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词性转化与词汇认知研究

2010-08-15 00:43宋志勤
关键词:词缀句法形容词

宋志勤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英语词性转化与词汇认知研究

宋志勤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本文以三大实词的词性转化为例,从词法和句法两个层面着手,探讨词性转化的过程、规则和对词汇认知的影响。以往词性转化研究过多地放在了功能转换上而对词缀法和屈折法重视不够。文章力图兼顾形态、语音和功能三个方面,比较分析实现词性转化过程中屈折法、转类法和词缀法的作用,并揭示词的形态变化与词的语义认知间的内在关系,强调对词性变化规律的把握可以丰富语言表现力并提高词汇习得能力。

词性转化;词的形态;句法功能;认知能力

词性是词在语法意义上的性别,它表示词所属的类别,是词的表述功能的外在标记。

对于词类及其划分语言学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始于二十世纪下半叶延续至今的结构语法和功能语法学派的论争最为典型。结构语法学者Sapir[1]、Hockett[2]等人认为词类完全是建立在形态和分布之上的。以Croft为首的激进的结构语法学者甚至认为词类并非是具体语言的语法分类,词类是概念空间的类型模式[3-4]。功能语法学派认为词类的实质是未普遍呈现的普遍功能,词类的划分取决于词的表述功能[5-6]。两大学派在理论上均有建树但也存在局限性。形态、功能和语义是词汇存在的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词的形态是其外在表现形式,表述功能是其内在本质,语义是其表达的内容。在交际过程中词的表述功能出于需要而发生变化,反映在词的形式上必然是词性的转化。比如主语和宾语通常要求是名词或代词,如果是非名词或代词的词担任该成分,就可能发生词性转移。名词作谓语就要动词化,形容词充当主语或者宾语,就需要使其名词化。词性转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在转化过程中更能反映词性的实质内容。以往的研究过多地放在了功能转换(functional shift)之上,而对通过形态变化实现词性的转换视为新词的产生。本文将兼顾两者从词法和句法功能两个层面探讨词性及其转化方式、过程和规律。重点讨论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词性转化问题以及词性转化对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的词汇认知的影响和作用。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互相转化

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是英语中的三大实词,它们存在于一个连续体中。名词具有空间性,动词具有时间性,形容词具有程度性。名词的指称功能决定它具有“人称、性、数、格”的范式;动词的陈述功能决定它具有“时、体、态、式”的范式;而形容词的修饰功能决定它具有“级”的范式。三种词类由于语义互含[7],因此能够互相转化。变化词性将获得新的表述功能,也就获得新的范式。词汇以新的范式出现,意味着表述功能的更新和词性的转化。词性转化过程即是获取新的表述功能和新的范式的过程。词的形态变化是词法层面的问题,涉及到构词法;而词的表述功能变化则是句法层面的问题,与句子成分紧密相关,两者互为影响,是词汇外在形式和内在功能的统一体现。

(一)名词的动词化与动词的名词化

名词是指称人、物、事、观念的词类,动词则是陈述动作进行情况或事物存在状态的词类。名词的动词化是指其表述功能由指称向陈述转化并获得动词全部范式和句法功能的过程。动词的名词化是指动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补足语、同位语等名词充当的句子成分出现的词性变化现象,即国内学者郭锐[8]等人所谓的“转指”现象。在英语中,名动转化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例如指称人体各部分的名词就可以直接转化为动词:to head the committee,to eye the crowd,to hand in a book。同样,感官动词可以转类为名词,如a warm feel,a good laugh中的feel和laugh。

1.名动互转的主要方式

名词和动词的相互转化一般通过语音、词形和功能三个方面来实现。通过音变来实现名词和动词的互相转化大致有三种形态,一是外部音变,也就是辅音变化,如例①②;二是内部音变,即元音音变,如例③;三是重音变化,如例④。

①mouth([mauθ]嘴巴)→mouth([mauð]用嘴衔;咬)

②brass([brɑ:s]黄铜)→braze([breiz]铜焊,铜制)

