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循环经济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2010-08-15 00:45王琨
当代经济 2010年9期
关键词:资源环境生态

○王琨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0)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有有识之士意识到粗放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及其不可持续性,他们通过各种途径阐述观点:只有实施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健康、有序、高效。进入90年代,形成共识的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逐渐增多。到90年代后期,由于全球及我国的社会问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自身的强力副作用越来越突出,导致自然和社会中出现了一系列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于是开始有更多的人加入了倡导实施循环经济模式的“觉醒者”之列。进入21世纪后,我国政府在进行若干前置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着手规划、组织、实施关于循环经济模式运行的探索、研究并加快投入实际运作。2005年7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国发(2005)22号”文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文本。至此,在中国探索、研究、实施循环经济,开始有了一个明确而正式的基本政策导向。

一、我国实施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我国开始倡导和具体推进、实施循环经济的探索、研究和运行,可以说是被迫的结果,也可以说是择善而从的结果。我们从各类媒体及信息源所知道的全球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各种灾祸自不必说,仅从我国所面临的相应实际问题,就可以佐证前述论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很快,但在实现小康的过程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0世纪90年代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内蒙古草原大面积沙化;全国大量优质耕地被“建设”占用,大量良田被搁荒;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各种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药污染、医疗废弃物污染源等形成的有毒性的废液、废渣、废气等及相应的循环污染和电场磁场与电磁波巨幅频段辐射污染等,“攻击”了人类所能及的生存、生活、生产的每一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城乡开发中,相当多的项目摧毁了生态、泯灭了历史文化、破坏了环境;在发展过程中,忽略或缺欠于对人们的周到人性关怀,由此造成种种社会问题。这些破坏又推动了全球气候的变暖,导致自然灾害更加频繁,破坏性更大,人们生存环境日益恶劣。例如号称天府之国而四季分明的四川,近些年人们连年遭受长时期的高温高热“困扰”;天境般的广西漓江山水,到2006年冬天时已大面积干涸;在首都北京及北方多处地区,近年每每数次遭受遮天蔽日的沙尘暴侵害;成都平原上数千年以来川流不息的都江堰之水,开始受到污染并明显降低水位;在人们的食物链里,想吃到无污染、无农药残流的东西已成了奢侈。人们都清楚,环境破坏、生态恶化、资源紧缺等社会问题严重,既是全球共同的问题,也是中国面临的紧迫现实问题。

二、我国实施循环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考量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繁衍发展到今天,已经拥有了巨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面对全球性的气候难题,人们开始怀疑:究竟是环境出了问题,还是人出了问题?

我国和国外的生态环境、资源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不同,中国的发展问题有着自己的“特色”,除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发展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不良问题外,比之国外,中国多了一个管理原因:即对各级政府、各类官员的政绩考核不科学。由于领导干部的任期制所契定的年度考核和满届考核中,比较突出而片面地追求“GDP”主要指标,迫使不少地方政府在发展策略上采取短视的做法,为了追求发展的高速度,不惜破坏生态、资源、环境和历史文化,甚至不惜转化民众利益成“政绩”等等。由此造成了“高水准”统计指标掩盖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从形成的社会问题来看,我国一些城乡的群体事件发生,往往跟在任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差,缺乏人文关怀的思想方法是分不开的,多数是由于政府恶意侵占或忽视民众利益造成的。因此,我国发展中的社会问题,包括群体事件的滋生等,既有反腐倡廉问题和整肃吏治的问题,也有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改变政绩考核方式、改变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模式和优化科学化经济社会评价方法的问题。故实施循环经济模式,也是解决各类社会问题的明智选择。

历史、现实和国外的成功经验和我们的有限实践,最终使我们形成了这个共识:要理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要高效率、高效益、高品质地推进社会发展,就必须选择循环经济模式。可以这么说,实施科学的循环经济模式是人类的科学选择、理智选择,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三、厘清若干关于循环经济的错误认识

