体现。

三、黄石矿冶文化的现实启迪

革命导师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我们今天研究矿冶文化,并非陶醉于先人创造的灿烂辉煌之中,而是旨在发掘历史文化遗产,探索人类前进规律,推动当今社会进步,服务黄石的科学发展。

首先,弘扬黄石矿冶文化精神,就应该把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作为黄石社会转型的首要任务。当前,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黄石是全国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永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弘扬矿冶文化精神,就是要以矿冶文化为城市形象定位,为城市转型服务。黄石矿冶文化昭示我们,当今时代,我们不能再走无限制开发、粗放型发展的老路,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黄石市委、市政府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大产业、大园区、大城市”的重大发展战略,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自主创新的步伐,进而使黄石进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黄石“转变”和“转型”展现出美好的前景。

其次,弘扬黄石矿冶文化精神,就应该把增强历史自豪感、增强战胜困难的自信心,作为黄石振兴崛起的精神支柱。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同时,文化作为精神现象,有它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而继承性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我们大力弘扬矿冶文化精神,就是要增强黄石人民的历史自豪感,发扬黄石矿冶文化的这种开采鼓铸、大兴炉冶的创业精神,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发扬兼收并蓄、共铸辉煌的包容精神,发扬不畏艰险、惠通八方的奉献精神,形成黄石人独特的精神品格,为实现历史性的转型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特别是在当前世界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黄石面临着社会转型的历史艰难时刻,特别需要消除思想上存在的转型畏难情绪,做到进一步解放思想、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第三,弘扬矿冶文化精神,就应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矿冶文化是黄石最大的特色、最现实的优势、未来最具潜力的资源。黄石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实现华丽转身,必须立足自己的优势,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一个最好切入点。当今时代,文化既是精神产品,也是经济载体;文化产业既是助推经济发展的软实力,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与经济日益交融,文化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经济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文化在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贡献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从国际上看,文化创意经济,每天创造 220亿左右的财富,并以 5%的速度递增。2008年日本销往美国的动漫以及相关产品的收入是日本出口到美国钢铁的总收入的4倍之多。黄石的文化产业基础比较好,文化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很大,黄石文化产业正进入一个加快发展的关键期,只要发展思路得当、引导得力,完全有可能成为黄石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黄石矿冶文化资源,过去看起来只是一个烧钱的事业,但是如果把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文化产品开发结合起来,把内容建设与项目建设融合起来,把加大投入与政策体系对接起来,完全有可能成为黄石的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成为黄石最具发展潜力、最能体现矿冶文化特色的赚钱的产业。

[1] 张岱年.张岱年全集 [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

[2]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责任编辑 陈咏梅)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the Culture ofM i ning and Metallurgy in Huangshi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YU Liguo
(Publicity Depar tment,Hubei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Wuhan Hubei 430071)

The culture ofmining and metallurgy in Huangshi is the reflection of the history aswell as reality;which is also the material carrier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what ismore,it embodies the culture of Chu Kingdom,even the culture ofmining and metallurgy in China.The culture represents pioneering spirit and scientific attitude,the spirit of inclusiveness and dedication.To promote this spirit,the cultur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image of Hunagshi city,so as to serve the transition of resource-exhausted city.People’spride in historywill definitely boost urban transition spiritually,besides,the culture industry and new economic engine should be viewed as the breakthrough in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olicy.

Huangshi;the culture ofmining and metallurgy;spiritual connotation;significance

G127

A

1671-7422(2010)05-0001-04

10.3969/j.ISSN.1671-7422.2010.05.001

2010-08-18

余立国 (1954— ),男,湖北大冶人,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黄石铜绿精神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黄石俱乐部度假别墅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黄石高速公路改造项目中互联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应用
拿出精神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共代谢基质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三十六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