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丽 王 健
(青海大学 青海 西宁 810016)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青海大学学生为例
○谢 丽 王 健
(青海大学 青海 西宁 810016)
当今我们正处在一个文化多元化的社会中,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影响,国外的各种思潮和文化理念也不断涌入我国,使我国社会呈现多元文化的格局。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由于不能够适应这个变化的世界,在道德理念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青海大学大学生道德现状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提出加强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相关对策。
大学生 多元文化 道德 对策
新时期大学生的人生观形形色色、良莠不齐,这是社会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多样性所造成的。所以,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既是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的时代需要。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动荡,黑人民权运动、新左派运动、同性恋运动、女权运动、反文化运动等等此起彼伏,各种社会运动高潮迭起,各种骚乱事件层出不穷,种族间的暴力事件比比皆是,社会发生了大分裂。也正是从这时期开始,德裔犹太人、青年哲学家霍勒斯·卡伦所首创的文化多元主义思想又以新的面貌重新活跃起来,这又直接导致了多元文化主义随之兴起。因此,多元文化一词的出现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1988年春斯坦福大学校园的一场课程改革成为了后来被学者们称为“文化革命”的开端,这场改革迅速波及整个教育界继而在其他社会领域也引发不同的影响,学术界对此现象进行探讨和争论。到90年代,由于争论的激烈程度,有人甚至把多元文化主义及相关的争论称为“文化战争”。“文化成了一种舞台,各种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力量都在这个舞台上较量。文化不但不是一个文雅平静的领地,它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战场,各种力量在上面亮相,互相角逐。”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经济上、科技上甚至军事上的优势,通过文化交流、网络等方式向发展中国家传递海量的文化信息,兜售自己的政治模式、价值观念、精神生活方式等,将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理念强加于人,使人们对其产生信任感,最后认同这种文化,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受到冲击。
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我们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必然需求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就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具有广、狭两种含义。广义的多元文化是指世界上不同民族创造的文化。如中华民族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古代印度的佛教文化;西方国家的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民族的伊斯兰文化等等。由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狭义的多元文化是指构成民族文化的不同文化来源。如美利坚民族文化,就是由土著文化、外来文化,经过长期融合而形成的多元文化。总之,无论是从世界文化角度,还是就某一民族文化角度来看,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是多元的。
围绕“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现状”问题的研究,于2009年11月—12月展开问卷调研,调查对象为青海大学在校大学生,其中包括农牧学院、建工学院、化工学院、社科学院及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问卷103份,有效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为98.05%。在被调查学生中,年龄集中在18—23岁之间,学历层次主要为本科学历,其中男生占39.60%,女生占60.40%,文史类专业占5.94%,理工类专业占94.06%,独生子女占18.81%,学生干部占20.79%。
(1)青海大学学生的社会道德状况。根据调查分析得出,青海大学大部分学生对于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识很正确,72.29%的学生认为自身道德修养非常重要。对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道德教育必要性的认识,57.43%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41.5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当代大学生对当前社会道德状况的总体感受不是很好,46.53%的学生认为当前社会道德状况不好,甚至有6.93%的学生认为当前的社会道德状况非常不好。对当前“超女”、“快乐男生”等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活动在当前道德建设中的作用评价,43.56%的大学生表示对个人道德观影响较大,16.83%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可见,当前的社会焦点问题已经对大学生的个人道德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用。34.65%的学生认为在学校上德育课非常重要,54.46%的学生认为重要,在今后的德育课教学中应该提高课程的质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2)青海大学学生的个人道德状况。在本次调查中,学生一致赞赏有教养、有道德的行为,并对浪费现象、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表示鄙视。92.08%的学生表示,会主动关闭流着的水龙头和开着的灯,以节约用水用电;75.24%的学生对于下课在楼梯口给老师让路的同学的看法是表示很赞赏;50.50%的学生从来没有做过破坏课桌的行为;49.50%的学生为了保护环境看到有人乱人纸屑会捡起来扔进垃圾箱,也有11.88%的学生会主动上前制止这种行为;目睹公共场合恋人的亲热行为,51.49%的学生很反感,认为这种行为有失大雅;77.23%的学生对于公共汽车上有人给老人主动让座表示赞赏;超过八成的学生在同学或者室友生病的时候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主动慰问一下;78.22%的学生都是积极自愿的参加义务劳动工作,他们并不是介于学校的压力才来参加工作。可见,当代大学生们道德状况良好,态度端正,能够积极地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青海大学学生认为当前青年学生最重要的美德或道德品质是:诚信守法,刚直不阿,占13.86%;追求真理,崇尚公正,不畏权贵,占22.77%;追求真善美,自觉成为社会和民众的良心,占42.57%;充满理性,与社会保持距离,能进行冷静地反思和批评,占20.79%。可见,学生们更注重社会的和谐。