③blood([bl∧d]血液)→bleed([bli:d]流血,放血)

④present([′prezənt]礼物)→present([pri′zent]呈现)

通过添加前后缀来实现名动互转的现象是汉语所没有的。名词动词化前缀主要有be-、de-、en-,后缀有-ate、-ify、-ize。动词名词化后缀有很多,根据它们的意义可分为两类:指称动作行为过程、状态、场所、结果的后缀,如-ation、-ment、-th、-ture等;指称动作行为的施事或受事的后缀,如-ant(-ent),-ee, -er,-or等。

通过改变词汇句法功能即转类实现名动转化最普遍,前面提及的head、eye、hand、feel、laugh就属此类。Quirk等[9]人分别归纳出七种名词转动词类别和七种动词转名词类别,Plag[10]在其书中也列举大致相似的名动转换的情况。

2.名动互转的显著特点

名词转化动词具有三大特点:灵活性、多义性、形象化。许多名词,只要出于交际需要,出现同义动词缺位的情况下,几乎不受限制地转类为动词。现实生活和文学影视作品中的人名、地名、品名转化为动词的例子在新闻英语中屡见不鲜。有数据[11]表明转类动词占到全部名词转化动词的66.3%,转类构词有使词类“泛化”的趁势。名词转化动词是基于原型名词的语义特征和所属语义种类确立其词义的,语言学家提出了多种转类动词的划分[12-13],但类别界限不是绝对的,跨类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因为有的词可能有若干个重要特征从而跨多个种类,这并不影响对它的理解,反而证明了它的多义性。此外,名词转化动词在语义层面不同于原生动词,所陈述的动作或事件总是指向原型名词,而原型名词指称的往往是具体事物,因此,它在陈述过程中往往引发联想。比较原生动词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动词转化名词也有三大特点:外显性、渐进性、静态化。首先,英语中由于存在大量的名词化词缀,通过词缀法实现转指易如反掌。转化词带有明显的标记,易于识别。其二,动词转类为名词的过程是渐进的,先转指‘事件’,再转指‘实物’[14],前者还部分保留着原动词的动作特征,后者基本丧失了动词特性。第三,动词转类名词无论指称何物,都与原动词陈述内容相关,是一个由动转静的过程,其表述功能由陈述向指称转变,同时获得名词性范式,在形态上有了数和格的标记,在句法层面能带限定词和形容词等修饰语。

3.名动互转的语用功能

名动转化体现了语言经济原则,是一种便利、有效的语言手段。Clark等[15]人认为有下面一些动因促进它的运用:一是使用者为了表达特定的事件;二是使用者深信交际方能够理解或者愿意接受;三是说话人想标新立异;四是基于交际双方的共同知识;五是使用者认定原名词所表达的概念在所陈述事件中举足轻重、难以替代。

(二)名词的形容词化与形容词的名词化

形容词是修饰名词的词类。名词的形容词化指通过转类或者是派生等手段实现词汇表达功能由指称转向修饰,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形容词并在句子中充当定语或补足语的语言现象。形容词的名词化正好相反,指其表述功能由修饰转变为指称,在句子中处在主语、宾语等位置上体现出名词性特征的语言现象。

1.名词转类形容词

通过转类法获得的形容词多半是关系形容词,这些词在句子中充当定语或补足语,表述的是某种语义关系,仅说明被修饰词所指事物的材料、内容、类别、用途、处所和时间。名词转类形容词有别于品质形容词,其特点是没有比较等级,也不能通过添加词缀派生新的名词。

学术界对名词用作定语是否视为形容词有争议。Quirk等[16]人认为只有同时能够充当前置定语和补足语的名词才属于名词转类形容词,根据他们的界定,a law student中的law不属于转类形容词,而a gold watch中的gold则是。查阅国内学习词典可以发现gold被认定为名形兼类词,而law则不是。但有些学者比如《虚拟语法》的作者[17]持有不同看法。

