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的内蕴与历史地位

2010-08-15 00:44方长江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道生融和老子

方长江

(湖北省美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老子道德的内蕴与历史地位

方长江

(湖北省美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一、老子道德的内蕴

(一)道德之道①道 ,原本没有 ,曰“无 ”;道生、而有,曰“有”,是谓“有生于无”。“道之物”,(下文拟称“道物 ”)(21、25)②,其物 ,人的感官可感,曰“有”,或又曰“阳”。“道物”禀性自然。其禀性,人的感官不可感,只能靠欲 (意识)认识,故曰“无”,或又曰“阴”。道之生,曰:可感的道物与不可感的道自然禀性一体而生,是谓“有无相生”。

道之生,不仅是有生于无,有无相生;而且是“高下相盈”的空间,“音声相和”的声音,“长短相形”的形象,“前后相随”的时间 (2)与道一体同生。或又曰“天下之物生于有”,此“有”曰“道”。(41)故,道与道生的万物,皆有形、有音、有时、有空、有体。

构成道体的道物很微小,其形看不见,其音听不到,其体摸不着,给人的感觉幽冥虚静,唯愰唯惚。然 ,“有精 ”、“有真 ”、“有信 ”。 (21)——有精微灵敏的运动变化,运动变化遵守着诚信 (规律)。道物数量之多不可计算。它连绵而来不断,见不到尾,看不到头;在上下空间,清明可感,而又时隐时现。(14)

道物多且大,道物构成的道体,其空间之大,无边无角;时间之长大,不能成器;音之大,听不到声;形之大,见不到象。道体广大得无名可称。(40)为此,老子强加道一个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25)“反也者道之动”,(41)构成道体的道物在上下左右不断向远方运动开去的同时,又向它起始的方向运动。道物远、反运动无止境,无险阻。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道物远反运动的力量与作用无穷尽。其作用锉去了力量的锋锐,排解了力量众多的纷乱。力量及其作用与光融和而明亮,与尘埃同体而低下。老子认为,“道”在发挥作用的时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即“弱者道之用”。(40)但老子不知,道物深沉隐蔽的巨大力量与作用是来自何处?写曰:似乎是生万物的祖宗;像在道③之先产生。(4)

——老子描写的“道之物”,很切近现代科学所描述的具有“波粒二相性”的物质。

(二)道生万物 “道生一”。一,近似“宇宙自然”。但老子在道物时、空,加进了“形”与“音 ”。据此,“宇宙自然 ”可与“一 ”(或称“道一”)互用。

“一生二”。二,曰天、地。天,包括太阳、月亮、星球与星系等。地,主指地球。遵道生物之理,地应包括有生命的星球。

“二生三 ”。三,曰天、地道物“交合 ”,即“生 ”。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42)冲,道物运动的力量与作用;气,道物的运动形态。——在天地道物多力量多作用的交合中,万物之各物负载着道的自然禀性 (阴),凝聚着道物 (阳)融和而生。

道生万物之各物,皆是从无此物到有此物;皆是道的自然禀性 (阴)与道物 (阳)一体同生。即有生于无、有无相生。并且各物皆是“难易相成”,——难在道物交合运动变化、发生发展成物的过程漫长和复杂,易在自然。同时,各物在生成中,各有形可见,有体可摸,有部分音声可听,有时间有空间可以感觉,及有名可称。然,道则因无限大而又隐藏在各物的躯体内,却无名可称,(40)亦无人所知。

(三)道之德 德的终极表现是“道物禀性自然”。道物的自然禀性是微小、低下、柔弱、阴隐、沉静、融和;是“道之用”;(41)是道生养万物的母体;是老子称誉的道的“玄德”所在。

玄德的主要内涵是:

1、道孕生万物时,把道德畜生于万物;哺养万物成长;保护万物优生劣汰 (毒之)④地传宗接代发展,而生养不息。(51)

2、道生养万物,而不占有万物;道依万物生存需要而作而为,而不依靠万物;道保护养育万物长生长长,而不主宰万物。(10.51)

