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浩
(琼州学院中文系,海南五指山572200)
黎族地区社会生态论析
陈立浩
(琼州学院中文系,海南五指山572200)
本文从弘扬诚信讲礼精神、友好团结进步;倡导社会公平正义、开创教育公平新局面;农村公共事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农民等层面,论述黎族地区平衡有序的社会生态。
海南;黎族地区;社会生态;平衡有序
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理想追求。在我国思想史上,早在诸子百家时代,就有和谐社会思想的萌芽。我国儒家代表孔子、孟子的和谐观,倡导人际和谐,并通过“礼”的规定和人们对“礼”的认同来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道家代表老子、庄子的“天人合一”观,主张回归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和谐社会。在西方思想史上,也有不少哲学家极力宣扬和谐思想,希腊的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描述的和谐社会就是代表之一。过去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中西方思想家所倡导的和谐社会皆未能实现,但人类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却从来没有间断。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发出了时代的强音,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讲话中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①参见胡锦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N],人民日报,2005年06-27。当然,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和谐社会,有其特定的内涵。对此,胡锦涛总书记作了这样的阐述:“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②参见胡锦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N],人民日报,2005年06-27。黎族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促使和谐社会的相关要素和谐共生、良性发展。本文拟从诚信友好、公平正义和安定有序等层面,对黎族地区当前的社会生态加以论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讲礼、友好团结的社会。我们中华民族素来以“诚”为本,“和”为贵,以讲礼义,守诚信,为治国之方略,民族之美德。中华民族精神涵养诚实守信的思想,诚信于人、于事,乃至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不可缺失的,所谓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国无信不安,这足以证明诚信之重要。在孔子的言论中,曾多次讲“主忠信”(《论语·学而》)、“言忠信”(《论语·卫灵公》)。他在《论语·阳货》中指出:“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里从为人的原则讲到诚信之不可不有。孔子在讲诚信的同时,他还极力宣扬以大兴仁爱、重讲礼义之风,治理国家,教化民众,促进友好团结和社会和谐进步。孔子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他主张用道德和规范行为的制度和措施来调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和谐。在孔子看来,仁义道德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则,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准则。仁义道德的缺乏和丧失,将使人无法成其为人,而整个社会也将混乱不堪,社会的和谐只是一纸空文,绝不能得以实现。孔子十分注重以“仁”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者以“爱人”为根本原则,所以“爱人”是“仁”的灵魂和本质。荀子认为人类社会只有恪守“礼”这个做人处事的中心法则,在道德上用“礼”来教化人,在政治上用“礼”来安邦定国,他指出“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③参见梁启雄,荀子简释,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无论是孔子所言的诚信、仁爱,还是荀子所倡导的“礼”,他们的思想主张,十分有助于推动社会生态的平衡,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多方面的启迪作用。
黎族人民有着崇尚诚信、讲礼的优良传统,在黎族地区流传“路不拾金,夜不闭户”的民谣,这是对当地民风淳朴的描述,也是对黎族传统美德的称赞。在黎族民间广泛流传《砍刀的故事》,这则反映伦理道德的民间故事,围绕“砍刀”的丢失讲述故事中主人公亚连为人诚实的高尚品德。一天,黎族青年亚连把砍柴刀掉进了深水潭,急得痛哭呼救,潭中龙女前来相助,她从深潭拿出一把金光闪闪的金砍刀,对亚连说:“阿哥哟,这把刀是你的吗?”亚连一看,摇一摇头说:“不是的!”龙女转身潜入深潭,眨眼间又从深水潭拿出银光烁烁的银砍刀对亚连说:“我帮你找到了砍刀,你拿回去吧!”亚连看了又摇摇头说:“这也不是,我的刀是缺了口的。”亚连诚实、善良的品德,在龙女看来他那颗为人诚实的赤心“比那七彩虹还美丽”,“是金子买不来,银子买不下的。”龙女被亚连诚实的品德所打动,深深地爱上了他。当然,民间故事讲述的人与事,并非是真人真事,但亚连的精神和品德为黎族人民所效法和发扬。
在黎族地区,诚信、讲礼、友好互助的风尚,吹遍黎家村寨,体现在黎族人民多彩的生活中。黎族人民日常交往,诚实守信,否则就无法在人群中立足、生存。在黎族村寨,无论交换物品、借钱借粮,或在其他社会生活活动中,相互间只要有言在先,各方都恪守信用,绝不食言。长久以来,黎族人民以诚实守信的信仰规范自身的行为,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黎族人民很懂得习礼的重要,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很讲究一个“礼”字,一系列的礼俗皆为世人所奉行,并以歌吟唱,世代相传。纵观黎族之礼俗,它们既是一种道德规范,对人们起到规范行为准则的作用,又是一种审美意识,体现了黎族人民的审美情趣。
在黎村,流行这样的歌谣:“世间来往讲情理,进村入门有规矩。”黎族人民知事明理,彼此相处,十分融合。村里谁家修房建屋,或办其他之事,往往是众人出力,相互帮助;谁家有不幸,生活有困难,旁人便伸出援助之手;人与人偶有纠纷发生,人们好言相劝,以礼相让。黎族民间有歌唱道:“村寨人情心相连,同甘共苦互携顾。”行走在黎乡,随处可见敬老的传统美德。黎族人民尊重老人,敬仰长辈,相互面遇礼让路,彼此相会要请坐,话语温和、轻声,言必有礼。对待来客,更是热情款待。烟筒、槟榔、米酒和歌声,是黎族人民待客的常用礼品。陌生人路过,村寨的人主动唤住家狗,让行人不受惊恐。他们有时还接待过往行人进寨歇息,吸烟用果,或便饭招待。