我们要推动实施循环经济模式,需要纠正几个比较严重的认识上的偏差。

1、循环经济就是废物利用问题

有人认为,“所谓搞循环经济,实际上就是废物利用问题”。这个认识把循环经济庸俗化和简单化了,这是不对的。实施循环经济的确包括要对废物进行回收、利用。但是,除此之外,搞循环经济还要节能降耗、保护生态、优化环境,进行周到的人性关怀和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品质等。故其认识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因而是十分有害的。

2、循环经济可以和其他模式互为补益

有人认为,“循环经济不过是一种经济模式而已,可以和其他模式互为补益”。此说法之害,就在于它表面上表述得很有分寸,容易被人认为是一带有辩证法的正确观点,其实不然。“循环经济”的确是一种经济模式,但这种经济模式具备有广延的包容性。意即其他某些更具体化、更具操作性的经济模式,若是科学的,亦应有节能降耗、保护资源、优化环境和进行周到的人性关怀与提高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品质之功。而只要具备这些功能,就应归属循环经济模式范畴。故其他科学的经济模式,应同属循环经济类例、范围的模式,其具体划分,很可能只是循环经济模式中的块面模式或子模式等。以块面模式和子模式来故意分庭对抗循环经济的“总模式”,自然是不科学的。故认为循环经济不过是一种模式的论调,与正确的方法可以和科学方法互为补益之论有异曲同工之“谬”。此种认识之害,在于要扰乱人们对循环经济进行准确的认识。

3、研究循环经济与政府、政府官员和社会其他人无关

有人认为,“研究循环经济是专家学者的事,实施循环经济是经济工作者的事,与政府、政府官员和社会其他人无关”。此种说法,讲到的是分工问题,但持此立场者的本质,却是要与实施循环经济“脱干系”。诚然,专家学者的确该干“研究循环经济”的事,而那么多的经济工作者,也该干“实施循环经济”的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政府官员和其他人可以对此置若罔闻。原因有以下几条。

一是近半个世纪来,特别是近30年来,发达国家的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等工作非常有成效,在人性关怀上也做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在运作模式上,这些国家的政府都在强制推行生态环境工作的实施。

二是近10多年来,我国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做得好的地方,往往都是政府、行业、部门和单位领导强力运作的结果。

三是政府官员和社会中的其他人,每天的工作、事业运行,都要产生垃圾和各种废物。而其中有的废物,是有的人大手大脚、无端耗用和行为不科学而产生的。故规范这些人的工作、生活行为,促其爱惜环境、保护资源和慎耗物质等各种资源,都是很有必要的工作。而要规范这些行为,实施循环经济是最有效的途径。

四是人们每天的生活、工作不可避免地要耗掉一定物质资源,要补充这些物质资源并保证其数量和品质,应该关心关注并出力于社会必须优化经济运行的模式。每一个社会人都有为决定自己生存的物质资源和决定自己生存质量的物质资源的经济运行模式服务或出力的义务。

4、推进循环经济的速度太快

有人认为,“实施循环经济模式应慢慢来”。表面上,持这种态度者是在推行一条稳妥的路线,但实际上,这是对人类所面临的种种灾难缺乏到位认识的表现。这些年来,环境、自然、生态和社会灾害对人类的惩罚,频度越来越高,危害越来越烈,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因此,“慢慢来”的思想只会错失“亡羊补牢”的良机,应取而代之的精神状态该是:只争朝夕。为了避免环境、自然、生态对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人类的挽救、补正工作不得不加快速度。在保证科学、有序和全局协调的前提下,实施循环经济的种种措施,一定要及时、有效而事半功倍。惟有如此,才能做到全国甚至全球步调一致地实现对地球的“拯救”,人类才能有效保护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强化一个警示意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已经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因此,我们采取拯救措施已经刻不容缓,而且一定要保证力度、强度和效果。

纠正以上诸种严重认识偏差的过错,能够强化和推进我们的相关工作,也能提升我们自己的认识水平。在认识不断提高的进程中,我们每一个人还要用言行一致的真实行动,去为实施循环经济献策、出力、作贡献等。人类中的社会成员都这样做了,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走上科学和谐的轨道,我们的地球才能从危险转向安全,我们人类自己也才能够获得有效的自救而不断实现新的希望。

猜你喜欢
资源环境生态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