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元靖,王南甫
(重庆工商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学院,重庆400067)
“名片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熊元靖,王南甫
(重庆工商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学院,重庆400067)
“名片效应”是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效应。恰当、准确地将“名片效应”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之间,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文章在对“名片效应”进行心理学解释的基础上,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结构入手,分析了“名片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名片效应;启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思想开放、情感丰富、心理状态复杂的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贯穿始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心理活动的规律,运用心理效应有效把握人的心理规律,发挥心理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名片效应”是指在交际中,如果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相互之间的相似性,从而缩小彼此的心理距离,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所表明态度和观点如同用名片一样,把自己介绍给对方。
由此可见,“名片效应”指的是借助主观、客观条件,使主体的思想、观点得到接受对象的认同和产生共鸣,并将主体视为一体。恰当地使用“心理名片”,可以尽快促成人际关系的建立。使“心理名片”起到应有的作用,应首先善于捕捉对方的信息,把握真实的态度,寻找其积极的、可以接受的观点,“制作”一张有效的“心理名片”;其次,寻找时机,恰到好处地向对方展示“心理名片”,达到行为主体的目的。
就“名片效应”这一心理效应来看,交往双方的作用机制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掌握“心理名片”的应用艺术,对于人际交往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运用“名片效应”的积极的方面,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心理学中的“名片效应”的方法原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借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名片效应”是传播者把传播的基本内容融于更能为人所接受的内容中去,这样就能使听众产生一种印象:传播者在观点上和自己是相近的,这种印象有助于拉近传播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使听众接受传播者的观点。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为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就要努力加强这种“名片效应”的肯定定势。教育者应当把要讲述的内容或观点融人到受教育者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之中,联系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来讲述,这样更容易被受教育者接受。受教育者就会认为教育者和他们有共同的语言、观点和目标,会对教育者产生一种认同感、亲切感,抵抗心理就自然而然地化解了,相应的批判能力也就降低了,从而对教育者的观点形成一种肯定的定势。
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以科学、正确、合理、生动的内容与受教育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用教育者的威信“名片”来赢取受教育者的良好定势。因此,教育者要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增强自身威信,扩大自身的“名片效应”与自己人际效应的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观点尽可能多地获得受教育者的肯定定势,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主体对客体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教育客体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思想开放、情感丰富、心理状态复杂的人。在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施加影响的过程中,必然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式、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遴选和优化。
心理学中“名片效应”以交往对象在思想、情感、爱好和经历等方面的共同性为出发点,运用语言、行为、情感等引起交往对象的共鸣。因此,要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遵循正确的方针和原则,还必须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艺术。将“名片效应”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艺术中,就是要教育者充分发挥语言、协调、制度、奖惩、载体艺术,做到用真理的力量、事实的力量、情感的力量、语言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去打动人心,使人心服、口服、入耳、入脑、入心;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症下药。
人们都希望能从有威望的人那里获得令人信服的信息,这是心理学的普遍规律,也是“名片效应”发挥作用的前提。广义地讲,“名片效应”中的传播者是借助与接受者之间共有的“同体观”倾向,缩小人际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目的。
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都应该利用这一原理的作用达到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加强个人素质,用新的内容和方法提高服务水平,注重自身人格修养,增强人格魅力,提升个人“名片”内涵;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带头践行,言行一致,身体力行,深入到受教育者中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要贴近他们,深入地了解他们,化解矛盾,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把受教育者视为一体,从而使得受教育者在情感上尊重你、爱戴你,这样你才能将你的观点渗透到大学生中去,取得积极的效果。
从心理学角度看,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伴随着人的心理、认识、情绪和意志特征而转移的结果。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贯穿始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心理活动的规律,运用心理效应有效把握人的心理规律,发挥心理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张耀灿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者)、客体(受教育者)、介体和环体四种结构要素。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是民主平等、双向互动、互相转化的关系。根据“名片效应”这一普遍存在的原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由于主体在施教中起主导作用,居于核心地位。因此,要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就必须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受教育者的“契合点”,为产生“名片效应”做好前提工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有:一是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敏锐政治头脑;二是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既能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又能做懂经济、会管理的行家;三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素质,善于分析研究新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上升至理论高度,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四是要具备能力素质,善于运用各种技能和艺术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决定着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和价值实现。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必须体现教育目标,教育者应借鉴“名片效应”的原理,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谋求共同点。教育者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人,因此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理解和把握教育目标,将教育目标卓有成效地体现在教育内容、方法和形式中,通过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情感是开启心灵的钥匙,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教育,实质上就是教育者通过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动、感染教育对象。只有拉近两者间的心理距离,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效应才能呈现积极的效果。实践证明,只有真心向教育对象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共同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才能获得教育对象的理解信任与心理认同进而接受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就要求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应更多地给予理解、关心和爱护,并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去。
运用“名片效应”做思想工作时,应选择合适的场合时机。若场合时机选择恰当,即可切中要害,拨动心弦,使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思想和感情上产生共鸣。实践证明,只有把握好恰当的场合和时机才能更好地发挥心理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创造出良好的气氛和环境,使受教育者愿意接受教育的内容,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
常言道:一言能使人笑,一言也能使人跳,可见语言的威力与重要性。做思想工作,是塑造灵魂的工作,在运用心理效应做思想工作时,不仅应注重语言内容的正确性,还应坚持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亲切感人、滋润心田,这样才能使得受教育者受启发、受鞭策、受鼓舞、受教育,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人云:“天、地、君、亲、师。”可见师者之重要性。人格,即人的品格,它是人的思想、品德、学识、能力、气质和风度的综合反映,表现为一种意志品质、思想情操和道德行为。高尚的人格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号召力、凝聚力、辐射力和向心力,这就是人格的魅力。心理学的“名片效应”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人格魅力。教育者应以自己的人格影响受教育者的人格,高尚而富有魅力的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也就是说,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可以使受教育者产生良好的“名片效应”。
综上所述,“名片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教育科学化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发挥心理效应在思想工作的积极作用,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易遵尧.心理咨询在高校德育中运用的意义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
[2]张学俊.心理学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4(9).
[3]段爱萍,高娜.论心理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3).
[4]徐炳谦 ,张能云.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3).
G41
A
1674-5787(2010)05-0074-02
2010-08-30
熊元靖(1988—),男,河南信阳人,重庆工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王南甫(1985— ),男,陕西商洛人,重庆工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周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