2.名词派生形容词

通过词缀法实现名词向形容词转化是常见的手段。此类前缀仅见一个a-(如abed,afire,asleep),后缀却有不少。根据这些后缀的语源可分两类,源于古英语(即盎格鲁-撒克逊语)的,如:-ed,-en, -ern,-free,-ful,-holic,-ish,-less,-like,-ly,-proof,-some,-wide,-y等;源于外来语(主要是拉丁语、希腊语和法语)的,如:-al(-ial,-ual),-an,-ar,-ary,-ate,-ese,-esque,-i,-ic(-ical),-ous等。

3.形容词转类名词

有些形容词由说明人、物、事的属性和特征直接转类指称该属性、特征本身或者具备该属性、特征的人、物、事。多数典型形容词,尤其是古英语语源的形容词兼类名词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ly结尾的形容词也可转类为名词,例如men’s final、China Daily等等。

有些形容词通过添加冠词,转类为名词(the poor,the unknown),这类词往往表示一类人、物、事。有学者[20]把它分两种情况,形容词原级和形容词比较等级加定冠词转名词。

4.形容词派生名词

通过词缀法由形容词生成的名词较多,通常由-s(-es),-th,-ity,-ness,-ence(-ency,-ance,-ancy)等后缀构成,多数为抽象名词,不可数,如news、truth、convenience等。

5.名形转化词的特点

名词派生形容词不同于名词转类形容词,有词性标记,其中一部分是品质形容词,具备程度义,有比较等级,能被程度副词very修饰,还能通过添加词缀派生新的名词和动词。同源的名词转类形容词和派生形容词在语义和语用层面略有不同。前者说明被修饰词与原型名词的领属关系,更多的是客观事实;而后者强调被修饰词的品质属性,更多的是主观评价。比如:可以说a stone house(石头房子),one’s stony heart(铁石心肠),但不能交换。同样,child laborers(童工),是一种客观存在,而childish ideas(幼稚的想法)则是主观评价。

(三)动词的形容词化与形容词的动词化

动词的形容词化是其表达功能由陈述转向修饰的过程,表现在词法层面是形容词性,在句法层面是在句子中充当定语或补足语。形容词的动词化正好相反,指其表述功能由修饰转变为陈述,并获得动词全部范式和句法功能的过程。动词和形容词互相转化也是通过词缀法和转类法来完成的,但转化过程有其特殊性。

1.动词派生形容词

动词转类形容词前缀仅见一个a-,后缀数量也不多,但派生能力很强。根据这些词缀的语源可分两类,源于古英语的有:-able(-ible),-y;源于外来语的有:-ive(-tive,-ative,-itive),-ent(-ant),-ory。源于古英语的词缀可以添加在不同词源的动词之后实现词性转化,但源于外来语的词缀通常只能添加在相同词源的动词之后实现词性转化。

动词派生形容词和典型形容词都与事件有关,不同的是前者主要描述事件本身和其主旨,动作施事、当事、受事,以及事件发生的场所、方式,而且多半是关系形容词。

2.非限定动词(非谓语动词)

非限定动词中分词被视为动词派生形容词[18],分词可以独立充当定语和补足语,其中大多数具有核心形容词的典型特征,可以有比较级,可以被very修饰等等。实际上,许多词典也都收录分词作形容词。过去分词主要说明被修饰名词的状态或者已经完成的动作及所产生的结果。及物动词转化来的过去分词具有被动之义,与被修饰词形成动宾关系。不及物动词转化来的过去分词具有主动之义,与被修饰词形成主谓关系。例如:the fallen branch。现在分词主要表述动作或者功用,与被修饰词形成主谓关系或主补关系。a sleeping child中sleeping表示动作,与child形成主谓关系;而a sleeping bag中的sleeping表示功用,与bag形成主补关系。

有些动词有两个过去分词形式,通常以-en结尾的形式充当名词修饰语,即成为过去分词形容词。有些以-ed结尾的过去分词转类形容词后发音为[d]或[t]的词尾一般要求改为[id],例如: aged[′eidʒid]、learned[′lə:nid]、ragged[′ræɡid]。

