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环境与独立学院英语课教学效果

2010-08-15 00:52:14胡春晓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效果教室

胡春晓

(浙江工商大学 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5)

课堂环境与独立学院英语课教学效果

胡春晓

(浙江工商大学 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5)

课堂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环境。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助于提升独立学院英语课的教学效果。本文论述了课堂环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独立学院英语课堂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优化独立学院英语课堂环境提出了建议。

课堂环境;英语教学;独立学院;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目前其已承担30%以上本科生的培养任务。独立学院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较差,水平参差不齐,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欠缺,如何提高独立学院英语课的教学效果成为当前外语教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目前的研究绝大多数都围绕着教学这一主要任务而展开,强调的是教材和教法,忽略了教学环境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本文拟论述独立学院英语课堂环境对英语课教学效果的影响并提出改善策略,以期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寻觅一条新的途径。

一、什么是课堂环境

(一)国内外课堂环境研究的状况

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勒温(K.Lewin)提出的场理论奠定了课堂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础。他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1]到了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们开始从实证的角度研究课堂内部的各种物理环境因素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包括教学空间的光线与照明、气味与噪音、颜色与温度、设施与装饰、舒适度等。进入70年代,研究重点由物理环境转向课堂社会心理环境,研究者较全面地考察了学生对课堂环境的感知与其学习之间的关系。大量研究表明,师生关系、校风班风、课堂气氛、学生课堂心理感受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以及创造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到了80年代,课堂环境问题已引起许多国家教学论专家的广泛重视。

我国关于课堂环境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李秉德教授于1989年出版的《教学论》一书中,首次阐述了课堂环境的重要性,并将其列入教学论的研究范围。随后,田慧生、范春林、吴康宁、屈智勇等学者发表的关于课堂环境的专著也进一步推动了该课题在我国的研究进程[1]。除此之外,对课堂环境做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的文章寥寥无几。

(二)课堂环境的基本概念

关于“课堂环境”的定义学术界至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1.课堂环境主要指由学校和家庭的各种物质因素构成的学习场所。美国学者F.G.knirk指出,课堂环境是由“学校建筑、课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以及家庭中的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2]2.课堂环境就是指学校教育环境;3.课堂环境指的是学校气氛或班级气氛。心理学家Hawley认为,课堂环境“就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温暖而安全的班级气氛。[3]”他把课堂环境的范围局限于心理环境,忽视了物理环境的作用;4.课堂环境是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著名的课堂环境问题专家弗雷泽(Barry J.Fraser)认为,课堂环境是由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气氛等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境。[4]

本文采用弗雷泽的定义,具体地说,课堂环境包含四个方面:1.围绕教学活动存在的课堂物理环境,包括教室的光线与照明、气味与噪音、颜色与装饰、教学设施以及班级规模等;2.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3.课堂生活质量,包括课堂目标定向、课堂规则和秩序、学生的参与程度等;4.课堂气氛,指的是课堂活动参与者(老师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是轻松愉悦还是沉闷压抑等。

二、课堂环境对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

我们在过去已有的课堂环境研究工具的指导下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杭州6所独立学院的英语课堂环境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考查,共有涉及课堂环境内容的52个问题,其中单选题45个,多选题5个,主观题2个,在杭州6所独立学院的大一、大二学生中发放问卷500份,获得有效问卷456份,有效问卷率为91.2%。

(一)物理环境对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

舒适的物理环境有助于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我们在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英语教室光线、照明、气味、颜色、温度等物理环境要素较好,但噪音方面仍有问题。92.3%的教室里桌椅的排放是固定不变的“行列式”,坐在后排和两旁的学生较少参与课堂活动。65.5%的学生没有专门的语音室,平均每班40多人在普通的多媒体大教室里上听力课,听音效果不尽人意。大多数学生(70.2%)不喜欢单调的无任何装饰品的白色粉刷墙面。

(二)课堂人际关系对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

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要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独立学院的师生关系比较淡薄。当被调查的学生回答“你是否喜欢你的英语老师”时,回答“喜欢”的占22.3%,回答“一般,没什么特别印象”的占56.8%,回答“不喜欢”的占20.9%。 从师生交往的情况看,41.2%的学生认为英语老师课外跟自己的交流不多,还有28.7%的学生认为“英语老师根本叫不出自己的名字”。情感交流的缺乏必然会加大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不利于课堂上的师生合作。