(四)人与万物道德的同与异 1、人是道生的万物之一,人与万物的道德同一;人与万物的生存,自然自由、平等融和;人与万物生存需要互为食物 (毒之——生存关系)以吃饱为满足,(12)是无私欲的,是道“厚待 (毒之)”万物长生长长的表现。

2、人与万物的不同点在,人受欲 (意识)支配,可以依道与违道生存;人欲易生私欲贪欲;贪五官享受;(12)贪多吃多占多存,而违道恶为。

故,人推举治理人违道事务的国王,是执道为德的楷模,是一国中的“四道”之一。(25)

——依上论而言,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是对老子道生万物认识的科学详释,而自然万物“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说,是贪欲强权意识对万物自然生存的加害。

(五)道法自然 万物之能融和生长;繁荣昌盛;永恒不灭,其根之生、本之在的原因,是道虚静致笃、自然德性的公正无私欲。故,作王的人与人、地、天、道永恒不灭的生存法则,是公正无私的德性自然。(16.25)

是知,在老子道德,精神意识被物质自然化,物质自然被精神意识化。道德,被老子认知为广大无垠的“宇宙精神”。亦即炎黄子孙乐道的“天人合一”之道。

或赘言,道德是老子独创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精神融和于一的文化。其特点是,以一道展多德,多德归一道。因此,用私有制社会劳动分工意识、尤其是西学的哲学、政治、伦理……意识诠释老子道德,都是困难的,都会是释而有限、释而不确与误释。——拙文亦如斯。⑤

二、老子道德的功能与地位

(一)老子道德的自然科学性

1.老子提出了两个他不知道的问题。一曰,形成宇宙自然的道是怎样产生的?二曰,道物——物质粒子的巨大能量与其作用从何而来?(4.25)

如果说尚在验证中的“宇宙大爆炸”说,和高能物理实验是欲恢复、利用老子定义锉销了锋锐的道物的巨大能量,那么两者既是对问题的回答,也是对老子认知宇宙自然万物的科学性的肯定与验证。

2.老子道德确认,万物之一的人的生存生产对象是万物自然,万物的生存生产对象是人自然。人与万物、万物与人的生存生产关系是公正无私,自然和谐发展。近 20年科学确证,气候灾变、环境污染、怪病肆虐、生物跂生与物种灭绝,给人、自然万物生存带来的灾难,正是人对自然的掠夺与杀戮的自然确证。同时确证了人的生存法则是“自然”。

3.在古文化发达的古埃及、古希腊、古两河和古印度河流域地区,人类原始宗教日渐人为化、国王被神化的历史阶段,老子以道 (物)生万物的科学论断,否定了神的存在和神创世界的宗教神权论。指出王、人有道,神、鬼无力不神;王、人无道,神、鬼皆恶。(60)

(二)老子道德的社会科学性 老子反复伸言:历史上百姓推举为王的人,都是依道为德“公正无私欲”的圣人,君子。曰“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

故,老子确认,以周天子联盟国国王为首的诸候 (邦国)王,贪图五官享受的私欲,是造生天下强兵黩武;掠货杀人,战乱不绝,民生痛苦;谎言巧智层出,贪腐盗劫四起等一切社会祸害的根源。

老子被关伊扣留;被迫写下《道德经》的目的是,从认识与实践两方面教诲周王诸候王及其高管的三卿,如何去私欲贪欲,修养道德,治国安民。

(三)老子道德激活了人生自然真善美的境界 老子道德以自然万物状道明理的科学性,与“三观一览”(1.16.10)⑥的感性形象思维认知事物的方式方法,从人皆具生的生理心理体验,开拓了人尤其是文化人被自然物化,自然物被文人化的精神境界,激活了人与物融和一体的精神感情及其自然自由倾泻的身心体验,由此对自我人性自然真善美的体验,而生万万精神情意,记录下来,便是诗或乐或书或画作。

汉以降,我国诗论乐论书论画论皆以道立论,以天地万物之形之象明理彰法。文化人多诗、乐、书、画兼长,其中包括不少帝王和受文人艺术影响的民间艺人和民间祭师。

三、老子道德的永恒魅力

《道德经》是人类创造最早最具科学性,内容独立完整,情致恢弘磅礴的道德文化著作。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道德,与老子道德一道之德相融和的主要之点有:

(一)人与自然一体的物质存在。在物质世界,没有自然神与人为神的位置。

(二)人与人、人与自然万物生存生产的法则是,宇宙和谐、公正无私、自由平等。

(三)人与自然万物,遵循自然发生发展规律,创造、发展自身。

(四)人类生存美的法则,是人能根据用认识到的自然规律——亦即美的规律去创造、发展自身。

(五)人的历史是自然史,自然史是人的历史。

(六)老子道德与马克思主义道德的精神本质是对私有制社会的批判与否定。

(七)与老子道德一样,马克思主义被世界人民、首先是文化人自然自发地接受、传播与实践。

5000余年的文化史反复写明,人类历经 5000余年私欲意识禁锢的精神感情,唯有通过人生道德的“公正无私”,方能得到人性自然的苏生,激发人对人生自由、平等、和谐、平安的渴望与追求。

自由、平等、和谐、平安,是炎黄子孙的渴望与追求,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在中华大地获得伟大胜利的人生道德物质化的自然成果。

注释:

①本稿的“道德”内容,根据王弼本与马王堆甲本、乙本译释。老子的“非常道”否定了“常道”,忌用常道的思想及表述思想的字义、词语。老子的道命名,“非常名”。故,道名多变。老子为准确描写自己认知的道德,多自命道名、自设词语语义。这是造成释家诠释《道德经》费解,多有误释与释而不确切的一大原因。本稿第一部分,试图就笔者学习领会,将老子道德的内容作个简明梳理,就教专家;便利大众读《道德经》参考。

②文句中所附括号内的数字,指文义引自《道德经》的章数。

③原文“象帝之先”,帝:详王弼本第四章,乙本《道经》第四节。《说文解字注》释义:帝乃天,天乃高乃大。在此,作道名解。

④毒:详王弼本第五十一章,乙本《道经》第五十一节。《说文解字注》释古义谓,厚生;物厚生,于物长生,有利有弊。稿文解,依此引伸 (?)。

⑤随着私有制社会发展,人与自然日益分离、对立。表现在精神思想上,以西学西人为代表。在中华大地,诚如《道德经》挞伐,统治阶级的私欲贪欲,是造成人与自然分离的祸首。人与自然融和统一的精神思想,在文化人和百姓的精神思想、生活、生产等方方面面,传承发扬。如中医学、汉字造型取义、以庄子为代表的道论著作、汉以降的文人艺术思想和道教等,皆属典型代表。又如,老子道德的“无”,无“空无”“虚无”。无中有物、有我;我中有无。我中之无,有精神有感情有心意;神、情、意 ,是道生我的 (躯体)具有形、音、时、空之道物的运动结果的表现形态。再如,“道无为而无不为”一语,在老子道德有三义一理,曰“道依自然作为,万物皆兴”;“王依自然作为,国泰民安”;“民依自然作为,事事成功”。理曰,道、王、民“一道”,自然融和:公正无私。

⑥联系“三观一览”各自前后文义,借用画家观察认知有形无形事物的方法,简释如下。眇观:感性地观察认知万物发生发展的整体。噭观:理性地观察认知万物之一物、一物之阶段,与局部的发生发展及其所以原。复观:反复眇观、噭观,顺观、反观认知万物欣荣 (真善美)的原因。(即“道”)。涤除玄览:综合、分拆,比较,去粗取精,由表入里,去伪存真,获得表象与本质统一 (的真善美)的结果。(即“道 ”)。

B223.1

A

1003-8078(2010)02-010-03

2010-01-14

方长江 (1939-),湖北武汉人,湖北美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周觅

猜你喜欢
道生融和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花开富贵》画题诗
代数中的从特殊到一般
道生说法,顽石也点头
电力系统的党建与科学精神文明理念的融性探究
融和,让阅读教学回归课程本真
代数中的从特殊到一般
智者老子
国家治理中的“融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