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走势评析

2010-08-15 00:45吴新民
当代经济 2010年9期
关键词:增加值全省工业

○吴新民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今年以来,湖北全省工业战线按照省委、省政府“抓早、抓紧、抓狠、抓实”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努力化解多种不利因素,抢抓经济回升向好有利时机,精心组织生产,以发展促进结构调整,在保增长中提升效益,全省工业一季度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增速创多年同期新高

一季度全省工业高位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04.8亿元,增长30.3%,同比加快18.5个百分点,比去年底快10.2个百分点,比金融危机拐点前的2008年8月增速24.4%高5.9个百分点,增速创多年来同期最高。总量规模稳步扩大,1、2、3月份实现增加值411.1亿元、357.7亿元、507.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多139亿元、80亿元、189亿元,3月份增加值首次突破500亿元,较历史最高点2009年11月份的464.8亿元高出42.7亿元。

2、轻工业持续较快增长,重工业明显提速

1—3月,轻工业实现增加值411.7亿元,增长27%,同比加快3.8个百分点,占工业比重较2008年一季度提高了2.36个百分点;在轻工业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重工业经历48个月后,增速连续两个月快于轻工业,呈现快速恢复势头。重工业实现增加值893.1亿元,增长32%,同比加快25.6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1.2%。

3、工业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出口形势初步好转

一季度全省工业实现销售产值4041.15亿元,增长43.6%,其中,国内销售产值增速为43.8%,同比加快33.6个百分点,内销占销售产值95.9%,是拉动增长主导力量。随着国际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工业出口初现好转势头,前三个月完成出口交货值164.74亿元,增长37.1%,扭转去年同期下降13.1%的局面,但增幅环比回落12.9个百分点。

4、市州增速普遍加快,结构偏重城市增速较高

在17个市州中,除林区外增速均超过20%,增速超过30%有8个。这主要得益于汽车、钢铁等行业的增长拉动,十堰、武汉、襄樊、鄂州实现高速增长。十堰去年同期增加值下降15.5%,今年增长60%;武汉增长35.4%,同比加快24.6个百分点;襄樊和鄂州均增长33.5%,分别加快14.2、13.8个百分点。恩施、荆门、荆州、宜昌增长30%以上,黄石增长26.8%,扭转去年同期负增长局面,环比加快5.4个百分点。武汉、十堰、宜昌、襄樊对全省增长贡献较大,合计拉动全省工业增长20.7个百分点。

5、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汽车等行业贡献突出

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收入2396亿元,增长45.3%,其中汽车、有色行业增长104%、153%,实现利润112.8亿元,增长94.6%。39大类行业全部实现赢利,这种现象历史少有。其中汽车行业利润43.6亿元,增长10倍,对全省工业利润增长贡献率达到72.3%;钢铁、化工、有色、纺织行业利润分别增长4.1倍、3.3倍、2.4倍、1.3倍。全省工业实现税金总额164.9亿元,增长39.4%,其中烟草、汽车、石油加工行业增长42.8%、82.6%、42.4%亏损企业亏损额18.9亿元,下降47.7%,其中有色、钢铁、汽车行业分别下降90.3%、87%、74.8%。

6、全省电力发供稳步增长,工业用电需求旺盛

一季度全省发电365.08亿千瓦时,增长11.76%,其中水力发电156.79亿千瓦时,下降12.22%;火电持续满发支撑全省电力供应,火电厂发电208.15亿千瓦时,增长40.67%。火电平均利用小时数1290小时,同比增加233小时。外购电26.73亿千瓦时,相当购进电煤140万吨。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302.02亿千瓦时,增长25.49%,其中工业用电量208.53亿千瓦时,增长28.97%,占全社会用电69.05%。工业用电需求较旺,月均用电量超过1亿千瓦时的9个制造业用电普遍增长,有色金属加工、交通电气电子设备制造、金属制品、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一季度用电分别为 21.64、11.33、5.40、4.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96%、41.38%、46.38%、47.37%;黑色金属冶炼、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电41.36、17.06亿千瓦时,分别增长33.65%、26.4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饮料烟草业增幅也在10%以上,钢铁、汽车、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用电量均达到或超过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最好水平。截止4月12日,全省14家统调电厂存煤160万吨,较今年最高存煤量2月5日的256万吨,减少了96万吨。

二、主要行业运行情况

1、汽车行业高速增长

继去年四季度快速增长,汽车行业成为拉动全省工业增长的最大支柱,一季度实现增加值214.5亿元,增长80.8%,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近三成。全省汽车产量37.89万辆,增长79.6%。分车型看,轿车17.06万辆,增长115%;载货车12.4万辆,增长77.3%;客车4.94万辆,增长40.4%;SUV(越野车)2.78万辆,增长26.6%。东风商用车公司完成产值82.1亿元,增长248%;神龙公司93.1亿元,增长161%;东风本田111.4亿元,增长43.7%。零部件配套能力快速跟进,神龙襄樊工厂生产发动机11.1万台,增长148%;生产变速箱7.3万台,增长86%。

