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东
(德州学院, 山东 德州 253023)
教育者应对青少年网瘾时的角色定位
吴卫东
(德州学院, 山东 德州 253023)
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群体,它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在帮助网瘾青少年顺利转化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准确合理地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对转化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和家长应该成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注者,也应该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成为耐心的聆听者,面对他们发展的困境也应该成为他们悉心的指导者和真心的帮助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转化网瘾青少年的目标。
网瘾;青少年;教育者;角色定位
“网络成瘾”是指非理性或不当使用互联网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1]。主要表现为总是想着去上网;每当互联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它原因不能上网会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无所适从;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2]。
在我国,青少年是网瘾的高发群体。2005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人民网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在非网瘾群体中,另有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200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民的成瘾比例略有所下降,但仍达到了10%;我国有青少年网民1.6亿以上,也就是说全国约有1600万人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瘾。
面对这一庞大的青少年网瘾群体,家长和教师可谓煞费苦心,但教育却收效甚微。长期的沉溺于网络,不但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荒废学业,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而且严重的甚至诱发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家长和教师不是不重视青少年的网瘾问题,但为什么他们满怀良好的教育动机,教育活动却常常失去预期的效力呢?究其因,问题还是在出在成人身上,主要是因为在与青少年之间建立的特殊关系中,他们对自己所担当的角色没有准确、合理的定位。作为教育者的家长、教师在网瘾青少年的顺利转化和健康成长过程中,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呢?
教师和家长对网瘾青少年教育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他们心理的无知。如果能了解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正确认识并关注他们心理发展的现状和特征,家长和教师便走好了引导教育他们的第一步。心理学的知识本应是教育者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但这却成了对教师和家长的奢望。教师和家长面对网瘾青少年时,往往把他们当做“缩小的成人”,不是科学、理智、个性化地引导他们,而是想当然地去强迫压服他们。其实,网瘾和任何其它的心理现象一样,其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复杂影响,其中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良因素的责任,更有网瘾青少年自身存在的不良人格因素的作祟。因此,作为教育者,家长和教师要善于分析他们网瘾形成的原因,了解他们受到了哪些社会不良文化,社会风气的影响,要清楚学校和家庭中存在着哪些弊端,以及哪些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式破坏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以及他们自身的哪些心理特点致使他们走上了网瘾的道路。教师和家长要善于从这些因素中抽丝剥茧,从中找出造成他们网瘾的病因。家长和教师也要研究网瘾现象,不但要清楚网瘾的表现,更要结合青少年心理的现实表现进行分析,明确他们正处于网瘾的初级阶段、中间阶段还是严重阶段。就像军事家指挥一场战役,只有首先摸清对手的底细,才能正确的调兵遣将,克敌制胜。系统了解造成青少年网瘾的成因并分析造成个体网瘾的关键因素,这是教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和引导才有了成功的可能性。
同时,家长和教师还要持续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特别是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心理的动荡性和矛盾性以及不成熟性比较突出,在这个时期他们极易沾染网瘾。作为家长和教师,应通过关注他们在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表现,掌握他们心理发展的新动向,对网瘾做到防微杜渐,如有网瘾的苗头出现,及时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有的家长和教师,平时对他们不闻不问,不了解他们心理的发展变化,漠视他们正在滋长的网瘾倾向,而到了网瘾严重才不得不引起重视,往往丧失了及早教育他们的有力时机。
面对有网瘾的孩子,许多家长从来没有真正地听一听孩子心里想说什么。他们在孩子面前,习惯地摆出家长的尊严,用自己过去成长的辉煌告诫孩子应该怎样。或者通过讲述自己工作的艰辛与承受的社会压力,以求得到孩子的同情与怜悯,促使他们听父母的话,服从父母的安排。而有些教师也经常呵斥挖苦他们,甚至搬出班里的“优秀生”作比。家长和教师这些主观的教育方法和意愿常常难以奏效。