讲究礼貌,待人以礼能够促进人们彼此尊重,增强团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礼兴礼,是一种文明的标志。人际交往中的良好礼俗,往往体现了好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高尚情操。黎族人民人际交往中的礼俗,便是他们民族性格和心理特征的表现,他们对人和善,乐于相助,对群体很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人们常把个人与他人和整体联想在一起。这在他们的民歌中有着形象的描绘:“竹丛参天互相依,山林鸟多才有声,天上星月相伴陪,塘里鱼多要有水。”贴切的比喻,优美的诗句,展示了黎族人民的美好心灵。在黎族的村村寨寨,由于“民习礼义,易与为善,难与为非”(宋·苏辙《李之纯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所以,洋溢着亲善、和睦的气氛。
“一代之丕兴,必有一代之礼乐”(唐·张九龄《明礼乐第五章》)。今天,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创造良好的开放环境,注重为人的诚信和人际中的“礼尚往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广大黎族地区各级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弘扬诚信讲礼精神,坚持友好团结进步,这对维系社会生态平衡有序发挥了积极作用。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千百年来,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就是公平和正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近代的思想、哲学家,一直都在思考和探索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问题。早在西汉时期,相传戴圣编篡的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礼运》,就论述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博大思想。近代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孙中山主张的“三民主义”,其民生主义就是均贫富,使人人地位平等,生计有谋,生活有序。在西方历史上也同样如此,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不少哲学家、思想家,对公平、正义问题皆有论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首先提出了公平和正义的问题,强调公平即和谐。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等著作中,认为公平就是公正、平等,指出公正是一切德性的总汇。到了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分别提出了“实业制度”、“和谐制度”和“共产主义公社”等设想。上述颇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思想家的观念和主张,由于受到种种历史局限,最终都未能得以实现。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迎来人类哲学思想史的划时代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从生产领域、分配标准、机遇和环境的把握,以及社会调济等多方面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精辟的论述,为我们今天推进公平和正义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要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和指导思想,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要求,就是大力推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战略出发,提出的一项富有时代和历史意义的伟大战略任务,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作为公共事业的教育,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如今呼唤教育公平已是我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和愿望。从“利益”角度讲,教育既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又是个人利益的具体体现。教育可为构建和谐社会加速人力资源开发,教育的育人功能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升人力资本,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进而以人才资源优势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所以,人们把教育视为国家永续发展的“基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在我国每个公民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涉及到每个人的根本利益。社会实践表明,我国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与其职业、收入、社会地位呈正比例的关系,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每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大小基本上已成为社会个性的发展前提。因此,只有坚持教育公平,实施教育公平,赋予每个受教育者相同的受教育机会,才能使全社会的个体得到全面发展,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我国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目标是“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教育公平是这一具体目标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项基本活动,是培养创新人才和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基地。我国的教育的投资,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投资。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近些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实施“小财政”办“大教育”,黎族地区得到省委、省政府的深切关怀,各级党政领导重视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在巩固“两基”成果的基础上,启动“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有计划地将最边辟贫穷、最缺教育资源的乡村中学的学生,集体转学到县市城区相关中学学习。,实施包吃、包住和包入学的“三包”优惠待遇。这在黎族地区,还是首创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黎族同胞赞不绝口,央视及香港凤凰电视台等媒体加大赞扬,致使黎族地区的基础教育焕发了新的活力,有了新的发展。与此同时,黎族地区进一步优化农村的教育结构,使各类型、各层次、各形式和各类教育资源之间相互沟通、衔接和共享,促进了农村全民的素质教育,让农民人人有文化、个个懂技术,逐渐成为新时期的新型农民。
