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吴华英,乐娟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徐峰,吴华英,乐娟
分析了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想、机制、专业、精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核心工作之一。教学管理队伍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执行者,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高校进行学分制改革的情况下,教学管理工作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队伍对于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升教学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在二级学院(系、部)包括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教学秘书和教务管理人员,他们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主体。近年来,高校虽然加强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管理队伍与从前相比已有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思想不稳固,队伍不稳定
教学管理工作繁杂、琐碎,并且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来不得半点粗心大意,因而责任重大,但工作成绩很难量化,工作做得再好也看不到具体成果。由于许多高校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对人员的选拔、培训、使用、晋升等问题缺乏制度化的规定,也没有采取一些得力的激励措施来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致使相当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是具有一定知识层次或工作能力的在岗人员思想不稳定,不安心教学管理工作,从而制约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和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由于长期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使得教学管理队伍在学校的地位不高,影响了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性。
(二)“先天不足”和“后天不良”
随着现代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管理人才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但一直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重教学,轻管理”的思想,所以许多高校都十分重视教学、科研人员的引进,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管理人员的学历和专业要求相对较低,且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的随意性也较大,导致教学管理队伍存在成分复杂、文化程度低、能力差等诸多“先天不足”。同时,也有很多高校的决策者片面认为管理既不像教学能评出优劣,也不像科研能为学校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对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缺乏继续教育和培养的资金与机制,造成了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后天不良”,即缺乏新知识、新技能和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只能机械执行上级命令,成为“事务型”管理者。
(三)兼职化严重,影响管理质量
高校教学管理是专业性很强的科学,涉及行政学、管理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专业知识,没有经过专门的培养和锻炼,很难在教学管理、学术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发挥出应有的功能。目前,相当多高校的基层教学管理人员都是由教师 “双肩挑”,这些教师一般都是来自非教育管理专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培养和训练,虽然在各自的学术领域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对学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及其运行规律则缺乏应有的认识和了解。另外,在高校现行激励政策的引导下,这些“双肩挑”教师的主要精力一般都放在本身的教学和科研上,很少认真学习教学管理政策和从事教学管理研究,加上他们所兼职的“管理”工作也大都不在其岗位考核范围之内,所以,他们往往只是被动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教学管理任务,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校的教学管理目标和决策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出现“递减”效应。
(四)日常性事务繁多,创新改革无精力
由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特点所决定,学校和二级学院的大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疲于应付排课、订教材、选课、考试、成绩管理等各种常规性、阶段性的行政事务性工作,这些工作占用了教学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近年来,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量剧增,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成了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从而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考虑如何在教学管理工作方面的创新和改革。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几乎没有,缺乏科学管理知识,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管理调查研究意识低下。教学管理队伍缺乏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多数工作人员习惯于被动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服从领导意旨,陷于日常的教学管理事务之中,缺乏充裕的时间来学习和深造,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等。
以上这些是影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稳定及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对此,笔者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一)树立正确观念,把好“人口关”
必须改变认为“教学第一,管理第二”的思想观念,学校应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进入各级教学管理岗位。教学管理人员既要有较高的政治、政策水平,又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既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又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控制能力。要把好“人口关”;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待遇;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优化教学管理队伍。
(二)定期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高校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既需要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领导科学等理论作支撑,又需要长期的管理实践作积累。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中仍有部分人对管理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现代管理知识知之不多,大多数都是在实践中边干边学,管理理念、管理水平、管理方法差异性很大。所以,在高校规模扩大、发展与改革的任务繁重、内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要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整体水平,必须加强管理队伍的岗位培训。首先要特别重视教育方针政策、现代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培训,掌握管理规律和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其次,有计划地选送一些有潜力的管理干部攻读学历,提高管理层次。第三,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扩大教学管理人员的视野,丰富和完善管理知识。通过岗位培训,全面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使他们保持不断创新的热情。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德才兼备、懂教育、善管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队伍。
(三)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
各高校要根据教学管理人员岗位的性质和具体的任务要求,对各类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奖惩和晋升制度等,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考核,形成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满足管理人员的合理需求,激发管理人员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机制。同时,还要关心教学管理人员的生活和待遇,在制定晋级、晋职等有关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觉得在高校从事管理工作并不是低人一等,从而使更多有管理能力的人都愿意加入到管理队伍中来,保证高校教学管理后继有人。
(四)培育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正常运转需要教学管理工作者操纵和掌握,如果哪个环节稍有疏忽,则必然引起学校教学过程的混乱。因此,教学管理工作并非是一般性事务工作或者是简单的“收收发发”,而是整个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教学管理人员处于整个教学管理系统的枢纽位置,随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因此,教学管理人员要强化主动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教学工作无小事的思想;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为教学实际服务;要立足本职,大胆工作,积极进取,在领导和上级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主动做好工作;要增强创新意识,不断开拓进取,在全面客观地把握校情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勇于进取,善于在工作中打破条条框框,积极探索新思路,不断探求解决新问题的新途径,为学校领导当好参谋、当好助手。
总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的教学管理队伍对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充分认清教学管理在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高校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从高校自身教学管理现状出发,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并将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要认真分析查找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水平与学校办学定位的差距,制订教学管理队伍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建设规划,努力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实干精神强的教学管理队伍,把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周晓辉.浅议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培养[J].大众科技,2005(3).
[2]王诚怡.关于做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3]杨晓蓉.试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高素质化[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
G645
A
1673-1999(2010)05-0186-02
徐峰(1971-),女,河南人,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1331)教务处讲师,从事教育管理工作。
2009-12-22
重庆科技学院教改课题“学分制下我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优化研究”(200871)阶段性研究成果。