同源及物动词过去分词与现在分词充当修饰语时在语义层面有两点不同:一是前者含有被动之义,后者含有主动之义;二是过去分词形容词描述人之喜怒哀乐等情感,现在分词形容词说明诱发各种情感的原因。例如:frightened tears和frightening places。

同源不及物动词转化来的过去分词形容词与现在分词形容词在语义层面也有两点不同:一是前者与被修饰词形成主补关系,后者与被修饰词形成主谓关系,例如boiled water和boiling water。二是前者表述的是事物状态或动作结果,后者表述的是被修饰词的功用,例如his newly washed car和his new washing machine。

3.形容词转化动词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形容词可以由描述事物属性特征转而陈述实现某种属性的动作过程或者结果。使用形容词转类动词强调的是变化过程,事物由某一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从语义学分析,所陈述对象由某一属性范畴的低层次进入更高层次,具有层级变化特征。所以,形容词转类动词目的性很强,具有“致使…”,“变成…”等含义。

形容词转类动词后缀有-en,-ify,-ize,转类动词前缀有en-,be-。这类词缀尽管数量不多,但构词力很强,许多单音节形容词和部分双音节形容词均可以通过它们转化为动词。

无论何种转化方式,形容词转化动词与原生动词的区别在于其语义总是指向实现原生形容词的修饰效果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因此,绝大部分是及物动词。动词宾语等同于原生形容词的被修饰语。不及物的形容词转化动词往往表示原生形容词的修饰效果程度的变化。

二、词性转化对词汇认知的影响和作用

词性转化伴随着词汇的语音、形态和功能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则可能引发词义的迁移,因此对学习者词汇认知造成困难。习惯了汉语思维模式的英语学习者往往把词的形态变化视为新词来识记,加重了记忆负担和学习压力。同样,词性变化带来新的范式和新的句法关系也往往使学习者困惑。实际上,在特定语境中的词汇受语法规则的制约,其形态变化以及句法功能都影响甚至决定其语义。通常不是词汇意义规定句子含义,而是句子含义限定词汇词义。只有把握词汇词性变化之规律,才能化解它们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

G ivon有句名言:今天的词法是昨天的句法,而K och[19]则进一步说明:“今天的词汇就是昨天的词法。”在英语发展史上,许多单词的变体后来都演变成了新词。例如:bit、broke、drunk等。分词形容词的产生更能说明词法对词汇生成的作用。还有诸多的构词词缀都是源于拉丁语、古英语或其它语种的词性标签(POS tags)。实现词性转化主要通过变化语音、词形和句法功能来完成。从构词角度来说,就有了三种实用的构词方法,一是屈折构词法,即通过语音变化生成新词的方法;二是派生构词法,即通过添加前后缀生成派生词的方法,所以又称为词缀法;三是转类法,即改变其句法功能作用,使其词性转化而生成新词或新义的方法。因此掌握这些方法对学习者词汇习得有着积极的作用。

屈折构词法尽管不能用于构成新的词汇,但对习得英语本族语汇极为重要,它们约占现代英语词汇中的20~25%,多为核心词汇,且意义较稳定,单音节词居多,构词力较强,使用频率高。大半复合词、多数常用词组及几乎全部短语动词都由英语本族词构成。词汇形态的屈折变化(inflection)不但反映了词义的变化,还反映了语句中词与词的语法关系。古英语和古拉丁语一样都是通过词汇形态变化体现句法的,只是到中世纪后,词形变化的句法功能才让位于词序(word order)。现代英语中仅保留少量的形态变化,比如名词的单复数,代词的性、数、格,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动词的人称、数、时、体、态等。而在其它欧洲语言中词汇的形态变化有十多种,有的达数十种。汉语则几乎没有这种变化。此外,形态相似、读音相似的单词其词义相近,尤其是辅音结构相同的单音节词,多半有着同源同族关系。

