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竞争立潮头——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创新管窥

2010-08-15 00:48周前进
湖北教育 2010年1期
关键词:华中科技大学办学教育

□ 周前进 万 霞

敢于竞争立潮头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创新管窥

□ 周前进 万 霞

作为新中国自己建设起来的一所重点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年轻而富有朝气”著称高教界,被赞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

笔者认为,与时俱进和实践创新,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的精神风貌,服务社会、振兴中华的责任与使命,是该校能够后来居上的关键之所在。

敢于竞争,不断创新教育理念

改革开放之初,该校即确立了建设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教师是办学的主体”、“走综合化发展之路”、“科研走在教学的前面”、“从严治校,管理也是教育”等办学思路与发展战略举措。20世纪90年代中期,学校又在全国高校中率先举起了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文化素质教育大旗,明确提出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90年代后期,学校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实施“育人为本,学研产三足鼎立、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及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新思路。

“十一五”伊始,华中科技大学又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传承创新,提出了“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开始实施“一流教学、一流本科”,“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办学方针。

育人为本,倾力打造一流本科

2009年7月,全球规模最大的大学生科技竞赛——微软“创新杯”2009全球总决赛在埃及开罗落幕。该校的两个大学生创新团队,代表中国学生在那里参加了4个项目的竞赛,获得了3项全球第二名。这是该校学生连续三次夺得“创新杯”中国区竞赛冠军后,代表中国学生参加全球总决赛,并且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华中科技大学对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极为重视。该校领导在学校各种场合反复强调,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学的立校之本和发展基石,要突出本科教育的战略地位,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着力培养实学创新人才。

围绕着建设“一流教学、一流本科”,该校推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培养举措,构建起了“五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即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形成了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国际联合培养模式、学研产联合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008年,该校与丝宝集团合作,创立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创新示范区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独立建制的启明学院。学院以开放办学、创新机制、学科交叉、拔尖示范为办学思路,把符合条件的本科学生创新团队、成建制的实验班,甚至是特长生,遴选、集中在学院内,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实施专门的培养计划,着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未来杰出人才。目前,已有800多名学生进入该院享受特殊培养计划的洗礼。

在良好氛围的熏陶下,该校学子活跃在国内外各项重大科技创新赛事中:2003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7个一等奖,并夺得最高奖索尼杯;2005年又获12个一等奖,一等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一;2004年,获得“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金奖1次;2007年以来,大学生创新团队——联创团队连续三届代表中国参加微软“创新杯”全球总决策,其成员陈志峰更获得2007年该赛事个人IT挑战项目全球总冠军;该校刘玉老师等自发带领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团队——Dian团队,把本科生引入到科研项目实践中,把德育引入到大学生社团建设中,成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朵奇葩,刘玉和同事们摸索出的将科研、教学、团队合作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

近年来,尽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尽如人意,但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依旧保持在90%以上,居全国高校前列。

应用领先,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是华中科技大学育创新型人才、出原创性成果、作创造性贡献的又一重要发展方针。“应用领先”就是要以技术创新为支点,使该校工科、医科、管理学科等在国内具有优势地位的应用学科,成为该校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最有可能率先实现突破和领先的领域;“基础突破”就是理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要力争出原创性成果,特别是要在理科的若干重点学科和重点方向上实现突破;“协调发展”就是在巩固与提升工科、医科和管理学科的优势地位,加强理科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文科,推动各学科的相互促进和共同繁荣。

按照这一发展方针,华中科技大学围绕创新平台与基地建设及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积极调整科研、学科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改革管理制度,完善集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为一体,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有机统一的完整的创新体系。目前建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磁约束核聚变教育部研究中心,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0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部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本形成了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到产业化的创新链体系,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联合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船重工集团717研究所等单位筹建的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是科技部首批批准启动筹建的5个国家实验室之一;承建的脉冲强磁场装置,是中国高校仅有的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

转移知识,构建服务区域的责任体系

华中科技大学把转移知识、服务社会视为大学应当承载的重要社会责任。学校坚持服务乃宗旨、贡献即发展的办学思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及战略需求服务。

该校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全面合作,构建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责任体系:率先倡导并全力投入建设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引进企业、成果与人才输出扶持企业发展、参与政府决策咨询等,直接推动了光谷激光、IC产业等从无到有到集群效应的形成;投身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建设,成立中国高校首家多学科交叉的生物医药研究院,与武汉市政府共建武汉新能源研究院,近期还将与武汉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开展战略合作。该校还将国家级科研平台延伸到地方,将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对接,与经济发达区域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目前已在广东东莞、深圳、佛山和浙江温州设立了驻外研究院,开辟了学校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的崭新模式。

该校积极实施与大企业合作战略,与大型企业共建创新平台。已与100多家国内大中型企业开展合作,与企业共建技术中心60多家。仅仅2008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就先后与丝宝集团梁亮胜先生共建启明学院,与翰名教育科学基金会主席萧恩明先生共建创新研究院大楼,与全球500强企业伟创力公司共同设立“伟创力-华中科技大学研发中心”,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共同组建“华中科技大学-WISCO联合实验室”,与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企业的三一集团有限公司、与全球最大的专业化空调企业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我国生产重型及超重型机床的大型骨干企业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2009年12月29日,东方电气、海尔、湖北三环、华为、三一重工、神龙、丝宝集团、武钢、武船、武重、中兴、格力等近百家国内名企负责人,更是云集武汉,参加华中科技大学校企合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华中科技大学-WISCO联合实验室大楼落成典礼及科技成果专场发布对接会,携手共促技术创新,助力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该校还致力于把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科技研发平台、孵化平台、创业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位于该校科技园的华中数控公司已建成为国内最大的中高档数控系统产业化基地,成为该校立足自主创新、发展科技产业的一个范例,更在2006年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典型,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中央媒体的关注。

2010年,是华中科技大学并校十周年。站在新的起点上,全校师生员工将秉持“明德、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聚精会神,科学发展,朝着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周前进,华中科技大学宣传部副部长。

徐建秋

猜你喜欢
华中科技大学办学教育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二)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一)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