(3)青海大学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从问卷的统计分析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91.08%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对道德建设非常重要或者重要;90.09%的大学生认为非常需要或者需要制定网络道德规范;84.16%的学生认为网络中非常需要或者需要现实中的道德规范。对于网络带给人们的影响的认识情况,40%的大学生认为网络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25%的学生认为网络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可见,网络对人们的影响很大,已经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了。56%的学生上网时很注意文明用语的使用,28%的学生上网时,由于大家都不注意文明用语,他们也不很注意,上网聊天已经是很普便的交流方式了,虽然大部分学生很注意上网时,使用文明用语,不说脏话,但是也有大量的学生,由于环境的影响而不太注意文明用语。目前网络的使用已经很普遍,随之网络道德规范也被人们日益迫切的需要起来,人们希望在网络中能够运用现实中的道德规范,而且人们也认识到在多元文化的现代社会,网络对道德的建设也愈来愈重要了。
从上述调研材料,我们可以看出青海大学学生道德状况处于较高的水准,他们能够深刻认识道德的重要性,注重个人修养的提高与完善,富有社会责任感,能够自觉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对优秀的外来文化持积极的包容态度。但是随着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面对外来的各种文化的冲击,也无疑对我国社会文化造成很大冲击,使青年学生的文化理念产生迷茫。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诸多问题。文化观念多元化对大学生影响深远。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重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此来确立他们的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
德育课是对当代大学生最直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场所和工具,在德育课中,对大学生思想中的问题加以正确的阐释,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敢于加以倡导和批判,规范社会价值体系。这样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的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辨别是非。因此,德育课内容必须加以改革和丰富,完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体系,以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当代社会。第一,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加强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的学习,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加强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是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形成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为集体敢于牺牲的高尚品格,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第二,加强对大学生的优秀品德教育。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出丰厚的传统美德,在德育课的教育中应该加强大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使大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坚持用这种民族的传统精神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从而锻炼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
第一,加强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网络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信息获取上带来极大的方便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犯罪、网络诈骗等一系列的以网络作为中介的犯罪行为。因此,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网络这把“双刃剑”的好处和坏处,在利用网络的过程中提高警惕感,同时也要端正思想,积极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第二,规范网络道德教育。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校规、校纪,对大学生的上网时间、上网范围、上网内容等作出详细的规定。这些法规和条例通过以校规校纪的形式强制学生认真学习和自觉遵守,使他们提高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正确地运用网络资源。
教师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人才的主体,更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力量。他们在教育和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因此,各大高校想要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就必须优化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机制。第一,要不断完善德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自身的业务素质。只有德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论新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做到博学多才,才能提高在实际教育学生中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使教育者掌握学生在不同年级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及个性差异,能够真正做到因势利导,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第二,要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德育工作者能够热爱自己的工作,尊重被教育对象,这样学生才会跟他们打成一片,会将自己思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德育工作者倾诉;德育工作者还要具有耐心和良好的工作作风,能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率先垂范,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大学生修身铸魂。第三,稳定德育工作者的队伍。在一批德育工作者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信任之后,却更换了另一批德育工作者,新换的工作人员要重新认识、了解眼前的大学生,这不仅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不利于大学生在思想道德课的学习。因此,学校还应该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进一步推动和促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
(注:本文为2009年度青海大学教改项目:《青海大学毕业生就业社会评价反馈调查》中期调研结果。)
[1]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M].三联书店,2003.
[2]张国忠、张树卿:试论多元文化的理念与先进文化的内涵[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3).
[3]顾彬彬:公民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