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干预路径

2010-08-15 00:48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思政

王 倩

(1.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安徽审计职业学院基础部,合肥 23060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干预路径

王 倩1,2

(1.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安徽审计职业学院基础部,合肥 230601)

阐述了心理学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指出了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强调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学方法的客观性、合理性,结合一般方法和具体措施给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的心理学途径。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心理干预

DO I:10.3969/j.issn.1671-4733.2010.01.24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创新高校的办学方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各高职院校的工作实践和办学层次来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教学规范和教育方式与普通高校大致相同,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生层次的客观性决定了思政教育的主要问题和矛盾表现在心理学层面上。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中引入心理学,既尊重思政教育客体的客观性,又有助于科学地把握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互动的心理规律,通过心理引导、咨询等多种心理学手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思想认识方向,以实现思想教育的最终目标,提高当代高职大学生的全面素质。

1 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1.1 心理学与思政工作的区别

从本能层面上来说,思政教育是整个社会、国家的时代任务,是大学教育、人生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必须把思政教育融入在当代大学教育结构中,才能帮助当代大学生认清形势与任务,对自身进行合理目标定位,为今后走上社会提前修身、养性。譬如,在我国,“两课”教育就是思政教育的重头戏。只有通过“两课”教育,学生才能系统地理解何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谓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方向。而心理学则着眼于个体,强调个体认识自我,建立自身的认识和评价体系。通过心理咨询、引导等多种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有助于学生合理融入到群体活动当中,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微观手段。

就教育方法和手段而言,思政教育强调灌输与教育,言传与身教。是主体强加给客体思想认识的教育模式。如通过授课、报告、检查评估、表扬批评等各种手段,要求学生务必理解和掌握一定的思想意识。而心理学更多的是强调自愿性原则,强调客体通过理解、修正建立一套自身且只适合自己的认知体系。如通过谈话、倾听、沟通等多种手段让客体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有效的干预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形态和健康稳定的人格。

1.2 心理学与思政教育的联系

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方面,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必须以健康稳定的心理为前提。叛逆、抵触、错误的心理完全接受不了任何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心理学中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加强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和效率。有时甚至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两者的功能性、目标性一致。心理学和思政教育都能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正确地主动地融入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乃至将来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中理清关系、脉络,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由此可见,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受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支配,而且人的行为特征也依赖于心理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思政工作只有借助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方法、手段,才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 高职院校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合理性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诸多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的困难。一方面,高职学生层次多,入学水平差异大,且学生成绩、综合能力相对较低;另一方面,部分高职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劲头不足,人生观、价值观取向模糊。究其原因,主要是突出表现在心理层面上。

过于自卑。这是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他们总是认为自己高考考的差,觉得自己的大专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差异大。另外,高职院校的客观条件和水平导致社会的认同度不高,在学生毕业、就业、择业上产生较大的矛盾。这是学生在现实中产生自卑的主要原因,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的伤害。这些问题更是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不治本,何以治标。而这个本就是心理。

上网、打架等倾向。高职学生的自卑、失落的情绪得不到寄托,往往通过上网、打架等方式来宣泄。心理的不平衡、不满足感都会诱发他们在网上表现自我。这种问题一旦达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导致精神性病症,甚至演变为恶性事件,诸如的“马加爵事件”实在让人触目惊心。这时想仅仅依靠思政教育来引导学生走上正途已经不可能了,因为简单的言传身教已经触动不了学生那脆弱的灵魂。

就业、择业问题。办学水平、社会的认可让很多学生丧失了就业择业的信心,更谈不上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业。这个不可逃避的问题往往在刚上大一的学生心理就埋下了阴影,潜移默化般地成为学生心理拔不掉的一根刺。此时的思政教育中如果没有及时的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措施进行心理干预,这些学生必然对未来丧失希望,迷失自己,而思政教育也必然失败。

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体现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结合心理干预的紧迫性与合理性,这些合理性还表现在:

在思政教育同时,及时介入心理学方法和手段,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态度。这种遵循个性的发生、发展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

心理学干预原则与思政教育的统一性。心理学干预原则是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我修正,从而建立自我完善的评估和预测机制。思政工作中如果直接灌输,把主题思想意识直接强加给个体,可能会造成逆反、抵触的情绪,最终使学生厌恶这种教育。思政教育中注意到教育方式与心理教育的统一性后,往往可以变客体为主体,化被动为主动,学生不但乐于接受思想意识的教育,还能事半功倍。

3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干预途径

3.1 一般方法

3.1.1 研究个性、塑造个性,因材施教

借助心理学方法,向学生本人直接询问、了解,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个性品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个性品质和信仰与思政教育中一般个性品质加以比较对照。塑造个性强调给学生更多机会和平台展示自我。引导学生在思政教育中带领大家学习,谈认识,谈体会,而且要着重搭建这种平台。如采用多样的教学环境和方式,课堂上发挥互动,给学生以机会报告、阐述思政理论认识、个人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自我发觉自我实现潜力和能力,不断建立自信心和良好的人格。因材施教重点要求先解决心理问题,再突出思想意识要求。对不同个体选择单独的解决方案,耐心细致地帮助个体提高认识水平。

3.1.2 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引导学生建立自信、自卑的评判标准,正视自我,接受现实,并且在实践中让学生自己去检验。如鼓励学生在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时,多接受挑战,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在实践中逐渐增加自信心。在思政教育中可以合理安排就业、择业教育,拓宽视野,树立理想,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面对失败的勇气。如重视学生课外实践特别是毕业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渐深入社会,自己在社会活动中发现自我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培养独立自主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方法。有条件的可以多安排课外实践活动以及适当延长毕业实践活动的时间。最好能由心理辅导老师参与和带队。

3.2 具体措施

3.2.1 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通过心理咨询功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自我修正心理矛盾,战胜心理障碍。真正地尊重个性,把思想认识落到细节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这种心理咨询活动不仅仅是谈话的方式,而且也不仅仅是一对一谈话方式,可以通过写信,或者借助网络聊天等方式,主要能让学生感觉是轻松交流,慢慢介入。老师还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简言之,现在的心理咨询要依靠科学的手段和现代化的方法。

3.2.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性、专门性、规范性

虽然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问题是缺乏系统性和专门性。要加大心理教育课时,并且在教学规范上强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这方面主动性在老师的层面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除了自身需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外,还要多学习参考其他学校特别是兄弟院校的方法和经验,取长补短。而真正做好这件事,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充分利用协会的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整体上得到认可和帮助。

3.2.3 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库,并且要有发展性。这个发展性体现在把心理问题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使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3.2.4 重视学生团体、社团的辅助性功能

让心理教育和思政教育适度离开课堂,离开老师。让学生团体作为学习、评估、检验的对象。发挥群体效应,培养自我提出问题,修正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提高思想意识水平。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集体的价值观和凝聚力能感受和同化个体的不健康因素,或许年轻人之间的交流更能达成学生思想的共识;另一方面学校和心理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支持,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环境并且要保证这种手段的持续性,随着学校和社会的需要,创造性地提出一些课题让学生们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1]吴运,郝文清.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2]刘海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重视学生心理问题[J].广州师院学报,1999,(10):66-68.

[3]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构想[J].思想教育研究,2008,(1):26-29.

[4]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Psychologic Method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Qian
(1.School of Politics&Law,Anhui N o rm al University,Wuhu Anhui241000;2.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Audit,Hefei Anhui230601)

In this pap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sychologic method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described,and the general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proposed.It is objective and reasonable thatwe can put psychologic method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And finally some genaral and specific methods are given.

vocational colleg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sychology;psychology intervention

G641

A

1671-4733(2010)01-0083-03

2010-01-29

王倩(1982-),女,安徽合肥人,助理讲师,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教育,电话:13966737358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健康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