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社会化主客体视角看晚清汉冶萍公司改制

2010-08-15 00:52许晓斌
关键词:官办铁厂社会化

段 锐,许晓斌

(武汉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

从政治社会化主客体视角看晚清汉冶萍公司改制

段 锐,许晓斌

(武汉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

晚清以来,中国近代工业化引进了西方先进的企业制度,但在传统“官本位”思想影响下的企业转轨改制之路艰难而曲折。以汉冶萍公司为代表的洋务企业改制最终失败具有十分典型的特点。以政治社会化中的主客体角度去分析发展过程,是探讨其失败原因的另一种路径。

汉冶萍公司;企业改制;政治社会化

百年汉冶萍,曾承载着国人对国富民强的希望,在李鸿章“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的惊呼声中诞生、成长,直到最后走向了衰亡。作为一个有重大符号性意义的工业联合体,研究它的体制变迁过程对我们今天社会经济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亦可以找寻中国语境中小农性与工业化、传统与现代、保守与激进、大一统与多元化之间进行基于现代性精神的转换路径。

众多研究表明其体制变迁是受制于晚清政局和官僚办理企业政治层面上的问题,而从官办-官督商办-股份制式的商办这样一个过程,无疑又是当时中国社会制度、历史传统及文化、经济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拟从政治社会学角度,把汉冶萍公司制度变迁放到更广阔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去考察。

一、政治社会化的主客体

1.李元书将政治社会化定义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在社会政治互动中接受社会政治文化教化,完善政治人格的一个辩证过程。[1]而另一些观点则是:个体社会成员受到居于主体(国家)影响,接受其的政治体系和思维模式,完成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2.露丝和阿尔托弗认为政治社会化是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等共同影响而形成的。[2]王惠岩认为:政治社会化即是政治教育培训的过程,是一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通过一定的渠道将其政治文化传授给社会成员。[3]

作者便是基于以上理论,从社会主体和客体(个人)这两个视角来研究汉冶萍公司的制度变迁。从社会主体的角度上看,统治阶层的政策变化究竟是怎样影响公司体制的?从个体方面来看,政治社会化研究个体如何接受政治文化,并由自身所形成的政治态度来改变政治产物,带来“政治再社会化”。

二、社会化主体的影响

1.官办、官督商办的体制

自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朝的政局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维系它的统治,不得不寻找一定的政治路径转化,统治者在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争执声中选择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政治意识的传播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和载体,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欲把自己的政治主张灌输进去。作为其中一项措施的“办实业”运动在各地陆续兴起。汉冶萍公司的前身汉阳铁厂,就是其中的代表。创办之初,一些有远见的开明人士曾提出最好实行官督商办体制,可清政府自开始就定义这些企业必须是完全“官办”。

居于社会政治主体地位的社会(国家政权)在受到外界影响下会随之改变其政治行为和思维模式。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这期间“清政府既耗用了庞大的军费,又被迫支付巨额赔款,财政困窘万分。它再也无力为各省官办企业提供财政拨款。”[4]清廷于1895年8月2日颁布“上谕”说:“中国原有局厂经营累岁,所费不赀,办理并无大效;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方不致有名无实。”[5]1896年,盛宣怀到汉阳铁厂任事,负责筹集商股,汉厂的体制逐渐由官办过渡到了官督商办。事实上甲午中日战争也改变了清廷的政局,从另外的层面上为铁厂的改制提供了条件。李鸿章的下野,张之洞、袁世凯势力的崛起也影响到了作为政治社会化主体的政治行为。

那么是否真的走到官督商办的体制上去了呢?汉阳铁厂美其名曰“商办”,实则多由清政府委派“督办”,代表官方直接把持企业的经营管理大权。这样造成商股在企业中大多无参与决策的权利,因此所谓的“商办”近乎有名无实。作为社会化个体的铁厂总是被动地去接受社会化主体传播的政治主张。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政治关系、获得社会政治知识、参加政治生活的原动力。正是在不同的利益要求驱使下,人们才进入政治社会化过程。[6]在此基础上再来审视晚清各政治人物对铁厂的不同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在追求着相同的利益——即权利。这样的汉阳铁厂无论改制与否,依然操控在清政府手中,即使它一直是处于亏损的状态。