2、食品行业高位运行

在连续几年高速增长基数上,今年行业增速相对放缓,但仍在高位运行,实现增加值149.4亿元,增长31%,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82亿元,增长29.5%,增速同比回落25.9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24.5亿元,增长33.4%;饮料制造业42.9亿元,增长32.8%,增速分别加快17.1、12.8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饼干19.55万吨,增长114.9%;乳制品产量15.76万吨,增长83%;软饮料95.24万吨,增长37.6%;饮料酒46.88万千升,增长9.4%;植物油46.63万吨、大米217.25万吨、饲料78.85万吨,分别增长 26.9%、23.4%、47.1%。

3、机械行业持续加速

机械行业作为产业的“龙头”,近几年在投资需求拉动下一直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今年一季度,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及办公机械四个子行业合计完成增加值167亿元,增长43.5%,较2009、2008年同期分别提高10.8、15.3个百分点,在工业中比重达到11.78%,较2008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通用设备业加速上扬,完成增加值48.3亿元,增长43.7%,增幅同比加快33.6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加值47亿元,增长33.8%,增幅较同期加快22.7个百分点;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3.3亿元,增长64.5%;专用设备业增加值为28.5亿元,增长33.4%。

4、冶金行业振荡上行

今年以来,钢材价格稳步上升带动生产较快增长,加之鄂钢技改、三峡全通涂镀板、冶钢460等重大项目投产出力,扭转去年同期下降走势,钢铁行业实现增加值81.6亿元,增长31.6%;生铁产量521万吨,增长23.1%;粗钢559万吨,增长27.1%;钢材618万吨,增长38.7%,一批深加工品种增长较快,厚钢板、无缝钢管、中厚宽钢带、冷轧薄宽钢带、电工钢板带、镀层板带,分别增长63.9%、89.9%、89.5%、78.4%、71.4%、159.5%。武钢完成产值175亿元,增长44.15%。一季度主要有有色品种价格在波动中回升,有色行业生产经营形势明显好转,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8.74万吨,增长36.1%,去年同期为下降22.7%,其中电解铝9.9万吨,增长84.8%;完成增加值31.8亿元,增长33.1%,同期为下降14.4%。

5、石化行业延续回升势头

化工行业实现增加值98.4亿元,增长37.6%,增幅较同期加快27.2个百分点,环比加快8.1个百分点。春耕来临,农资企业生产形势较好,磷酸一铵、草甘酸、六偏磷酸钠等主要产品价格同比出现不同程度回升,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化肥产量197.62万吨(折纯),增长18.1%;农药4.56万吨,增长98.8%;纯碱34.39万吨,增长24.8%;烧碱17.72万吨,增长55.7%。原油加工业实现增加值8.2亿元,增长17.7%;原油加工量245.19万吨,增长19.3%。

6、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提速

在3G、三网融合、出口和重点项目投产出的拉动下,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8.2亿元,增长44.8%,增幅高出去年同期30.3个百分点,比2008年同期高16.1个百分点。生产数码相机156.5万台,增长88.6%;手机159.4万台,增长49.6%;显示器333.3万台,增长29.1%;空调150.3万台,增长59.4%;光缆130.9万芯千米,增长28.6%;新增微型计算机22.6万台。新项目和大企业出力是推动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武汉富士康、冠捷显示、烽火科技分别实现产值28.7亿元、28.8亿元、14.1亿元,同比增长 98%、47.3%、62.7%。

7、纺织行业保持上升通道

随着沿海纺织服装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出口快速回升,棉花、纱、布等产品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带动,全省纺织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实现增加值75.9亿元,增长27%。粘胶价格上升,带动生产强劲反弹,化纤产量3.47万吨,增长85.4%。棉纺织业发展加快,生产纱22.1万吨,增长23.7%;布5.51亿米,增长33.5%。服装业完成增加值23.6亿元,增长27.1%。

8、建材(非金属制品)行业快速攀升

实现增加值71亿元,增长49.6%。生产水泥1763万吨,增长39.4%;平板玻璃939万重量箱,增长9.9%。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1.9亿元,烟草制品业增加值75亿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122亿元,分别增长30.8%、35.9%、19.9%。

三、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供大于求矛盾较为突出

产能过剩、供大于求是全球经济通病,我国产能过剩矛盾更为突出。受库存回补、全球经济渐趋复苏和产品价格上扬等因素的拉动,工业产能快速释放,而国际市场需求未能明显扩大,国内消费市场扩容不快,供大于求矛盾显得较为突出,表现为产销率下降,赊销出货意愿增强,应收账款大幅上升。一季度我省工业品产销率下滑,全省工业品产销率96.8%,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产销率为96.5%,较去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较2008年一季度下降2个百分点。1—2月全省工业应收账款达1266亿元,增长34.3%。

