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莹
(天津国际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天津 300191)
财务风险与企业风险管理机制
○杨莹
(天津国际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天津 300191)
本文简要介绍了财务风险概念、分类、成因、表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叙述了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建设现状,通过分析现有管理机制的利弊,提出对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的思考和建议。
财务风险 企业风险 风险管理
企业的财务活动通常是有一定的风险的,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资金流转的各个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正确认识财务风险,把握风险的特征,理解风险与环境变化的辩证关系,已成为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来说不言而喻。而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加强财务管理和控制,规避企业风险,促进企业管理质量和层次的提升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现代企业而言已成为新形势下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的财务结构不尽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与企业及其融资方式相联系的风险,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财务风险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而鉴于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企业的管理者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而只能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
财务风险可以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筹资风险指的是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使最终受益与预期受益偏离的风险;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现金或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
财务风险的成因很多,总体上包括企业外部和企业自身两部分。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外部因素,而对风险的客观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内部财务关系不明则是形成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
(1)资金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2)投资缺乏科学性。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两部分。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些企业盲目投资,导致企业资金损失巨大,产生很大的财务风险。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中,对所投资的项目的没有进行周密的可行性分析,决策所依赖的信息不全面、不真实,部分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频繁的决策失误,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了潜在的财务风险。
(3)资金回收策略不当。一些企业为了抢占市场,扩大业务,增加销量,大量采用赊销的方式销售产品。一方面,虽然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可以增加利润,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对客户的信用等级有足够的了解,很多企业在赊销过程缺乏对客户信用等级的了解,盲目赊销,从而造成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直至成为坏账。另一方面,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资产长期被债务人和存货占用,使得企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再投资或归还到期债务,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企业风险管理都是经营过程中的一个核心内容。现代企业要想谋求良性发展,就必须解决好如何管理和规避风险的问题。
风险管理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采取某些措施使潜在的风险减小至最低的过程。首先,必须识别风险,要能够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以及风险的不确定程度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严重程度。其次,要学会如何规避风险。发现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决策可能存在的风险,在既定目标不变的前提下,不断完善、优化企业规章制度、管理模式、决策过程、实施方案,最大限度消除特定的风险因素。再次,要着眼于风险控制,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减小损失的严重程度。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储备多个备选方案,做好充分应对风险的准备。
风险管理主要分为两类:经营管理型(主要研究政治、经济、社会变革等所有企业面临的风险的管理);保险型风险管理(主要以可保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对象,将保险管理放在核心地位,将安全管理作为补充手段)。
从本质上看,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预测,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管理以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获得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保障。这就要求风险管理需要有以下的步骤:风险识别,风险预测,风险处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企业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也越来越重视包括财务风险在内的诸多企业风险的管理机制的建设。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更给企业敲响了警钟,使更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财务风险和其他企业风险的管理。通过完善风险识别、预测和风险管理制度,例如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基金和积累分配机制等措施,对企业防范和规避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获得了更大的活力和后劲,促进了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但总体来看,中国企业在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企业决策制度不够完善。有些企业从事和自身业务关联不大的投资,对未知风险认识不足,有些企业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或者盲目扩展投资,使企业承受无谓的风险等。第二,对企业风险的预测不够全面。企业在做出重大投资前,需要对各类风险做全盘考虑,包括考虑投资后的市场会否出现逆转、产品会否被新的技术淘汰、市场是否会出现新的竞争而影响产品的价格等等。第三,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是保证企业财务稳定和安全的重要保障。而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务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第四,企业风险文化不深厚,员工缺乏风险意识。
一个企业的风险管理对企业的长久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鉴于对上述管理机制弊端的思考,本文对改进、完善管理机制的建议如下。
(1)要加强规章制度体系建设的完善。要以风险管理的标准框架为依据,以科学的风险控制理论、方法为指导,健全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制度,要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反思。对制度上的缺陷要及时修正;对不合理的制度要改进;对冗余的、重叠的要合理清理;对现有制度上没有的风险管理措施需要补充,从而不断完善制度体系。
(2)要定时进行风险的常规检查。对企业的财务、生产经营情况定期进行调查,从中获取风险信息,识别危险信号,以文件形式陈列可能的风险,把每次的风险考评纳入部门各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
(3)模拟风险,检验风险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定期确定风险主题,进行风险处理训练,例如,必要时可以模拟一场财务风险,测试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风险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还可以检测现有的制度是否合理,拟定的管理计划是否切实可行等。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建立风险管理的专门的职能机构。例如,可以组建风险评估和控制部门。该部门的主管领导和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对企业的经营现状和生存的外部环境有清晰而全面的了解。对市场的变化嗅觉灵敏,能及时快速地察觉风险并制定应对方案。机构内成员也应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具有较强的风险识别能力,反应灵敏,严谨细致。鉴于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还要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而系统的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管理的培训,提高管理层的风险管理能力,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企业高层有了系统的风险管理理念,才能正确做出企业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为企业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支持。
完善风险管理,还需要建立风险预警监测机制。而这不仅需要企业管理者要密切关注包括环境、技术、目标和制度等因素在内的各种内部和外部的因素,看出市场的变化趋势,对比企业的财务现状并及时准确地发现财务风险,还需要建立一整套全面而有效的预警机制,从风险的发现、上报、分析、应对等都要有章可循,有成熟的预警机制可用。这要求企业加大对风险预警监测系统的投入,完善对风险的科学预测和分析。
一个企业,它的经济活动的好坏,效益的水平,关键在于其组织是否有效。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本规模、现实条件、企业的发展战略,来决定适合企业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财务组织体制,减少冗余的组织,理顺核心的组织结构,增加必要的组织体制,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减少内部摩擦,明确职责,科学分工,健全财务问责制。
完善的预算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建立企业的预算这一硬约束指标是一个成熟的企业的标志之一。财务指标应该是和预算目标相比,而不是和过去比,更不是和理想情况比较。预算指标代表了企业的战略目标,是经过了系统的采集信息、分析测算、反复论证后得出的目标。全面而规范的预算体系是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的有效手段。
包括财务风险在内的企业风险是每一个企业在自身的经营管理中所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企业风险的管理却是个复杂的问题,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如何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来规避风险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是摆在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个重视风险管理的企业,会强调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综合控制和平衡,会高度重视人的因素,会把风险意识注入企业文化中,注入企业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从而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长久而稳健的发展。
[1]孙星:风险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刘建明等: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关系问题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08(2).
[3]陈其军:刍议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J].冶金财会,2007(12).
[4]顾晓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财经论丛,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