2.股份制制度的建立

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引发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利纷争。而此时负责督办铁厂的盛宣怀因政治上没有觅得新的位置,于己又怕失去对汉冶萍的影响力,只有实现完全商办后才能摆脱清政府的控制,实现自己的私心。晚清官方当然不愿随便交出。于是政治化主客体之间就产生了利益上的冲突。此时主体可以通过国家力量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其政策主张,但清政府已经快走到末路,中央对地方控制力愈来愈薄弱,其本身也在通过新政和预备立宪来进行最后挣扎,对于众多事物已是无暇顾及了。盛宣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运用自己多年在官场的政治人脉及政府推动私有化的契机,成功实现了汉冶萍公司的商业合办,并于1908年4月颁布了《商办汉冶萍煤矿厂矿有限公司推广加股详细章程》[7],从组织结构上构建起具有现代意义的公司法人制度。至此汉冶萍公司股份制制度正式在形式上确立起来,走出“官督商办”虚幻之影。

三、社会化客体的影响

为什么汉冶萍公司的体制一直以来都走不出“官”字的影响?从政治学角度来看,正是因为有了对政治社会化主体的政治理念、政治主张的接受和认同,从而维系或支持政治社会化主体的保持或改变既有现状。居于社会化客体的人在公司的运作过程中一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在来看作为个体的张之洞和盛宣怀在汉冶萍改制中发挥了影响。

张之洞是汉阳铁厂的创始人,他始终坚持铁厂的制度应该是官办。为什么会这样呢?从两方面来分析。一,张本人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封建伦理道德价值观,忠于封建制度是核心思想。慈禧对他更是宠恩有加,数次破格提拔。基于这些情感,尽管张办起了洋务,政治上却十分保守。二,张之洞是“清流派”的代表人物,慈禧需要借助他们的言论和行动来牵制洋务派。办厂之初,洋务派代表李鸿章、盛宣怀就要求最好实行官督商办的体制,而清廷坚持官办,为了“抑李”就启用了张。张之洞也迅速读懂了最高统治者的意思,坚定地选择了官办,执行了政治主体的政策,将铁厂的官办之局定了下来。

盛宣怀可以说是晚清游离于官商之间的一个重要人物。办厂之初他坚持的是官督商办体制,并借鉴西国“今参酌欧洲铁矿,无不商办,中土情形亦复相同”。[8]可是在1896年他正式入主铁厂后确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其实盛本人并没有跳出传统封建官僚的价值观,他接办铁厂的目的是准备以它为契机获得自己想要的地位和官职,关注于政治意义,“这也决定了他在经营管理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处理问题,使官督商办体制在运作上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9]至于后面的汉冶萍合办,则是这位红顶商人看到清政府已经穷途末路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政治态度,运用自身能力带给汉冶萍公司“政治再社会化”的一个结果罢了。

四、结语

肇始于一个多世纪前的中国工业现代化艰难而曲折。在高度集中的封建专制制度、落后的生产方式的桎梏下,现代化的因素只能是缓慢生长着。晚清办实业受到的影响很多,其中关键是来源于政治化主体的保守思想及腐朽政治文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纵然有先进的制度,企业的命运也可想而之。

[1]李元书.政治社会化:含义、特征、功能[J].政治学研究,1998,(2).

[2]Gupte.Kalpana.A study in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M]. Bombay,Himalayo pub House,1989.2.

[3]王惠岩.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149.

[4]张国辉.论汉冶萍公司的创建、发展和结局[J].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1,(2).

[5]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58,128(11).

[6]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355.

[7]汉冶萍公司档案史料选编(上)[Z].236.

[8]陈旭麓.汉冶萍公司(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8.

[9]李玉勤.晚清汉冶萍公司体制变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学系2005届博士学位论文,第70页.

猜你喜欢
官办铁厂社会化
钢铁厂掠影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市场化还是社会化?*——中国官办基金会的转型选择
云龙县漕涧镇铁厂村话的声母系统和中古声母系统比较研究
“官办”野鸡大学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弱的巡演制——论抗战后期重庆官办剧团的巡回公演
打 铁
打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