海南黎族地区多年来发展民族教育,从创办寄宿班和民族中学,到建设示范民族中学和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从大面积的危房校舍改造,到多种形式的扶贫支教;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到中小学校长的岗位培训;从“两免一补”政策的全面落实,到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的实施等。这一系列的教育举措,都为推动和现实教育公平创造了条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黎族地区教育的现状,与教育公平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比如男女平等享有相同的教育机会,各乡镇城市的教育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师资和教育资源的配套等,加强这些方面的改进工作,是推动教育公平的需要。教育的不公平,无疑会拉大城乡差距,社会个体的贫富差距也随之拉大,它们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种种阻碍,这种危害是我们千万不可忽视的。我们海南省幸得省委、省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小财政”培育出“大教育”,全省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在快速发展,为推动海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多方面的巨大作用。海南黎族地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总结兴办民族教育的经验,找出各层次各类教育不之不足,举全社会之力,集广大人民群众之智,大力夯实振兴民族和推动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基石”,必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教育公平的新局面,凸显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殊意义,发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特殊功能作用。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目标。这表明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更加重视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涉及多方面的问题,诸如办好农村教育、建设农村文化、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等等。这些既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既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黎族地区各市县的党政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精神,兴办多种公益文化事业,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注重文化建设,从多方面兴办公益文化事业。黎苗同胞能歌善舞,歌舞娱乐是他们不可缺少的文化生活,特别是在“三月三”等民族传统节日,人们节日盛装,欢聚集会,歌舞庆祝。多年来,琼中人民期盼建设民族文化广场。县委县政府为了实现人民的心愿,经过精心规划和反复论证,于2007年初,破土动工修建“三月三”民族文化广场。广场选址在县城北新区,这里四面环山,有着独特地理优势,整个广场建设与山紧紧相连,设施装饰以民族标志图案为主线,重点体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与内涵。“三月三”民族文化广场于2007年上半年完成前期工程,建成前广场、阶梯、主广场、大舞台、少数民族图腾柱等基础设施,总投资600多万元。当年,琼中“三月三”民族文化广场,成为全省欢庆“三月三”的主会场,迎接八方儿女和海外嘉宾。紧接着,县委、县政府加快“三月三”广场第二期工程建设,完成排水网、路网、舞台提高扩建、绿化、亮化、广场硬化等设施建设,使广场提高一个档次。2008年4月6日投入使用后,再次成为全省“三月三”庆祝活动的主会场。第三期工程将引资兴建黎苗民俗一条街,并配置相关的娱乐设施,进一步完善“三月三”广场功能,提升民族文化内涵,建设成为少数文化廊亭。与此同时,琼中县加强了县图书馆、文化馆、县电影院的维修扩建,完成县新华书店的转企改制工作,成立了全县唯一的专业文艺团体——五指山歌舞团。这些公益文化事业的兴办,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革命热情,黎苗同胞以更加高昂的革命斗志发展生产,推动了农村改革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产生了多方面的良好效益。
近些年,黎族地区各市县都加大了公益事业的资金投入。陵水黎族自治县实施巨资惠民工程,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长期以来,陵水老百姓心中有两块心病:一是自来水的改造,二是陵水河防洪堤的修建。县委县政府情系百姓,近年来拨出专款解决了这两大难题,为百姓安居乐业办了实事。县委县政府还在陵水河畔修建了一座历史文化公园,让它与沿河的桃园大桥、椰林大桥、景观大道和防洪堤辉映成趣,成为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乐东黎族自治县不断加强文化广电体育事业建设,荣获“全国民族体育先进县”的光荣称号,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1%、95%,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作试点县”,县里的大安镇、黄流镇被国家文化部分别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中国民间花灯艺术之乡”,千家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海南省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保护试点单位”。这些多样的文化品种,增添了人民群众多样的精神食粮,既提升了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又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每个农民的切身利益。多年来,广大农民一直希望政府为他们提供便利的医疗服务。黎族地区各市县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加大改革力度,使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出现新的面貌。我们以五指山市为例,透过这里的事实,即可了解黎族地区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一般情况。