在教育过程这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想真正了解网瘾青少年,最便捷的途径是成为他们耐心的聆听者。在家里,家长要为孩子自由地表达内心世界提供机会,多听听孩子的心声,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利用家庭教育环境中双方固有的情感纽带的优势感化他们,引导他们。在学校里,教师也要多倾听学生的诉说,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什困难,面对存在的问题不要一味地指责学生,而是要以平和的心态,与他们一道理智地面对问题,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另外,要给他们提供诉说的舞台,从心理学意义上诉说是一种宜泄。存在网瘾的青少年,往往受不良情绪的困扰,其心境长期陷于消极和悲观状态,通过他们的诉说,成人的聆听,能促使他们把心灵的“毒素”排出体外,他们的“免疫力”、“抵抗力”也会得到增强。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悉心指导。所谓的指导不是机械地照搬自己的成长经验,移植到他们身上,而是根据他们独有的身心特点去量身定做。也不是教师把自己曾经的“学生教育经”灌输到“网瘾学生”头脑中,而是要从学生个性特点出发,寻找能够打开这把锁的钥匙。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起着主导的作用。当青少年陷人“网瘾”的泥坑不能自拔的时候,教育者应该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教育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很容易让家长、教师以权威自居,唯我独尊,而青少年对家长教师的期望恰恰与此相反,他们心目中理想的指导者是以挚友的身份出现的,与他们处于平等的地位。这样的指导者才会使网瘾青少年体验到尊重和信任,他们的指导才会深入这些青少年的内心,他们的教育要求才能转化为这些青少年的心理需要。
作为指导者,教师和家长更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家长和教师不但要自觉学习文化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还要主动了解网络,学习网络和计算机知识。很多孩子喜欢上网,但不少家长对网络却一窍不通,这时,孩子们就会认为父母思想落伍,因而教育者的权威性会在他们的心目中降低,他们会把劝说当做耳边风。也有的家长和教师自己也沉溺于网络,难以自拔,自己做不到的,偏偏要求孩子和学生去做。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家长和教师的说教肯定是苍白的。因此,作为指导者要自觉去除自己的不良习惯,不污染他们的成长环境,并且要成为他们效仿的良好榜样。
作为指导者,还要指导孩子们提高自我修养。许多孩子为什么会沉溺于网络,究其原因,自身意志薄弱,自控力差等人格缺陷是罪魁祸首。教师和家长应通过实践活动,或通过创设的各种情境,指导他们完成具有适当难度的任务,来“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以磨练他们的意志,提升自觉抵制诱惑和延迟满足的能力。
教师、家长要帮助网瘾青少年找回自己的兴趣。对网络游戏的痴迷使一些青少年步入了一个异己的虚幻世界,他们没有了自我,找不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乐土。因此,重要的是要耐心地帮助他们找回自己的兴趣。青少年时期,个体的自控力相对较差,如果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能在现实的世界里与自己的兴趣相遇,便会从现实转向虚幻,一但陷入便不可自拔。找回兴趣的目的还在于要让青少年明白生命的意义、享受生命的多姿多彩,充满对生命的敬畏。枯燥、乏味的学习给学生带来了太大的压力,周围的环境对他们来说,不能激起他们丝毫的兴趣,学业的重压让孩子对属于他们的世界薄情寡意,一旦遭遇挫折,网络游戏乘隙而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表明,人有多种智能,不仅有个体间差,还存在个体内差,因此不能千篇一律地按照常人所谓的公认标准塑造每一个孩子。要从孩子的个性特点出发,培植肥沃的土壤,提供优质的环境,发展他们的兴趣专长。真正的兴趣是个性化的、是发自孩子内心的。
教师、家长要帮助他们升华对网络的痴迷。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只要是两个活动存在共同要素,学习迁移就可以发生[3]。他们对网络的痴迷正是可以利用的教育时机和教育资源,利用他们对网络的痴迷和计算机方面的优势,引导他们从事制作课件、编制程序、网络写作和硬件维修等有益的活动,可使他们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方面的技能,或者组织他们利用自己的专长从事公益性的活动,这样原有对网络的兴趣得到升华,对网络的痴迷可以转化为对个人和社会有益活动的兴趣,家长和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家长和教师作为帮助者,还要运用具体的措施帮助他们矫正网瘾。可以运用替代疗法,让他们用其它的爱好,如打球、登山、游泳等替代上网。也可以运用行为主义的行为契约法,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个将每天的上网时间严格限定在合理范围内的行为契约,和违反契约的惩罚措施,并将契约严格遵守和执行;也可以运用强化的方法来巩固和激发他们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一步步促使其走上正轨。
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触动灵魂的教育。作为家长、教师,在帮助网瘾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旅途中,一定准确合理地定位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规范和自己必须具备的教育素质,作一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注者,一位耐心的聆听者,一位悉心的指导者,一位真心的帮助者,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去引导他们的人生。
[1] 黄冠利,等. 高职生个性心理特征和家庭教养方式对网瘾行为的影响分析[J]. 精神医学杂志,2009,3.
[2] 卓明敏. 大学生网瘾的诊断与防治[J]. 中国成人教育,2007,9.
[3] 莫雷. 教育心理学[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On Educator’Role Orientation in Coping with Adolescent’Internet Addiction
WU Wei-dong
The adolescent has been the high-frequency group in internet addiction which hardly influence adolescent’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helping adolescent change, the accurate role orientation of patents and teachers will heavily influence the effect of change. The teachers and parents not only should be watcher of adolescent mental development, but also should insight the deep in their heart and become a patient listener. Facing their development morass, teachers and parents should be guiders and helper through which realizes the objective of changing adolescent’internet addiction.
internet addiction; adolescent; educator; role orientation
G41
A
1008-7427(2010)06-0050-02
2010-03-29
作者系德州学院教育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