派生构词法在英语词汇学习中举足轻重,英语中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拉丁语的词汇接近50%,另有20%~25%的词汇来源于希腊语和法语。借助于词缀的超强派生能力,不但转变原有词汇词性,而且派生出数十万新词。以形容词后缀-y为例,通常附加在单音节名词词基后,尤其是指称天文气象、人体器官、动物名称、物质材料等方面的日常词汇之后,派生出近千个形容词。此类派生形容词具有丰富的描述能力并且多数具有比喻义。如果能够掌握常用的词缀和一定数量的词根和词干,将获得超强的英语词汇量。

转类构词法是由熟词添加新义的方法,它对丰富词汇表现力至关重要。转类构词具有灵活、便捷、新颖等特点,还能形成个人用词风格和语体特色。转类词易学易记,总是与原词语义相联系。应注意的是转类后将以新的范式出现在语境中,只有熟悉各类词性的词所具备的全部范式,才不会被新的“马甲”迷糊了眼睛。

三、结语

总之,英语词性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词法与构词密切相关,把握这些规律和方法可以丰富语言表现力并提高词汇习得能力。

[1] Edward Sapir.Language[M].New Y ork:Harcourt,1921.

[2] Charles F.Hockett.A Course in Modern Linguistics[M].New Y ork:Macmillan,1958.

[3] William Croft.Radical Construction Grammar:Syntactic theory in typological perspectiv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4] William Croft.Word classes,parts of speech,and syntactic argumentation[J].Linguistic Typology,2005,9(3):431-441.

[5] Kees Hengeveld.Non-Verbal Predication.Theory,typology,diachrony[M].Berlin:Mouton de Gruyter,1992.

[6] Kees Hengeveld,Jan Rijkhoff.Mundari as a flexible language[J].Linguistic Typology,2005,9(3):406-431.

[7] 徐盛桓.名动转用的语义基础[J].外国语,2001(2):15-23.

[8] 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99-110.

[9] R Quirk.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New Y ork: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1561.

[10] Ingo Plag.Word Formation in Englis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110-151.

[11] Carolyn A.G ottfurcht.Denominal Verb Formation in English[D].Chicago:NORTHWESTERN UNIVERSITY,2008:103.

[12] 谢捷.英语名动转用中不同种类名词的转用几率探析[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1):65-66.

[13] O Jespersen.A modern English grammar on historical principles,VI:Morphology[M].G openhagan:Mundsgaard,1942.

[14] Petra Sleeman,Els Verheugd.DEVERBAL ADJECTIVALIZATION ASA GRADUAL PROCESS[J].Acta Linguistica Hungarica,2000(47):315-333.

[15] E Clark,H Clark.When nouns surface as verbs[J].Language,1979,55(4):767-811.

[16] R Quirk.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New Y ork: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1562.

[17] David Megginson.Hyper Grammar[D].Canada:University of Ottawa,2009.

[18] 尚全荣,寿登昆.英语形容词[M].石家庄: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237-248.

[19] BarryJ.Blake,Kate Burridge.historical linguistics[C].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2003:271-292.

Abstract:Based on the transcategorization of three genres of content words,this article analyzes part-of-speech shift and its influences on word recognition and reten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orphology and syntactical functions.The processes and waysof transformation of word class will also be discussed.Early researches laid much emphasis on functional shift but less on affixation and inflection.This article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morphological, phonetic and syntactical aspects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of-speech transformation and word recognition so as to help readers to enrich their word power and improve their cognitive competence.

Key words:part-of-speech shift;morphology;syntactical function;cognitive competence

A Study of the Morphosyntactic Process of English Part-of-speech Conversion and Word Recognition

SONG Zhi-qi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310018,China)

H041

B

1001-9146(2010)02-0044-06

2010-02-07

宋志勤(1956-),男,湖北蕲春人,教授,英语词汇学、社会语言学、网络语言教学.

猜你喜欢
词缀句法形容词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认识形容词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释西夏语词缀wji2
试析否定词缀在汉维语中的不同表现
形容词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类词缀与词缀的共性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