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英,伍健伟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邹晓英,伍健伟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结构发育不良或因脑外伤、动脉硬化造成动脉壁损伤或老化,使局部血管壁向外膨大形成的囊状瘤体。动脉瘤极易在突发的紧张、用力、疲劳等血压升高的过程中突然破裂,引起颅内蛛网膜下隙出血及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而病人再次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可达到70%以上[1]。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介入设备、材料和技术不断进步,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术前、术中和术后实施良好的护理措施对于介入治疗的成功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放射介入治疗的发展,介入治疗护理也成为现代护理的新课题之一。现将我科96例颅内动脉瘤病人进行介入治疗后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2008年 5月—2009年 6月9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病人资料,其中男39例,女57例;年龄27岁~69岁,平均57.8岁。病人就诊时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CT提示蛛网膜下隙出血,96例病人均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其中前交通动脉瘤38例,后交通动脉瘤34例,大脑中动脉瘤13例,大脑前动脉瘤11例。
1.2 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经股动脉穿刺置入6F动脉鞘后,经交换导丝将6F指引导管前端置入患侧颈内动脉,此时进行全身肝素化,指引导管末端连接Y型阀,Y型阀一端连接加压袋的生理盐水滴注管持续滴注,另一端导入微导管,并缓慢向上推进入颈内动脉颅内段,在脑血管造影(DSA)的电视透视下超选择性地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据动脉瘤的大小来选择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待GDC在瘤腔内放置合适后,用专用解脱器电解,放1个 GDC,则解脱1次,放置直至确认满意后并经指引导管造影显示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未显影则拔出导管鞘,予血管吻合器行穿刺处的内止血处理,仍然要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部位,绝对卧床24 h。围术期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和心理护理,术前给予心理护理,为手术做好心理准备;术中主动与病人沟通,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置;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特别是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护理对策。
77例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康复出院;4例出现5 cm以下穿刺部位血肿,处理后康复;2例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及时发现并进行GDC封堵填塞,成功止血,完成手术;10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经肢体康复训练后均完全康复;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中止栓塞转为开颅手术;2例术后动脉瘤破裂出血行脑室穿刺和体外引流后的高龄病人死亡。
3.1 气管导管的护理 介入治疗结束,病人仍处于麻醉未醒及气管导管未拔的状态,病人安返ICU后,经导管内深部吸痰接上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治疗,待病人意识转清后停用呼吸机及拔出导管。
3.2 严密观察病情 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密切注意病人的意识、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详细记录,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头晕、失语、呕吐、癫痫发作、肌力下降、短暂的意识障碍等症状;严格控制血压,避免因血压过高而引起再次出血或低血压造成脑缺血或脑梗死。
3.3 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护理 术后平卧24 h,穿刺肢体要伸直并制动24 h,嘱病人切勿屈曲肢体,穿刺部位用弹力绷带包扎固定24 h,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注意术侧足背动脉搏动及足部皮肤色泽、肢体温度、痛觉及末梢循环等有无改变。本组有4例病人出现穿刺部位渗血及血肿,均由于术后即刻复查CT病人过床时屈曲肢体及麻醉将醒时病人一过性烦躁所致,经及时处理症状好转。
3.4 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 脑血管痉挛多发生在术后12 h~24 h,脑梗死多发生在术后 48 h~72 h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短暂的意识障碍,肌力下降,及时执行术后医嘱:尼莫地平50 mL,微泵8 mL/h持续推注,据血压调整药物速度,一般可将血压控制在(110~150)/(70~90)mmHg(1mmHg=0.133 kPa)为宜[2]。若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应警惕脑梗死的发生,一旦经CT检查确诊后,立即给予抗凝、扩容治疗;另外,动脉瘤破裂出血是血管内栓塞术后的严重并发症[3],术后严密监测血压24 h~72 h,避免一切引起血压骤升的因素,术后烦躁的病人可给予镇静药物。避免便秘的发生,高热病人及时给予降温处理,预防抽搐。
3.5 基础护理 便秘病人及时给予合理的饮食,徒手从腹部右侧沿解剖位置环形按摩腹部,并给予开塞露塞肛通便,均可自行排便解除便秘。嘱病人保持大便通畅就可避免因用力排便增加颅内压,而有可能诱发动脉瘤破裂再次出血。也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防止剧烈咳嗽、打喷嚏增加颅内压诱发再次出血;保证病人足够的睡眠,必要时使用镇静剂。准确及时记录出入水量,监测心肾功能指标,做好口腔、尿管的护理,防止加重感染。
3.6 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境,避免情绪激动,预防感冒,禁烟酒及其他刺激性食物,饮食要清淡,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需继续服药者严格遵医嘱服用;遵医嘱定期来院复查以了解动脉瘤介入治疗后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置。
目前临床上采用的血管内栓塞技术已成为治疗脑动脉瘤的重要方法之一[4],所采用的特殊材料如弹簧圈将动脉瘤闭塞,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5]。自1991年Guglielim发明了著名的可操纵电解脱铂GDC近20年来,大量实例已证明此方法的优越性。随着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应用与发展,相应护理技术和规范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通过对本组96例脑动脉瘤病人介入治疗的护理,为提高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工作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术者娴熟的操作技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导管的机械刺激。术中肝素化定时定量进行,测盐水加压袋压力不能少于40 kPa,避免血液倒流导管引起血栓。急诊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立即进行CT检查,有DSA指证即刻行脑血管造影术,必要时进行介入治疗,避开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出血管痉挛发生的高峰期。血栓栓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既往介入治疗毕,往往保留动脉鞘在体内,但现在介入治疗毕即拔除动脉鞘给予血管吻合器行内止血处理,外加包扎穿刺口即可,这就为避免血栓栓塞奠定了基础。病人术后的血压监测尤为重要,血压偏高不利于栓塞术后的康复,血压偏低有引起脑梗死的可能,故尼莫地平使用的静脉通道要确保通畅,用量严格遵医嘱执行。由此可见,围术期实施良好的护理措施是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护理规范化操作,以保证病人获得满意的介入治疗效果。
[1] 凌峰.介入神经放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16-260.
[2] 游潮,郭付有,蔡博,等.脑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3):250-257.
[3] 韩红梅,邓子英,方艳雅.脑动脉瘤破裂病人术前防止再出血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3):19-21.
[4] 肖书萍,王桂兰.介入治疗及护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98.
[5] 贠秀俐,贺宝丽,宋园园,等.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7,5(8B):55-56.
(本文编辑 吕佩)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 accepting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Zou Xiaoying,Wu Jianwei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Guangzhou 510260 China)
为探讨和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介入治疗)的护理,促进病人尽快康复,对96例颅内动脉瘤病人进行术后的观察及精心护理。结果96例病人治疗后康复良好,77例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护理
R473.73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0.21.019
1009-6493(2010)7C-1915-02
邹晓英(1964—),女,广东省惠州人,主管护师,大专,工作单位: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伍健伟工作单位: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20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