相对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目前普遍采用的提问式教学、全班同学参与的讨论式教学等都属于典型的竞争式教学。对于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独立学院学生来说,竞争会使相当一部分同学产生焦虑和压力。笔者在授课中发现,一些原先发言积极的学生经历了一两个学期后逐渐变得沉默,通过交谈后得知是由于谦虚而不愿表现得比别人强。

(三)课堂生活质量对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

多数学生(69.3%)反映他们极少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除了与学生缺乏自信、谦虚等个体因素有关外,教师的互动意识不强,教学方法单一也是原因之一。为了提高四级通过率,多数独立学院英语课堂仍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学生说的机会越少,越不愿意说。

(四)课堂气氛对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让学生创造性自由表现出来的重要心理环境,而不良的课堂氛围会对学生造成压抑感和不安全感,创造性不能自由发挥,并且会使之产生戒备。[3]然而在我们的调查中,近50%的学生感觉其所在的英语课堂气氛压抑、沉闷,缺少安全感,害怕课堂发言。

三、优化独立学院英语课堂环境的相关建议

(一)设计有利于外语教学的课堂物理环境

1.美化英语教室,创设外语学习环境

独立学院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有待加强,我们应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动力,就外在环境而言,教室的外语化对语言学习有一定的潜移默化作用。英语教室的墙面可以刷为浅绿或浅蓝色,避免千篇一律的白色,教室两侧可以贴一些英美国家的地图、英语名言警句等,以营造有别于其它教室的外语学习环境。有条件的学校应将阅读教室和听力教室分开,像国外大学那样采用可任意组合的移动式桌椅,根据不同的外语教学活动采取不同的座位编排,如讲解新知识时座位排成行列式,组织讨论时排成椭圆形等。

2.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分级教学

目前独立学院班级平均人数在45人以上,有的学校甚至采取外语课合班教学,一次授课对象近百人。班级规模过大,难以进行有意义的双向交流,而且也易产生室内噪音。不仅如此,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挤在同一个班上课,有的“吃不饱”,有的“坐飞机”。若能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实行分级教学,则能因材施教,增强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同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能使自主性差的学生有学习的紧迫感。

(二)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独立学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尤其要注重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给每堂课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运用充满激情、富于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将课文内容与形式多样的口语活动相结合,如造句、情景对话、演讲、小品、讲故事、描述图片、电影配音等;或利用电影、互联网提供一些贴近生活、了解异域文化的语言素材。独立学院学生入学后时常会觉得自己比公办高校的学生“低一等”,同时他们大多数又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针对“三本”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在给予反馈时,要客观地分析,找出值得肯定的地方,然后委婉地指出其有待改进之处。只有当学生感觉环境舒适安全时,他们才更愿意说和学。

(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乐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多一点欣赏眼光。因为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适度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非常重要。

(四)建立合作型的生生关系

教师应引导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合作型的生生关系。小组活动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因为在小组活动中,学习者受到的威胁最小,从同伴中得到的帮助、关爱和信任最大,因此最有利于他们无拘束地表达思想情感。[5]对一些口语基础较差的独立学院学生来说,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十分困难的,采用有准备的小组讨论(prepared group discussion)更为合适。教师把要讨论的话题事先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课下准备好,然后再在课堂上“表演”小组讨论。这样做有如下优点:第一,课前的准备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的焦虑程度远低于其面对全班同学回答问题时的焦虑程度;第二,学生之间通过协商与合作,共同解决语言难题,学习不再单纯依赖教师;第三,通过定期更换小组成员,班级同学之间能进行最大限度的相互刺激与反应,利于所有成员参与。小组活动的形式要力求新颖,富于变化。可以是两人对练(pair work)、角色扮演(role-play)、辩论(debate)、 多媒体演示(pptpresentation)、项目企划(project-based assignment)和写作同伴评改(writing peer work)等。教师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记录平时成绩,引导学生之间形成良性激励。

[1]孙云梅.中国大学外语课堂环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74-76.

[2]Knirk F.G.Designing Produ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M].New York: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1979.25.

[3]Williams M,Burden R.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79.

[4]Fraser B.J.Classroom Environment[M].London:CroomHelm,1986.37-38.

[5]Nunan,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03-105.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教学效果教室
“313”教室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28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6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14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人间(2015年24期)2015-12-26 18:48:19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