跨入新世纪,五指山市的医疗卫生开拓了新的局面。2003年,该市被省政府指定为新型农村全作医疗试点单位。五指山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市、乡镇新型农村合作管理委员会,整个工作由市委领导、政府负责,各级党政部门齐抓共管,推动这个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
五指山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既广泛宣传动员,又尊重农民意愿。一方面,全市各乡镇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召开农民听证会,并派出工作组深入农村,宣传国家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另一方面,反复讲明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由于宣传深入人心,措施得力有效,激发了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合作医疗工作的两个转变。一是筹资宣传工作由政府推动转变为农民主动,每年缴交参合费时间未到,农民都主动要求提前缴费;二是财政部门由进村入户征收转变定时间、定村庄、定地点征收。全市参全率逐年提高,据统计,2003年全市参合率为64%,2004年参合率为84.5%,2005年参合率为94.5%,2006年参合率提高到97.41%。
五指山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便民、利民。为了确保农民利益,全市着力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五指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制度》、《门诊家庭帐户资金暂行管理办法》、《住院补偿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征收管理制度》等。为了让农民就诊方便,他们力求简化就医手续。一是各乡镇都实行“一证通”就诊制度,农民无论是门诊、住院都可凭合作医疗证任意选择定点机构,就近择医,就好择医。在市内住院,可在接诊的定点医院直接办理住院手续,无须市、乡两级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审批。因重病需转到市以外上级医疗机构住院的,可凭省第二人民医院出据的转院证明或意见到市合管办办理审批手续,若遇到病情危急须送往市外上级医院机构住院的,先转院,然后在一周内补办转院审批手续,这样做极大地方便了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就医。二是采取“定点直补”,农民就医结算时,定点医疗机构立刻按照报销比例和范围进行审核,直接减免参合农民的就医费用,改变了过去的逐级审批的补助办法,使农民受益更及时更快捷,深受农民欢迎。三是施行“家庭帐户”,即将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缴纳的10元全部划入合作医疗农民家庭帐户,门诊看病时,可直接抵作现金使用,自主支配,剩余滚存,下年继续使用。由于不断健全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农民的受益面得到扩大,受益水平得到提高,农民实实在在受益。2005年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住院受益人数为1746人次,比上年增长了55%,住院率从2%提高到3.8%,基金使用率为85.6%,农民门诊就诊人次增长了58%,参合农民从11%提高到20%,补偿比例从31%提高到46.4%。2006年住院人次数2346人,比上年增长33%,补偿比例为55%。合作医疗大病统筹基金合作率为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结转为314.75万元。几年来,五指山市为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快速发展,他们还加强了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力度,强化基金管理,并在2006年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络化管理系统工作,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使各乡镇合作医疗制度运行平稳,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受益水平逐步提高。
综上所述,黎族广大地区各级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中,大讲诚信守礼,友好团结进步;倡导全社会公平正义,开创教育公平新局面;积极兴办民心工程,共享改革开放成果。这一系列的公共事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让人们欣喜地看到黎族地区展示出的平衡有序的社会生态的新气象。
On Social Ecology of Li Nationality Area
Chen Li-hao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Qiongzhou University,Sanya,Hainan 572202)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lanced and orderly social ecology of Li Nationality area based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promoting the integrity,friendship,unity and progress;advocating social equity and justice,creating new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equity;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reas,the fruits of the opening-up and reform to benefit farmers.
Hainan;Li Nationality area;social ecology;balanced and orderly
C911
A
1008—6772(2010)01—0009—05
2010-4-8
陈立浩(1939-),男,重庆开县人,琼州学院中文系教授,研究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