2、部分行业尚未完全恢复

钢铁、有色、化工行业生产虽有所恢复,但今年面临的挑战仍然比较多。世界经济尚未全面复苏,特别是市场需求还没有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国内粗钢产能继续扩大,目前产品库存有增无减,加上铁矿石等原料价格预期快速上升,对钢价上升和成本传导形成压力,钢铁等行业的发展仍然有诸多不确定性。与2008年1—2月份相比,钢铁、化工行业销售利润率分别降低6.8和2个百分点。

3、要素约束矛盾日趋显露

今年以来,孝感、仙桃、潜江、十堰等地技术熟练工人短缺,缺口都在万人以上,对生产带来一定影响,用工趋紧还会延续,并不断推动用工成本上涨。同时,随着工业生产回升,企业对资金需要扩大,而国内信贷政策不断微调,国家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收缩流动性,大部分企业反映流动资金紧张,后期这一矛盾还有可能加剧。能源长期对我省工业发展构成制约。去年底、今年初就发生煤、电、气紧张矛盾,采取限电、限气措施,对工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受重工业恢复较快、西南干旱的影响,能源供应紧张问题还将进一步暴露。

四、当前我省工业走势评析

一季度工业生产和效益呈现高速增长,引来多种评述,工业发展是否太快,是否存在过热苗头,该如何看待当前发展势头?综观全省工业运行情况,本文认为湖北工业正处于从危机冲击后的应急运行状态向正常运行状态的过渡阶段,还没有进入政府刺激政策退出后经济保持正常增长状态,总体上处于恢复性上升阶段。今年工业开局良好,既是各地在危机中卓有成效的应对,又有许多客观有利条件,综合起来主要是由“五大效应”促成高开局面。

1、基数效应

去年一季度是工业经济最困难时期,增速处于低谷,总量规模和增速均较低,月均增加值为287亿元,累计增幅仅为11.8%,其中元月为6.4%。当前高速增长也是建立在这样一个低基数上,去年到二、三、四季度增速分别为12.5%、14.7%、20.1%,总体上逐季走高。但随着基数上升,保持高增长难度也会加大,今年很可能呈现高开低走运行态势,关键是如何能延长当前增长时间。二季度是工业生产黄金季节,也可能是今年增长的分水岭,因此需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运行质量,争取为全年工业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2、结构效应

一季度39个大类行业都实现了正增长,各地均保持较高增速,但主要是重工业带动。我省工业结构偏重,因此重化行业和结构偏重型城市在全省工业高速增长中贡献更加突出,重工业对增加值增长中贡献率达71.2%,同比提高36.1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汽车行业增长贡献率近三成。从区域看,偏重型工业结构的武汉、十堰、襄樊等贡献较大,三市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合计达58.5%。在投资拉动为主导条件下,我省工业偏重结构优势得以发挥。但随着产能释放,能源资源紧张,投资增长回落,转变增长方式约束,重工业增长将面临多重压力,需提前谋划,在提升重工业优势的同时,增强轻工和消费类行业发展能力,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和增长点,在增长中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3、政策传导效应

为抵抗金融危机冲击,转变发展方式,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提振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工业经济回升步伐加快。我省工业较好抓住国家扩大投资、税收减免、汽车和家电下乡、加大医保投入等政策机遇,促使汽车、医药、食品、电子信息、建材等行业快速回升。如汽车行业高速增长,是在国家一系列政策作用下,使汽车消费时代提前来临,我省多年形成的汽车产业基础优势迸发出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刺激政策会逐渐淡出,政策边际效用递减会日渐显露,自主内生增长能力将会成为后危机时代“角力”关键,需要加强政策研究,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政策变化,顺利把政府主导的短期刺激增长,转化为市场主导可持续发展。

4、产业转移效应

在国际和沿海产业升级大背景下,劳动密集型、加工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步伐加快,各地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大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如李宁工业园、富士康、冠捷、雨润等一批大项目在我省落地,壮大了我省产业规模,是我省纺织服装、电子装配、食品等行业在危机中逆市上扬,好于全国的一个重要因素。承接产业转移,当前既面临中西部激烈竞争,又面临用地、用工紧张、成本上升等多方面压力,需要进一步在改善招商和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将千载难逢历史性机遇,转化成工业快速发展的生产力。

5、经济周期效应

一方面,我省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处于一个快速上升的进程中,具有较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在上一轮全国景气周期中,我省工业启动较全国滞后一年,蓄力未能尽发,金融危机延缓了这一进程,但从去年至今的运行轨迹看,周期性规律的惯性作用还将拉动工业增长。当前重点是要在延长增长周期上做文章,注意要素组织储备,谋划一批大项目,打造一批大企业,做大一批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新兴产业,积蓄发展后劲,实现跨越性发展。

总之,去年全省工业企稳回升,今年快速增长,既有客观环境提供的良好机遇,又是全省上下千方百计保增长、扎实打造重点产业、大力培育经济主体的结果,是主观努力与经济规律同波共振的表观。对当前工业运行要辨证分析,后期走势更需冷静研判,进一步采取得力举措,保持当前良好发展势头。

猜你喜欢
增加值全省工业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工业人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